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生命宇宙篇 (5)

回本書目錄

生命宇宙篇 (5)

1. 生命宇宙篇

「相見乎離」者,離居南方正夏之時,此時地面下所藏舊年的陽熱,升浮地面上來,與今年直射地面尚未降入地面以下的陽熱,相會見也。

「致役乎坤」者,役者事也,圓運動之事也。言今年升浮的舊年收藏於地下之熱,與今年直射地面之熱,不可浮而不降。坤為圓運動升極而降之方。離位正浮的陽熱,到夏秋之間的坤方而初降也。

「悅言乎兌」者,陽熱升而不降,則亢而悔。升而能降,則和而悅。此時地面的陽熱,得地面上天空金氣之收,而降入地下,以為來春萬物生髮之本。陽熱秋降,萬物得根而皆悅也。(金氣詳下文氣象學證明)。

「戰乎乾」者,兌居西方地面之上,乾居西方地面之下。地面之下,乃為陰位。秋冬之交,陽熱降入陰中,非常充足,陰陽乍合,必戰動而後自然也。

「勞乎坎」者,陽熱由地面之上降入地面下之水中,宜封藏不可外泄,當慰勞之,使安靜不可泄動也。

「成言乎艮」者,坤為升極宜降之位,陽熱至坤如不能降,不能行圓運動之事而直上矣。陽熱至艮如不能升,不能成圓運動之功而直下矣。艮坤為升降之樞機,乃圓運動之中氣。如無中氣,直下不升,直上不降,造化息矣。成言乎艮,言—年的圓運動,成功於艮方也。

「帝出乎震」之時,大寒立春節前後也。此時大氣降極而升,由靜而動,地下水中所藏上年秋季所收降的陽熱,升動出土。造化個體,根氣搖泄,人身下部的陽熱,亦升動搖泄。身體不強中氣不足之人,尤其是年老之人,與常病之人,此時必感覺精神不振,食減不安。小兒如於此時發生麻疹,必多嘔吐凶證。

下部陽泄,中氣失根故也。如麻疹發生於小寒前後多死,陽根拔散故也。冬至後有小蟲飛動,或起熱風,或聞雷聲,即是陽根拔散之事實也。

「齊乎巽」之時,穀雨立夏節前後也。此時地面下所藏的陽熱,升出地面者多,人身下部的陽熱,亦升出中氣以上者多也。

「相見乎離」之時,夏至節前後也。此時造化個體的陽熱,盛於地面之上,虛於地面之下。人身個體的陽熱,亦盛於中氣之上,而虛於中氣之下也。夏至前後,所以下寒之病特多也。

「致役乎坤」之時,夏秋之間之時也。此時造化由升而浮的陽熱,又須由浮而降。由浮而降,中氣之能。人身如中氣不足,上部陽熱降不下去,便成病也。

「悅言乎兌」之時,立秋處暑前後也。此時造化個體,由地下水中升浮於地面之上的陽熱,與今年夏季直射地面的陽熱,都向地面下降。造化圓運動的個體,中下如植物個體的根本,中上如植物個體的花葉。在個體之上的陽氣下降,乃生根本;在個體之下的陽氣上升,乃生花葉。

在上的陽氣,即是在下的陽氣,在下的陽氣,即是正上的陽氣。今秋「悅言乎兌」的陽,即是來春「帝出乎震」的帝。此時地面之上,陽熱已多,不能下降以交陰,則澎渤而作吼;能下降以交陰,則收斂而生悅。人身此時陽氣下降,精神強足,迥異尋常,而死人最多的時令病,處暑後即消滅也。

白話文:

「相見乎離」是指,陽氣在夏季正盛的時候,地面下儲藏的舊年陽熱,會升到地面上,與今年太陽直射地面產生的陽熱相遇。

「致役乎坤」是指,陽氣的運行,像是在執行任務一樣,是一個圓周運動。意思是說,今年升到地面的舊年熱能,與今年太陽直射產生的熱能,不能只升不降。坤位代表圓運動中升到極點後開始下降的方向。原本在離位上升的陽熱,到了夏秋交界的坤位就開始下降。

