《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古方上篇 (12)
古方上篇 (12)
1. 古方上篇
此方大黃芒硝,以下膀胱腑熱。桃仁以下瘀血。膀胱腑雖有實熱可下,而胃中卻無可下之物。硝黃極傷胃氣,故用炙草以補胃氣。用桂枝者,達表氣也。因大腸膀胱之經,在榮衛之內。膀胱本腑有熱,其經氣即將榮衛之熱,引入本腑而成此證。故用桂枝將其經氣,仍達於表也。小便如不利,內熱未實,便不可下。如血自下,血去熱退,不必服藥自愈。
此六氣運動不圓,太陽腑熱之病也。病在榮衛,不速汗解。平日血熱陽勝之人,病即由表入裏,表證不罷,裏證即作,則成此病。病成之時,但覺少腹急結,忽然發狂也。以上陽明太陽腑病。腑病忌發汗。
柴胡,黃芩,法半夏,生薑,人參,炙草,各三錢,大棗肉 六錢
治少陽經病,寒熱往來、口苦、目眩、耳聾、咽乾、胸滿、脇痛、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脈象虛小弦數。
此和解少陽經病之法也。少陽膽經,居榮衛之內,臟腑之間。此經一病,陰陽不和。陰鬱則惡寒,陽鬱則發熱。鬱而不解,故寒熱往來。膽經不降,相火上逆,故口苦耳聾目眩咽乾。膽經自頭至足,循耳後,下胸,環胃,循脇。膽經不降,故胸滿脇痛不食心煩喜嘔。膽經與三焦經同屬少陽相火。
膽經相火,既上逆不降,三焦經相火,必下陷不升。上逆下陷經氣結滯,故病有以上諸證。三陽腑三陰臟是平列的。少陽卻無腑證,而有經證。是平列中的不平處。
此方柴胡,升三焦經之下陷,黃芩降膽經之上逆。膽經逆胃經必逆,半夏生薑降胃經之逆。相火上逆,中氣與津液必傷。薑棗炙草人參補中氣生津液。中傷火逆,臟陰易動。故重用補中之品,以防止臟陰之動也。此病上逆下陷中虛,此方一面升陷,一面降逆,一面補中以調升降。此和解之法也。火陷中虛,故脈虛小。木火結滯,故脈弦數。
柴胡,黃芩,法半夏,各三錢,大黃,枳實,生白芍,各二錢,生薑 三錢,大棗 六錢
治少陽經病,寒熱往來、口苦目眩耳聾、嘔而下利、胸下痞硬、脈象右實左弱。
此和解少陽之經兼下陽明腑熱之法也。如小柴胡湯口苦目眩寒熱往來等證,又兼嘔而下利胸下痞硬。嘔利為膽胃二經熱滯,痞硬為膽胃二經橫結,下利為胃腑之熱。於小柴胡湯去參草之補中,加大黃枳實以清胃熱,加芍藥以降膽經而舒胃經。一面和解少陽之經,一面下胃腑之熱也。
小柴胡湯證,脈象虛小,略兼弦數。虛小者,中陽虛而三焦之氣下陷。弦數者,木火病而膽經之氣上逆也。
大柴胡湯證,脈象右實,左弱。右實者,陽明胃腑熱滯,左弱者,木氣結而津液傷也。
此二證,大柴胡湯證少,小柴胡湯證多。因中虛不運,榮衛乃病。中虛之家,膽經相火易為上逆,相火上逆,中氣更虛,故小柴胡湯證多。胃陽盛乃病大柴胡湯證,胃陽盛則中氣少有虛者。中氣不虛,榮衛偶病,自能汗解,不至入少陽經也,故大柴胡湯證少也。名曰入少陽經,其實乃少陽經自病。
白話文:
古方上篇
這個方子用大黃和芒硝,是為了清除膀胱的熱邪。用桃仁是為了化解瘀血。雖然膀胱有實熱可以瀉下,但胃裡並沒有需要瀉下的東西。芒硝和大黃非常傷胃氣,所以用炙甘草來補養胃氣。用桂枝,是為了疏通表面的氣。因為大腸和膀胱的經脈,在身體的榮衛之內。膀胱本身有熱,經脈的氣就會把榮衛的熱引到膀胱,形成這種病症。所以用桂枝把經脈的氣,重新引回體表。如果小便不順暢,表示體內熱邪還沒形成實證,就不能使用瀉下的藥。如果出現出血,血排出後熱邪自然消退,不需要吃藥也會痊癒。
