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生命宇宙篇 (1)
生命宇宙篇 (1)
1. 生命宇宙篇
欲用科學方法來整理中醫,須由中醫方法去選擇科學;欲由中醫方法去選擇科學,須先認識古中醫學的本身真相。
如不認識古中醫學本身真相,而盲目的去用科學方法來整理中醫,得了科學的虛名,失了中醫的實效,可惜殊甚。
世界的人,皆謂中醫的陰陽五行為古董,此不認識陰陽五行之人之言也。今欲與人談中醫的陰陽五行,必先使人認識陰陽五行。本篇將中醫的陰陽五行,於實在的事實上顯明指出,證以現代十二種科學,科學青年讀之,無不得到理得心安之樂。
萬物皆是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圓運動的大氣生的。中國文化的起源,即起源於宇宙大氣的圓運動,醫學乃其一端耳。
白話文:
想要用科學方法整理中醫,必須從中醫的角度選擇適合的科學方法;而要從中醫的角度選擇科學方法,就必須先了解古中醫學的本質。如果對古中醫學的本質一無所知,就盲目地用科學方法整理中醫,只會得到科學的名稱,卻失去中醫的實際效果,實在可惜。
許多人認為中醫的陰陽五行是過時的觀念,但這只是不了解陰陽五行的人才會有的想法。想要向他人介紹中醫的陰陽五行,必須先讓他們了解陰陽五行是什麼。本文將透過實際的事例,用現代的十二種科學來證明中醫的陰陽五行,讓科學領域的年輕人閱讀後都能理解並感到安心。
萬物都屬於宇宙圓運動中關於生物生命的大氣生發。中國文化的起源,就是源自宇宙大氣的圓運動,醫學只是其中一個分支。
著者識
宇宙間的大氣中,有氧氫氮碳四種元素。大氣中的元素甚多,除占最多數的此四種外,並不發生人身生命整個的關係。氧氣是往上升的,氫氣是往上浮的,氮氣是往下降的,碳氣是往下沉的。氧氫氮碳混合起來,是升浮降沉分析不開,成為圓運動而中和的。升之最速為浮,降之最速為沉。
(附圖:大氣運動圖)
大氣運動圖
虛線為地面之際。線上為地面之上。線下為地面之下。
西醫用氧氫氮碳治人身的病,因人身中的氧氫氮碳,發生或多或少的關係也。人身為何而有氧氫氮碳。因氧氫氮碳,是宇宙間大氣中的物質,宇宙間的生物個體,都是大氣生的。人是生物之一,大氣中有氧氫氮碳,故生物個體有氧氫氮碳,故人的個體有氧氫氮碳。能明乎此,便已入古中醫學之門。
白話文:
著者識
宇宙間的大氣中,包含了氧、氫、氮、碳四種元素。大氣中的元素雖然很多,但除了這四種占了大多數以外,其餘元素與人體生命並無直接關聯。氧氣向上升,氫氣向上浮,氮氣向下沉,碳氣向下降。氧、氫、氮、碳混合在一起,它們的上升、浮起、下降、沉降相互作用,無法分離分析,形成圓形運動並達到平衡。上升速度最快的是浮起,下降速度最快的是沉降。
(附圖:大氣運動圖)
大氣運動圖
虛線代表地面。虛線以上為地面之上。虛線以下為地面之下。
西醫利用氧、氫、氮、碳來治療人體的疾病,因為人體內也存在著這些元素,並且它們的含量會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人體為何擁有氧、氫、氮、碳?因為這些元素是宇宙間大氣中的物質,宇宙間的生物個體都是由大氣孕育而生。人是生物的一種,大氣中有氧、氫、氮、碳,因此生物個體含有氧、氫、氮、碳,所以人的個體也含有氧、氫、氮、碳。能夠理解這些道理,就已經踏入了古代中醫學的大門。
古中醫學,乃人身個體與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個體,整個大氣圓運動之學。大氣內有物質,物質發生能力,能力發生運動。運動圓為生理,運動不圓為病理,運動不圓用藥以回復其圓為醫理。圓運動者,各種物質能力運動混合平均也。病者一部份或數部份的物質能力運動不平均也。
宇空間也,宙時間也。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名曰造化。造化云者,一個生物所在地之宇宙間的大氣,圓運動時生育生物之稱。天曉時太陽的曙光射到此生物個體所在地最遠的東方地面,天暮時太陽的曙光射到此生物個體所在地最遠的西方地面之間,便是一個造化個體平面的範圍。立體的範圍,詳氣象學的證明。
白話文:
古時候的中醫學,探討的是人體這個個體與宇宙整體的生命運行,以及大氣的循環運動。大氣中包含物質,物質具有能量,能量產生運動。運動圓滿順暢為正常生理,運動不順暢則為病理,治療的道理就是用藥物使不順暢的運動恢復圓滿。圓滿的運動,指的是各種物質和能量運動的混合與平衡。生病則意味著一部分或多部分的物質和能量運動失衡。
宇宙指的是空間,時間則是指宙。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稱為造化。所謂造化,是指一個生物所處的宇宙空間中,大氣循環運動時孕育生命的現象。從太陽曙光射到生物個體所在地最遠的東方地面,到太陽曙光射到生物個體所在地最遠的西方地面之間,就是一個造化個體平面的範圍。立體範圍則需要氣象學的證明來詳述。
造化個體的中心,在地面上下之際。此圓運動宇宙造化的進行,並非向前的,乃是向中的。並非日新的,乃是照常的。一個生物所在的環境的圓運動,即是一個生物的宇宙。參看下文易經圖,注意地面下的一半。
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簡言之即是有造化的宇宙。此造化宇宙的構成。就是太陽射到地面的熱,與地面相合起來而成的。吾人設想其未合之前,地面上無有大氣的熱,地面上是冷靜閉壓黑暗的純陰的。太陽的熱,射到地面之後,地面上原有的陰冷,遂將太陽的熱,壓入地面下去。
熱是向上的不能向下的,熱的向下,除地面的陰有吸收作用外,全是壓力壓下去的。此熱乃太陽射到地面的熱,與地心熱力無關。其降下的程度,只與地面有不遠的距離也。詳下文氣象學的證明。此壓入地面的熱,又復澎出地面上來。澎壓交互,陽熱與陰冷發生愛力而圓運動起來,遂成有造化的宇宙。
白話文:
宇宙造化的中心就在地面上下之間。這個圓周運動的宇宙造化過程,並不是向前發展的,而是向內循環的;也不是不斷更新的,而是持續照常運行的。一個生物所處的環境的圓周運動,就是它所處的宇宙。參考下面的易經圖,特別注意地面下的一半。
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簡單來說就是有造化的宇宙。這個宇宙的形成,源自於太陽照射到地面的熱量與地面結合而成的。我們可以想像,在太陽熱量到達之前,地面上沒有大氣的熱量,只是一片冰冷、封閉、黑暗的純陰狀態。當太陽的熱量照射到地面後,地面原有的陰冷,便將太陽的熱量壓入地下。
熱量是向上升的,無法向下沉降,熱量向下傳遞,除了地面的陰性物質有吸收作用外,完全是靠壓力壓下去的。這裡的熱量指的是太陽照射到地面的熱量,與地心熱力無關。熱量下降的程度,只在地面附近有限的範圍內。詳細的證明請參考下文的氣象學資料。被壓入地下的熱量,又會反彈膨脹出來,回到地面上。這種壓入與膨脹的交互作用,陽熱與陰冷之間產生吸引力,形成了圓周運動,最終形成了有造化的宇宙。
宇是造化的個體,宙是造化的運動。
純陽無氣,純陰無氣,陰陽交合,乃能成氣。大氣者,陰陽己經交合之氣。陰陽交合之中點稱曰中氣。中氣者,生物生命之所從出,而密佈於地面之際的也。
造化之生物也,先有陰陽的運動,而後成生物的中氣,是為先天。物之有生也,先秉造化旋轉的中氣,而後成個體的運動,是為後天。大氣是圓運動的,人身是大氣生的,為宇宙的遺傳體,人身亦是圓運動的。人身個體,中氣如軸,四維之氣如輪。
長養生物生命的常規,即造化大氣的圓運動。圓運動者,大氣的升浮降沉也。
吾人向陽而立,左東右西,上南下北。大氣的圓運動,東升南浮,西降北沉;春升夏浮,秋降冬沉;卯升午浮,酉降子沉。氣溫則升,氣熱則浮,氣涼則降,氣寒則沉。造化生物生命的宇宙,是上南下北,大氣上浮之方為南,大氣下沉之方為北。
白話文:
宇宙是由造化的個體(宇)和造化的運動(宙)構成。純粹的陽氣和純粹的陰氣都無法產生氣,只有陰陽交合才能產生氣。大氣就是陰陽交合後的氣,而陰陽交合的中點稱為中氣。中氣是生物生命的源泉,遍布於地表。
造化創造生物時,先有陰陽的運動,然後形成生物的中氣,這就是先天。生物的誕生,先接受造化旋轉的中氣,然後形成個體的運動,這就是後天。大氣是圓周運動的,人體是由大氣生成的,是宇宙的遺傳體,人體也是圓周運動的。人體是個體,中氣如同軸心,四維之氣如同輪子。
養育生物生命的法則,就是造化大氣的圓周運動。圓周運動是指大氣的升浮降沉。
我們面向太陽站立,左邊是東,右邊是西,上面是南,下面是北。大氣的圓周運動,東邊升起,南邊浮起,西邊下降,北邊沉降;春天升起,夏天浮起,秋天下降,冬天沉降;卯時升起,午時浮起,酉時下降,子時沉降。氣溫上升則氣上升,氣溫高則氣浮起,氣溫下降則氣下降,氣溫低則氣沉降。造化生物生命的宇宙,是上南下北,大氣上浮的方向是南,大氣下沉的方向是北。
夏至以後,太陽南行,直射成為斜射,地面上的陽熱漸減。地面被直射陽熱散開的陰壓之氣,又復漸漸的仍壓下來,地面上壓力漸增。此漸增的壓力,將地面上的陽熱壓入地面,愈壓愈深,故地面之上,秋涼冬寒。冬至以後,太陽北行,地面上陽熱漸增。此漸增的陽熱,有兩種力量。
一則將陰壓之氣仍又散開,一則將壓入地面的陽熱引申出來。陽熱之性,本來升浮,陰氣壓之故降沉入地。及至地面又射到陽熱為之相引,陰壓之力既已散開,故一引即仍升出。愈引愈出,故地面之上,春溫夏熱。因秋涼冬寒春溫夏熱的力量,遂起了秋收冬藏春生夏長的作用。
白話文:
夏至过后,太阳开始往南移动,直射转为斜射,地表上的阳光热量逐渐减少。原本被直射阳光热量散开的阴气,也慢慢地重新压下来,地表上的压力逐渐增加。这种逐渐增大的压力,将地表上的阳热压入地下,压得越来越深,所以地面上就会出现秋凉冬寒。冬至以后,太阳开始往北移动,地表上的阳光热量逐渐增加。这种逐渐增加的阳热,具有两种力量。
一方面,它会继续散开阴气,另一方面,它会将压入地下的阳热引出来。阳热的本性是向上升浮,阴气的压力使它下降沉入地下。当地表再次受到阳光照射,阳热会将它吸引出来,而阴气的压力也已经散开,所以阳热很容易就升出来。阳热不断升出,地面上就出现了春暖夏热。由于秋凉冬寒春暖夏热的力量变化,也就产生了秋收冬藏春生夏长的自然规律。
秋收者,夏時地面之上所受太陽直射到極大的熱,經秋氣之涼降,而收入於地面之下也。冬藏者,秋時所收太陽的熱,經冬氣之寒沉,而藏於地下之水中也。春生者,冬時藏於地下水中的熱,經春氣之溫升,而生髮於地面之上也。夏長者,春時生髮於地面之熱,經夏氣之熱浮,而盛長於地面之上,同時地面之上,又盛滿太陽直射到極大的熱也。
太陽地球公轉自轉之間,附著地面極小的一段的大氣圓運動,為一個生物所在地的造化宇宙。此地所見太陽,冬至是由南而北,夏至由北而南的,卯時是東升的,酉時是西降的。故曰南行北行,東升西降。研究有造化的宇宙,從太陽的熱,射到地面後起。此宇宙乃北溫帶的造化宇宙。(「夏長」的「長」讀漲。)
白話文:
秋季收穫,是夏季地面上接受太陽直射的極大熱量,經過秋天的涼爽下降,而收入到地底下。冬季儲藏,是秋季收穫的太陽熱量,經過冬天的寒冷沉降,而藏於地下的水中。春季生長,是冬季藏於地下水中的熱量,經過春天的溫暖上升,而生長發育於地面之上。夏季生長旺盛,是春季生長發育於地面的熱量,經過夏天的炎熱上升,而在地面上生長旺盛,同時地面上又充滿了太陽直射的極大熱量。
太陽與地球公轉自轉之間,附著於地面極小的一段的大氣圓周運動,構成一個生物生存的宇宙。我們所見的太陽,冬至時從南向北運行,夏至時從北向南運行;卯時(早上五點到七點)從東方升起,酉時(下午五點到七點)從西方落下。因此稱為南行北行,東升西降。研究具有造化的宇宙,從太陽的熱量照射到地面開始。這個宇宙是北溫帶的造化宇宙。
人身乃造化的大氣所生,人身也是一小造化。身之左部應東方,屬春氣;身之胸部應南方,屬夏氣;身之右部應西方,屬秋氣;身之臍部應北方,屬冬氣;胸臍之間應中央,屬中氣。中氣旋轉於中央,四氣升降於四維。造化之氣,運動常圓,人身即得健康。運動不圓而反常,人身即多疾病。大氣運動失圓而反常,大氣之病也。大氣病,人氣亦病也。
類如:
冬令以寒藏為常。倘或冬令之後,氣候忽暖。水中陽熱,當藏不藏。水中陽熱,在造化為中氣之根,在人身為生命之本。今當藏不藏,泄出地面。外則化為邪熱,內則根本空虛。人與造化同氣,於是冬溫等病發生,人多死亡也。鼠疫即冬溫之最重者。
白話文:
人體是由天地間的自然之氣所孕育而生,自身也如同一個小宇宙。身體的左側對應東方,屬春天;胸部對應南方,屬夏天;右側對應西方,屬秋天;肚臍對應北方,屬冬天;胸部和肚臍之間對應中央,屬四季交替的中氣。中氣在中央運轉,四氣在四個方位升降變化。自然之氣的運作循環無虞,人體就能保持健康;一旦運作失衡,人體就會容易生病。天地間的氣候失衡,就會造成天災,而天災也會導致人體疾病。
春令以溫生為常。倘或初春之時,氣候過溫。水中應當上升的陽熱升的太過,則陽根拔泄,人與造化同氣,於是春溫等病發生,人多死亡也。腥紅熱,即春溫之最虛者。
夏令以熱長為常。此時太陽盛滿地面的熱,以下降土中為貴。夏日雨多,則陽熱下降。酷熱無雨,則陽熱不降。人與造化同氣,如陽熱不降,於是霍亂等病發生,人多死亡也。
秋令以涼收為常。倘或深秋之時,大氣燥結不降,熱氣散而不收。人與造化同氣,於是發生時行感冒熱傷風也。
大氣有病之時,惟中氣健旺之人,自已本身運動能圓,然後不隨大氣之不圓以俱病也。
又如人身下部之氣損傷,交春必病極虛弱的溫病。左部之氣損傷,交夏必病胸中乾塞的病。右部之氣損傷,交冬必病乾嗽的病。本身之氣損傷,不能隨大氣的運動以俱圓,故病。
白話文:
春天應該溫和生長,如果初春天氣過於溫暖,水中上升的陽熱過度,就會導致陽氣外泄,人體與自然界的氣息相通,因此就會出現春溫等疾病,很多人因此死亡。其中腥紅熱是春溫中最虛弱的病症。
夏天應該炎熱生長,此時太陽的熱量充滿大地,應該下降到地下為好。夏季多雨,陽熱就會下降;酷熱無雨,陽熱就不會下降。人體與自然界的氣息相通,如果陽熱不下降,就會出現霍亂等疾病,很多人因此死亡。
秋天應該涼爽收斂,如果深秋天氣乾燥凝結不下降,熱氣散發不收斂,人體與自然界的氣息相通,就會出現流行性感冒熱傷風。
