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脈法篇 (3)

回本書目錄

脈法篇 (3)

1. 脈法篇

濡脈為濕盛,細脈為津傷,濕熱脈亦濡,細亦主無陽,濡脈如棉在水中,細脈如蛛牽細,濡而似緩有濕熱,細而無力為陽虛,津傷之細,細而有力,津傷則生熱,故細而有力,細而有力著骨,則為積聚,濡中藏細,則濕傷津液,故濡溢於外細現於內,故濕用利水藥,有不效者,利水藥傷津液之故,善治濕者,養金氣之收斂,調木氣之疏泄,扶土氣之運化,溫乃自去,津液不傷。

脈大氣離機,脈小氣歸裏,脈大病漸增,脈小漸自已,冬季脈大最忌,胃熱實則脈大而有力,中部沉部盛於浮部,此大脈為實,否則愈大愈虛;脈小則氣歸於裏,有病而脈由大轉小,乃將愈之象,此小脈非微脈非細脈。

陰虛亦有大脈者,浮大而不潤澤,重按迫迫奪指,有燥動之象,陽虛亦有脈大者,大而虛松,指下潤澤,重按無有,對膈研究,參與外證,容易明白。

脈有重按起指,脈即浮起,寸多尺少,浮多沉少,夜半不安,此為陰虛,陰之封藏,夜半陽動,陰虛不藏,故脈現如此狀態也。

芤熱陰傷極,革脈屬陽虛,硬脈寒之象,軟脈熱在中,芤革二脈皆中空,芤則浮而邊虛,有柔松之意,為熱傷陰之象,革則沉而邊實,有石硬之意,為寒傷陽之象,失血則芤,失精則革。

硬脈有牢堅之意,陽和之氣少也,軟脈似濡而厚,按之欲沉不沉而有力,乃內熱之實脈,不可認為軟弱之軟,世以軟弱並稱,軟脈遂為人所忽唉,軟弱之軟,則微脈也,實熱之軟則如膠黏而有力,舉指不移,硬脈則脈之沉部,硬而牢堅,重按有力,陰寒之象,外證必無燥熱之事,沉部硬部必寬厚不細,而鼓指有力,軟脈有力為熱,硬脈有力為寒。

浮脈隨手起,總是虛之徵,諸病忌升散,中下復其根,以指按至沉部,隨指而起,即往上浮,是為浮脈。並非浮中沉三部,浮部有脈,中部沉部無脈。浮而向外,中氣虛也,浮而脈上,其虛更盛。浮弦鼓指,則兼肝風,外感脈浮,只宜降藥,兼補中氣,內傷脈浮,必重補中,內傷脈浮,中部以上多,中部以下少也;外感之脈,必有束迫不舒之象,不必定見浮脈。

外感之家,必定有忽然惡寒、發熱、頭痛為據,如麻黃湯證之脈,當有惡寒,脈沉,及至脈由沉而浮時,即發熱而汗出唉。

沉脈在肉下,虛實易了然,沉實為實熱,沉微屬虛寒,如沉細無力,亦屬虛寒,沉細有力,亦屬實熱,實則不通,分整個實和腠理經絡的實,整個的實,如傷寒論承氣湯證攻下之胃家實是,腠理經絡的實,如沉細有力,弦緊鼓指,只宜滋潤疏通,理氣活血為治。

遲脈乃虛寒,裏陽太少時,無病脈遲者,元氣難久持,不及五至為遲,胃家熱實,脈反遲緩不數,故遲脈亦有實熱者,實熱之遲緩,厚而有力,虛遲之遲,脈來虛微,以證判之,極度易明瞭,無病脈遲,則腎家無氣將難久存矣。

白話文:

[脈法篇]

濡脈代表體內濕氣過盛;細脈代表體內津液虧損。濕熱的脈象也是濡脈,而細脈也可能表示體內陽氣不足。濡脈摸起來像是棉花在水中漂浮的感覺,細脈則像蜘蛛絲一樣細。如果濡脈摸起來還帶有緩慢的感覺,通常表示體內有濕熱;如果細脈摸起來虛弱無力,則表示陽氣虛弱。如果細脈摸起來細且有力,表示津液虧損而產生熱象,所以才會有細而有力的脈象。如果這種細而有力的脈象摸起來還感覺到骨頭,則表示體內有積聚。如果濡脈中還隱藏著細脈,代表濕邪傷害了體內的津液,所以濡脈會表現出外在濕氣過盛,而細脈則體現出內在津液虧損的情況。因此,治療濕氣應該使用利水的藥物,但有時候效果不佳,是因為利水藥物同時也會傷害津液。善於治療濕氣的人,會注重養護肺的收斂功能,調理肝的疏泄功能,扶助脾胃的運化功能,這樣濕氣自然會消除,而津液也不會受到傷害。