「悅言乎兌」是指,陽熱如果只升不降,就會過於亢奮而導致失調。如果能夠上升後再下降,就能達到和諧而令人愉悅的狀態。此時,地面的陽熱,因為受到天上金氣的收斂作用而下降到地底下,成為來年春天萬物生長的根本。陽熱在秋季下降,萬物得到根基而欣喜。

「戰乎乾」是指,兌位在西方地面之上,乾位在西方地面之下。地面之下屬於陰位。秋冬之際,陽熱下降到陰位中,非常充足,陰陽兩種氣剛開始結合,必定會有所衝撞,然後才會自然穩定。

「勞乎坎」是指,陽熱從地面之上下降到地面之下的水中,應該將其封藏,不可使其洩露,要安撫它,使其安靜不要躁動。

「成言乎艮」是指,坤位是陽氣升到極點後應該下降的位置,如果陽熱到了坤位卻不能下降,就不能進行圓運動而會直接往上升。陽熱到了艮位如果不能上升,就不能完成圓運動的功用而會直接往下沉。艮位和坤位是升降的樞紐,是圓運動的中間氣機。如果沒有中間的氣機,直接往下不上升,直接往上不下降,那麼造化就會停止。說「成言乎艮」,是指一年的圓運動,在艮方才算成功。

「帝出乎震」的時候,大約是在大寒和立春前後。這個時候,大氣下降到極點後開始上升,由靜轉動,地底水中儲藏的去年秋天下降的陽熱,開始升動出土。造化個體中的根氣開始搖動洩出,人體下部的陽熱,也會升動搖洩。身體虛弱、中氣不足的人,特別是年老和經常生病的人,在這個時候一定會感覺精神不振、食慾不佳、坐立難安。小孩子如果在這個時候出麻疹,常常會出現嘔吐等凶險的症狀。

這是因為下部的陽氣洩露,導致中氣失去了根本。如果麻疹發生在小寒前後,多半會死亡,是因為陽氣的根基被拔散了。冬至過後如果有小蟲子飛動、或者出現熱風、或者聽到雷聲,都是陽氣根基被拔散的現象。

「齊乎巽」的時候,大約是在穀雨和立夏前後。這個時候,地面下儲藏的陽熱,升到地面上的很多,人體下部的陽熱,也升到中氣以上的部位。

「相見乎離」的時候,大約是在夏至前後。這個時候,造化個體的陽熱,在地面上非常旺盛,在地面下卻很虛弱。人體個體的陽熱,在中氣以上很旺盛,在中氣以下卻很虛弱。所以夏至前後,下寒的疾病特別多。

「致役乎坤」的時候,大約是在夏秋交際的時候。這個時候,造化中由升轉浮的陽熱,又需要由浮轉降。由浮轉降,是中氣的作用。人體如果中氣不足,上部的陽熱降不下去,就會生病。

「悅言乎兌」的時候,大約是在立秋和處暑前後。這個時候,造化個體中,由地底水中升到地面上的陽熱,和今年夏季太陽直射地面的陽熱,都向地面下降。造化圓運動的個體,中下部分像是植物的根,中上部分像是植物的花葉。在個體之上的陽氣下降,可以生長根本;在個體之下的陽氣上升,可以生長花葉。

在上的陽氣,也就是在下的陽氣,在下的陽氣,也就是正上的陽氣。現在秋天「悅言乎兌」的陽氣,就是明年春天「帝出乎震」的陽氣。這個時候,地面上的陽熱已經很多,如果不能下降與陰氣結合,就會躁動不安;如果能夠下降與陰氣結合,就能收斂而產生喜悅。人體在這個時候陽氣下降,精神強健,與平常大不相同,而死亡人數最多的時令病,在處暑後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