當天氣出現病症時,只有中氣健旺的人,自身氣血運行圓滿,才能不受天氣影響而生病。
同樣地,如果人體下部氣虛損傷,春天就會患上極度虛弱的溫病;左部氣虛損傷,夏天就會患上胸中乾塞的疾病;右部氣虛損傷,冬天就會患上乾咳的疾病。如果自身氣虛損傷,就不能隨著天氣的變化而運轉圓滿,就會生病。
人身一小造化的證據,病重之時,方能顯現得出。因無病之時,是整個圓運動。病重之時,整個運動分開,然後顯出證據。整個圓運動者氣也,人身之氣,即宇宙之大氣。
人身個體的生命,乃秉受造化陰陽二氣和平升降所成圓運動的中氣而來。是人身之有生命,因人身有造化的中氣也。中氣之亡,約分數項。一由天年已盡,中氣終了而中氣亡。一由疾病將人身的圓運動消滅而中氣亡。或由疾病經醫治誤,將人身的圓運動損壞而中氣亡。一由造化之大氣先病,使人身的圓運動失圓而中氣亡。
一由不善攝身,由漸而甚,將本身的圓運動損壞而中氣亡。人有生命,因人身有造化的中氣。中氣既亡,所以死也。吾人身體輕健,眠食甘美,精神活潑,便是中氣充足之象徵。病人將死之前,必欲大便與噁心欲吐,便是上下脫離,中氣將亡之象徵。無病之人,精神短少,眠食不甘,便是氣不足之象徵。
白話文:
人體是一個小小的宇宙,只有在生病嚴重的時候,才能顯露出這個宇宙的運作原理。因為當人沒有生病的時候,身體的運作就像一個完整的圓,而當生病嚴重時,這個圓就被打破了,才會顯露出各種病症。這個完整的圓,就是人體的氣,而人體的氣,其實就是宇宙的大氣。
人的生命,是秉承天地陰陽之氣,在人體內運行,形成一個完整的圓運動,這個圓運動的中心氣,就是生命的根本。人之所以有生命,是因為人體有這個造化之氣。這個中氣會消失的原因有很多:
- 天命已到,中氣自然消失而導致死亡。
- 疾病摧毀人體的圓運動,導致中氣消失而死亡。
- 疾病治療不當,損壞人體的圓運動,導致中氣消失而死亡。
- 宇宙大氣先病,導致人體的圓運動失衡,中氣消失而死亡。
- 生活習慣不良,逐漸損壞人體的圓運動,導致中氣消失而死亡。
人有生命,是因為人體有造化之氣。中氣一旦消失,人就會死亡。當一個人身體輕盈、睡眠充足、飲食可口、精神旺盛時,就表示中氣充沛。而病人臨死之前,通常會有腹瀉或噁心嘔吐的症狀,這是因為人體上下失衡,中氣將要消失的表現。沒有病的人,如果精神不濟、睡眠不好、飲食不香,就表示氣不足。
《易經·係辭下傳》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又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天地以生育萬物為德。因天地間無處無圓運動的大氣的中氣,即無處無有生物。氤氳者,大氣中的陰陽交互,圓運動極密之意。男女媾精,亦猶是也。但陰陽運動,不可偏多,偏多則不能圓。不能一致,故不能圓。三人損一,一人得友,言陰陽偏多則不圓也。
《係辭·上傳》又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易乃陰陽交易。太極者,陰陽交易,相抱而成之一點,中氣是也。由陰陽交易而成生物的中氣,是為先天。既有中氣即成生物,是為後天。上傳所言,即是天地生物,經過陰陽交合成了中氣之後,便成生物個體。太極是由陰陽交合圓運動而成個體的一個起點。一點之中,原已含有陰陽圓運動的整個。
白話文:
《易經·系辭下傳》說:「天地最大的德行就是生。」又說:「天地之間氤氳交感,萬物化生醇厚。男女交媾精氣,萬物得以化生。三人同行則會減少一人,一人獨行則能找到朋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事物達到統一。
天地以生育萬物作為其德行。因為天地之間到處都有圓運動的大氣中的中氣,也就到處都有生命存在。氤氳指的是大氣中陰陽相互作用,圓運動非常密集的意思。男女交媾精氣也是這樣的道理。但是陰陽運動不能偏向任何一方太多,偏向太多就不能形成圓融。不能達到一致,所以不能圓融。三人同行減一人,一人獨行得朋友,說的是陰陽偏向太多就不會圓融。
《系辭上傳》又說:「易有太極,從這產生了兩儀,兩儀又生成四象。」
易是指陰陽互相作用。太極,指的是陰陽互相作用,相互包裹成為的一點,也就是中氣。由陰陽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生物的中氣,稱為先天。一旦有了中氣就形成了生命,這就是後天。上傳所說的,就是天地生育萬物,經過陰陽結合形成了中氣之後,就形成了生物個體。太極是由陰陽圓融運動形成的個體的一個起點。這一點中,原本就包含了陰陽圓運動的全部。
由一個太極的旋轉運動起,一個分為兩個,兩個分為四個,以至分為無數個而成一生物整個個體。此太極的義意也。群細胞學的證明。
《係辭·下傳》又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地面之際之上為天,地面之際之下為地,地面之際為中。太極的形狀,乃陰陽交易於地面之際,相抱如環的一點圓運動。行者,運動也。易經卦象,天卦在上地卦在下,名曰否卦。地卦在上天卦在下,名曰泰卦。天本在上,而氣下交於地,地本在下,而氣上交於天,上下相交,遂成產生太極的圓運動。
泰者,通泰,運行通泰也。若天氣在上,上者竟上而不下交。地氣在下,下者竟下而不上交。成了直的不運動,無有中氣,無有太極,否塞不通,萬物不生,造化息矣。
白話文:
從一個太極的旋轉運動開始,一分為二,二分為四,不斷分裂,最終形成無數個細胞,構成一個完整的生物個體。這就是太極的意義,也是細胞學的證據。
《繫辭下傳》又說:「天地定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地面之上為天,地面之下為地,地面本身則為中。太極的形狀,是陰陽在交界處相互環繞的圓形運動。行者,運動也。易經卦象,天卦在上地卦在下,稱為否卦;地卦在上天卦在下,稱為泰卦。天本在上,氣下降交於地;地本在下,氣上升交於天,上下相交,形成了太極的圓形運動。
泰,意指通暢,運行通達。如果天氣在上,卻一直向上而不下降交於地;地氣在下,卻一直向下而不上升交於天,就變成直線不動,沒有中氣,沒有太極,阻塞不通,萬物無法生長,造化就會停止。
《易經·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悅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勞讀鬧)。
(附圖:太極的圓運動)
左上右下,升浮降沉,東南西北,春夏秋冬。
卯午酉子,溫熱涼寒,生長收藏,河圖同此。
圓之虛線,地面之際。圖的小圈,即一個生物所在地。大圈,即是所在地的環境。
震巽者,東方之稱,春氣之位。離者,南方之稱,夏氣之位。兌乾者,西方之稱,秋氣之位。坎者,北方之稱,冬氣之位。坤者,南西兩方之間之稱,中氣之位。艮者,北東兩方之間之稱,中氣之位。震巽離坤兌乾坎艮,乃易經八卦名辭。卦者,大氣圓運動的現象之稱。此圖為八卦圖。
白話文:
《易經·說卦傳》記載:「帝皇從震卦(東方)出發,順著巽卦(東南)前進,在離卦(南方)相遇,在坤卦(西南)開始工作,在兌卦(西方)歡快說話,在乾卦(西北)戰鬥,在坎卦(北方)勞動,最後在艮卦(東北)完成言語。」
這個太極圖描繪了宇宙的圓運動,如同左升右降、浮沉交替。它包含了東南西北四方,以及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
卯午酉子代表著溫熱涼寒的氣候變化,也对应着生長收藏的自然规律,與河圖的原理一致。
圖中虚线代表地面,小圈代表生物所處的位置,大圈则代表生物生存的環境。
震、巽、離、坤、兌、乾、坎、艮分別代表着東方、東南、南方、西南、西方、西北、北方、東北八个方位,也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对应位置,同時也是易经八卦的名称。八卦描述了宇宙大气的圆形运动现象,这个圖就是八卦圖。
此東南西北,即一個生物所在地的東南西北。八卦圖即宇宙圖。圖的虛線,在造化為地面之際,在人身為臍上胸下之間。
「帝出乎震」者,言上年夏時太陽射到地面的陽熱,經秋氣之降,收於地面之下,經冬氣之沉,藏於地下之水中。到了今年春初之時,此陽熱由水中上升,出於東方也。陽熱為造成生物生命元素之原始,故稱曰「帝」。
「齊乎巽」者,震居東方地面之下,巽居東方地面之上。震為春初,巽為春末。春末之時,地下水中所藏的陽熱,齊升於地面,地面上的生物生髮都齊也。
「相見乎離」者,離居南方正夏之時,此時地面下所藏舊年的陽熱,升浮地面上來,與今年直射地面尚未降入地面以下的陽熱,相會見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指的是,東南西北是指生物所在的方位,八卦圖代表宇宙的運行規律。八卦圖中的虛線,在宇宙演化成地球時,就对应着地表;在人體中,則对应着肚臍以上、胸部以下的位置。
“帝出乎震”意思是,上一年夏天太陽照射到地面的陽熱,經過秋天的下降,收斂在地表之下,再經過冬天的沉降,藏在地下的水裡。到了今年春天開始的時候,這股陽熱從水中上升,從東方升起。陽熱是構成生物生命元素的根本,所以稱為“帝”。
“齊乎巽”的意思是,震位於東方地表之下,巽位於東方地表之上。震代表春天開始,巽代表春末。春末的時候,地下水中儲藏的陽熱,全部上升到地表,地表的生物都開始生長髮育,所以說“齊”。
“相見乎離”的意思是,離位於南方,代表盛夏。此時,地表之下儲藏的舊年陽熱,上升到地表,與今年直射地表尚未下降到地表以下的陽熱相遇。
「致役乎坤」者,役者事也,圓運動之事也。言今年升浮的舊年收藏於地下之熱,與今年直射地面之熱,不可浮而不降。坤為圓運動升極而降之方。離位正浮的陽熱,到夏秋之間的坤方而初降也。
「悅言乎兌」者,陽熱升而不降,則亢而悔。升而能降,則和而悅。此時地面的陽熱,得地面上天空金氣之收,而降入地下,以為來春萬物生髮之本。陽熱秋降,萬物得根而皆悅也。(金氣詳下文氣象學證明)。
「戰乎乾」者,兌居西方地面之上,乾居西方地面之下。地面之下,乃為陰位。秋冬之交,陽熱降入陰中,非常充足,陰陽乍合,必戰動而後自然也。
白話文:
"致役乎坤"指的是,工作或活動要像坤卦所描述的那樣,進行圓環形的循環。這意謂著去年積蓄在地下的熱量,以及今年直接照射到地面的熱量,都不應只上升而不下降。坤卦代表的就是這種上升達到頂點後再下降的循環過程。在夏天和秋天,陽熱會從地面上升到坤的位置,開始下降。
"悅言乎兌"表示,如果陽熱只升不降,就會過度亢奮導致後悔;但是當它能順利下降時,就能保持平和愉快。這個時候,地面上的陽熱會受到天空中金屬元素的收縮作用,下降到地下,成為來年春天萬物生長的基礎。在秋天,當陽熱下降,萬物就能得到紮根,都感到滿意(金屬元素的詳細說明請參見後面的氣象學證明)。
"戰乎乾"則是說,兌位於西邊地面之上,乾位於西邊地面之下。地面之下是陰性位置。在秋冬交季,陽熱進入陰性之中,通常會很充裕,當陰陽兩種力量突然結合時,必定會有衝突,但這是自然的結果。
「勞乎坎」者,陽熱由地面之上降入地面下之水中,宜封藏不可外泄,當慰勞之,使安靜不可泄動也。
「成言乎艮」者,坤為升極宜降之位,陽熱至坤如不能降,不能行圓運動之事而直上矣。陽熱至艮如不能升,不能成圓運動之功而直下矣。艮坤為升降之樞機,乃圓運動之中氣。如無中氣,直下不升,直上不降,造化息矣。成言乎艮,言—年的圓運動,成功於艮方也。
「帝出乎震」之時,大寒立春節前後也。此時大氣降極而升,由靜而動,地下水中所藏上年秋季所收降的陽熱,升動出土。造化個體,根氣搖泄,人身下部的陽熱,亦升動搖泄。身體不強中氣不足之人,尤其是年老之人,與常病之人,此時必感覺精神不振,食減不安。小兒如於此時發生麻疹,必多嘔吐凶證。
白話文:
「勞乎坎」指的是陽氣從地面上降到地下的水中,此時應該封藏起來,避免外泄,要好好安撫它,讓它安靜下來,不要輕易活動。
「成言乎艮」指的是,坤土代表上升到極點後應該下降的位置,陽氣到達坤土位置,如果不能下降,就無法進行圓周運動,只能直上。陽氣到達艮土位置,如果不能上升,就無法完成圓周運動,只能直下。艮土和坤土是升降的樞紐,是圓周運動的中氣。如果沒有中氣,就會直下不升,直上不降,天地萬物就會停止運作。所以說「成言乎艮」,指的是一年的圓周運動,在艮方完成。
「帝出乎震」指的是大寒節氣前後,也就是立春之際。此時大氣降到極點,開始上升,由靜轉動,地下水中封藏的上一年的秋季收降的陽氣,開始上升而出土。天地萬物,根氣也開始搖動,人體下部的陽氣也開始上升,身體虛弱、中氣不足的人,特別是老人和常年有病的人,這個時候會感到精神不振,食慾不佳,身體不安。小孩如果在這個時候出麻疹,很容易出現嘔吐等凶兆。
下部陽泄,中氣失根故也。如麻疹發生於小寒前後多死,陽根拔散故也。冬至後有小蟲飛動,或起熱風,或聞雷聲,即是陽根拔散之事實也。
「齊乎巽」之時,穀雨立夏節前後也。此時地面下所藏的陽熱,升出地面者多,人身下部的陽熱,亦升出中氣以上者多也。
「相見乎離」之時,夏至節前後也。此時造化個體的陽熱,盛於地面之上,虛於地面之下。人身個體的陽熱,亦盛於中氣之上,而虛於中氣之下也。夏至前後,所以下寒之病特多也。
「致役乎坤」之時,夏秋之間之時也。此時造化由升而浮的陽熱,又須由浮而降。由浮而降,中氣之能。人身如中氣不足,上部陽熱降不下去,便成病也。
白話文:
下半身陽氣外泄,是因為中氣失去根基的緣故。就像麻疹發生在小寒前後,大多會死亡,也是因為陽氣散失造成的。冬至後如果有小蟲飛舞,或起熱風,或聽到雷聲,都是陽氣散失的真實現象。
「齊乎巽」的時節,是穀雨立夏前後。這個時候,地底下蘊藏的陽氣,升出地面的比較多,人體下部的陽氣,也升出中氣以上的比較多。
「相見乎離」的時節,是夏至前後。這個時候,天地萬物的陽氣,盛於地面之上,虛於地面之下。人體的陽氣,也盛於中氣之上,而虛於中氣之下。夏至前後,所以下半身寒冷的病症特別多。
「致役乎坤」的時節,是夏秋之間。這個時候,天地萬物的陽氣由上升而浮動,又必須由浮動而下降。由浮動而下降,是中氣的作用。人體如果中氣不足,上半身的陽氣降不下去,就會生病。
