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原理上篇 (5)

回本書目錄

原理上篇 (5)

1. 原理上篇

秉大氣的火氣而生心臟與小腸腑。心與小腸主血,有宣通作用。人身處處有宣通作用,處處有火氣。

秉大氣的金氣而生肺臟與大腸腑。肺與大腸主皮毛,有收斂作用。人身處處有收斂作用,處處有金氣。

秉大氣的水氣而生腎臟與膀胱腑。腎與膀胱主骨,有封藏的作用。人身處處有封藏的作用,處處有水氣。

秉大氣的土氣而生脾臟與胃腑。脾與胃主肉,有運化的作用。人身處處有運化的作用,處處有土氣。

秉大氣的相火而生心包臟與命門腑。命門亦稱三焦。心包與命門主油膜,有燔灼的作用。人身處處有燔灼的作用,處處有相火之氣。右腎內的白油,即是命門相火。心房為心臟,油膜包住的心尖,為心包臟。燔灼,即是燃燒。

胃為脾之腑,脾為胃之臟。臟者,藏也。腑者,化也。陽性化,陰性藏。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人身秉造化的陽氣而生腑,秉造化的陰氣而生臟。腑為陽,其色明。臟屬陰,其色暗。陽而明,故能化。陰而暗,故能藏。此臟腑二字之意也。他臟他腑仿此。

人身肝木之氣,疏泄不及,則現無汗、尿少、糞難、腹痛、脇痛、婦人月經來遲等病。疏泄太過,則現自汗、尿多、遺精、發熱、頭暈、耳鳴、婦人白帶,月經來早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氣不足;疏泄太過者,金氣不足也。

人身肺金之氣,收斂不及,則現汗多、頭暈、發熱、咳逆、上氣、遺泄、尿多、痿軟等病。收斂太過,則現惡寒、糞艱、胸悶、無汗等病。收斂不及者,木氣過於疏泄;收斂太過者,火氣不能宣通也。

人身心火之氣,宣通不及,則現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宣通太過,則現舌痛、喉痛、心跳、心煩等病。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氣虛。宣通太過者,中氣虛,金氣不降也。

人身腎水之氣,封藏不及,則現陽越,頭暈、發熱、足腫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氣收斂之力衰,木氣疏泄太過也。腎水無封藏太過之病,腎水愈能封藏,陽根愈堅固也。

人身脾土之氣,運化不及,則現腹滿、停食、上吐、下瀉、四肢不舉、全身倦怠等病。土氣填實,則不能運化也。

人身相火之氣,燔灼不及,則現下寒、腎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氣少也。相火無燔灼太過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於水中,水中有火,則生元氣。相火不降,則燔灼於外,而發燒熱也。外之燒熱愈大,內之相火愈少也。

圓運動的五行,是融合不能分析的。五行之病,皆運動不圓,作用分離,不能融合所致。以上各病,略舉數端,以概其餘。

大氣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開的,人身亦然。五行融合,中氣之事,造化個體的中氣,在地面之際,而分佈於整個造化之間。人身的中氣,在胸下臍上之際,而分佈於整個人身之間。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軸運輪行,輪運軸靈。軸則旋轉於內,輪則升降於外。此中醫的生理也。

白話文:

心臟和小腸腑是秉承天地間的火氣而生,它們主要負責血液的運行,具有宣散通暢的作用。人體各處都有宣散通暢的作用,也都帶有火氣。

肺臟和大腸腑是秉承天地間的金氣而生,它們主要負責皮膚毛髮,具有收斂的作用。人體各處都有收斂的作用,也都帶有金氣。

腎臟和膀胱腑是秉承天地間的水氣而生,它們主要負責骨骼,具有封藏的作用。人體各處都有封藏的作用,也都帶有水氣。

脾臟和胃腑是秉承天地間的土氣而生,它們主要負責肌肉,具有運化食物的作用。人體各處都有運化的作用,也都帶有土氣。

心包和命門(也稱三焦)是秉承天地間的相火之氣而生,它們主要負責油脂膜,具有燃燒的作用。人體各處都有燃燒的作用,也都帶有相火之氣。右腎內的白色油脂,就是命門的相火。心房是心臟,包住心尖的油脂膜,就是心包。燃燒,就是指的燃燒作用。

胃是脾的輔助器官(腑),脾是胃的主要器官(臟)。臟,指的是儲藏;腑,指的是轉化。陽性的特性是轉化,陰性的特性是儲藏。儲藏是為了儲藏轉化後的物質,轉化是為了轉化儲藏的物質。人體秉承造化的陽氣產生了腑,秉承造化的陰氣產生了臟。腑屬陽,顏色明亮;臟屬陰,顏色昏暗。陽性明亮,所以能夠轉化;陰性昏暗,所以能夠儲藏。這就是臟腑二字的含義。其他的臟腑也可以這樣理解。

人體的肝木之氣,如果疏通宣洩的功能不足,就會出現不出汗、小便少、大便困難、腹痛、脅肋痛、婦女月經延遲等病症。如果疏通宣洩的功能太過,就會出現自汗、小便多、遺精、發熱、頭暈、耳鳴、婦女白帶、月經提前等病症。疏通宣洩功能不足,是體內水中的火氣不足;疏通宣洩功能太過,是體內金氣不足。

人體的肺金之氣,如果收斂功能不足,就會出現汗多、頭暈、發熱、咳嗽、氣喘、遺精、小便多、身體無力等病症。如果收斂功能太過,就會出現怕冷、大便困難、胸悶、不出汗等病症。收斂功能不足,是體內木氣過於疏洩;收斂功能太過,是體內火氣不能宣散通暢。

人體的心火之氣,如果宣散通暢的功能不足,就會出現血流不暢、精神疲倦、口淡無味、血寒等病症。如果宣散通暢的功能太過,就會出現舌痛、喉嚨痛、心跳加速、心煩等病症。宣散通暢功能不足,是體內木火之氣虛弱;宣散通暢功能太過,是體內中氣虛弱,金氣不能下降。

人體的腎水之氣,如果封藏功能不足,就會出現陽氣外洩、頭暈、發熱、腳腫等病症。封藏功能不足,是體內金氣收斂的力量衰退,木氣疏洩的功能太過。腎水沒有封藏功能太過的病症,腎水的封藏功能越好,陽氣的根基就越牢固。

人體的脾土之氣,如果運化功能不足,就會出現腹脹、消化不良、嘔吐、腹瀉、四肢無力、全身疲倦等病症。土氣如果太過於充實,就反而不能運化。

人體的相火之氣,如果燃燒的功能不足,就會出現下身寒冷、腎臟寒冷、脾胃虛弱、大小便失禁等病症。燃燒功能不足,是相火的本氣不足。相火沒有燃燒功能太過的病症,只有相火不能下降的病症。相火下降到水中,水中有了火,就能產生元氣。相火如果不能下降,就會在體外燃燒,導致發燒。體外的發燒越嚴重,體內的相火就越少。

圓運動的五行是融合在一起,不能分開分析的。五行的病症,都是因為運動不協調,作用分離,不能融合所導致的。以上列舉的各種病症,只是簡單地說明一下,可以以此類推到其他的病症。

天地間的五行是融合的,不能分開分析的,人體也是一樣。五行融合,是中氣在發揮作用。造化賦予個體的中氣,在人出生在地球表面之時,就分佈於整個造化之間。人體的中氣,在胸部以下到肚臍以上的部位,分佈於整個人體之間。中氣就像車軸,四肢就像車輪。車軸轉動,車輪就能運行;車輪運行,車軸也會更加靈活。車軸在內部旋轉,車輪在外部升降。這就是中醫所認為的生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