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古方上篇 (8)
古方上篇 (8)
1. 古方上篇
禁生冷諸物者,榮衛根於脾胃。榮衛鬱則脾胃滯,生冷諸物增加脾胃之滯,榮衛更不能調和也。榮衛,詳原理下篇。
麻黃 三錢,杏仁 三錢,炙草 二錢,桂枝 二錢
水五杯,先煎麻黃,減二杯。去沫,入諸藥,煎二杯,溫服一杯。覆衣取微汗,不用飲粥。禁如桂枝(湯)法。
治榮衛外感寒邪,項強、頭痛、身痛、骨節疼痛、無汗惡寒、脈浮緊者。
此治榮衛表證,偏於收斂之病之法也。寒者,空氣中收斂之氣。衛者,人身中收斂之氣。收斂故惡寒,收斂故無汗,收斂故脈緊。緊者收斂閉束之意。榮衛行身之表,榮衛病,故脈浮。榮傷衛鬱,榮衛不和,故項強頭疼身痛骨節疼痛。榮氣疏泄,與寒異性,故寒不傷衛而傷榮。
榮被寒傷,病卻在衛。寒傷榮而衛病者,榮的疏泄作用減少,衛的收斂作用加多。多則鬱,鬱則病也。
此方用麻黃疏泄衛氣之收斂以交榮氣為主。用桂枝者,桂枝益表陽,調榮衛也。衛氣偏鬱,運動不圓,中氣必虛,故用炙草以補中氣。用杏仁者,衛閉則肺逆作喘,杏仁降肺逆也。不用生薑大棗不飲熱粥者,未經自汗,中氣與津液未傷也。服此湯後,中氣復而榮衛和,故汗出而病解。此證項強身痛,較桂枝湯證重,衛氣閉束之故。
桂枝善實表陽。桂枝湯證自汗出,表陽虛,桂枝與芍藥之收斂,相輔而行也。麻黃湯證之用桂枝、麻黃發汗,最虛表陽。桂枝所以善麻黃之後也。
陰陽二氣合成的圓運動個體,一開一合。榮氣疏泄,病在開,桂枝湯以合之之法為治。衛氣收斂,病在合,麻黃湯以開之之法為治。榮衛分離,中虛之故。桂麻二方,皆重在補中。此傷寒表病之大法。一切外感病發熱惡寒之法統此。桂枝湯並非治外感入了身體之風。風傷衛耳,風並未入了人身也。
麻黃湯並非治外感入了人身體之寒。寒傷榮耳,寒並未入了人身也。芍藥所以收斂榮氣,非散風也。麻黃所以疏泄衛氣,非散寒也。若果風寒入了人身,豈有反用芍藥收斂,而病癒之理。
芍藥 錢半 桂枝 錢半 麻黃 錢半 杏仁 一錢,炙甘草 錢半 生薑 一錢,紅棗肉 三錢
治榮衛雙鬱,發熱惡寒、無汗、項強身痛、八九日不解、形如瘧者、脈虛,此榮衛雙解之法也。外感之病,偏於疏泄,汗出發熱。偏於收斂,無汗惡寒。榮衛之氣,如環無端。單衛鬱者少,單榮鬱者亦少。榮衛必鬱,衛鬱榮必鬱者實多。不過分何方鬱的輕重耳。
此榮衛雙鬱,多日不解。既現榮衛雙鬱之證,而脈轉虛。虛者,不偏緊不偏緩,微弱之象。微弱之脈,病勢不盛。榮衛單鬱者病重,雙鬱者病輕。單鬱者,一方隔絕之勢。雙鬱者,雙方欲和之機。雙方欲和而未能,故用桂麻二方,減輕合用以和之。服後得欲似汗即解矣。
白話文:
[古方上篇]
不宜吃生冷食物,是因為人體的營養和防禦機能(榮衛)的根本在於脾胃。如果營養和防禦機能受阻,脾胃功能也會停滯,而生冷食物會加重脾胃的停滯,使營養和防禦機能更加無法調和。關於營養和防禦機能的詳細原理,會在下篇說明。
麻黃三錢,杏仁三錢,炙甘草二錢,桂枝二錢
用水五杯,先將麻黃煎煮,煮到剩三杯。撈出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到剩二杯,溫熱服用一杯。蓋上被子微微發汗,不要喝粥。禁忌事項如同桂枝湯的服用方法。
這個方子治療因為外感寒邪,導致營養和防禦機能失調,出現脖子僵硬、頭痛、身體疼痛、關節疼痛、不出汗、怕冷、脈搏浮緊等症狀。