「悅言乎兌」之時,立秋處暑前後也。此時造化個體,由地下水中升浮於地面之上的陽熱,與今年夏季直射地面的陽熱,都向地面下降。造化圓運動的個體,中下如植物個體的根本,中上如植物個體的花葉。在個體之上的陽氣下降,乃生根本;在個體之下的陽氣上升,乃生花葉。
在上的陽氣,即是在下的陽氣,在下的陽氣,即是正上的陽氣。今秋「悅言乎兌」的陽,即是來春「帝出乎震」的帝。此時地面之上,陽熱已多,不能下降以交陰,則澎渤而作吼;能下降以交陰,則收斂而生悅。人身此時陽氣下降,精神強足,迥異尋常,而死人最多的時令病,處暑後即消滅也。
白話文:
立秋處暑前後,正是「悅言乎兌」之時,此時天地間的陽氣開始由地面下降,就像植物的根部吸收了地下的水氣,而花葉則逐漸枯萎。
下降的陽氣,正是來年春天「帝出乎震」時節的基礎,是生長萬物的根本。
秋天的陽氣下降,地上已積蓄了大量的熱氣,無法全部下降交合陰氣,就會顯得躁動不安,甚至會出現狂風暴雨。但如果陽氣能順利下降,便會收斂沉靜,讓人感到舒適安寧。
人體也受到陽氣下降的影響,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與平時截然不同。而夏季常發生的疾病,在處暑後也會逐漸消失。
處者歸也,入也。言地面上的暑熱,歸入於地面之下也。所以人身立秋之後,內必生熱。如此時陽熱不足,下降不多,冬至之時水中陽少,便成大病。
「戰乎乾」之時,寒露霜降節前後也。陽氣出外則下虛,陽氣入內則下實。兌居地面之上,上即外也。乾居地面之下,下即內也。此時陽氣入內者多,造化個體,中下陽實,人身個體亦中下陽實。造化個體與人身個體,中下為本,故人當秋冬之交,則特別壯健也。兌乾之時,宇宙與人身中氣之上的陽氣,收降於中氣之下。
中下的陽氣既實,秋氣又收斂之。收降不遂,則燥結於中土之際。於是江南的黑熱病,西南的瘧疾,即盛行也。
白話文:
意思是說,夏天地面上的熱氣,到了秋天會慢慢地進入地下。因此,人體在立秋之後,內部仍然會產生熱氣。如果此時陽氣不足,下降得不多,到了冬至的時候,地底下陽氣就會不足,人就會生病。
「戰乎乾」指的是寒露和霜降前後,這個時候陽氣開始收斂,向內運行。陽氣外出則地面虛弱,陽氣入內則地面充實。兌代表地面之上,也就是外邊;乾代表地面之下,也就是內部。這個時候,陽氣大多會進入體內,因此宇宙和人體的內部都比較充實。由於內部充實,人體在秋冬交替的時候,就會特別健壯。
但是,陽氣收斂下降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阻礙,就會在中土積聚,形成燥熱。因此,江南地區的黑熱病和西南地區的瘧疾,就會在這個時候流行。
「勞乎坎」之時,冬至節之時也。此時陽氣入地,封藏不泄,為來年歲氣圓運動之本。惟水有封藏之能。故陽氣入地,必須入於地下的水中,然後能封藏不泄。人身此時如縱欲瀉陽,來年交春,陽熱出震,必根氣虛乏。倘感時疾,必易致死。小兒冬春之交,發熱出疹,服升散藥寒涼藥破氣藥必死,即是陽根不藏又遭藥力升散之故。
此時如特別寒冷,陽氣封藏,人身必健美也。
「成言乎艮」之時,冬春之間之時也。離居南方升極之位,坎居北方降極之位。圓運動個體,升極必降,故陽降於坤位。降極必升,故陽升於艮方。艮坤為升降的中氣。人身此時中氣不足,陽氣升不上來,必成危險大病也。
白話文:
在「勞乎坎」的時節,也就是冬至的時候,陽氣會進入地下,封藏起來,不會外泄,這是來年歲氣圓運動的根本。只有水有封藏的能力,所以陽氣入地,必須進入地下的水中,才能封藏不泄。人體在這個時候如果縱慾泄陽,到了來年春天,陽熱從震卦方向出來,就會根氣虛乏。如果再感染時疾,就很容易致死。小孩在冬春交替的時候,如果發熱出疹,服用升散藥、寒涼藥、破氣藥,就一定會死,這是因為陽氣沒有封藏好,又遭到藥力的升散所致。
如果這個時候特別寒冷,陽氣封藏得很好,人體就會健美。
在「成言乎艮」的時節,也就是冬春之間的時候,離卦在南方,代表升極的位置,坎卦在北方,代表降極的位置。圓運動的個體,升極必降,所以陽氣下降到坤位。降極必升,所以陽氣上升到艮方。艮坤是升降的中氣。人體在這個時候中氣不足,陽氣升不起來,就會形成危險的重病。
以上節氣,須將八卦圖的上下左右,按著自己的身體揣想,方有著落。
吾人欲求明瞭生物生命的字宙造化,可將圖的中心小圈,作為我的個體所在地。由我的個體所在地的地面,仰觀俯察此地的環境。設想此地未曾有太陽的熱射到地面以前,是怎樣的。是陰冷的。再設想太陽的熱射到地面以後,由兌而乾而坎艮震巽離坤而兌,用下文植物學來實地證明,便能將這生物生命的字宙造化整個的所以然明瞭。俯察者,俯察地面之下也。
近世科學家,研究關於生命的宇宙,乃向太陽係的行星上,多少萬里,多少萬年去找尋,結果是徒勞無獲。
既將圖之中心作為我的個體所在地,再由我的個體所在地的環境,仰觀俯察以求明瞭大氣的升浮降沉,又須在我們的個體內,尋找大氣升浮降沉的關係。如此則我身個體的圓運動,與造化個體的圓運動,是二而實一的研究,便能感覺有實在的事實發現矣。地面之下,最要緊。
白話文:
理解這些節氣,需要將八卦圖上下左右對應到自己身體,才能真正理解其涵義。
想要了解生命與宇宙的奧妙,可以將八卦圖的中心小圈視為自身所在。從自身出發,向上仰望,向下俯視,觀察周遭環境。想像太陽尚未照射到地面之前,環境是怎樣的,一定是陰冷的。接著想像太陽熱力照射到地面後,從兌卦到乾卦到坎卦,再到艮卦、震卦、巽卦、離卦、坤卦,最後回到兌卦,利用下文植物學的實例驗證,就能理解生命與宇宙的運作方式。俯察則是指觀察地面以下。
現代科學家為了研究生命的宇宙起源,向太陽系的行星探索,走了無數萬里,耗費無數年,卻依然徒勞無功。
將八卦圖中心視為自身所在,從自身環境出發,向上仰望,向下俯視,觀察大氣的升浮降沉,同時也要在自身內尋找大氣升浮降沉的關係。這樣一來,自身個體的圓周運動與宇宙個體的圓周運動,看似兩個卻實際上是一體的研究,就能真正感受到真實的發現。地面之下尤為重要。
《易經·係辭下傳》又曰:「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
造化宇宙之構成,全是太陽射到地面的陽熱,壓入地面之下的水中,再由水中澎出地面,又由地面壓入水中。迴圈不已成立的。而將陽熱壓入地下,乃金氣之力。將壓下的陽熱封藏不泄,乃水氣之力。觀象於天,注意天空的金氣也。觀法於地,注意地下的水氣也。俯仰之間,有升降交會的中氣也。近取諸身,吾身一小宇宙也。遠取諸物,物身亦一小宇宙也。
《易經·係辭上傳》又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效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河圖,伏羲時代,黃河中所發現之圖。則者,取為法則也。今在山西榮河縣境。
白話文:
《易經》中提到,仰望天空可以观察天象,俯察大地可以观察地势。近则从自身寻找规律,远则从万物中学习道理。天地间的造化,都是太阳的光热射入大地,压入地下的水中,再从水中涌出地面,又重新被压入水中,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将阳热压入地下是金气的力量,将压下的阳热封藏不泄是水气的力量。观察天象,就是留意天空的金气;观察地势,就是留意地下的水气。俯仰之间,还有升降交汇的中气。自身就是一个小的宇宙,万物也都是小的宇宙。
《易经》还提到,天象显现吉凶,圣人效法天意。黄河中出现的河图,洛水中出现的洛书,圣人以此作为法则。河图出现在伏羲时代,今在山西荣河县境内。
(附圖:河圖)
此亦關於生物生命之宇宙圖。即是一個生物個體圖。即是一個細胞圖。
點的白色,是代表大氣的陽性。點的黑色,是代表大氣的陰性。下方一點,代表大氣之下沉。上方兩點,代表大氣之上浮。左方三點,代表大氣之上升。右方四點,代表大氣之下降。中央五點,代表沉浮升降的中氣。
中央五點,加五點為十點,代表中氣為陰陽化合的圓運動個體的樞軸。下方一點加五點為六點,代表沉氣之中有中氣。沉氣之中有中氣,則下沉仍然上浮,以成其為圓運動。上方二點加五點為七點,代表浮氣之中有中氣。浮氣之中有中氣,則上浮仍然下沉,以成其為圓運動。
白話文:
河圖與生命之宇宙圖:
這張圖(河圖)也與生物的生命、宇宙息息相關。它可以被理解為一個生物個體的圖,甚至是一個細胞的圖。
圖中的白色點代表陽性的大氣,黑色點代表陰性的大氣。下方一點代表大氣下沉,上方兩點代表大氣上浮,左方三點代表大氣上升,右方四點代表大氣下降,中央五點代表沉浮升降的中氣。
中央的五點加上周圍的五點,共計十點,代表中氣是陰陽化合、圓運動的個體的樞軸。下方的一點加上五點,共計六點,代表沉氣中存在著中氣。由於沉氣中存在中氣,因此下沉的氣仍然會上浮,形成圓運動。上方二點加上五點,共計七點,代表浮氣中存在著中氣。由於浮氣中存在中氣,因此上浮的氣仍然會下沉,形成圓運動。
左方三點加五點為八點,代表升氣之中有中氣。升氣之中有中氣,則左升仍然右降,以成其為圓運動。右方四點加五點為九點,代表降氣之中有中氣,降氣之中有中氣,則右降仍然左升,以成其為圓運動。
白點加入黑點代表陽中有陰。黑點加入白點代表陰中有陽。言陽性為直上之性,陰性為直下之性,直上直下不能成圓運動,必陰陽化合,然後不直上不直下而成圓運動。然必上下左右皆含有中氣,然後能成整個圓運動也。
造化圓運動個體之構成。先有沉,後有浮。沉貴能升,浮貴能降,沉浮有先後之分,升降無先後之別。
八卦圖表示造化之成,只是太陽的熱,經秋降入地面之下的水中,又經春由水中升出地面上來,又經秋由地面降入水中,升極而降,降極而升,升降不已,所以成為圓運動。
白話文:
左邊八點代表上升之氣中含有中氣,因此左邊上升仍然會右邊下降,形成圓周運動。右邊九點代表下降之氣中含有中氣,因此右邊下降仍然會左邊上升,形成圓周運動。
白點加入黑點代表陽中有陰,黑點加入白點代表陰中有陽。陽性向上,陰性向下,單純的向上向下無法形成圓周運動,只有陰陽結合才能形成既不向上也不向下的圓周運動。而圓周運動必須上下左右都含有中氣才能完整形成。
造化圓周運動的形成,先有沉後有浮。沉能升,浮能降,沉浮有先後順序,升降則無。
八卦圖顯示造化的形成,如同太陽的熱量在秋天降入地下的水中,再於春天從水中升出地面,然後又於秋天從地面降入水中,不斷升降循環,最終形成圓周運動。
河圖表示宇宙造化,中氣居沉浮升降之中。中氣之成,在沉浮升降之後。而中氣之用,又皆寓於沉浮升降之間。升者,所以使沉的不可再沉。降者,所以使浮的不可再浮。中氣者,升降之樞軸也。
浮沉為陰陽之本體,升降為造化之妙用。沉者再沉則直下,浮者再浮則直上,直上直下,則陰陽之本體發現,圓運動消滅而造化息矣。造化息,中氣亡也。
一二三四五,代表大氣內所有五種物質,組織圓運動個體之次序。六七八九十,代表大氣內五種物質能力,整個圓運動之成功也。
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經秋降入地下,經冬藏於地下之水中,與水化合之後,經春再由水中升出地面。升出地面,草木發生,故春氣屬木。將陽熱降入地下的降力,是地面上天空的金氣。金氣自秋始顯,故秋氣屬金。冬氣下沉,最沉者水。陽熱歸水,故冬氣屬水。太陽射地的熱,夏時為多,故夏氣屬火。
白話文:
河圖與中氣的解讀
河圖象徵宇宙的造化,中氣則居於沉浮升降的中心。 中氣的形成,源於沉浮升降的運作,而中氣的作用,又都蘊藏在沉浮升降之中。上升,是为了使沉降之物不再沉降;下降,是为了使上升之物不再上升。中氣,便是升降運行的樞紐。
浮沉是陰陽的本質,升降則是造化的妙用。 沉降之物再沉降,便會直下;上升之物再上升,便會直上。直上直下,陰陽的本質便會顯露,圓運動消滅,造化也就停止。造化停止,中氣也就消亡了。
一二三四五,代表大氣中所有五種物質,它們按照特定顺序组成圆运动的个体。 六七八九十,代表大氣中五種物質的能力,它們共同促成整个圓運動的成功。
太陽射到地面的熱量,在秋天下降到地下,冬天藏於地下的水中。 春日時節,陽熱又從水中升出地面,草木因此而生長,所以春氣屬木。將陽熱降入地下的力量,是地面上天空的金氣。金氣在秋天開始顯現,所以秋氣屬金。冬氣下沉,屬最沉重的水,陽熱歸於水,所以冬氣屬水。太陽射到地面的熱量在夏季達到頂峰,所以夏氣屬火。
土壤在地面之際,居升浮降沉之中,故中氣屬土。故稱大氣內的金水木火土五種物質為五行。
五行者,一個圓運動中五種物質的氣,發生五部份能力之運行也。河圖個體,下一代水數,上二代火數,左三代木數,右四代金數,中五代土數。分言之則曰五行,合言之則曰一個大氣的圓運動而已。八卦圖的五行,坎水離火震巽木兌乾金坤艮土也。
五行物質,各有能力。火氣有煊通能力,夏月造化,熱漲奮興。夏月入身,汗出色華。水氣有封藏能力,冬月造化,水冰地結。冬月入身,氣固骨堅。木氣有疏泄能力,春月造化凍解草生。春月入身,筋脈舒達。金氣有收斂能力,秋月造化,天涼熱降。秋月入身,毛孔閉合。
白話文:
土壤位於地表,處於升浮降沉之中,因此中氣屬土。所以稱呼大氣中的金、水、木、火、土五種物質為五行。
五行指的是一個圓形運動中五種物質的氣,表現出五種不同能力的運行。河圖中,下方是水,上方是火,左邊是木,右邊是金,中間是土。單獨說就是五行,合在一起說就是一個大氣的圓形運動。八卦圖中的五行,分別是坎為水、離為火、震為木、巽為木、兌為金、乾為金、坤為土、艮為土。
五種物質,各有各的能量。火氣具有煊通的能量,夏季萬物生長,熱力旺盛。夏季火氣入體,就會流汗,容光煥發。水氣具有封藏的能量,冬季萬物休眠,水結冰,地封凍。冬季水氣入體,就會氣血凝固,骨骼堅硬。木氣具有疏泄的能量,春季萬物復甦,冰雪消融,草木萌發。春季木氣入體,就會筋脈舒展。金氣具有收斂的能量,秋季天涼氣降,萬物收斂。秋季金氣入體,就會毛孔收縮。
人與造化同一氣也。大氣的五行運動不圓,則時令傳染病發生。人身的五行運動不圓,則個體之病發生。如疏泄作用大過,則發熱汗出。收斂作用太過,則惡寒無汗之類是也。人身疾病,無不由大氣的物質能力所發生。中醫的學理,無不有大自然的科學的原則。惟自來醫家,不能盡人皆知,偶有知者,亦無徹底的辦法耳。
能力亦稱作用。
河圖與八卦圖,代表造化個體物質能力的圓運動,亦即代表人身個體物質能力的圓運動,亦即代表一個細胞小體物質能力的圓運動。圓的虛線,在造化為地面之際,在人身為胸下臍上之間。
