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醫家小傳 (2)

回本書目錄

醫家小傳 (2)

1. 醫家小傳

(三)對傳統中醫典籍的闡發和解釋有三種。《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傷寒方解篇》和《金匱方解篇》採用一種整體性觀照的方式對重要醫典進行疏理闡發,揭示出各書的內在脈絡。行方主次清晰,注解精省明白。實在為後世醫家指出了一條準確把握《傷寒論》和《金匱》兩書精華的有效途徑。

(四)對傳統中醫治療經驗和基本治療方法的總結有七種:

《溫病本氣篇》、《時病本氣篇》、《兒病本氣篇》、《雜病治法篇》、《脈法篇》、《舌胎篇》和《藥性提綱篇》。這七種著述仔細辨析了各種疾病的起因、症狀差異和根治途徑;採用系統性的眼光歸納各種症

斷方法和治療方法。其中的種種結論大多經過彭子益親身從醫實踐的檢驗。正如史料記載中所說:「先生之治病也,診脈處方,詳記醫案,以究效驗,求理論與實踐相吻合。」這種可貴的科學求實精神確乎貫穿了彭子益的一生,成為激發他的醫學靈感的最大催化劑。

彭子益在大半生的醫療實踐和醫學理論探索中,最終準確地把握到了中國傳統醫學的精髓——一種對症下藥、辨證施治的根本治療原則;一種宏觀著眼,微觀著手的系統性思維方法;一種追根溯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如果要探討彭子益何以能夠取得如此成就的話,那麼答案只有一個:正是中華民族那源遠流長的醫學傳統和豐富的中醫藥資源兩相聚合,給他提供了無窮的能量。據文獻記載,早在南詔國崛起時代,白族醫學就大量地把印度佛教醫學、波期醫學和藏醫學的成果溶合在本地巫醫土壤之中,形成了帶有濃郁神秘氣息的獨特醫學傳統。

但內地漢族醫學對它的影響日益加深,以致到10-13世紀,「中醫在大理地區迅速發展,並逐漸在大理國醫學中取得主導地位」。這以後,白族醫學一直處在和中醫學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相互推動的狀態之中。

元明清時期,白族地區不但出現了「附子名醫」饒國熙,「周石膏」周鴻雪,眼科專家趙良弼為首的許多名醫,而且還湧現出《洞天秘典》、《奇驗方書》、《訓蒙醫略》和《續千金方》為代表的大量醫書。彭子益正是深受這種深厚傳統的薰陶浸染而開創出一條「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道路,成為白族歷史上最傑出的醫學家。

注:以上內容為據網路上的相關資料整理。

白話文:

(三)關於對傳統中醫典籍的闡述和解釋,主要有三種方式: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傷寒方解篇》和《金匱方解篇》這幾本書,採用一種整體性的觀點,對重要的醫學典籍進行了梳理和闡發,揭示了這些書的內在脈絡。書中對於藥方的主次關係分析清晰,註解簡明扼要。實在是為後世的醫家指明了一條正確理解《傷寒論》和《金匱》這兩本醫學精華的有效途徑。

(四)關於對傳統中醫治療經驗和基本治療方法的總結,主要有七種:

《溫病本氣篇》、《時病本氣篇》、《兒病本氣篇》、《雜病治法篇》、《脈法篇》、《舌胎篇》和《藥性提綱篇》這七種著作,詳細分析了各種疾病的起因、症狀差異和治療方法。它們用系統性的觀點歸納了各種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其中的很多結論都經過彭子益親身行醫的實踐驗證。正如史料記載所說:「先生在治療疾病時,診斷脈象、開具處方,都會詳細記錄病案,以研究療效,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符合。」這種可貴的科學求實精神貫穿了彭子益的一生,成為他醫學靈感的最大動力。

彭子益在長期的醫療實踐和醫學理論探索中,最終準確地把握了中國傳統醫學的精髓:那就是一種對症下藥、辨證論治的根本治療原則;一種從宏觀角度出發,並深入微觀細節的系統性思維方法;以及一種追根溯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如果要探討彭子益為什麼能取得如此成就,那麼答案只有一個:正是中華民族悠久的醫學傳統和豐富的中醫藥資源的結合,給了他無窮的力量。據文獻記載,早在南詔國興起的時候,白族醫學就大量吸收了印度佛教醫學、波斯醫學和藏醫學的成果,並融入了當地的巫醫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帶有神秘色彩的醫學傳統。

但隨著內地漢族醫學的影響不斷加深,到了10到13世紀,「中醫在大理地區迅速發展,並逐漸在大理國醫學中取得了主導地位」。從此以後,白族醫學就一直處於和中醫學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狀態。

元朝、明朝、清朝時期,白族地區不但出現了以「附子名醫」饒國熙、「周石膏」周鴻雪和眼科專家趙良弼為首的許多名醫,還湧現出了像《洞天秘典》、《奇驗方書》、《訓蒙醫略》和《續千金方》這樣大量的醫學書籍。彭子益正是深受這種深厚傳統的薰陶,才開創出了一條「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道路,成為白族歷史上最傑出的醫學家。

註:以上內容根據網路上相關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