這是治療營養和防禦機能在表面的病證,偏向於收斂的病症的方法。這裡的「寒」,是指空氣中收斂的氣。而「衛」,是指人體中收斂的氣。因為收斂所以怕冷,因為收斂所以不出汗,因為收斂所以脈搏緊繃。脈搏緊繃是指收斂閉塞的意思。營養和防禦機能在身體表面運行,一旦生病,脈搏就會浮於表面。營養受損,防禦功能受阻,營養和防禦機能不和,就會出現脖子僵硬、頭痛、身體疼痛、關節疼痛的現象。營養的疏泄功能和寒邪的性質相反,所以寒邪不會損傷防禦機能,而是會損傷營養。
雖然是寒邪損傷了營養,但病症卻表現在防禦機能上。寒邪損傷營養而導致防禦機能出現問題,是因為營養的疏泄作用減少,防禦機能的收斂作用增加。收斂作用過多就會鬱結,鬱結就會生病。
這個方子主要用麻黃來疏泄防禦機能的收斂,以促進營養的運行。使用桂枝是因為桂枝能增強體表的陽氣,調和營養和防禦機能。防禦機能偏向鬱結,運動不順暢,體內的中氣必然虛弱,所以用炙甘草來補中氣。使用杏仁,是因為防禦功能閉塞,會導致肺氣逆行而出現喘,杏仁可以平降肺氣。不用生薑、大棗,不喝熱粥,是因為沒有自發出汗,中氣和津液尚未損傷。服用這個湯藥後,中氣恢復,營養和防禦機能調和,所以會出汗而病癒。這種病症的脖子僵硬、身體疼痛,比桂枝湯證狀更重,是因為防禦機能閉塞的緣故。
桂枝擅長增強體表的陽氣。桂枝湯證是自發出汗,這是體表陽氣虛弱的表現,桂枝與芍藥的收斂作用相互輔助。麻黃湯證使用桂枝、麻黃發汗,最能提升體表的陽氣。桂枝也因此在麻黃之後使用效果更好。
陰陽二氣結合形成一個圓運動的個體,一開一合。營養的疏泄屬於「開」,病在於開,桂枝湯是以收斂的方法來治療。防禦機能的收斂屬於「合」,病在於合,麻黃湯是以疏泄的方法來治療。營養和防禦機能分離,是因為中氣虛弱的緣故。桂枝湯和麻黃湯兩個方子,都注重於補益中氣。這是治療外感病在表面的大法。所有外感病發熱惡寒的治療方法都統歸於此。桂枝湯並不是治療外感風邪侵入身體。風是損傷防禦機能的,風並未進入人體。
麻黃湯也不是治療外感寒邪侵入身體。寒是損傷營養的,寒並未進入人體。芍藥是用來收斂營養的,不是用來散風的。麻黃是用來疏泄防禦機能的,不是用來散寒的。如果風寒真的進入了人體,怎麼會有反而用芍藥收斂,而病就能痊癒的道理呢?
芍藥一錢半,桂枝一錢半,麻黃一錢半,杏仁一錢,炙甘草一錢半,生薑一錢,紅棗肉三錢
這個方子治療營養和防禦機能都鬱滯,出現發熱怕冷、不出汗、脖子僵硬、身體疼痛、八九天都無法痊癒、症狀像瘧疾、脈搏虛弱等情況。這是調和營養和防禦機能的方法。外感疾病,偏向於疏泄的,會出汗發熱。偏向於收斂的,會不出汗怕冷。營養和防禦機能的氣,就像環一樣無始無終。單獨防禦機能鬱滯的情況少,單獨營養鬱滯的情況也少。營養和防禦機能都鬱滯的情況比較多。只是區分哪一方鬱滯的程度輕重而已。
這是營養和防禦機能都鬱滯,而且多日不癒的情況。既然出現了營養和防禦機能雙重鬱滯的症狀,而脈搏卻轉為虛弱。虛弱是指脈搏不偏緊不偏緩,呈現微弱的現象。脈搏微弱,說明病情不嚴重。單獨一方鬱滯的病情重,雙方鬱滯的病情輕。單獨鬱滯,就像一方被隔絕。雙方鬱滯,則像雙方都有想要調和的機會。雙方想要調和卻未能成功,所以用桂枝湯和麻黃湯,減輕劑量合用來調和。服用後,只要有快要出汗的感覺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