生物個體,最初的一個細胞,無不具有河圖圓運動的大氣的物質能力。又經大氣圓運動的積累而後成其個體。故生物全體細胞,仍是最初的一個細胞。一個宇宙個體,一個人的個體,皆可作一個細胞觀,皆可作一個河圖觀。
白話文:
人體與天地萬物都擁有相同的氣息。當大自然中的五行運作失衡時,就會產生季節性的傳染病。當人體的五行運作失衡時,就會產生個人的疾病。例如,疏泄功能過度,就會導致發熱出汗;收斂功能過度,就會導致畏寒無汗等等。人體疾病,都是由大自然的物質能力所引起的。中醫的理論,都蘊藏著大自然的科學法則。只可惜自古以來,並非所有醫家都能明白這些道理,就算有明白的人,也缺乏徹底解決的方法。
「能力」也可以稱為「作用」。
河圖和八卦圖代表著天地萬物以及人體個體物質能力的圓周運動,也代表著單個細胞的物質能力的圓周運動。這個圓周運動的虛線,在大自然中代表地面,在人體中代表胸部下方、肚臍上方的區域。
所有生物個體,最初都是從一個細胞開始,都具有河圖圓周運動所帶來的物質能力。生物個體的形成,也是透過大自然圓周運動的累積。因此,所有生物的細胞,都是最初的那個細胞。一個宇宙個體,一個人體個體,都可以看作是一個細胞,都可以看作是一個河圖。
能力物質,分不開的。人的喜怒悲恐,思想行為,早已具備於最初的一個細胞之中,而來自造化宇宙圓運動的大氣也。詳原理下篇。
八卦圖的圓運動,一年一整個,一日一整個。河圖的圓運動,一年一整個,一日一整個,一時一刻一分一秒以至無可分析,無不是一整個。吾人的個體,則具有八卦圖與河圖的圓運動,而成為本身個體的圓運動。八卦圖的宇宙,河圖宇宙的先天也。
八卦圖為陽運陰中,陰包陽外的圓運動。河圖為陰陽平均的圓運動,然河圖白點的陽數二十五,黑點的陰數三十。是河圖仍陰多於陽。故人身的陽氣,為圓運動之始。人身的陰氣,又為包藏陽氣使陽氣運動能圓之資也。如人身陽氣損傷,則陰寒凝冱,不能運動而人死。人身陰氣損傷,則陽氣無所包藏,陽熱飛越,運動解體而人死。
白話文:
生命物質,是分不開的。人的喜怒哀樂、思考行為,早就蘊藏在最初的一個細胞裡,而這些都源自宇宙的圓運動,也就是大氣。詳細原理請見下篇。
八卦圖的圓運動,一年一週期,一天一週期。河圖的圓運動,也是一年一週期,一天一週期,每一刻、每一秒、每一分,乃至無可分割,都是一個完整的週期。我們的身體,擁有著八卦圖與河圖的圓運動,而形成我們自身的圓運動。八卦圖代表宇宙,河圖代表先天。
八卦圖是陽運於陰中,陰包於陽外的圓運動。河圖則是陰陽平均的圓運動,但是河圖中白點的陽數為二十五,黑點的陰數為三十。所以河圖仍然是陰多於陽。因此,人體的陽氣,是圓運動的起始。人體的陰氣,則是包藏陽氣,使陽氣能圓滿運行的資質。如同人體的陽氣受損,就會陰寒凝結,無法運作而致死。人體的陰氣受損,就會陽氣無所包藏,陽熱散失,身體解體而致死。
研究八卦圖的宇宙,由兌金起。兌金於空間為西方,於時間屬立秋處暑節。此時秋金收斂,將地面所有太陽射到的暑熱降入地面之下而成陽盛之乾卦。此陽入於冬至坎水之中,經過小寒由艮卦上升,交春而成震巽之木。再升而成夏至離卦之火。此火經坤土之降,又同本年太陽射地的暑熱,由兌而收入於地下。
是為一年。秋降為春升之本,人身陽氣的運行亦復如是。所以人身右部不降之病,較左部不升之病多。而左部不升之病,由於右部不降者亦不少也。
研究河圖的宇宙,由中氣起。中氣左旋則木火左升,中氣右轉則金水右降。轉者由上而下,旋者由下而上。中氣如軸,四維如輪。木火左升,必右降以交金水。金水右降,必左升以交木火。以成其圓運動。圓運動者,整個不能分拆,以成其為整個中氣運動是也。
白話文:
研究八卦圖的宇宙,從兌金開始。兌金在空間代表西方,在時間屬立秋處暑節。這個時候秋天金氣收斂,將地面上所有太陽照射的暑熱降入地下,形成陽盛的乾卦。這個陽氣進入冬至坎水之中,經過小寒由艮卦上升,交春變成震巽之木。再升變成夏至離卦之火。這個火經坤土下降,又和同年太陽照射地面的暑熱一樣,從兌金開始收入地下。
這就是一年。秋降是春升的根本,人體陽氣的運行也同樣如此。所以人體右側不下降的病症,比左側不上升的病症多。而左側不上升的病症,很多也是因為右側不下降造成的。
研究河圖的宇宙,從中氣開始。中氣左旋,則木火左升,中氣右轉,則金水右降。轉指的是由上而下,旋指的是由下而上。中氣就像軸心,四維就像輪子。木火左升,必定右降來交會金水。金水右降,必定左升來交會木火。這樣就形成了圓周運動。圓周運動是完整的,不能分割,這就是整個中氣的運動。
《易經·係辭下傳》又曰:「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簡,圓運動極容易極簡便也。理,即是圓運動之理。言不僅生物個體生成於圓運動之中,凡天下一切人事,只要合於大氣的圓運動,合於天地生物的中氣,無不得到成功之位的。極好的政治,極好的家庭,極好的社會,皆有極簡易的圓運動之理。政府一舉一動,無不得自人民,人民一事一物,無不信任政府。
父慈其子,子孝其父。夫婦相和,朋友相信。人人都在圓運動之中,中氣彌漫,而與天地合德,斯成盛隆之世。反之,則政府欺壓人民,人民疑罹政府。父不慈其子,子不孝其父。夫婦相背,朋友相偽。遂成了無中氣的直不運動。否塞不通,世道壞矣。天下之理,相對的兩個,成為圓的一個,則治;圓的一個,成為絕對的兩個,則亂。
白話文:
《易經》中說:「簡單易行就能掌握天下的道理,掌握了天下的道理,就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簡單易行指的是圓周運動,它既容易又簡便。天下的道理就是圓周運動的道理。不只是生物個體的生成來自圓周運動,天下一切人事,只要符合大自然的圓周運動,符合天地生物的中氣,就能獲得成功。好的政治、好的家庭、好的社會,都擁有簡單易行的圓周運動規律。政府的一舉一動,都源於人民,人民的每一件事物,都信任政府。
父親慈愛子女,子女孝順父親,夫妻和睦,朋友互相信任。每個人都身處圓周運動中,中氣充盈,與天地合德,形成繁盛的時代。反之,政府壓迫人民,人民猜忌政府,父親不慈愛子女,子女不孝順父親,夫妻反目,朋友虛偽,就會變成沒有中氣的直線運動。阻礙不通,世道衰敗。天下的道理,相對的兩個成為圓周運動的一部分,就會安定;圓周運動的一部分變成絕對的兩個,就會混亂。
河圖的五行,火氣煊通於上,水氣封藏於下,木氣疏瀉於左,金氣收斂於右,各走極端,成了直不運動,造化遂息。而有中央的中氣,運化於中,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軸運輪行,輪運軸靈,使四方各走極端的相反作用,成為一個共同相成的作用。河圖的表示,中央與四維共同維繫一整個圓運動的表示也。
河圖中央五數之中,皆有四維的一二三四。四維一二三四之中,皆有中央的五數。此中國文化,所以起源於關於生物生命之宇宙的大氣圓運動,而以河圖為則,醫學尤其切要者。人的個體,是圓運動的大氣生的故也。
佛家謂人生個體是地水火風合成的,此乃言其大概。醫學原則,乃是河圖。因宇宙大氣,一年的運動,金氣的關係太大,無金氣之收斂降壓,陽熱不能降於水中。不惟木氣無從產出,一年的溫熱涼寒的圓運動,亦不可能成功,惟一二三四五的三字,尚有疑義。三字代單數的陽性則可,因先有金氣,然後能產生木氣也。(詳原理上篇裏六氣中。)
白話文:
河圖中的五行,火氣向上升騰,水氣向下沉降,木氣向左疏散,金氣向右收斂,各自走向極端,導致停滯不動,生機也隨之停息。而中央的中氣則在其中運作,就像軸心一樣,帶動著四維如同輪子般轉動。軸心運轉,輪子也跟著轉動;輪子轉動,軸心也因此靈活。這樣,四方極端的對立作用,就形成了互相依存的共同作用。河圖的圖示,正是代表中央與四維共同維持著一個圓周運動的狀態。
河圖中央的五個數字,都包含著四維的一、二、三、四;而四維的一、二、三、四中,也都有中央的五。這就是中國文化的起源,它源於宇宙中生物生命的大氣圓運動,以河圖為法則,醫學更是要以此為根本。因為人體,正是宇宙大氣圓運動的產物。
佛家認為人生個體是由地、水、火、風構成的,這只是概括性的描述。真正的醫學原理,就是河圖。因為宇宙大氣一年四季的運轉,金氣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沒有金氣的收斂降壓,陽熱就無法沉降到水中,木氣也就無法產生,一年四季的溫熱涼寒圓周運動也無法順利完成。不過,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數字中,「三」還有待商榷。如果用「三」來代表單數的陽性,則可以理解,因為金氣先行,才能產生木氣。(詳細的原理請參閱上篇六氣部分。)
河圖為宇宙造化個體的代表,乃周易之起源,河圖之數,五十居中,以運四維。孔子晚年學易,嘗曰: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言守中以學易,可以無太偏之過也。蓋河圖四維的一二三四,合而成中宮之五。而中宮五數之中,即是四維之一二三四,故守中以運四維,不致偏於一方而成太過也。
莊子曰:「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抱朴子曰:「人在氣中,氣在人中。」
劉子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
老子曰:「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荀子曰:「六淫之氣,皆出於地,於天無關。」
白話文:
河圖象徵著宇宙萬物的形成與變化,是周易的起源。河圖的數字以五十為中心,用來運作四個方向。孔子晚年學習易經,曾說:「如果再給我幾年時間,讓我用五十年的時間來學習易經,就能避免犯下大錯。」他認為,以中庸之道來學習易經,就能避免過於偏執的錯誤。因為河圖的四個方向分別對應著一二三四,合起來構成中心的五。而中心五數中,也包含著四個方向的一二三四,所以以中庸之道運作四個方向,就不會偏向一方而過於極端。
莊子說:「人的生命,是氣聚集而成。氣聚則生,氣散則死。」
抱朴子說:「人存在於氣中,氣也存在於人中。」
劉子說:「人接受天地精華而出生。」
老子說:「天地之間,就像一個皮囊一樣。」
老子又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荀子說:「六種致病的邪氣,都來自於地,與天無關。」
又曰:「霜降娶女,冰泮節房」云云。
氣之聚,大氣聚在人身也。氣在人中,大氣在人身之中。人在氣中,人在六氣之中有也。人受天地之中,受天地之中氣也。橐龠,風箱也。風箱之用,大氣出入不已。天地之間,春夏則陽氣出於地上,秋冬則陽氣入於地下。入而復出,出而復入,出入不已,因成造化也。老子之道,周流不息,無始無終,一個圓圈。
一個圓圈升降起來,則生中氣。一指圓圈言,二指升降言,三指中氣言。天空一無所有,太陽的熱,射到地面,乃生中氣也。霜降宇宙陽氣入內,人身下部氣實,故可交合。冰泮宇宙陽氣出外,人身下部氣虛,故節少交合。所以孔子有云:未知生焉知死。又云:致中合萬物育焉。
白話文:
又說:「霜降時娶妻,冰融化時節制房事」等等。
氣的聚集,是指大氣聚集在人體內。氣在人中,大氣在人體之中。人在氣中,人在六氣之中存在。人接受天地之間的中氣。橐龠,就像是風箱。風箱的作用,是讓大氣不停地出入。天地之間,春夏時陽氣從地面升起,秋冬時陽氣回到地面之下。進入再出來,出來再進入,不停出入,因而形成自然界的化育。老子所說的道,是周流不止,無始無終,像是一個圓圈。
一個圓圈上下運動,就會產生中氣。這裡一指圓圈而言,二指升降而言,三指中氣而言。天空中看似空無一物,但是太陽的熱量射到地面,便產生了中氣。霜降時宇宙中的陽氣向內收縮,人體下部的氣充足,因此可以進行交合。冰融化時宇宙中的陽氣向外擴散,人體下部的氣虛弱,因此要節制交合。所以孔子說:不知道生,怎麼會知道死。又說:達到中和,萬物才能孕育。
無非本大氣之大自然。故曰人身一小宇宙也。
所以中醫《內經》有曰:「春三月此為發陳……,逆之則奉長著少,夏為寒變。夏三月此為蕃秀……,逆之則奉收者少。秋三月則為容平……,逆之則奉藏著少,冬至病重。冬三月此為閉藏……,逆之則奉生者少。」
又曰:「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上,故不下也。雲霧不精,故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云云。
發陳者,去年秋收冬藏陳舊的陽氣,今年春時由地下的水中而發生於地面,萬物發生也。逆了春氣,便少了夏氣之根,故夏病寒也。蕃秀者,發生於地面的陽熱,夏時盛長於地面之上,萬物蕃盛而秀實也。逆了夏氣,便少了秋氣之根也。容平者,夏時地面上陽熱多,地面下陽熱少。
白話文:
人體不過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古人說人體是一個小宇宙。
《內經》中記載:「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如果逆天而行,就會導致夏季陽氣不足,容易患上寒症。夏天是萬物繁茂的季節……,如果逆天而行,就會導致秋季陽氣不足。秋天是收斂的季節……,如果逆天而行,就會導致冬季陽氣不足,疾病加重。冬天是閉藏的季節……,如果逆天而行,就會導致春天陽氣不足。」
《內經》還說:「天氣晴朗,陽氣充足,則雨水順利降落。如果雲霧不清,陽氣不足,則白露難以降落。天地之間的氣機不通暢,萬物就會失去生機,樹木也會枯死。」
所謂「發陳」,是指上一年秋季收穫,冬季儲藏的陽氣,在春天從地下水中升起,萬物開始生長。如果逆春氣而行,就會導致夏季陽氣不足,而出現夏病寒的現象。「蕃秀」是指春天升起的陽氣在夏天於地面上盛長,萬物繁茂。如果逆夏氣而行,就會導致秋季陽氣不足。「容平」是指夏天地面上的陽氣充足,地下陽氣較少。
秋時大氣,壓力增加,將地面上極多的陽熱,收容於地面之下,地面上下陽熱平勻均也。逆了秋氣,則冬氣無根,冬氣陽少,故病重也。閉藏者,此收容於地下之陽熱,愈收愈深。入冬以後,此陽熱即藏於地下之水中。閉固不泄,以為來年春夏生長之根也。逆了冬氣,則春氣無根也。
