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生命宇宙篇 (4)

回本書目錄

生命宇宙篇 (4)

1. 生命宇宙篇

天地以生育萬物為德。因天地間無處無圓運動的大氣的中氣,即無處無有生物。氤氳者,大氣中的陰陽交互,圓運動極密之意。男女媾精,亦猶是也。但陰陽運動,不可偏多,偏多則不能圓。不能一致,故不能圓。三人損一,一人得友,言陰陽偏多則不圓也。

《係辭·上傳》又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易乃陰陽交易。太極者,陰陽交易,相抱而成之一點,中氣是也。由陰陽交易而成生物的中氣,是為先天。既有中氣即成生物,是為後天。上傳所言,即是天地生物,經過陰陽交合成了中氣之後,便成生物個體。太極是由陰陽交合圓運動而成個體的一個起點。一點之中,原已含有陰陽圓運動的整個。

由一個太極的旋轉運動起,一個分為兩個,兩個分為四個,以至分為無數個而成一生物整個個體。此太極的義意也。群細胞學的證明。

《係辭·下傳》又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地面之際之上為天,地面之際之下為地,地面之際為中。太極的形狀,乃陰陽交易於地面之際,相抱如環的一點圓運動。行者,運動也。易經卦象,天卦在上地卦在下,名曰否卦。地卦在上天卦在下,名曰泰卦。天本在上,而氣下交於地,地本在下,而氣上交於天,上下相交,遂成產生太極的圓運動。

泰者,通泰,運行通泰也。若天氣在上,上者竟上而不下交。地氣在下,下者竟下而不上交。成了直的不運動,無有中氣,無有太極,否塞不通,萬物不生,造化息矣。

《易經·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悅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勞讀鬧)。

(附圖:太極的圓運動)

左上右下,升浮降沉,東南西北,春夏秋冬。

卯午酉子,溫熱涼寒,生長收藏,河圖同此。

圓之虛線,地面之際。圖的小圈,即一個生物所在地。大圈,即是所在地的環境。

震巽者,東方之稱,春氣之位。離者,南方之稱,夏氣之位。兌乾者,西方之稱,秋氣之位。坎者,北方之稱,冬氣之位。坤者,南西兩方之間之稱,中氣之位。艮者,北東兩方之間之稱,中氣之位。震巽離坤兌乾坎艮,乃易經八卦名辭。卦者,大氣圓運動的現象之稱。此圖為八卦圖。

此東南西北,即一個生物所在地的東南西北。八卦圖即宇宙圖。圖的虛線,在造化為地面之際,在人身為臍上胸下之間。

「帝出乎震」者,言上年夏時太陽射到地面的陽熱,經秋氣之降,收於地面之下,經冬氣之沉,藏於地下之水中。到了今年春初之時,此陽熱由水中上升,出於東方也。陽熱為造成生物生命元素之原始,故稱曰「帝」。

「齊乎巽」者,震居東方地面之下,巽居東方地面之上。震為春初,巽為春末。春末之時,地下水中所藏的陽熱,齊升於地面,地面上的生物生髮都齊也。

白話文:

天地以孕育萬物為美德。因為天地間充滿著無時無刻不在循環流動的大氣,也就是所謂的「中氣」,所以才有生物的存在。所謂「氤氳」,指的是大氣中陰陽二氣互相交織,循環運動非常緊密的狀態。男女交合生育,也是同樣的道理。但是,陰陽運動不能偏向任何一方,偏向任何一方都無法達到圓滿的狀態。不能達到一致,就不能形成圓滿。所謂「三人損一,一人得友」,就是在說明陰陽偏向一方就會失去平衡。

《易經·繫辭上傳》又說:「易有太極,因而產生陰陽二儀,陰陽二儀又產生四象。」

「易」指的是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太極」指的是陰陽二氣相互交合,緊密結合形成的一個點,也就是「中氣」的所在。由陰陽交合而產生的生物的「中氣」,是為「先天」。有了「中氣」之後,就形成了生物,這就是「後天」。《繫辭上傳》所說的,就是天地孕育生物的過程,經過陰陽交合形成中氣之後,就成為一個獨立的生物個體。「太極」是由陰陽交合圓運動而形成的個體的起點,這一點之中,本身就已經包含了陰陽圓運動的整個過程。

從一個「太極」的旋轉運動開始,一個分裂成兩個,兩個分裂成四個,直到分裂成無數個,才形成一個完整的生物個體。這就是「太極」的意義,群細胞學的研究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易經·繫辭下傳》又說:「天地確立了各自的位置,而易的運行就在其中進行。」

地面之上稱為天,地面之下稱為地,地面本身則為中間。「太極」的形狀,是陰陽二氣在地面這個分界線上相互交合,緊密環繞形成的一個圓形運動。「行」指的是運動。《易經》的卦象中,天卦在上面,地卦在下面,稱為「否卦」。地卦在上面,天卦在下面,稱為「泰卦」。天本來在上面,但它的氣會下降與地交合;地本來在下面,但它的氣會上升與天交合。上下之氣相互交融,才能形成產生「太極」的圓運動。

「泰」的意思是通暢,運行順暢。如果天氣只在上面,一味上升而不下降交合;地氣只在下面,一味下降而不上升交合。那就成了僵直不動的狀態,沒有中氣,沒有「太極」,閉塞不通,萬物就無法產生,造化的作用也停止了。

《易經·說卦傳》說:「帝出於震,整齊於巽,相見於離,盡力於坤,喜悅於兌,奮鬥於乾,勞苦於坎,完成於艮。」(這裡的「勞」應讀作「鬧」)。

(附圖:太極的圓運動)

左上右下,上升漂浮,下降沉澱;東南西北,春夏秋冬。

卯午酉子,溫熱涼寒,生長收藏,這些都與河圖的道理相同。

圓形的虛線,代表著地面這個分界線。圖中小圈,代表著生物所在的區域。大圈,則代表著生物所在區域的環境。

「震」和「巽」指的是東方,是春氣的位置。「離」指的是南方,是夏氣的位置。「兌」和「乾」指的是西方,是秋氣的位置。「坎」指的是北方,是冬氣的位置。「坤」指的是西南方位之間,是中氣的位置。「艮」指的是東北方位之間,也是中氣的位置。震、巽、離、坤、兌、乾、坎、艮,是《易經》八卦的名稱。「卦」指的是大氣循環運動的現象。這張圖就是八卦圖。

這裡所說的東南西北,指的是生物所在區域的東南西北。八卦圖也就是宇宙圖。圖中的虛線,在造化方面是指地面這個分界線,在人體方面則是指肚臍以上胸部以下的位置。

「帝出於震」的意思是,上一年夏天太陽照射到地面產生的陽熱,經過秋季的下降,被收納到地面之下,經過冬季的沉降,被藏於地下的水中。到了今年初春,這些陽熱會從水中上升,從東方散發出來。陽熱是構成生物生命元素的原始力量,所以被稱為「帝」。

「整齊於巽」的意思是,「震」位於東方地面之下,「巽」位於東方地面之上。「震」代表初春,「巽」代表暮春。暮春時節,地下水中蘊藏的陽熱,全都上升到地面,地面的生物也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