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脈法篇 (2)

回本書目錄

脈法篇 (2)

1. 脈法篇

松脈即虛脈,虛鬆氣不充,諸病宜急補,補氣與補中。脈法諸書,只有虛實而無松脈,虛乃其名,松乃其實,松乃外散之脈,成分不夠之脈也,補氣補虛,則歸根而不外散。緊脈與松脈反,內聚不舒象,轉繩彈人手,寒實之現狀,緊脈有細小之象,轉繩者向內收緊也,寒性收斂故脈緊,食停則氣聚於食故脈緊,氣血不調,或熱聚而不散,而成一部之積聚,亦有緊者。積聚在於何部,緊則現於何部,皆宜溫散清散通散之藥,寒性之收斂,衛氣之收斂也。

古書云,左脈緊傷於寒,右脈緊傷於食,不儘然,外感之脈,若迫促不舒,其中即有衛氣收斂之緊意。

滑脈有二象,鼎沸與盤珠,鼎沸躁熱病,盤珠津液多,燥熱傷津,如鼎鍋之水,被火煎熬沸騰,故脈滑;津液滋多,往來流利,如珠走盤,故脈滑。痰病脈亦滑,痰亦津液也,新婚有孕脈亦滑,津液增多也,鼎沸之滑,重按有力,有孕之脈,脈氣充足,痰病之滑,脈氣不足。

澀脈有兩儀,血少與陽虛,血少澀在左,陽虛澀右居,澀如刀刮竹,亦如雨點沙,血少津枯故脈澀,陽虛脈澀者,津液生於陽氣也,榮衛不足,脈亦現澀,榮衛調和充足,然後津液生也。血少津枯之澀者,薄而有力,陽虛之澀,薄而微也,榮衛不足之澀,薄而無神也。左屬水木,故血虛則澀應於左,右屬火土,故陽虛則澀應於右,榮衛不和不足,必左右皆澀。

弦脈收斂病,氣機不舒展,治弦須養中,用藥忌收斂,疏泄暢通,則氣機舒展,疏泄不通,則氣收聚。弦者如弓之弦,向內收聚之象,木主疏泄,木氣本身稚弱,不能疏匯則脈弦,金氣燥結,木氣因而不疏則脈弦,弦乃木氣之鬱象,木氣稚弱之弦,宜溫養木氣,金氣燥結之弦,宜清潤金氣之燥,開散金氣之結,然後木氣之鬱舒開,脈乃自去,唯既現弦象,木氣愈鬱而欲疏泄,則克中土,中氣受傷不能運化四維,病即關係生死。故又須於疏展木氣之中,兼扶中土。

五行之氣,鬱則克其所勝,而悔其所不勝,此自然之勢也。金匱見肝之病,當先實脾,其意指此也。弦即為寒,木氣陽弱也;弦則為飲,木氣不能疏泄水分也;弦則為痛,木鬱衝擊也;弦則為風,木病風而脈弦,則病重矣,中氣敗故病重也。弦脈多胃氣脈少故也,治弦脈忌用收斂藥,慎用剛燥藥,寒病之弦脈弦,溫能則弦化,則弦脈易治之病。此外之弦脈皆不易治。

寒病之弦、飲病之弦、弦大而虛,潤而不枯;風病之弦,不潤而細,陰虛津枯之脈弦,宜養津清熱;內傷之脈弦,宜補中土,兼治木氣,弦乃能去。

緩脈虛而散,散慢不收斂,中虛衛氣虛,疏泄自出汗,緩與弦為對待之象,忌疏泄,藥喜收斂藥,傷寒論桂枝湯證,發熱汗出脈緩,即是此脈,中氣與衛氣不足故也,散字讀閃,言鬆散非分散也,此緩脈非和緩無病之緩,非熱實而脈反遲緩不數之緩,是緩脈有虛實之分也。

白話文:

脈法篇

鬆脈就是虛脈,表示氣虛不足,各種疾病應該趕快補養,要補氣和補中焦。許多醫書上只提到虛脈和實脈,沒有提到鬆脈,虛是它的名稱,而鬆是它的實際情況,鬆脈是氣往外散的脈象,代表身體成分不足。補氣補虛,就能讓氣回到根本而不往外散。