但是水之能藏陽熱,全賴冬令寒冷。若冬時不寒,封藏無力,水中所藏的陽熱,散漫消亡。則地面之下,無藏德上升於天。天空之間,即無雨露下降於地。天氣本來清淨光明,無雨露無雲霧。雨露雲霧皆地下水中所藏的陽熱上升成的。上升下降的交通停息,成了無中氣的表現。
白話文:
秋收冬藏,春生夏長:古代中醫對氣候與生命的理解
秋時大氣,壓力增加,將地面上極多的陽熱,收容於地面之下,地面上下陽熱平勻均也。
秋天到來,空氣壓力增大,將地面上累積的陽氣,慢慢收斂到地底下,讓地表和地底的陽氣達到平衡。
逆了秋氣,則冬氣無根,冬氣陽少,故病重也。閉藏者,此收容於地下之陽熱,愈收愈深。入冬以後,此陽熱即藏於地下之水中。閉固不泄,以為來年春夏生長之根也。
如果違背了秋天的收斂之氣,冬季就會缺乏根基,陽氣不足,容易生病。這個收斂過程,就是將陽氣不斷收納到地底,越收越深。到了冬天,這些陽氣便藏於地下的水中。冬季要將這些陽氣封藏起來,不讓它外泄,為來年春夏的生長打下基礎。
逆了冬氣,則春氣無根也。
如果違背了冬季的封藏之氣,那麼春天就會缺乏根基,難以生長。
但是水之能藏陽熱,全賴冬令寒冷。若冬時不寒,封藏無力,水中所藏的陽熱,散漫消亡。則地面之下,無藏德上升於天。天空之間,即無雨露下降於地。
地下的水能夠儲藏陽氣,全靠冬天的寒冷。如果冬天不夠冷,封藏的力量不足,水中的陽氣就會散失。這樣一來,地下的陽氣就無法上升到天空,天空也無法降下雨露。
天氣本來清淨光明,無雨露無雲霧。雨露雲霧皆地下水中所藏的陽熱上升成的。上升下降的交通停息,成了無中氣的表現。
原本的天氣應該清朗明亮,沒有雨露也沒有雲霧。雨露和雲霧都是地下水中儲藏的陽氣上升形成的。如果上升和下降的循環停止,就會導致天地間缺乏生機。
簡而言之,這段古代中醫文字講述了天地間氣候變化和生命生長息息相關的道理。秋天收斂陽氣,冬天封藏陽氣,為來年春天生長打下基礎。如果逆天而行,就會導致氣候失衡,生命難以生長。
中氣乃萬物的生命,今造化無中氣以施於萬物。極有名之大木,必多枯死,而況人乎。讀《內經》需擇其事實上有理由者讀之,《四氣調神論》之類是也。內經非一人手筆,所以有合理處,有不合理處。
《內經》又曰:「夫虛者氣出也,夫實者氣入也。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春夏之時,地下水中所藏的陽氣,升出地面之上,地面之下陽氣減少。造化個體與人身個體皆以中下為本。今中下陽氣外出,故曰虛也。秋冬之時,地面之上所盛滿的陽熱,降入於地面之下的水中。陽氣入於水中,中下陽足,故曰實也。聖人知春夏陽虛於下,故一切起居飲食,皆注意保養中下的陽氣。
白話文:
中氣是萬物生命的根本,如今天地間卻缺乏中氣來滋養萬物。連名聞遐邇的大樹都枯死不少,何況是人呢?讀《內經》要選擇有道理的事實來讀,例如《四氣調神論》就屬於此類。因為《內經》並非一人所著,所以既有合理之處,也有不合理之處。
《內經》又說:「身體虛弱的人,氣是往外散的;身體強壯的人,氣是往內收的。聖人懂得在春夏季節養護陽氣,在秋冬季節養護陰氣。」
春夏季節,地底下水中的陽氣上升到地面,地底下陽氣減少。天地萬物和人體都以中下部位為根本。如今中下部位的陽氣外泄,所以說虛弱。秋冬季節,地面上的陽熱下降到地底下水中,陽氣進入水中,中下部位陽氣充足,所以說強壯。聖人明白春夏陽氣虛弱於下,所以在起居飲食方面都注重保養中下部位的陽氣。
此時不知保養中下陽氣,必不免外熱內寒,上熱下寒諸危險病也。聖人知秋冬陽實於下,陽氣是往上浮的,雖實於下,仍易浮動上來。必須陰氣充足,方能將陽降而藏於水氣之中。故一切起居飲食,皆注意保養中上的陰氣。此時不注意保養中上的陰氣,陰氣不足,封藏不住在下的陽氣。
來年春夏,根本虧傷,必病極危險的溫病也。故春夏以寒藥治病,傷損下部的陽氣,秋冬以熱藥治病,擾動下部的陽氣,多壞。
宇宙大氣圓運動的造化個體的力量,地面上得一半,地面下得一半。而根本則在地面下之一半。人之雪兆豐年,不知冬令雪大,次年豐收,乃因雪能封藏地面下的陽氣。冬令雪大,地下陽足,豈止次年禾稼結實特多,人身亦加康健也。人知冬令鳴雷,次年不利。不知冬令鳴雷,乃地下封藏的陽氣,往外消失。
白話文:
現在這個時候,如果不注意保養身體的陽氣,就容易出現外熱內寒、上熱下寒等危險的疾病。古代聖人知道秋冬時節陽氣集中在下半身,雖然在下半身,但容易往上浮動。只有陰氣充足,才能把陽氣往下引導,藏在水氣之中。所以,無論是起居還是飲食,都要注意保養身體上半部分的陰氣。如果這個時候不注意保養上半部分的陰氣,陰氣不足,就無法封藏住下半身的陽氣。
等到明年春夏,身體的根本就會受損,容易患上非常危險的溫病。所以,春天夏天用寒涼的藥物治病,會傷損下半身的陽氣;秋天冬天用溫熱的藥物治病,會擾動下半身的陽氣,都是不好的做法。
宇宙大氣的圓周運動,賦予了万物生長的能量,地面上和地下各佔一半,而根本的力量則在地下。人們都知道下雪预示丰收,却不知道冬天雪大,来年丰收,是因为雪能封藏住地下陽氣。冬天雪大,地下的陽氣充足,不僅能讓來年的禾穀豐收,人體也會更加健康。人們知道冬天打雷,来年不吉,卻不知道冬天打雷是因為地下封藏的陽氣外洩。
次年由地下生出地上的大氣,成了無根的病氣。豈知五穀缺收,民病猶不易治。因去年是今年的先天,今年是明年的先天也。
南方的井水,冬至後一日,比冬至前一日,溫度減少。冬至陽生,陽生則升,故井水冬至後一日溫度,較冬至前一日減少。北方的井水,冬至前一日比較冬至後一日,以致大寒之前,溫度並無差別。雪大冰厚,地下水中,封藏氣足,陽熱不外泄也。所以人在北方居住,則身體健康。
移住南方,則覺疲乏。大氣中的陽,足與不足之分也。前人謂五月間井內須防有毒,五月不可淘井。因五月間,地面下陽氣少,井內陰盛之故。
交秋之後,居住北方,住到春季,始往南方。一到南方,便覺呼吸清快,身體舒適。交秋之後,居住南方,住到春季,始往北方。一到北方,便覺身體疲乏,精神搖動。南方大氣秋冬收藏之力量小,北方大氣秋冬收藏之力量大。收藏大疏泄亦大,收藏小疏泄亦小。收藏者入也,疏泄者出也。
白話文:
第二年,地底下生出的氣上升到地面,變成沒有根基的病氣。人們難以想像,五穀歉收,百姓生病,更難治療。因為去年的狀況是今年的根本,今年的狀況又是明年的根本。
南方的井水,冬至過後一天,比冬至前一天的溫度要低。冬至時陽氣開始生長,陽氣生長就會上升,所以冬至過後一天的井水溫度,比冬至前一天低。北方的井水,冬至前一天比冬至後一天的溫度高,直到大寒之前,井水溫度都沒有差別。因為雪大冰厚,地底下封藏著充足的陽氣,陽熱不會外泄。所以住在北方的人,身體健康。
搬到南方,就會感到疲乏。大氣中的陽氣,也有充足和不足之分。古人說五月間井內要防毒,不可淘井,因為五月時地面下陽氣少,井內陰氣盛。
秋天交替後,住在北方,等到春天再到南方。一到南方,就感覺呼吸順暢,身體舒適。秋天交替後,住在南方,等到春天再到北方。一到北方,就感覺身體疲乏,精神不振。南方大氣在秋冬季節收藏力量小,北方大氣在秋冬季節收藏力量大。收藏多,疏泄也多;收藏少,疏泄也少。收藏就是收納,疏泄就是釋放。
入多出少故健美,入少出多故疲乏也。惟中氣充足,身強年壯之人,本身的圓運動健全,不隨大氣以俱偏者,乃無如是之感覺。若中氣不足,與年老之人,無不有如此感覺者。大氣有南北之差,所以醫藥有南北之別也。所以上文研究造化宇宙的個體,重在此生物個體所在地整個的春夏秋冬。
不可將南方的春夏,與北方的秋冬作一整個看。亦不可將北方的春夏,與南方的秋冬作一整個看。
法醫學檢驗嬰兒屍體,以通大氣者,為已有生命。未通大氣者,為無生命。未通大氣者,肺臟肉質,未成海綿體,是緊小的。云云。
嬰兒身體,當未通大氣,肺臟肉質,未成海綿體之前。呼吸器官不起呼吸作用。迴圈器官,不起迴圈作用。消化器官,不起消化作用。排泄器官,不起排泄作用。通入大氣之後,呼吸器官先起作用。其他器官,乃隨之而起作用。嬰兒生命,於是完成。
白話文:
人體吸入多於排出,就會健康強壯;吸入少於排出,就會疲乏。只有中氣充足、身強體壯的人,身體的循環運作完善,不受外界氣候影響,才不會有這種感覺。而中氣不足或年老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由於南北氣候差異,所以醫藥也會有南北之別。因此,研究人體與宇宙的關係,要考慮到個體所在的春夏秋冬四季變化。
不能把南方的春夏與北方的秋冬混為一談,也不能把北方的春夏與南方的秋冬混為一談。
法醫學驗證嬰兒屍體,如果呼吸暢通,則表示有生命;如果呼吸不通,則表示沒有生命。呼吸不通的嬰兒,肺臟肉質尚未形成海綿狀,是緊密的。
嬰兒在呼吸不通、肺臟尚未形成海綿狀之前,呼吸器官不起作用,循環器官不起作用,消化器官不起作用,排泄器官不起作用。呼吸通暢之後,呼吸器官首先開始運作,其他器官也隨之開始運作。嬰兒的生命,就這樣完成了。
嬰兒產生之後,必經呱呱一聲。此一聲,即大氣由鼻孔壓入肺臟,肺臟肉質擴張成海綿體之時。大氣壓入肺臟,通達全身,與本身中氣感召,中氣遂旋轉起來。中氣右轉,大氣吸入。中氣左旋,大氣呼出,中氣旋轉不已,大氣即呼吸不已。直至大年盡時,中氣旋轉終了,呼出不吸,然後人死。
此大氣即生命之證據也。人的生命,始於一吸,終於一呼。呼而不吸,所謂斷氣。
人的生命即是大氣,所以一息離了大氣則死。凡久病之人與帶病年老之人,每當節氣交替,或忽晴忽雨,大氣變動較烈之時,身體必有不適的感覺。或病加重,或且就死啦。人死之時,俗謂斷氣者,便是斷了大氣也。大氣變動較烈者,圓運動鬱而後通也。人的個體,是圓運動的大氣生成的,長養的。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一定會發出「呱呱」的聲音。這一聲,就是空氣從鼻孔壓入肺臟,肺臟的組織擴張成海綿狀的時候。空氣壓入肺臟,流通全身,與體內的中氣互相感召,中氣便開始旋轉。中氣往右轉,空氣就被吸入;中氣往左轉,空氣就被呼出。中氣不停地旋轉,空氣也就不停地呼吸。直到生命的盡頭,中氣停止旋轉,呼出而不吸入,人就死了。
這空氣,正是生命的證據。人的生命,始於吸氣,終於呼氣。呼出而不吸入,就是所謂的斷氣。
人的生命就是空氣,所以只要氣息離開了空氣就會死亡。那些久病的人和帶病的老人,每當季節交替,或是天氣忽晴忽雨,空氣變化比較劇烈的時候,身體一定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有的病會加重,有的甚至就快要死了。人死的時候,俗稱斷氣,就是指斷了呼吸。空氣變化比較劇烈,是因為圓周運動積壓之後才通暢。人的個體,是由圓周運動的空氣形成、成長的。
大氣運動失常,呼吸之,影響其生活之常,所以人體不安也。美國婦女於大氣變動,便覺不適,謂為天氣病。
疾病有四時之別。古中醫的治法,有四時之異。因人的氣,與造化的大氣,原是一氣。四時的大氣,有升浮降沉之不同,故人身的病,有四時之不同也。學佛法靜坐呼吸,可能卻病強身。因人的呼吸,出多入少。靜坐呼吸,出少入多。大氣出少入多,大氣存積身內者多,身內的圓運動,加密加速,故能卻病強身,且增加智慧。
中醫於手腕動脈,診治全身。此動脈為肺脈穴道,名曰太淵。謂太淵為脈之大會。於肺脈穴道診知全身各內臟的脈,即是呼吸器官先起作用,各器官乃隨肺的呼吸而起作用之故,故中醫又曰:肺朝百脈也。此人身是大氣的科學證明,與中醫診腕上動脈能知全身疾病的科學證明也。
白話文:
當大氣的運動出現異常時,呼吸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日常生活,因此人體就會感到不適。美國婦女在感受到大氣變化的時候,就會感到不舒服,她們將這種情況稱為「天氣病」。
疾病會隨著四季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古代中醫的治療方法,也根據四季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為人體的氣,和宇宙間的大氣,本來就是同一種氣。四季的大氣,有升浮下降的不同變化,所以人體的疾病,也會有四季的差異。練習佛法靜坐呼吸,有可能可以治療疾病,增強體質。這是因為人體的呼吸,通常是呼出的多,吸入的少。而靜坐呼吸,則吸入的多,呼出的少。大氣吸入的多,呼出的少,體內積存的大氣就多,體內循環的運動就會更加密集和加速,因此能夠治療疾病,增強體質,同時也能增加智慧。
中醫通過診斷手腕上的動脈,來了解全身的狀況。這條動脈是肺經的穴道,叫做「太淵」。「太淵」被稱為脈氣匯集的地方。通過診斷肺經的穴道,就能了解全身各個內臟的脈象,這是因為呼吸器官首先開始運作,其他的器官則隨著肺部的呼吸而運作的緣故。因此中醫也說:「肺朝百脈」。這證明了人體是大氣的科學,也證明了中醫通過診斷手腕動脈就能了解全身疾病的科學原理。
植物學謂一株樹的個體,有導管,有篩管,有樹瘤。導管由根須輸送水分,上至枝葉。篩管由枝葉輸送養分,下至根須。樹瘤在根乾之交,環扭如瘤。導管篩管的升降,由樹瘤出發,水分養分的升降,由樹瘤分佈。當此株的種子,種在土內,已經發芽尚未出土之時,發根的芽,並非一直向下生的,發乾的芽,並非一直向上生的,乃相抱旋轉,有如環形。云云。
地面之際,為造化的中心。大氣的升降,在此交匯。樹株種子,秉升降交會的大氣以發芽。大氣旋轉升降,將此種子,搓挪而成此旋轉相抱之環形。即圓運動的造化的中氣現象。即造化工作之結果也。根乾之間的樹瘤,即此環形已老之狀態,導管輸送水分上升,篩管輸送養分下降。
白話文:
植物學認為,一棵樹由根部到枝葉,有著導管和篩管,以及樹瘤。導管負責將水分從根部輸送至枝葉,而篩管則將養分從枝葉輸送到根部。樹瘤位於根部與樹幹交界處,呈現環狀突起。導管和篩管的升降運動,都以樹瘤為起點,水分和養分的升降則由樹瘤分配。當樹種子埋入土中,發芽但尚未出土時,發根的芽並非直直向下生長,發乾的芽也不是直直向上生長,而是相互環繞旋轉,就像環形一樣。
地面是宇宙造化的中心,大氣的升降在此交匯。樹木種子依賴著大氣升降的交匯而發芽。大氣旋轉升降,將種子搓揉成旋轉相抱的環形,這就是圓形運動的宇宙造化現象,也是造化工作的结果。根幹之間的樹瘤,就是這種環形老化的狀態,導管負責輸送水分向上,篩管負責輸送養分向下。
水分水也,養分火也。水能上升,火能下降,非造化圓運動的中氣的力量,其誰能之?
