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24)

回本書目錄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24)

1.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中字作病字解,風字是陪詞,熱之意也。)

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食,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所以然者,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胃中冷,不是外寒入胃冷的。此汗出無燥證。大便下白物為固瘕。)

脈浮而遲,表熱裏寒,下利清穀者,四逆湯主之。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水之消化,較難於穀。噦者,噁心欲吐之意。)

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胃氣大敗,則噦不能食,虛又被攻,故大敗。)

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穀,以胃中虛冷故也。(火熱藏於下為主,逆與上為客。火逆於上,中下皆塞,中塞不能運化四維,故脈數也。)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出者,以其人外氣拂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拂鬱者,皮膚作癢也。外氣不交內氣,則拂鬱而為癢,中寒故也。)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久虛故也。(申明上章外氣拂鬱之證,陽氣虛越故癢。)

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硬滿為中寒,利不止則中氣亡,故也。)

結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膽經不降則嘔。膽逆則中下皆寒,故忌攻。)

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亡陽譫語,心氣失根,心主脈,脈短無生意。)

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直視譫語喘滿,肝心肺胃絕,下利脾腎絕。)

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也。(申明上兩章亡陽之譫語,乃是虛證也。以上十二章,論陽明胃腑陽退生寒證。此胃家陽不實也。)

食穀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胃冷宜溫,中寒不運,上焦反熱。)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發黃。(熱濕瘀積膈膜之上,水之化源不通,故黃。)

陽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小便不利。(面赤為火越,攻之火散無歸,故發黃也。)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欲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但頭汗出,熱也,小便不利,濕也,故病黃。)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饑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肢溫頭汗,熱在上也。膈上熱瘀故懊憹也。)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還能吃東西,就叫做「中風」;如果不能吃東西,就叫做「中寒」。(這裡的「中」字當作「病」來解釋,「風」字是陪襯詞,指熱的意思。)

陽明病,如果因為中寒而不能吃東西,而且手腳濕黏地出汗,這是即將形成腸道腫塊的徵兆,一定會先大便乾硬,接著又變成稀溏。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胃裡寒冷,不能分辨食物和水分的緣故。(這裡的胃寒,不是因為外面的寒邪進入胃裡導致的寒冷。這種出汗的情況,不會有口乾舌燥的現象。大便排出白色物質,是腸道腫塊的表現。)

脈象浮而且遲緩,代表身體表面發熱,裡面卻寒冷,而且腹瀉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應該用四逆湯來治療。如果胃中虛弱寒冷,不能吃東西,喝水就會噁心想吐。(水比食物更難消化,噁心想吐,就是指噁心想吐的意思。)

陽明病,如果不能吃東西,用清熱的方法治療一定會噁心想吐。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胃裡虛弱寒冷的緣故。(胃氣大敗,就會噁心想吐且不能吃東西,虛弱又被攻伐,所以更加虛敗。)

病人脈搏跳動快速,脈快代表有熱,應該可以消化食物,而且會想吃東西。結果反而吐出來,這是因為發汗過度,導致陽氣衰微,胸膈氣虛,所以脈搏才會跳動快速。這種脈快是虛熱,不是實熱,不能消化食物,是因為胃裡虛弱寒冷的緣故。(熱藏在下為實熱,熱向上逆行為虛熱。火熱向上逆行,導致中下阻塞不通,中焦阻塞不能運化四肢,所以脈搏跳動快速。)

得了傷寒,大量嘔吐或腹瀉後,身體極度虛弱,又大量出汗,是因為病人外面的氣機被阻礙,又喝水發汗,因此導致噁心想吐。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胃裡虛弱寒冷的緣故。(「拂鬱」是指皮膚發癢。外面的氣機不能與內在的氣機交通,就會鬱積而發癢,這是因為中寒的緣故。)

陽明病,按理來說應該多汗。結果反而沒有汗,而且身體感覺像蟲子在皮膚下爬行,這是因為久病虛弱的緣故。(申明前面說的外氣鬱積的症狀,這是陽氣虛弱外散,所以發癢。)

陽明病,如果心下感覺硬滿,就不能用攻下的方法治療。如果用攻下的方法,腹瀉不止,就會死亡。如果腹瀉停止,就會痊癒。(硬滿是因為中寒,腹瀉不止,就是中氣衰竭的表現。)

寒邪凝結,導致頻繁嘔吐,即使有陽明病的症狀,也不能用攻下的方法治療。(膽氣不下降就會嘔吐。膽氣上逆就會導致中下焦寒冷,所以要避免用攻下的方法。)

發汗太多,如果又再次發汗,就會導致陽氣耗竭,出現胡言亂語。如果脈搏短促,就會死亡。如果脈搏自然恢復平和,就不會死亡。(陽氣耗竭,胡言亂語,是心氣失去根基。心主脈搏,脈搏短促表示沒有生機。)

眼睛直視、胡言亂語、呼吸急促、胸悶腹脹,都會死亡。出現腹瀉,也會死亡。(眼睛直視、胡言亂語、呼吸急促、胸悶腹脹,代表肝、心、肺、胃功能衰竭。腹瀉則代表脾、腎功能衰竭。)

實證會胡言亂語,虛證則會自言自語,不斷重複相同的話。(申明上面兩章提到的陽氣耗竭導致的胡言亂語,其實是虛證的表現。以上十二章,論述的是陽明胃腑陽氣衰退而產生寒冷的證候。這是胃家陽氣不足的表現。)

吃東西就想吐,屬於陽明病的範疇,應該用吳茱萸湯來治療。如果服藥後反而更加嚴重,就屬於上焦的病症。(胃寒適合用溫藥,中寒不運化,上焦反而會發熱。)

陽明病,沒有汗,小便不利,心中煩悶不安,身體一定會發黃。(熱濕鬱積在膈膜之上,水的通道不暢通,所以會發黃。)

陽明病,臉色發紅,不能用攻下的方法治療。一定會發熱。如果臉色發黃,小便不利,則代表病情嚴重。(臉紅是虛火上越,用攻下的方法會使火氣更加散亂,無處歸附,所以會發黃。)

陽明病,發熱而且出汗,這是熱氣外散,不會發黃。但如果只有頭部出汗,身體沒有汗,汗液只到脖子就停止,而且小便不利,口渴想喝水,這是因為瘀熱在裡,身體一定會發黃,應該用茵陳蒿湯來治療。(只有頭部出汗,是熱的表現,小便不利,是濕的表現,所以會發黃。)

陽明病,用攻下的方法治療後,如果身體表面有熱,手腳溫暖,而且沒有胸部結塊,但心中煩悶不安,飢餓卻不能吃東西,只有頭部出汗,應該用梔子豉湯來治療。(四肢溫暖,頭部出汗,表示熱在上焦。膈上熱鬱積,所以感到煩悶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