脈象變大,表示體內氣機外散;脈象變小,表示氣機內斂。脈象變大,病情會逐漸加重;脈象變小,病情會逐漸好轉。冬季脈象變大是最不好的徵兆。如果胃熱實證,脈象會呈現洪大且有力,而且沉部脈象比浮部脈象更加明顯,這種大脈屬於實證。反之,如果脈象越大反而越虛弱。脈象變小則表示氣機內斂,如果病情從脈象大轉為脈象小,代表疾病即將好轉。這種小脈並不是微脈或細脈。

陰虛的人也可能出現大脈,但這種大脈摸起來浮大而不潤澤,重按時會有逼迫手指的感覺,並且帶有燥動的現象。陽虛的人也可能出現大脈,但這種大脈摸起來大而虛弱鬆弛,指下感覺潤澤,重按時則感覺不到。對這些脈象的鑑別,需要結合外部症狀來分析,會更容易理解。

如果脈象重按後手指離開時,脈搏會立即浮起,而且寸脈比尺脈明顯,浮脈比沉脈明顯,並且在半夜時感到不適,這種情況屬於陰虛。因為陰的功能是封藏,而半夜時陽氣會活動,陰虛則無法封藏,所以脈象才會出現這種狀態。

芤脈的出現表示熱邪極度損傷陰液,革脈的出現表示陽氣虛弱。硬脈代表體內有寒邪,軟脈代表體內有熱邪。芤脈和革脈都屬於中間空虛的脈象,芤脈摸起來浮在表面而且邊緣虛軟,感覺柔和鬆弛,表示熱邪損傷陰液;革脈摸起來沉在裡面而且邊緣堅硬,感覺像石頭一樣,表示寒邪損傷陽氣。失血過多會導致芤脈,遺精過多則會導致革脈。

硬脈帶有堅牢的感覺,表示體內陽和之氣不足。軟脈摸起來像濡脈一樣柔軟但比較厚實,按下去感覺想要沉下去卻又沒有完全沉下去,而且還帶有力量,這種是內熱的實脈,不能把它當作軟弱的軟脈。世人常常把軟弱和軟脈混為一談,導致軟脈被人們忽略。軟弱的軟脈其實是微脈,而實熱的軟脈則像膠水一樣黏稠而且有力,舉起手指也不會移動。硬脈則位於脈搏的沉部,摸起來堅硬牢固,重按時有力,屬於陰寒的脈象,外在症狀一定沒有燥熱的表現。沉部的硬脈必定是寬厚而不細小,而且鼓動手指有力。軟脈有力表示有熱,硬脈有力表示有寒。

浮脈摸起來隨手就可以感受到,通常是虛證的表現。各種疾病都忌諱使用升散的藥物,而應該讓藥性歸於中下,恢復根源。如果用手指按壓到脈搏的沉部,脈搏會隨著手指而向上浮起,這就是浮脈。這裡的浮並不是指浮中沉三部都有脈,而是在浮部有脈,在中部和沉部則沒有脈。浮脈向外表示中氣虛弱;浮脈向上則表示虛弱更加嚴重。如果浮脈同時出現弦脈,並且鼓動手指,則表示兼有肝風。外感疾病的脈象呈現浮脈時,只適合使用降氣的藥物,並且要兼顧補養中氣。內傷疾病的脈象呈現浮脈時,必須重點補養中氣,並且內傷的浮脈大多出現在中部以上,中部以下則較少出現。外感疾病的脈象,必定有束縛而不舒展的現象,不一定會出現浮脈。

外感疾病一定會有突然惡寒、發熱、頭痛的症狀作為判斷依據。例如麻黃湯證的脈象,應該有惡寒的表現,脈象沉伏,等到脈象由沉轉為浮時,則會發熱而出汗。

沉脈位於肌肉的下方,虛實的情況很容易判斷。沉脈而且有力屬於實熱,沉脈而且微弱屬於虛寒。如果沉脈摸起來細小無力,也屬於虛寒;如果沉脈摸起來細小有力,則也屬於實熱。實證通常表示不通暢,這裡的實可以分為整體的實和腠理經絡的實。整體的實,例如傷寒論中承氣湯證所治療的胃家實證;腠理經絡的實,例如沉脈摸起來細小有力,並且弦緊而鼓動手指,這時只適合使用滋潤疏通,理氣活血的方法來治療。

遲脈表示體內陽氣虛寒,如果體內陽氣太少,即使沒有疾病,脈象也會呈現遲緩,而元氣也難以長久維持。脈搏跳動次數少於五次為遲脈。如果胃熱實證,脈象反而會呈現遲緩而不快,因此遲脈也有屬於實熱的情況。實熱的遲脈,脈象摸起來厚實有力;虛寒的遲脈,脈象摸起來虛弱微細。判斷時需要結合其他症狀,就會很容易明白。如果沒有疾病卻出現脈遲的情況,則表示腎氣衰弱,難以長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