人生乃一溫潤之體。水氣升入火氣之中則潤,火氣降入水氣之中則溫。然非中氣旋轉於中,水火不能升降於上下也。所謂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觀於植物個體的運動,可悟人身個體的運動,可悟造化個體的運動。
造化一年的大氣,本升浮降沉的自然,成生長收藏的宏功。最完備者莫如人身,最顯見者莫如植物。植物經秋而葉落者,陽氣之收斂而下降也。經冬而根向下穿插者,陽氣之封藏而下沉也。經春而發芽者,陽氣之疏泄而上升也。經夏而茂盛者,陽氣煊通而上浮也。一個圓運動的造化個體,地面上得一半,地面下得一半,觀植物個體升降的現象可無疑矣。
白話文:
人體的運作就像天地運行一般,水氣如同水,滋養人體就像火。水氣向上升,火氣向下降,這都是宇宙中氣的力量所致。
人體就像個溫暖濕潤的整體,水氣上升到火氣之中,就能使人體潤澤;火氣下降到水氣之中,就能使人體溫暖。然而,水火升降的奧妙,都源自於人體中氣的旋轉運行。就像車輪需要軸心才能轉動,人體的水火升降也需要中氣的運行才能實現。
我們可以從植物的生長變化中,了解人體的運作,以及宇宙的運作。植物在秋天落葉,是因為陽氣收斂下降;冬天根部向下生長,是因為陽氣封藏下沉;春天發芽,是因為陽氣疏泄上升;夏天枝繁葉茂,是因為陽氣暢通上升。植物的生長變化,就如同一個圓形的運行軌跡,一半在地面上,一半在地底下。透過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我們就能明白天地人三者的運作規律。
一個生物所在地,即一個造化的單位也。
植物學又謂太陽的光熱,是植物的綠葉素云云。
此綠葉素有先天的後天的之別。秋後大氣收降,將太陽射到地面的熱,收而降於地下,經冬氣之封藏,又將降下的熱藏於水中。交春陽氣上升,草發木芽而呈綠色。此綠色即上年夏秋之間太陽的熱也。此易經八卦,悅言乎兌勞乎坎帝出乎震的事實,此先天的關係也。太陽照到植物的熱,後天的關係也。
以人事言,春季為一年之始。以造化言,秋季為一年之始。秋季如不將地面所受太陽的熱,收而降於地面之下,春季草木,便無發生綠色之資也。
造化圓運動的個體,地面上有一半,地面下有一半。地面上為陽,地面下為陰。陽者萬物資始,將成造化之先,地面上的一半,為地面下的一半之本。陰者萬物資生,既成造化之後,地面下一半,又為地面上一半之本。而且從此上下互為其本。成造化者,由升降而成中氣也。
白話文:
任何生物所存在的地方,就是一個完整的造化單位。植物學認為太陽的光和熱是植物葉子呈現綠色的原因。
這種綠色其實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秋季時,空氣開始收縮下降,將太陽照射到地面的熱量也一同收縮下降到地底下,並在冬天被封藏起來,儲存在水裡。等到春天陽氣上升,草木開始發芽長葉,呈現綠色。這種綠色其實是前一年夏秋之間太陽熱量的累積。這也符合易經八卦中「悅言乎兌,勞乎坎,帝出乎震」的道理,這是先天的關係。而太陽直接照射到植物的熱量,則是後天的關係。
從人的角度來看,春季是一年的開始。但從造化的角度來看,秋季才是真正的一年之始。如果秋季沒有將地面吸收的太陽熱量收縮下降到地底下,春天草木就沒有辦法發芽長出綠葉。
造化的圓形運動,在地面上有一半,在地底下也有一半。地面上屬陽,地底下屬陰。陽氣是萬物開始的能量,代表造化的先期,地面上的一半是地面下一半的根本。陰氣是萬物生長的能量,代表造化完成後的狀態,地面下一半是地面上一半的根本。而且從此之後,上下互相成為彼此的根本。造化之所以能完成,是因為由升降運動形成中氣。
吾人於交秋之後,身體結實,精神充足。於交春之後,身體疲軟,精神困乏。秋後地面上的陽氣,降入地面之下。人身上部的陽氣,降入中氣以下。秋後地面下的陽氣,升出地面之上。人身下部的陽氣,升出中氣以上。造化個體,秋後中下陽實。春後中下陽虛。陽氣入土則實,陽氣出土則虛。中下為造化之本,人身個體亦復如是。
春月小兒出疹子,醫家用寒性之藥為治者多死。寒藥傷害陽氣,中下陽虛,又加傷害,故死。此宇宙造化個體,地面上一半地面下一半,是整個圓運動的科學證明也。
化學化驗大氣,大氣中有氫氣,炭氣,有氧氣,有氮氣。氫氣之性,往上浮的。炭氣之性,往下沉的。氧氣之性,往上升的。氮氣之性,往下降的。氫氣自己燃燒。氧氣在水中燃燒。惟草木中最多。氮氣富有礦素。炭氣乃大氣壓力壓沉地下所成云云。
白話文:
人體在秋季交替時,身體強健,精神飽滿。而在春季交替時,身體就會變得疲軟,精神不濟。這是因為秋季時,地表陽氣下降進入地底,人體上半身的陽氣也隨之降至中氣以下。秋季過後,地底的陽氣上升至地面,人體下半身的陽氣也跟著上升到中氣以上。自然界的運作法則,在秋季時,人體中下部的陽氣充實,而春季時則陽氣虛弱。陽氣進入地底則充實,陽氣從地底升起則虛弱。中下部是人體的根本,人體的運作也遵循著相同的規律。
春季時,小兒出疹子,醫生多用寒性藥物治療,結果常會導致死亡。寒性藥物會傷害陽氣,而中下部的陽氣已經虛弱,再受到傷害就會致命。這是因為宇宙運作的規律,地面上和地底下各佔一半,形成一個完整的圓形運動,這是科學的證明。
化學分析大氣,發現大氣中含有氫氣、碳氣、氧氣和氮氣。氫氣的特性是向上浮,碳氣的特性是向下沉,氧氣的特性是向上升,氮氣的特性是向下沉。氫氣可以自行燃燒,氧氣在水中燃燒,植物中含量最多。氮氣富含礦物質,碳氣則是因為大氣壓力壓迫沉積在地底形成的。
氫氣性往上浮,能自己燃燒,火氣也。氧氣性往上升,在水中燃燒,惟草木中最多,木氣也。木氣者,水中之火也。氮氣性往下降,富有礦素,金氣也。炭氣性往下沉,最沉者水,最沉者炭也。河圖代表造化生物生命的宇宙大氣整個的圓運動。大氣之中藏有五行,化學化驗大氣藏有氧氫氮炭,可以思矣。
生物乃大氣所生,乃大氣整個圓運動時所生也。化學化驗大氣,乃化驗不整個不運動的大氣也。河圖者,示人以整個圓運動的大氣,又示人以分析不運動的大氣。示人以分析不運動的大氣,正示人以愈能明瞭整個圓運動的大氣。此宇宙大氣中有五行的科學證明也。
白話文:
氫氣輕盈向上浮動,能自行燃燒,屬火性。氧氣也往上升,在水中燃燒,存在於草木中,數量最多,屬木性。木氣如同水中的火。氮氣往下沉,富含礦物質,屬金性。炭氣最重,往下沉,水和炭都是最重的物質。河圖代表着宇宙大氣的圓運動,象征着造化生物生命的運行規律。大氣中蘊藏着五行,化學分析也證明大氣中含有氧、氫、氮、碳,可見其與五行息息相關。
生物皆由大氣孕育而生,是在大氣不斷循環運動中誕生的。化學分析只能檢測靜止不動的大氣,而河圖則展現了整個圓運動的大氣,並同時揭示了靜止狀態下的大氣成分。通過分析靜止的大氣,更能深入了解整個循環運動的大氣,這就是宇宙大氣中存在五行的科學證明。
生物學化驗動物屍體,以尋找生物的生命。見死體之內,儘是氧氫氮炭等毒質。生物個體原質甚多,惟此四種占最多數。獸臟粉內尤為顯著。生命乃在毒質之中,實為奇事云云。
毒質之中絕無生命,淺而易知,顯而易見之事。化驗一切生物死體,儘是氧氫氮炭等毒質。生物個體,何以會有氧氫氮炭。氧氫氮炭,何以會成毒質,本是極難知道之事。知道大氣的圓運動。則知道也。
大氣之中,本來原有氧氫氮炭。若是毒質,人人呼吸大氣,豈不人人都不能生活乎。不知大氣中的氧氫氮炭,本是升浮降沉圓運動而中和的。中和者,氧氫氮炭分析不開,彼此融合,彼此互化,如河圖的中氣是也。五行的中氣,是生物的生命。氧氫氮炭的中和,即使生物的生命。
白話文:
生物學家檢驗動物屍體,想要找到生命的秘密。他們發現屍體內部全是氧、氫、氮、碳等有毒物質。生物個體的組成成分很多,但這四種元素含量最多,尤其在動物內臟粉末中特別明顯。生命竟然存在於這些毒質之中,真是令人驚奇!
毒質中絕不可能有生命,這是非常顯而易見的事。檢驗所有生物的屍體,都發現了氧、氫、氮、碳等有毒物質。生物個體為什麼會有這些元素?這些元素為什麼會成為毒質?這些問題原本很難理解。但只要了解大氣的圓周運動,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大氣中原本就存在氧、氫、氮、碳。如果它們是有毒物質,那麼所有人都要呼吸大氣,豈不都活不下去嗎?其實,大氣中的氧、氫、氮、碳,是通過升浮降沉的圓周運動而達到平衡的。平衡狀態下,氧、氫、氮、碳這些元素無法分離,彼此融合,相互轉化,就像河圖中的中氣一樣。五行中的中氣是生物的生命,而氧、氫、氮、碳的平衡狀態,就是生物的生命。
大氣為生物的父母,生物個體的質素,為大氣賦予的。賦予時是圓運動的,化驗時是不圓運動的。圓運動時是中和的,不運動時是無中和的。無中和,則四氣分析,分析則成毒質。
生物個體,本來是毒質所成的。不見為毒質,只見為生命者,圓運動而已。氧氫氮炭等毒質,獸臟粉內猶為顯著。獸的內臟內,有氧氫氮炭,人的內臟內當然亦有氧氫氮炭。人身內臟內即有氧氫氮炭,人身內臟內當然有五行,可以思矣。
大氣中有升浮降沉中五種物質。西醫取氧氫氮炭中和,中醫取木火金水中氣,中醫所取的五行,以物質發生的作用為主。一切生理病理醫理,無處不是五行作用的關係。顧名思義,則氧氫氮炭的作用,不如木火金水的作用周備。故用氧氫氮炭中和來談中醫,談得合處未免太少了。
白話文:
空氣如同生物的父母,生物的本質是由空氣賦予的。賦予時是圓周運動的,轉化時則是不圓周運動的。圓周運動時是中和的,不運動時則無中和狀態。沒有中和,就會導致四氣分離,分離後就會形成毒素。
生物個體本來就是由毒素構成的。我們看不到它是毒素,只看到它是生命,是因為它一直在進行圓周運動。氧氣、氫氣、氮氣、碳等毒素,在動物臟器粉末中尤其明顯。動物內臟含有氧氣、氫氣、氮氣、碳,人類內臟當然也含有這些物質。既然人體內臟含有氧氣、氫氣、氮氣、碳,那麼人體內臟當然也含有五行,這點可以思考一下。
空氣中包含著升、浮、降、沉、中五種物質。西醫提取氧氣、氫氣、氮氣、碳來進行中和,而中醫則提取木、火、金、水、土五氣。中醫所取的五行,是以物質發生的作用為主的。所有生理、病理、醫理,都與五行作用息息相關。顧名思義,氧氣、氫氣、氮氣、碳的作用,不如木、火、金、水、土的作用全面。因此,用氧氣、氫氣、氮氣、碳的中和來談論中醫,就顯得過於片面了。
用氧氫氮炭中和來證明中醫的五行,則可矣。此人身有五行的科學證明也。(人身的五行詳原理上篇古方等篇。)
生理剖解學,謂人身各內臟的神經節,皆通胃中云云。
造化的中氣在地面上下之際,細胞的中氣在核,人身的中氣在胸臍之間,胸臍之間,胃也。
圓運動學,是中氣萬能的。大氣呼吸樞機在胃。肺為呼吸的官能,中氣為呼吸的主使。飲食的消化在胃。飲食化血,呼吸化氣,分佈各臟,已達全身的動力亦再胃。胃者,中氣之位也。吾人胃臟健強,各臟皆強。胃臟如壞,各臟皆敗。治各臟之病的藥,皆由胃臟輸運已達各臟。非各臟的神經結皆通胃中,如何能由胃已達各臟乎。此中氣所以為萬能也。
白話文:
想要用氧、氫、氮、碳來證明中醫的五行理論,是可以的。人體本身就蘊藏著五行元素,這也是中醫理論的科學依據。(關於人體的五行原理,請參考上篇古方等篇。)
人體解剖學指出,各個內臟的神經節都與胃部相連。
宇宙間的能量在地面上下流動,細胞的能量在細胞核,人體的能量則集中在胸臍之間,而胸臍之間正是胃所在的位置。
圓周運動的原理揭示了能量的萬能性。呼吸的樞紐在於胃。肺臟負責呼吸的機能,而能量則主導著呼吸。食物的消化也發生在胃裡。食物轉化為血,呼吸轉化為氣,這些能量分佈到各個臟器,並最終傳達到全身,而這一切的動力都源於胃。胃是能量的中心,所以我們的身體健康與否,都與胃息息相關。如果胃臟強健,各個臟器都會強健;如果胃臟受損,各個臟器也會衰敗。治療各個臟器的藥物都需要通過胃部運送到各個器官,如果各個臟器的神經節不都與胃相連,那麼藥物又如何能從胃部到達各個臟器呢?這就是能量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
生理剖解學謂各內臟的神經結皆通胃中,是胃臟之中原有各內臟的原素矣。河圖一二三四之中,皆有五數,實由於五數之中原有一二三四也。
科學家謂成人的血液,一小時行六百八十七英里。運行之速,莫如圓運動。圓運動必有中力。中醫學中氣如軸,四維如輪。非各內臟的神經結皆通胃中,運動哪能迅速如此。此中醫學中氣如軸,四維如輪的科學證明也。
細胞學謂一個細胞,有膜,有螺旋網狀,有核。一個分裂為二,二分為四,以至分為無數細胞。無數細胞,集合而成人的個體。無數個細胞的物質能力,與運動的規則,與最初一個細胞無異,將一個細胞,切成兩半。一半有核,一半無核。無核的一半,立刻死滅,有核的一半,經核的運動,仍能回復成一整個細胞。又云細胞是氧氫氮炭所成云云。
白話文:
古人認為,人體各個器官的神經都連接到胃部,胃就像一個中心,匯集了所有器官的精華。就如同河圖洛書中的數字,看似只有五個,實則包含著一二三四,每個數字都有其獨特作用。
現代科學發現,人體血液每小時流動六百八十七英里,速度極快,這與圓周運動原理相符,而圓周運動必須有中心力。中醫學認為,氣如同圓心,四肢如同輪子,各器官的神經匯聚於胃部,就像中心力,使血液快速流動。這就印證了中醫學中「氣如軸,四維如輪」的科學道理。
細胞學研究表明,一個細胞具有細胞膜、螺旋網狀結構和細胞核。細胞分裂時,一個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四個,不斷分裂成無數個細胞,這些細胞最終組成了人體。所有細胞的物質和運動規律都與最初的那個細胞相同。如果將一個細胞切成兩半,有核的一半能夠依靠細胞核的運動,恢復成完整的細胞,而無核的一半則會立刻死亡。細胞是由氧、氫、氮、碳等元素構成的。
陰陽二氣,交合運動則成細胞。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視人身個體只是一個細胞耳。細胞膜者,個體外維也。螺旋網狀者,各臟腑經絡的升降也。細胞核者,中氣也。
將一個細胞切為兩半,無核的一半,立刻死滅者,無中氣也。有核的一半,仍能回復成一整個的細胞者,中氣運動,能生四維也。一個細胞分裂為二者,中氣運動,細胞增生也。無數細胞,集合而成人的個體者,中氣分佈也。無數細胞的物質能力與運動的規則,仍與最初的一個細胞無異者,人身是一個河圖,無數個細胞,仍是一個河圖也。一個造化的單位,只是一個河圖,只是一個細胞耳。
白話文:
陰陽二氣相互交合運動,便形成了細胞。古代的中醫學將人體視為一個巨大的細胞。細胞膜就如同人體的外圍,螺旋網狀結構則代表著各個臟腑經絡的升降運動。細胞核則代表人體的中氣。
將一個細胞切成兩半,沒有細胞核的那一半立刻就會死亡,因為它沒有中氣。而有細胞核的那半仍然可以恢復成一個完整的細胞,因為中氣的運動可以滋養四肢。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也是中氣運動的结果,代表細胞的增生。無數個細胞集合在一起才形成了人體,這是中氣分佈的结果。無數細胞的物質能力和運動規律都與最初的一個細胞相同,人體就像一個河圖,無數個細胞也如同一個河圖。一個造化的單位,只是一個河圖,也只是一個細胞。
氧氫氮炭是升浮降沉圓運動大氣內的物質。細胞是氧氫氮炭成的,可知細胞是升浮降沉圓運動的大氣成的。科學家能得見細胞中氧氫氮炭,不能得見細胞中氧氫氮炭的中和。氧氫氮炭的中和,細胞的生命也。科學無法得見細胞的生命,只因科學有法得見細胞的氧氫氮炭故耳。此中氣運動則生四維的科學證明也。
營養學謂,用分析過的食物各成份,由人工混合以行動物實驗。其結果和天然食物大不相同。用分析過純碎的牛乳蛋白質豚脂糖類無機鹽類,照牛乳的成分配合以為飼料。將肢體重量和發育狀態相等的數頭白鼠,分為甲乙兩組。於上列飼料之外,並加二毫的鮮牛乳於甲組,乙組不加,比較各組發育狀態。
