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脈法篇 (9)

回本書目錄

脈法篇 (9)

1. 脈法篇

因一經的虛實寒熱,必有他經的關係。脈法不精,必無整個澈底的辯法。而頭痛治頭、腳痛治腳,病不有愈且生他變也。欲認識脈的虛實寒熱,只要有十架病床的中醫院,以一年的臨床經驗,便可成功。總之由脈斷病,是由原則以解決分則,由病斷病,是圖解決分則,而遺卻原則,由脈斷病,百無一失,由病斷病,失多得少,甚至全失無得。脈者,審病斷病處方用藥的根據也。

以上審脈用藥之大概分別法也,又有寵統學法,六脈中部為主,凡中部以上脈盛,中部以下脈虛,無論何病,先補中氣,再配合病之藥,凡中部以上脈少或無脈,中部以下脈多有力,無論何病,溫藥補藥忌用,宜用消滯清熱養陰藥。中部以下主裏,中部以上主外。裏氣不足,故先補中,裏氣有餘,故忌補藥。

人身右為陰道,左為陽道,左脈陽虛,則升不上來,右脈陰虛,則降不下去。升不上來,則左鬱而虛大,宜溫升之藥,降不下去,則右鬱而實大,宜涼降之藥。左屬水木,右屬火土,左脈沉細,水木枯澀,宜滋潤水木之藥。右脈微少,火土衰退,宜溫補火土之藥。

左寸屬心火,左寸不足,木氣足則左寸足,右寸屬肺金,右寸不足,不治右寸,土氣足則右足,左尺屬腎水,左尺不足宜補水,兼降肺金,右尺屬相火,右尺不足,宜溫腎,兼降膽木,此大概寵統學法也。寵統學法中,更有寵統學法。即上文所說脈的大體柔潤布微為陽虛。夫論何病,不可用涼藥攻伐藥。

乾枯而弱為陰虛,夫論何病,不可用燥熱藥橫補藥是也。只要指法活潑,大體認清,寵統之中,已得應用地步了。學醫歸結在學脈,以上學法,理路明白,初學入門之捷徑也。

還有好些省分診脈,病人伸手就診,都將掌心向上仰著,更無法診得明白。萬不可掌心向上,定要虎口向上,而且將掌向心微彎,則脈來流利,醫生仍能用指法去細細尋求,李瀕湖候正之四言舉要曰:初持脈時,令仰其掌,不可為訓。

診脈之時,即是定方之時,此時指下心中,只知病人身體整個氣機的圓運動如何不圓,要用如何的方法,以補救其圓滿所開藥方,卻要自己立法,此時切不可有一句古人的書在我的心裏,若是心裏有一句古人的書,心就離開指下,忘卻病人的整個氣體,便不能立出合於病機的方法來。自己立法者,所用之藥,只與脈的病機相合,不遷就書上成方也。

書上的成方,乃教人自己立法之意耳。

診脈之時,既不可想著病人身體的形質,又不可想著書上的一句話。此時心中,只覺兩手按著一個圓運動的氣體,此妙法也,亦捷訣也。想著書想著形質,決不成功,試驗便知。

腕上動脈,能診全身,此扁鵲脈法,非內經脈法,脈者,血中之氣也,脈分寸關尺三部,正對腕後高骨為關脈,關上為寸脈,關下為尺脈,寸脈以診胸上,尺脈以診臍下,關脈以診胸臍之間,左以診左,右以診右,尺主沉,寸主浮,關主中。關者,升降浮沉的關門,運動的中樞之意。

白話文:

脈法篇

一個經絡的虛實寒熱,必定會影響到其他經絡。如果脈診不精確,就無法全面徹底地辨別病情。如果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病不但不會好,還會產生其他變化。想要了解脈的虛實寒熱,只要有十張病床的中醫院,並經過一年的臨床經驗,就可以成功掌握。總之,透過脈象判斷疾病,是從整體原則來解決局部問題;而透過病症判斷疾病,是試圖解決局部問題,卻忽略了整體原則。從脈象判斷疾病,幾乎不會出錯;從病症判斷疾病,往往失誤多於收穫,甚至完全沒有收穫。脈象是審視病情、判斷病症、開立處方的依據。