這是因為六氣運行不順暢,是太陽腑熱引起的病。病在榮衛,如果不及時發汗解表,平時就血熱陽盛的人,病邪就會從體表進入體內。表證還沒解除,裡證就產生了,就會形成這種病症。病發作時,會感覺少腹部緊繃,突然發狂。以上這些是陽明和太陽腑的病症。腑的病症忌諱發汗。
柴胡、黃芩、法半夏、生薑、人參、炙甘草各三錢,大棗肉 六錢
治療少陽經的病症,症狀有寒熱交替、口苦、頭暈、耳聾、咽喉乾燥、胸悶、脅肋疼痛、默默地不想吃東西、心煩想吐、脈象虛弱細小而弦數。
這是調和少陽經的方法。少陽膽經,位於榮衛的內層,臟腑之間。這條經脈一旦生病,就會陰陽失調。陰氣鬱結就會怕冷,陽氣鬱結就會發熱。鬱結不解,就會出現寒熱交替。膽經的功能下降,相火就會向上逆行,所以會口苦、耳聾、頭暈、咽喉乾燥。膽經從頭到腳,經過耳後,下行至胸部,環繞胃部,經過脅肋。膽經功能下降,就會胸悶、脅肋疼痛、不想吃東西、心煩想吐。膽經與三焦經同屬少陽相火。
膽經的相火既然向上逆行不能下降,三焦經的相火必定向下陷落不能上升。上逆下陷,經氣就會結滯,所以產生以上這些症狀。三陽腑和三陰臟是並列的。少陽卻沒有腑證,只有經證。這是在並列中的不平衡之處。
這個方子用柴胡,是為了升提下陷的三焦經之氣,用黃芩是為了降低膽經上逆的氣。膽經上逆,胃經也一定會上逆,所以用半夏和生薑來降低胃經的逆氣。相火向上逆行,中氣和津液必定會受損。所以用生薑、大棗、炙甘草、人參來補養中氣、生津液。中氣受損,相火逆行,臟陰容易受到影響。所以要大量使用補中氣的藥物,防止臟陰受到擾動。這個病症是上逆下陷、中氣虛弱,所以這個方子一面升提下陷的氣,一面降低上逆的氣,一面補養中氣來調整升降。這就是調和的方法。火邪下陷、中氣虛弱,所以脈象虛小。木火結滯,所以脈象弦數。
柴胡、黃芩、法半夏 各三錢,大黃、枳實、生白芍 各二錢,生薑 三錢,大棗 六錢
治療少陽經的病症,症狀有寒熱交替、口苦、頭暈、耳聾、嘔吐且腹瀉、胸下痞硬、脈象右邊實而左邊弱。
這個方子是調和少陽經,同時瀉下陽明腑熱的方法。如果出現小柴胡湯的口苦、頭暈、寒熱交替等症狀,又兼有嘔吐、腹瀉、胸下痞硬等症狀,嘔吐腹瀉是因為膽經和胃經有熱邪滯留,痞硬是因為膽經和胃經橫向結聚,腹瀉是因為胃腑有熱。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去除人參和炙甘草這類補中氣的藥物,加大黃和枳實來清除胃熱,加白芍藥來降低膽經之氣,舒緩胃經。一面調和少陽經,一面瀉下胃腑的熱邪。
小柴胡湯的病症,脈象虛弱細小,略帶弦數。虛小,是因為中陽虛弱,三焦之氣下陷。弦數,是因為木火病變,膽經之氣上逆。
大柴胡湯的病症,脈象右邊實,左邊弱。右邊實,是因為陽明胃腑有熱邪滯留,左邊弱,是因為木氣結滯,津液受損。
這兩種病症,大柴胡湯的病症比較少,小柴胡湯的病症比較多。因為中氣虛弱不能運化,榮衛就容易生病。中氣虛弱的人,膽經的相火容易向上逆行,相火上逆,中氣更加虛弱,所以小柴胡湯的病症比較多。胃陽旺盛才會得大柴胡湯的病症,胃陽旺盛,中氣很少會虛弱。中氣不虛弱,榮衛偶爾生病,也能自行發汗痊癒,不會進入少陽經。所以大柴胡湯的病症比較少。名義上是進入少陽經,實際上是少陽經自己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