白話文:
氧、氫、氮、碳是存在於大氣中,不斷進行升浮、降沉、圓周運動的物質。細胞是由氧、氫、氮、碳構成的,所以可知細胞是由大氣中這些物質形成的。科學家雖然能觀察到細胞中的氧、氫、氮、碳,卻無法觀察到這些物質的中和狀態。而氧、氫、氮、碳的中和,正是細胞的生命所在。科學無法觀察到細胞的生命,正是因為科學只能觀察到細胞中的氧、氫、氮、碳,而無法觀察到這些物質的中和狀態。這就是氣體運動產生四維的科學證明。
營養學認為,通過分析食物的各種成分,以人工方式混合,進行動物實驗,結果往往與天然食物有很大差別。例如,用分析過後的純粹牛乳蛋白質、豚脂、糖類、無機鹽類,按照牛乳的成分配製成飼料,將肢體重量和發育狀態相同的幾隻白鼠分成甲乙兩組。在上述飼料之外,再給甲組添加兩毫升的鮮牛乳,乙組則不添加,比較兩組的發育狀態。
結果乙組體重日減,逐漸衰弱。甲組發育健全,體重日增。十八日之後,加同量的鮮牛乳於乙組,甲組不加。其結果適相反。甲組漸衰,乙組迅速的回復其體重。這天然食物內,必有一種營養上不可缺的活力素云云。
生物秉宇宙圓運動的大氣而生,大氣是天然的圓運動,生物亦是天然的圓運動。天然的圓運動,所謂活力素是也。天然的圓,一經分析,便成不圓。既成不圓,與生活力量的元素相反,故有上述結果。生物生命是整個的圓,故化學分析,獨不可用於生物生命上。所以古中醫的學理方法,總是一整個的圓運動。此整個圓運動乃有生命的科學證明也。
白話文:
實驗結果顯示,乙組的體重每天都在減少,身體逐漸虛弱。而甲組則發育良好,體重每天都在增加。過了十八天之後,研究者在乙組的飲食中加入了與甲組相同量的鮮牛奶,甲組則維持原狀。結果卻完全相反,甲組開始衰弱,而乙組則迅速恢復體重。由此可見,天然食物中必定存在一種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活力素」。
生物的誕生依賴於宇宙圓運動所產生的氣息,氣息是自然的圓運動,生物本身也是自然的圓運動。這種自然的圓運動,就是我們所說的「活力素」。當我們將自然的圓形物質進行分析時,就會破壞其圓形結構,使其不再完整。而這種不完整的狀態,與生命力的元素相悖,因此造成了上述的實驗結果。生物的生命是一個完整的圓,因此單純的化學分析無法完全揭示生命的奧秘。所以古時候的中醫學理方法,總是強調整體的圓運動。這種整體的圓運動,正是生命科學的真實證明。
氣象學謂包圍地面的天空,皆是極厚的星氣。此星氣壓入地面之下,則成礦質,礦氣上升,又成星氣云云。
礦為金屬。星氣能成礦質,是星氣即金氣也。滿地面皆此星氣的金氣所降壓,是極冷極陰極縮的,為何能成有生物生命的宇宙。被金氣降壓的地面,有了太陽的光熱。此光熱射到地面,是往上澎脹的。盡他的澎脹力量,將星球下降的壓力散開。散開的範圍內,就是一個生物生命的宇宙。
散開的力量,最小是冬至前後,最大是夏至前後。此力量的大小,迴圈增減。大氣中的澎力於壓力,亦迴圈增減。澎壓迴圈,因成歲氣。澎是由地面之下澎出地面上來,澎力增則大氣升浮。壓是由地面上壓入地面下去,壓力增則大氣下沉。升浮則熱,降沉則寒。地面上見為寒,地面下已熱矣。
白話文:
氣象學認為環繞地球的天空,都是濃厚的星辰之氣。這種星辰之氣滲入地面之下,便形成了礦物,而當礦物之氣上升,又會再次化為星辰之雲。
礦物是金屬。星辰之氣能夠形成礦物,這就等同於星辰之氣就是金屬之氣。充滿地面的星辰之氣,對地面產生了極度的冷、陰、收縮作用,但卻能創造出適合生命存在的宇宙。被金屬之氣壓制的地面,因為太陽的光熱而得以存在。這份光熱照射到地面,向上膨脹,利用其膨脹的力量,抵消星球對地面的壓力。在這份力量的範圍內,就孕育了一個適合生命存在的宇宙。
這份力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發生在冬至和夏至的前後,且會循環遞增或遞減。大氣中的膨脹力與壓力也會循環遞增或遞減。膨脹與壓力的循環造就了歲氣。膨脹是由地面之下向地面之上擴散,膨脹力增加時,大氣就會上浮。壓力是由地面之上向下壓入地面,壓力增加時,大氣就會下沈。上浮時為熱,下沈時為寒。在地面上看到的是寒冷,但在地面之下,已經開始加熱了。
地面上見為熱,地面下已寒矣。礦坑底的礦工,夏日著冬衣,冬日著夏衣。地面之下,夏寒冬熱之故。
化學家於秋後化驗二十噸海水,內含三便士金質。於秋前化驗二十噸海水,不及三便士金質云云。此大氣中的金氣旺於秋之據。秋後大氣壓力較大,金氣降入海水者較多也。
游泳家謂水中溫度,秋後比秋前高。此秋金下壓的事實也。
氣象學又謂由地面往上若千尺為大氣的對流層,對流層以上,為大氣的同溫層。又謂地面以下若千尺內,為不定溫層。若千尺外,為有定溫層云云。對流層,大氣圓運動個體的上方也。不定溫層,大氣圓運動個體的下方也。地面之際,為大氣圓運動的中心。所以植物種子所發的芽,是旋轉相抱的環形也。
白話文:
地面上感覺到熱,但地底下已經很冷了。礦坑底下的礦工,夏天要穿冬衣,冬天要穿夏衣。這是因為地底下夏天寒冷,冬天炎熱。
化學家在秋天之後化驗了二十噸海水,發現裡面含有三便士的金子。在秋天之前化驗二十噸海水,金子含量還不到三便士。這證明了金氣在大氣中在秋天旺盛。秋天之後,大氣壓力較大,金氣下降到海水中的量就更多了。
游泳家說,水中的溫度,秋天之後比秋天之前高。這也是秋天金氣下壓的事實。
氣象學家還說,從地面向上數千尺是大氣的對流層,對流層以上是大氣的同溫層。又說地面向下數千尺內,是不定溫層,數千尺以外是有定溫層。對流層,是大氣圓運動個體的上方;不定溫層,是大氣圓運動個體的下方;地面,是大氣圓運動的中心。所以植物種子發出的芽,是旋轉相抱的環形。
說者謂樹株個體,在地面上者較長,在地面下者較短。認為地面之際非圓運動的中心。不知地面上是虛空的,地面下是實體的。氣往地面上行易,氣往地面下行難。地面上下的大氣運動,容量是上多下少,力量則上下平均。如不平均,種子發芽,如何能有旋轉的環形乎。
大氣距地面遠則稀薄,距地面近則濃厚。造化生物生命的宇宙,當在大氣濃厚之處,中氣多則濃厚。對流層以下無定溫層以上近地面之處,則中氣多。造化個體皆中氣的圓運動所分佈,中氣的中心,則在地面上下之際也。
航空探險家謂同溫層,一月與七月比較,七月距地面最遠,一月距地面最近。大氣的壓力加多則近,減少則遠也。整個遠近中間,可以悟《易經》宇宙大氣造化圓運動個體的範圍焉!此宇宙大氣中金氣的的科學證明,與宇宙大氣圓運動個體的上下範圍的科學證明也。
白話文:
有人說樹木在地面上的部分比較長,在地面下的部分比較短,認為地面不是圓周運動的中心。他們不知道地面上是虛空,地面下是實體。氣往上走容易,往下走難。地面上下的大氣運動,容量是上面多下面少,力量卻是上下平均。如果力量不平均,種子怎麼能發芽,怎麼會有旋轉的環形呢?
大氣距離地面越遠越稀薄,越靠近地面越濃厚。宇宙造化生物生命的運作,應該是在大氣濃厚的地方,中氣多的地方才會濃厚。對流層以下、無定溫層以上靠近地面的地方,中氣比較多。宇宙造化的個體都是由中氣的圓周運動所分佈,中氣的中心就在地面上下交界處。
航空探險家說同溫層,一月和七月相比,七月距離地面最遠,一月距離地面最近。大氣的壓力增加就會靠近地面,減少就會遠離地面。整個遠近中間,可以理解《易經》中宇宙大氣造化圓周運動個體的範圍。這也是宇宙大氣中金氣的科學證據,以及宇宙大氣圓周運動個體上下範圍的科學證據。
土壤學謂試取地面上一克重的土壤分析化驗。此些許土壤中,竟含有三十六種生物的元素。這些許土壤,不惟此處與彼處不同,即同一地的土壤,所取之時不同,所取得的土壤亦不同云云。一克約重二分六厘。
其不同者,大氣圓運動的時間不同,與圓運動的力量不同,所成的中氣亦不同也。些許土壤而有如許之多的生物元素者,土壤為大氣升降交會的中氣之所在。中氣之所在,乃生命之所出也。
常見種旱地麥的兩家人。一家三日鋤土一次,一家總共只鋤土一次.到了收穫的時候,三日一鋤的比只鋤一次的多收麥七八倍。因三日一鋤的,土質輕鬆,地面上的熱力容易降下去,地面下的水分容易升上來。地面之際,乃大氣升降製造中氣之處。升降密則中氣旺,中氣得的多,故生命力多,所以收穫多。
白話文:
土壤學認為,取地面上一克重的土壤進行分析化驗,這小小的土壤中,竟然含有三十六種生物的元素。這些土壤,不僅不同地點的成分不同,即使同一地方,不同時間取樣的土壤,成分也會有差異。一克約等於二分六厘。
造成土壤成分差異的原因是,大氣循環的時間和力量不同,形成的中氣也不同。小小的土壤中竟有如此多的生物元素,是因為土壤是大氣上升下降交匯形成中氣的地方。中氣所在,就是生命起源之處。
我們常看到種旱地麥的兩戶人家,一戶三天鋤地一次,另一戶只鋤地一次。到了收穫時,三天鋤地一次的比只鋤地一次的多收麥七八倍。這是因為三天鋤地一次的土壤鬆軟,地面上的熱量更容易散發出去,地下的水分更容易上升。地面交界處,是大氣上升下降形成中氣的地方。升降頻繁,中氣就旺盛,生命力就強,所以收穫也就多。
只鋤一次的,土質繆固,大氣的升降不能迅速,所造成的中氣減少,所有收穫減少也。如將三日一鋤的土壤,用化學化驗,或不止有三十六種生物的元素,亦未可知。造化生命的中氣,時時不同,所以人的清濁壽夭,人的靈愚賢蠢,亦各不同也。
吾人居住樓房,不如居住平地健康,居住水門丁建築的市場,不如居住野地健康。一離大氣圓運動中氣的中心近,一離大氣圓運動中氣的中心遠也。一則中氣少,一則中氣多也。人身觸電,速用黃土調水敷身,可望救活。任何毒物,埋於土中,其毒自消。造化之中和,在土壤之際也。此宇宙大氣的中氣在地面之際的土中的科學證明也。
白話文:
如果只耕作一次,土壤就會變得堅硬緊密,大氣的上升下降就會不順暢,導致地氣不足,收穫自然減少。反之,如果三天耕作一次,土壤中可能存在三十六種以上的生物元素,這需要化學分析才能得知。天地造化的精氣,時刻都在變化,所以人的健康狀況、壽命長短,以及人的智慧、賢愚等,也各有不同。
住在高樓的人,不如住在平地上健康;住在水門丁建築的市場的人,不如住在野外健康。這是因為前者離大氣圓運動中氣的中心較近,後者離大氣圓運動中氣的中心較遠。前者地氣少,後者地氣多。如果人體觸電,可以用黃土和水調和敷在身上,希望能救活。任何毒物埋入土中,毒性就會自然消解。天地造化的中和作用,就體現在土壤之中。這也是宇宙大氣的中氣在地面土壤中的科學證明。
無線電學謂無線電收音機之發音,乃大氣中的電波,由天線地線通入機中,發生感應作用。由感應振動,發生音波。但必須天線地線通入機內之線,作多數線圈之後,方能發生感應作用。如無線圈,謹係直線,便不能發生感應作用。海洋面與低原地面,誘電率極大,平原次之,大建築物多的城市又次之,山岩誘電率極少云云。
電氣是充滿於造化生物生命的宇宙個體之間的。此宇宙個體,地面上得一半,地面下得一半。兩半之間,中氣所在,中氣乃陰電陽電交合的媒能。宇宙的圓運動,為製造中氣的工作。天線地線通入收音機之線,作多數圓圈,天線地線便是一個製造中氣的大圓運動。一個線的圓圈,又是一個製造中氣的圓運動。
白話文:
無線電收音機發出聲音,是因為空氣中的電波透過天線和地線進入機器,產生感應作用,進而引起振動,形成聲波。但必須將天線和地線連接的線,繞成很多圈,才能產生感應作用。如果只是直線,就無法產生感應。海洋和低窪地區的誘電率很高,平原次之,建築物密集的城市又更低,山岩的誘電率則很低。
電氣充滿在宇宙所有生物的生命之間,其中地面占一半,地底下也占一半,而兩者之間就是中氣存在的地方,中氣是由陰電和陽電結合而成的媒介。宇宙的圓周運動,就是製造中氣的過程。天線和地線連接到收音機的線,繞成許多圈,這就如同一個製造中氣的大圓運動。每一圈線,都是一個製造中氣的圓運動。
圓運動的個體多,增加的中氣多,即是增加的媒能多。所以感應而發音也。
電氣升降,通過水質較通過土質迅速。水面之際,為電氣升降交會之處,中氣較地面之際特多,故誘電率極大。低原地水質較平原地多,中氣亦較平原地多,故誘電率亦較大。平原地水氣較少,故誘電率亦較少。如在蒙古沙漠極乏水質之地、誘電率必較更少。人行沙漠,呼吸短促,大氣的中氣缺乏故也。
凡大建築物多之地,地面用水門丁堅築之,大氣不易升降,中氣已少。磚壁相接,又將大氣中原有的圓運動,阻礙而消滅之,中氣更少,所以誘電率更少。山岩的岩石,既無土質,又無水質,中氣少所以誘電率亦少。所以在建築物多的市場居住的人,身體不壯,壽命不長。偶遊郊野,便覺大快也。
白話文:
物體的圓周運動越多,中氣就越強,這也意味著能量就越多。因此,物體更容易感受到外界的刺激而發出聲音。
電流在水中流動的速度比在土壤中快。水面的位置是電流上升和下降交匯的地方,中氣比地面的位置多,因此誘電率非常高。低窪地區的水比平原地區多,中氣也比平原地區多,所以誘電率也比較高。平原地區的水氣較少,因此誘電率也較低。例如在蒙古沙漠這種極度缺水的環境中,誘電率肯定會更低。人在沙漠中行走時,呼吸會變得急促,這是因為大氣中的中氣缺乏。
凡是建築物密集的地方,地面都被水泥和磚塊鋪蓋,大氣不易上升和下降,中氣就比較少。磚牆緊密相接,又會阻礙和消滅大氣中原本存在的圓周運動,使中氣更加減少,所以誘電率也更低。山岩的岩石既沒有土壤,也沒有水質,中氣少,所以誘電率也少。因此,住在建築物密集的城市裡的人,身體容易虛弱,壽命也比較短。偶爾到郊外走走,就會感到身心舒暢。
醫院不可用水門丁築地,更不可住樓。
印度學者,利用宇宙電磁的能力治病。其法用汽車的發電機,以鉛線數尺,一端繫於電機,一端插入水瓶。俟電發後,水瓶的水起了電華,將此水治劇痛,並治神經衰弱,名曰感電水。劇痛者,人身陰陽二氣的圓運動不通也。神經衰弱者,人身陰陽二氣所成的中氣不足也。感電水,感受宇宙電磁陰陽二電圓運動之能力。故效。此水用雨水,不用井水河水。
近代衛生學,謂海洋的大氣最能健身。何以最能健身,因其封藏的陽氣多、升降速、中氣密,圓運動的力量,較陸地的大氣大也。人謂陸地有五行,海洋五行不全。不知木氣乃太陽的熱,被金氣收入水底,再由水底升出水外之稱。土氣即升降浮沉的中氣。土氣亦稱中氣,中氣亦稱土氣。
白話文:
醫院不適合建在水邊,也不適合蓋樓房。
印度學者利用宇宙電磁能量治病,方法是用汽車發電機,用幾尺長的鉛線連接電機和水瓶。通電後,水瓶中的水會產生電光,用這種水可以治療劇烈疼痛和神經衰弱,稱為感電水。劇烈疼痛是因為人體陰陽二氣的圓周運動不通暢,神經衰弱則是人體陰陽二氣所形成的中氣不足。感電水能吸收宇宙電磁陰陽二氣的圓周運動能量,所以有效。這種水要用雨水,不能用井水或河水。
現代衛生學認為海洋的大氣最能健身。這是因為海洋大氣中蘊藏的陽氣多,升降速度快,中氣密度高,圓周運動的力量比陸地大氣強。有人認為陸地有五行,海洋五行不全。其實,木氣指的是太陽的熱量,被金氣吸收到水底,再從水底升到水面。土氣就是升降浮沉的中氣,土氣也稱中氣,中氣也稱土氣。
海洋無土氣,有中氣。將海水分作上下兩層看,下層屬水氣,上層屬中氣。此海洋之河圖也。
以前天津租界,英國花園法國花園。英國花園遊人極少,法國花園遊人極多。英國的多是水門丁築地面。法國的地面是鬆土上敷細石子,時時灑水,地面上的大氣升降密,中氣多。遊人呼吸其間,身體頓覺爽健也。此宇宙大氣陰陽升降則生中氣的科學證明也。
力學云,宇宙之間,只有五力。升力、降力、離心力、向心力、平衡力云云。
向心力,秉宇宙的陰氣。離心力,秉宇宙的陽氣。升力,秉陰氣中的陽氣。降力,秉陽氣中的陰氣。平衡力,秉宇宙的中氣。向心力,河圖之水氣也。離心力,河圖之火氣也。升力,河圖之木氣也。降力,河圖之金氣也。
白話文:
海洋看似沒有土的氣息,但其實蘊藏著中氣。將海水分為上下兩層來看,下層屬於水氣,上層則屬中氣,這便是海洋的河圖。
