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27)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27)
1.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故少陽壞病,列於下篇。上篇各本體病各章,能先徹底認識,下篇各章,自能認識也。
大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陰陽氣鬱,必生阻滯。阻滯既去,陰陽自和,和則病癒。陰陽不和,陽盛陰退則病入腑,陰盛陽退則病入臟。入臟入腑,則臟腑自病。)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不傳者,不入臟腑。為傳者,或入臟或入腑。)
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榮衛中有六經,一曰太陽,二曰陽明,三曰少陽,四曰太陰,五曰少陰,六曰厥陰。三日之後,應屬三陰之經,不受邪,不傳也。)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入陰者,入三陰臟,實陰臟自病。)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不傳,不入陽明之腑,不傳少陽之經也。入陽明腑,亦陽明腑自病。傳少陽經,亦少陽經自病也。)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使經不傳,使榮衛不傳榮衛也。針榮衛中之胃經,以泄榮衛之氣,故愈。傳經二字,是榮衛傳榮衛。陽旺之人,乃能再經。針胃經以泄陽旺之氣,陰陽自和,故病癒而不再傳。若陽氣不旺之人,如榮衛不能汗解,則入三陰之臟,不能再作經也。)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三日為少陽經之期。脈小,少陽經氣不動。)
風家,解表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一日一經,十二日,則榮衛傳榮衛兩周。以上八章論傳經。)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也。(此章言榮衛表病,不入裏大概,不必拘執。)
經字應當作兩解。一作表字解,一作裏字解。表則統屬於榮衛,裏則各分臟腑。傳字應作兩解,一作入字解,一作傳字解。由榮衛入臟腑曰入,既入此臟此腑,則不再入彼臟彼腑之謂。由榮衛傳榮衛曰傳,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不論何日應傳何經,只要不見何經本臟本腑之病,仍是惡寒發熱身痛,仍是榮衛之事之謂。
榮衛者,六經公共之表氣也。臟腑者,六經各個之裏氣也。公共的為傳,各個的為入。名雖曰入,其實乃為各個自病也,人身臟腑以外,皆為榮衛,皮毛屬太陽,皮下白肉屬陽明,白肉下之膜屬少陽,膜下紅肉屬太陰,骨屬少陰,筋屬厥陰。故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云云也。
白話文:
少陽病的壞證,放在後面的篇章討論。前面的篇章,各個章節都在講述不同經絡的本體病症,如果能先徹底理解這些,後面的篇章自然就能理解了。
一般來說,生病時,如果透過發汗、嘔吐、或排泄等方式,或者因為失去體液,導致陰陽之氣能夠自行調和,那病就會自然痊癒。(陰陽之氣鬱結,一定會產生阻礙。阻礙一旦去除,陰陽之氣就能自行調和,調和了病就好了。如果陰陽不調和,陽氣過盛而陰氣衰退,病就會侵入六腑;陰氣過盛而陽氣衰退,病就會侵入五臟。一旦侵入臟腑,臟腑本身就會生病。)
傷寒的第一天,太陽經受到病邪侵襲,如果脈象平靜,就表示病邪不會繼續傳變。如果病人有想吐的感覺,或是出現煩躁不安、脈搏快速且急促等現象,就表示病邪已經開始傳變。(不傳變,表示病邪沒有進入臟腑。傳變,表示病邪可能進入臟或腑。)
傷寒到了第三天,三陽經的病邪已經結束,三陰經應該會受到病邪侵襲。如果這個人反而能吃東西而不嘔吐,就表示三陰經沒有受到病邪侵襲。(人體的榮衛之氣中有六條經絡,分別是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三天之後,應該是屬於三陰經的階段,如果沒有受到病邪侵襲,就表示病邪沒有傳變。)
傷寒六七天,沒有出現高燒,但病人卻感到煩躁不安,這表示陽氣已經離開而進入陰氣的範圍。(進入陰氣範圍,表示病邪進入了三陰經的臟,實際上是陰經的臟本身生病了。)
傷寒二三天,如果沒有出現陽明或少陽經的證候,就表示病邪沒有傳變。(不傳變,表示病邪沒有進入陽明經的腑,也沒有傳入少陽經。進入陽明經的腑,也是陽明腑本身生病。傳入少陽經,也是少陽經本身生病。)
太陽病的頭痛,如果到了第七天以上自己就好了,是因為太陽經的氣已經運行完畢。如果病想要再傳到下一條經絡,就針刺足陽明經,使經絡不再傳變,病就會好。(使經絡不再傳變,就是使榮衛之氣不再在經絡間傳遞。針刺榮衛中的胃經,可以疏洩榮衛之氣,所以能治好病。傳經二字,是指榮衛之氣在榮衛之間傳遞。陽氣旺盛的人,才有可能發生再次傳經的現象。針刺胃經以疏洩過旺的陽氣,使陰陽之氣調和,病就會痊癒而不再傳變。如果陽氣不旺盛的人,例如榮衛之氣無法透過發汗來解除病邪,病邪就會進入三陰經的臟,無法再次發生傳經的現象。)
傷寒到了第三天,少陽經的脈象變小,表示病快要好了。(第三天是少陽經的發病時期。脈象變小,表示少陽經的氣不再流動。)
風病,如果使用解表的方法但效果不徹底,病會在十二天後痊癒。(一天傳一條經絡,十二天,榮衛之氣會傳遍兩周。以上八章都在討論經絡的傳變。)
病有發燒且怕冷的,是發病在陽經。沒有發燒而怕冷的,是發病在陰經。發病在陽經的病,七天會好;發病在陰經的病,六天會好。這是因為陽數為七,陰數為六。(這章是在講述榮衛表面的病,沒有深入到體內,不必過於拘泥於此。)
經這個字應該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當作「表」字來解釋,一種是當作「裡」字來解釋。「表」是指榮衛,「裡」是指各個臟腑。「傳」這個字也應該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當作「入」字來解釋,一種是當作「傳」字來解釋。從榮衛進入臟腑叫做「入」,一旦進入這個臟腑,就不會再進入其他的臟腑。從榮衛傳到榮衛叫做「傳」,一天太陽,兩天陽明,三天少陽,四天太陰,五天少陰,六天厥陰。不論哪一天應該傳到哪條經絡,只要沒有出現那條經絡的本臟本腑的病症,仍然是惡寒發熱、身體疼痛等屬於榮衛的病症。
榮衛是指六經共同的表氣。臟腑是指六經各自的裡氣。共同的叫做「傳」,各自的叫做「入」。名義上叫做「入」,實際上是各自的臟腑本身生病。人體臟腑以外的都屬於榮衛,皮膚毛孔屬於太陽經,皮下白肉屬於陽明經,白肉下的膜屬於少陽經,膜下的紅肉屬於太陰經,骨骼屬於少陰經,筋屬於厥陰經。所以說,一天太陽,兩天陽明,就是這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