以上是審脈用藥的大致區分方法。還有更宏觀的學法,以六脈的中部為主。如果中部以上脈象旺盛,中部以下脈象虛弱,無論是什麼病,都要先補中氣,再搭配治療病症的藥物。如果中部以上脈象微弱或沒有脈象,中部以下脈象強而有力,無論是什麼病,都忌用溫補藥,應該使用消食滯、清熱、滋陰的藥物。中部以下主要反應身體內部的情況,中部以上主要反應身體外部的情況。內部氣虛,所以要先補中氣;內部氣有餘,所以忌用補藥。

人體的右側為陰道,左側為陽道。左脈陽虛,氣就升不上來;右脈陰虛,氣就降不下去。升不上來,則左脈鬱滯而顯得虛大,應該使用溫升的藥物;降不下去,則右脈鬱滯而顯得實大,應該使用涼降的藥物。左側屬於水木,右側屬於火土。左脈沉細,表示水木枯竭,應該使用滋潤水木的藥物;右脈微弱,表示火土衰退,應該使用溫補火土的藥物。

左手寸脈屬於心火,左手寸脈不足,如果木氣充足,左手寸脈就會充足。右手寸脈屬於肺金,右手寸脈不足,不要直接治療右手寸脈,如果土氣充足,右手寸脈就會充足。左手尺脈屬於腎水,左手尺脈不足,應該補腎水,同時降肺金。右手尺脈屬於相火,右手尺脈不足,應該溫腎,同時降膽木。以上是大致的宏觀學法。宏觀學法中,還有更宏觀的學法。如同前面所說,脈象整體柔潤而微弱,表示陽虛。無論是什麼病,都不可使用寒涼的藥物或攻伐的藥物。

脈象乾枯而弱,表示陰虛。無論是什麼病,都不可使用燥熱的藥物或過於滋補的藥物。只要指法靈活,能大致分辨清楚脈象,就能在宏觀的原則下加以應用。學習醫術最終要歸結於學習脈診。以上學習方法,條理清晰,是初學者入門的捷徑。

還有一些省份的醫生診脈時,病人伸手就診,都將手掌心向上,這樣更無法診斷清楚。千萬不可掌心向上,一定要讓虎口向上,而且將手掌稍微向心臟方向彎曲,這樣脈搏流動才會順暢,醫生才能用指法仔細尋求脈象。李時珍在《瀕湖脈學四言舉要》中說:「初持脈時,令仰其掌,不可為訓。」意思是說,初次診脈時,讓病人手掌向上是不正確的。

診脈的時候,就是決定處方的時候。這時心中要知道病人的身體氣機整體運行如何不協調,要用什麼方法來恢復其圓滿。開藥方時,要自己制定原則,此時心中絕對不能想著古書上的任何一句話。如果心中想著古書上的話,心就會離開指下的脈象,忘記病人的整體氣機,就無法制定出符合病情的治療方法。自己制定原則,所用的藥物,只要與脈象所反映的病機相符即可,不要遷就書上的成方。

書上的成方,只是教人自己制定治療原則的意思。

診脈的時候,既不能想著病人身體的具體形狀,也不能想著書上的任何一句話。這時心中,只感覺到兩手按著一個圓運動的氣體,這是診脈的奧妙之處,也是捷徑。如果想著書本或形狀,絕對無法成功,試驗一下就知道了。

手腕上的動脈,能夠診斷全身的疾病,這是扁鵲的脈法,不是《黃帝內經》的脈法。脈象是血液中的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正對手腕後方高骨的地方是關脈,關脈以上是寸脈,關脈以下是尺脈。寸脈用來診斷胸部以上,尺脈用來診斷肚臍以下,關脈用來診斷胸部與肚臍之間。左手診斷左邊,右手診斷右邊。尺脈主沉,寸脈主浮,關脈主中。關脈是氣機升降浮沉的關卡,是運動的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