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26)

回本書目錄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26)

1.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以小柴胡湯以解外,復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下藥不兼解少陽,故利而少陽病證仍在。下之而不利的而字,易當字讀便明顯。)

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下後經氣內陷,再升之則經和,振寒而解。以上六章,論少陽膽經壞入陽明胃腑。)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脇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無大熱,無表熱也。汗出,內熱也。水結可攻水。)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也,宜半夏瀉心湯。(痞證中寒,上熱中虛,濕鬱。以上二章,論少陽膽經壞病結胸痞證.)

太陽少陽並(並)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漿不入,其人心煩。(下利不止,水漿不入,心下硬而兼心煩,便非太陰寒利。)

太陽與少陽並(並)病,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者,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慎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脈弦,五六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肺俞瀉泄衛,肝俞泄榮,期門泄肝,肝泄膽和。)

太陽少陽並(並)病,心下硬,頸項強而眩者,當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上章忌汗,本章忌下,故用刺法,津液不傷,又能愈病。以上三章,論榮衛與少陽經並(並)病結胸。

壞病。榮衛臟腑,各有正病。病在榮衛,經醫治誤,牽連臟腑,表裏混亂,是曰壞病。結胸,榮衛之氣,與胃腑經氣,被下混亂,中氣下傷,經氣陷而不升,則為協熱下利。經氣陷而復升,將水飲邪熱結聚於胃口之上,則為結胸。關上脈浮者,水邪格熱於上,關脈沉者,水邪結於胃口也。

大陷胸湯,下水下熱,其力甚猛。胃中空虛四字,垂訓深矣。痞證,中氣下虛,不能運化,有虛兼濕寒,虛兼濕熱之分。寒則陰臟本氣,熱則濕鬱不行,阻塞木火升降之路,結胸與痞證,乃壞證之更壞證也。

先知榮衛本病,臟腑本病,然後知榮衛臟腑牽連不分之壞病。故壞病結胸痞證,列於下篇。先知陰臟本病,只病寒不病熱,然後知陰臟病熱,別有原因。先知陽腑本病,只病熱不病寒,然後知陽腑病寒,別有原因。故陰臟熱證陽腑寒證,列於下篇。先知榮衛本病,臟腑本病,少陽經本病,然後知少陽經牽連臟腑榮衛之壞病。

白話文:

傷寒病發作十三天沒有好轉,出現胸口和脅肋脹滿、想吐,在下午時分發作潮熱,之後又稍微腹瀉。這本來是屬於少陽病(柴胡湯證),卻用了攻下的藥物導致沒有腹瀉,現在反而腹瀉,這表示醫生是用丸藥來攻下,並非正確的治療方式。這種潮熱是屬於實熱,應該先用小柴胡湯來解除表邪,之後再用柴胡加芒硝湯來治療。(因為用藥沒有同時考慮到少陽,所以導致腹瀉但少陽病證還在,這之中「不利」的「而」字,如果當成「則」字來讀就比較清楚了。)

凡是使用柴胡湯證的疾病,如果使用了攻下的藥物,如果柴胡湯的病證沒有消除,再給予柴胡湯治療,一定會感到身體發冷顫抖,然後發熱出汗而痊癒。(攻下後,經氣內陷,再次升發則經氣調和,顫抖寒冷後會痊癒。以上六段說明少陽膽經病變惡化進入陽明胃腑的情況。)

傷寒病發作十多天,熱邪結聚在體內,又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應該用大柴胡湯治療。但如果只是胸部結聚而沒有明顯的發熱,這是因為水邪結聚在胸部和脅肋,如果只是頭部稍微出汗,應該用大陷胸湯治療。(沒有明顯的發熱,表示沒有表熱。出汗,表示有內熱。水邪結聚可以用水藥攻下。)

傷寒病發作五六天,出現嘔吐和發熱,表示符合柴胡湯證,但卻用了其他的攻下藥物,導致柴胡湯證狀仍然存在,再給予柴胡湯治療。雖然已經攻下過,但是這樣做並不是錯誤的,一定會感到身體發冷顫抖,然後發熱出汗而痊癒。如果感到心下脹滿、硬痛,這是結胸的症狀,應該用大陷胸湯治療;如果只是脹滿而不疼痛,這是痞症,不適合用柴胡湯,應該用半夏瀉心湯治療。(痞症屬於中焦虛寒,上熱下虛,濕氣鬱積。以上兩段說明少陽膽經病變惡化而導致結胸和痞症的情況。)

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作,反而用攻下藥物,導致形成結胸,心下感覺硬,腹瀉不止,無法進食,而且內心煩躁。(腹瀉不止,無法進食,心下發硬又兼具煩躁,就不是屬於太陰寒性的腹瀉。)

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作,出現頭部和頸部僵硬疼痛,或者感到頭暈目眩,有時像結胸,心下感覺痞硬,應該針刺大椎穴的第一間、肺俞穴、肝俞穴,要特別注意不可發汗,如果發汗會產生胡言亂語的症狀。如果脈象弦急,發病五六天後,胡言亂語的症狀沒有停止,應該針刺期門穴。(肺俞穴是用來洩除衛氣,肝俞穴是用來洩除榮氣,期門穴是用來洩除肝氣,讓肝氣調和。)

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作,出現心下感覺硬,頸項強直而且感到眩暈,應該針刺大椎穴、肺俞穴、肝俞穴,千萬不可使用攻下的藥物。(上一段是禁忌發汗,這一段是禁忌攻下,所以使用針刺的方法,這樣既不會損傷津液,又能治好疾病。以上三段說明榮衛和少陽經同時病變而導致結胸的情況。)

所謂的「壞病」,指的是榮衛臟腑各有其原本的疾病,但如果醫生治療錯誤,導致牽連到臟腑,表裏混亂,就稱為壞病。結胸,是榮衛之氣和胃腑的經氣,因為攻下藥物而導致混亂,中氣受傷,經氣下陷而不能上升,就會出現腹瀉。經氣下陷之後又重新上升,將水飲和邪熱結聚在胃口上方,就形成了結胸。如果寸關脈浮,表示水邪阻礙熱邪往上,關脈沉,則表示水邪結聚在胃口。

大陷胸湯,能夠攻下水邪和熱邪,藥力十分強勁。「胃中空虛」這四個字,是告誡後人要特別注意的。痞症,是中氣虛弱,不能運化,有虛寒和虛熱之分。虛寒是陰臟本身虛弱的表現,虛熱是濕氣鬱積,阻礙木火升降的通道。結胸和痞症,是壞病中最嚴重的疾病。

先了解榮衛的原本疾病和臟腑的原本疾病,才能了解榮衛臟腑互相牽連而引起的壞病。因此,結胸和痞症這兩種壞病,被列在後面的章節中說明。先了解陰臟的原本疾病,只會生寒而不會生熱,才能了解陰臟的熱證,必定另有原因。先了解陽腑的原本疾病,只會生熱而不會生寒,才能了解陽腑的寒證,必定另有原因。因此,陰臟的熱證和陽腑的寒證,被列在後面的章節中說明。先了解榮衛的原本疾病、臟腑的原本疾病、少陽經的原本疾病,才能了解少陽經牽連到臟腑和榮衛而引起的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