以前天津租界有英國花園和法國花園,英國花園遊客稀少,法國花園則遊客眾多。英國花園多用水泥鋪設地面,而法國花園則是以鬆土覆蓋細石子,並經常灑水,地面上的空氣升降頻繁,中氣充沛。遊客在其中呼吸,身體頓時感到舒暢,這正是宇宙大氣陰陽升降產生中氣的科學證明。
力學指出,宇宙之間只有五種力:升力、降力、離心力、向心力、平衡力。
向心力秉持著宇宙的陰氣,離心力秉持著宇宙的陽氣;升力秉持著陰氣中的陽氣,降力秉持著陽氣中的陰氣,而平衡力則秉持著宇宙的中氣。向心力對應河圖中的水氣,離心力對應河圖中的火氣,升力對應河圖中的木氣,降力對應河圖中的金氣。
由氣生力,由力生作用。升力生疏泄的作用,降力生收斂的作用,向心力生封藏的作用,離心力生煊通的作用,平衡力生運化的作用。運化者,中氣運動則四維化合而得其平也。總由太陽的陽熱,射到陰冷的地面,運動而成。整個的五力,惟河圖能表現之也。
河圖的力學,向心力係由地面之上,向入地面之下。離心力係由地面之下,離出地面之上。升力係由地面之下,升出地面之上。降力係由地面之上,降入地面之下。平衡力係圓運動於地面上下之中。而升力即是降力。降力即是升力。離心力即是向心力。向心力即是離心力。皆由平衡力的中氣所變化。此河圖圓運動的萬能也。
白話文:
氣能產生力量,力量能產生作用。上升的力量產生疏泄作用,下降的力量產生收斂作用,向心力產生封藏作用,離心力產生宣通作用,平衡力產生運化作用。運化是指中氣運動,使四肢百骸互相配合,達到平衡狀態。整個運化的過程,是由太陽的陽熱射到陰冷的地面,產生運動而形成。五種力量的關係,可以用河圖來表現。
河圖中的力學,向心力是由地面之上向入地面之下,離心力是由地面之下離出地面之上,升力是由地面之下升出地面之上,降力是由地面之上降入地面之下,平衡力則是在地面上下之間進行圓周運動。升力和降力是互為表裡,離心力和向心力也是互為表裡,它們都源於平衡力的中氣變化。這就是河圖中圓周運動的萬能原理。
力學又云,升降不已,則生中力。造化的大氣,本陰陽升降的交合,而成生物個體的中氣。生物的個體,本個體的中氣,而交合各個體的陰陽升降。中氣者,交合陰電陽電之媒能,所謂乙太是也。古中醫學謂由升降而成中氣,是為先天。由中氣而成升降,是為後天。升降不已,則生中力。
既生中力,升降更不能已。此古中醫學先天後天並包之圓運動法也。此河圖代表宇宙造化整個圓運動,與代表生物個體整個圓運動的科學證明也。
牛頓發明宇宙引力,是直線的。愛因斯坦絕不相信引力是直線。謂宇宙引力,一定是曲線云云。河圖的圓運動,即是曲線也。
白話文:
力學也說,上升下降不斷循環,就會產生中氣。宇宙的氣息,本來就是陰陽升降的結合,而形成生物個體的中氣。生物個體,本來就擁有中氣,然後再結合各個體的陰陽升降。中氣就是陰電陽電結合的媒介能量,也就是所謂的以太。古代中醫學認為,由升降產生中氣,是先天;由中氣產生升降,是後天。上升下降不斷循環,就會產生中氣。
既然產生了中氣,上升下降就更加不可停止。這就是古代中醫學先天後天並包的圓運動法則。這河圖代表了宇宙造化整個圓運動,也代表了生物個體整個圓運動的科學證明。
牛頓發現了宇宙引力,它是直線的。愛因斯坦絕不相信引力是直線,他說宇宙引力一定是曲線。河圖的圓運動,就是曲線。
愛因斯坦相對論,謂引力場和電磁場,其實是一個東西,只須用一種公律,便支配了他們兩個云云。河圖的圓運動,乃完全的公律也。
科學家謂原質變化,為宇宙的原則云云。河圖的圓運動,乃原則也。
物理學前三十年,曾於陰電子陽電子之間,發現中子。謂一個陽電子,與一個陰電子,緊密接合,遂運動而成中子。宇宙間一切物質,根本歸於陽電子陰電子與中子。近三十年又於中子之間發見「卍」子云云。中子者,河圖中氣也。「卍」子者,整個的河圖運動也。物理學既發明中子,乃謂中子為零原素,陽電子與陰電子是相對的,中子無相對的,故稱曰零也。河圖的中子,則與各方面均相對的,而且各方面的運動,皆有中子化合在內。
白話文: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指出,引力和電磁力其實是同一種力量,可以用單一法則來支配。河圖的圓形運動正是這個宇宙共通的法則。
科學家認為物質的變化是宇宙運行的根本原理,而河圖的圓形運動正是這個原理。
物理學界在過去三十年發現了中子,是由一個正電子和一個負電子緊密結合而成的。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由正電子、負電子和中子構成。近三十年來,又在中子之間發現了「卍」子。中子就如同河圖中的氣,而「卍」子則代表整個河圖的運作方式。物理學家將中子稱為零元素,因為正負電子是相對的,而中子沒有相對的元素,所以稱為零。河圖中的中子則與各方面都相對,且各方面的運動都包含中子的結合。
「卍」子為整個河圖運動。中子為河圖中心。故中醫學的生理病理醫理,無不歸納於一個河圖。此大氣中有河圖的科學證明也。
人之生也,得大氣五行圓運動之全,故人為萬物之靈。物之生也,得大氣五行圓運動之偏,故物為人身之藥。全者,五行調勻,不偏多,不偏少,圓而又圓之意。偏者五行圓運動中,有一方偏多偏少之意。類如中醫之麻黃,偏於疏泄作用。芍藥,偏於收斂作用。半夏,偏於下降作用。
升麻,偏於上升作用。甘草,偏於補中作用。古中醫治病方法,汗閉惡寒之病,是人身疏泄作用偏少,收斂作用偏多。用疏瀉作用偏多之麻黃,以增加疏泄減少收斂為藥。汗多發熱之病,是人身收斂作用偏少,疏泄作用偏多。用收斂作用偏多之芍藥,以增加收斂減少疏瀉為藥。
白話文:
「卍」字象徵著整個河圖的運作,而中心點則代表著河圖的核心。因此,中醫學的生理、病理、醫理,都離不開河圖的規律。這也從大氣中找到了河圖存在的科學證據。
人之所以能成為萬物之靈,是因為從出生起就獲得了大氣五行圓運動的完整能量。而其他生物則只獲得了大氣五行圓運動的一部分,所以成為人身的藥物。完整指的是五行調和,不偏多也不偏少,圓滿無缺。偏指五行圓運動中,某一方面過多或不足。例如中藥中的麻黃偏於疏泄作用,芍藥偏於收斂作用,半夏偏於下降作用,升麻偏於上升作用,甘草偏於補中作用。
古代中醫治病的方法,例如針對汗閉惡寒的疾病,是人體的疏泄作用偏少,收斂作用偏多。因此,使用疏泄作用偏多的麻黃,來增加疏泄作用,減少收斂作用。而對於汗多發熱的疾病,是人體的收斂作用偏少,疏泄作用偏多。因此,使用收斂作用偏多的芍藥,來增加收斂作用,減少疏泄作用。
嘔吐之病,是人身下降作用偏少。用下降作用偏多之半夏為藥。肛門重墜之病,是人身上升作用偏少。用上升作用偏多之升麻為藥。收斂與疏泄欲調於平,上升與下降欲調於平,必賴中氣之旋轉。故用以上諸藥,必兼用甘草以補中氣。反之汗閉惡寒而用芍藥,汗多發熱而用麻黃,嘔吐而用升麻,下墜而用半夏,與用上升下降收斂疏瀉之藥而不用中氣之藥。皆能將人身不圓的運動,偏上加偏,使圓運動的個體,成了直不運動的個體而死。
人身五行的作用,運動圓則為人之生,運動偏即是人之病。人身五行的作用,是人身的病,即是人身的藥。藥的作用,所以幫助人身自己的作用,以治自己的病。倘人身的作用已無,藥亦不發生作用的效力也。古中醫學,用物性圓運動之偏,以調和人身圓運動之偏之學也。此其大概也。
白話文:
嘔吐是因為人體下降功能不足,所以用偏向下降的半夏來治療。肛門下墜則是上升功能不足,因此用偏向上升的升麻來治療。收斂和疏泄、上升和下降都需要保持平衡,而這都要依靠中氣的運作。所以使用這些藥物時,必須同時用甘草來補益中氣。反之,如果汗閉惡寒卻用芍藥,汗多發熱卻用麻黃,嘔吐卻用升麻,下墜卻用半夏,也就是說,只用偏向上升、下降、收斂、疏泄的藥物,而不補益中氣,就會使人體原本的圓形運動變得更加偏向某一方,最終變成直線運動,導致死亡。
人體五行作用,圓形運動代表健康,偏向運動則代表疾病。人體五行的作用,既是疾病的根源,也是治療疾病的藥物。藥物的功能,是幫助人體自身的機能,來治療自身的疾病。如果人體的功能完全消失,藥物也無法發揮作用。古代中醫學,就是利用藥物的偏向圓形運動,來調節人體偏向圓形運動的學問。這就是中醫學的精髓。
漢代張仲景先師,著傷寒雜病論,為中醫內科方藥祖本。無一方不是整個五行圓運動的治法。雖局部之病,治法仍是整個。自來醫書,雖為無有系統,無有原則,無有證實說明。學者雖不知道五行圓運動的所以然。然總在五行圓運動裏摸索。所以隨時隨地皆有良醫繼起。使中醫學至今不衰。
歷代皆有整理中醫之舉,規模之巨集,用款之多,以前清乾隆年間詔修醫宗金鑒為極盛。書成,除針灸正骨外科之外,徒亂人意,無有用處。因當事者不知陰陽五行之所以然,敷衍成書故也。今何如者。
最早的生物學,分生氣說機械說。生氣說,無物質上的證據。機械說,有物質上的證據。故生氣說不能存在,而機械說獨能盛行。生氣者大氣也。生氣是整個圓運動不能分析的,科學是以分析為能事的,所以證明不出也。
白話文:
漢代名醫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內科處方用藥的根本經典。書中每個方子都包含著完整的五行圓運動的治療理念,即使針對局部病症,治療方法也以整體為出發點。雖然過去的醫書缺乏系統性、原則性和證據說明,學者們可能不了解五行圓運動的原理,但他們依然在這個框架內不斷探索,因此歷代不乏優秀的醫者出現,使中醫學至今依然蓬勃發展。
歷代都有整理中醫學的嘗試,規模浩大,投入資金也不少,其中以清朝乾隆年間編修的《醫宗金鑒》最為盛大。但這部巨著除了針灸、正骨和外科之外,其他部分雜亂無章,毫无实际用途,因為編纂者本身并不了解阴阳五行之理,只是敷衍了事。
最早的生物學分成「生氣說」和「機械說」。「生氣說」缺乏物質上的證據,而「機械說」則有物質上的佐證,因此「生氣說」無法立足,而「機械說」獨占鰲頭。「生氣」其實指的是大氣,它是整個圓運動的整體概念,無法分析,而科學則是以分析為基礎的,所以無法證明「生氣說」。
中醫學自來認為人身是大氣所生,故仲景先師傷寒雜病論的病證方法,根於大氣。又申其說曰:人秉五行以有五臟。字宙造化、生物生命、古中醫學,並非分析得開的三個,乃是分析不開的一個。不知生物之生命,不見宇宙造化之成功。不知牢宙的造化。不知生物生命的來源。古中醫學,乃宇宙生命的解剖與修理學也。
近代生理學,發明人身內分泌物,乃人身的刺激素,為人身無形的聯絡。刺激者,人身的氣的整個圓運動的表現也。無形的氣的聯絡,死體剖解學中求之無有也。商務印書出版之蔡翹生理學有云:細胞之生活作用如何,吾人不可得而知。若用化學方法去分析他,他的作用,就會馬上停止,今天所講的,就是從生活作用停止後得來的云云。細胞生活作用停止後的生理學中,無有中醫學也。
白話文: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由天地之氣所形成,因此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病證方法,都源於大自然的氣。此外,中醫學還強調人體具有五行之性,與五臟相應。宇宙造化、生物生命、古中醫學,並非彼此獨立的三個部分,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如果不了解生物的生命,就無法理解宇宙的造化;如果不了解宇宙的造化,就無法了解生物生命的來源。古中醫學,就是研究宇宙生命、解剖和修復生命的學問。
現代生理學雖然發現了人體內分泌物,認為它是人體的刺激素,是人體無形的聯繫,但這種刺激實際上是人體氣的整體圓運動的表現。而這種無形的氣的聯繫,是無法從解剖學中得到的。正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蔡翹生理學》中所說:「細胞的生存作用如何,我們無法得知。如果用化學方法去分析它,它的作用就會馬上停止,我們今天所講的,都是從生存作用停止後得來的。」從細胞生存作用停止後的生理學中,是無法理解中醫學的。
以後國民,皆科學青年。古中醫學,將來之或興或廢,全視科學青年之能徹底認識大氣的物質能力運動與否。
科學方法改良中醫。科學云者,有原理有系統有證實之謂。非死體剖解之謂。死體剖解學,是分析的,是片段的,是直不運動的,是死的。大氣的古中醫學,是不能分析的,是整個的,是圓運動著的,是活的。彼此立場,適成相反。由死體剖解來學中醫的醫家,未曾見其能治大病者。
凡改良一事,必須確知此事本身的究竟,而後可言何者為良,何者為不良。向相反之立場上去求改良,結果必更加不良而已。分析的死體剖解學,只可作外科手術的研究。
白話文:
未來社會,人人都是科學人才。傳統中醫的興衰存亡,全看科學青年是否能徹底理解大氣物質的運作方式。
科學方法可以改良中醫。所謂科學,指的是有原理、有系統、有證實,而非僅僅指解剖學。解剖學是分析的、片段的、靜止的、死的。而中醫注重的大氣,是不能被分析的、整體的、循環運行的、活的。兩者立場截然相反。從解剖學入手學習中醫的醫生,從未見過能治好大病的。
任何改良都必須先徹底了解事物的本質,才能判斷何者為優,何者為劣。從相反的立場去追求改良,結果只會更加糟糕。分析性的解剖學,只適用於外科手術的研究。
人是生物之一,生物是大氣生的,故人也是大氣生的。世界的人如都認識人是大氣生的,豈止中醫得著改進的根本辦法而已哉。中醫不良,非中醫學本身不良,乃為中醫學本身說法的書不良耳。不注意此點,乃曰取消五行,是無異坐井觀天者,嫌天小也。老子曰: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老子之言善夫。
漢儒董仲舒,謂大雪節,天氣上升,地氣下降,閉塞成冬。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大氣圓運動,總是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從無一息是天氣上升地氣下降者。至於大雪之時,地下封藏的陽氣特別之多,圓運動的力量特別之大,更不閉塞。董仲舒下幃讀書,目不窺園者三年。研究宇宙,全要在事實上尋出實在憑據來。
白話文:
人和其他生物一樣,都是由大氣孕育而生。若世人皆知人乃是大氣所生,不只中醫學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更能帶來許多益處。中醫之所以不完善,並非中醫學本身有缺陷,而是因為記載中醫學說法的書籍不夠完善。若不注意這個關鍵,就如同井底之蛙,妄自菲薄,認為天很小,主張取消五行理論,是愚蠢的做法。老子說:「執守古人的法則,用來應對當下的事物。能了解事物的起源,就是所謂的道紀。」老子的話真是精闢。
漢代儒學家董仲舒認為大雪節氣時,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封閉成冬。然而,關於生物生命與宇宙大氣的圓周運動,始終是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從未有一刻是天氣上升地氣下降的。尤其在大雪節氣,地下蘊藏的陽氣特別旺盛,圓周運動的力量也特別強大,更不可能封閉。董仲舒足不出戶,埋頭苦讀三年,卻只知閉門造車,不曾親身觀察世界。研究宇宙,必須以事實為依據,才能得出真正的結論。
三年目不窺園,在布幃子裏面,憑空瞎造謠言。後人尊之,未免太不實事求是了。荀子曰:六淫之氣,皆出於地。荀子乃從實地考研得來。有科學家的眼光。中國的哲學史,有實地整理之必要矣。
白話文:
三年不出門看花園,在布幔中隨意捏造謠言。後人尊敬他,不免太不講求實事求是了。荀子說:六種邪氣,都是從地上產生的。荀子是從實際考察中得出的結論,具有科學家的眼光。中國的哲學史,有必要進行實際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