緊脈和鬆脈相反,是氣向內收聚不舒展的脈象,摸起來像轉動的繩子彈到手上,是身體寒實的表現。緊脈有時會呈現細小的樣子,轉動的繩子是向內收緊的。寒性會收斂,所以脈象會緊;食物積滯也會導致氣聚在食物處,所以脈象會緊;氣血不調,或是熱氣積聚不散,形成局部的積聚,也可能出現緊脈。積聚在哪個部位,緊脈就會出現在哪個部位,都應該用溫散、清散、通散的藥物來治療。寒性收斂,是衛氣收斂的表現。

古書說,左脈緊是因寒邪所傷,右脈緊是因食物所傷,但不完全是這樣。外感疾病的脈象,如果急迫不舒展,其中就有衛氣收斂的緊脈之意。

滑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像鼎鍋水沸騰,另一種是像珠子在盤子裡滾動。像鼎鍋水沸騰是躁熱的病症,而像珠子滾動是體內津液多的表現。燥熱會損傷津液,就像鼎鍋裡的水被火煎熬沸騰一樣,所以脈象滑;津液充足,往來流利,就像珠子在盤子裡滾動一樣,所以脈象滑。痰病的脈象也滑,因為痰也是津液的一種;新婚懷孕的脈象也滑,因為津液增多。鼎鍋水沸騰的滑脈,重按下去會覺得有力;懷孕的脈象,脈氣充足;而痰病的滑脈,脈氣不足。

澀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血虛,另一種是陽虛。血虛時,澀脈會出現在左手脈;陽虛時,澀脈會出現在右手脈。澀脈摸起來像刀刮竹子,又像雨點打在沙子上。血少津液枯竭,所以脈象會澀;陽氣虛弱,導致津液無法生成,脈象也會澀,因為津液是靠陽氣產生的。營氣和衛氣不足,脈象也會出現澀,只有當營衛調和充足,津液才能正常產生。血少津枯的澀脈,脈象細而有力;陽虛的澀脈,脈象細而微弱;營衛不足的澀脈,脈象細而無力。左手脈屬於水木,所以血虛時澀脈會出現在左手;右手脈屬於火土,所以陽虛時澀脈會出現在右手。如果營衛不和、不足,左右手脈都會出現澀脈。

弦脈是收斂的病脈,表示氣機不舒暢。治療弦脈要注重養護中焦,用藥要避免收斂。疏通氣機,氣機才能舒展;疏通不暢,氣就會收聚。弦脈像弓弦一樣,是向內收聚的脈象。木主疏泄,如果木氣本身虛弱,無法疏通就會出現弦脈;金氣燥結,導致木氣無法疏通也會出現弦脈。弦脈是木氣鬱結的表現。木氣虛弱的弦脈,應該溫養木氣;金氣燥結的弦脈,應該清潤金氣的燥熱,開散金氣的結滯,這樣木氣的鬱結才能舒展開,脈象才能恢復正常。但是,一旦出現弦脈,表示木氣鬱結,想疏泄卻會反過來克制中土,導致中氣受損,無法運化全身,病情就會關係到生死。因此,在疏展木氣的同時,也必須扶助中土。

五行的氣,鬱結就會克制它所能克制的,也會反過來傷害它所不能克制的,這是自然規律。金匱要略說,發現肝病時,要先健脾,就是這個道理。弦脈也代表寒,是木氣陽氣虛弱的表現;弦脈也代表有飲,是木氣無法疏泄水分的表現;弦脈也代表疼痛,是木氣鬱結衝擊的表現;弦脈也代表有風,木氣生病而出現風邪,脈象就會出現弦,而且病情會很嚴重,因為中氣已經衰敗。弦脈多是胃氣不足、脈象衰弱的表現。治療弦脈要避免使用收斂的藥物,慎用剛燥的藥物。寒病引起的弦脈,用溫藥可以使弦脈消散,這種弦脈容易治療。除此之外的弦脈都不容易治療。

寒病引起的弦脈、飲病引起的弦脈,弦脈會大而虛,潤澤而不枯槁;風病引起的弦脈,則不潤澤而細小。陰虛津液枯竭引起的弦脈,應該滋養津液、清除熱邪;內傷引起的弦脈,應該補益中土,同時疏理木氣,弦脈才能消失。

緩脈是虛弱而散漫的脈象,表示脈搏不收斂。表示中氣虛弱、衛氣虛弱,氣機疏泄就會出汗。緩脈和弦脈是相對應的脈象,要避免疏泄,而應該使用收斂的藥物。《傷寒論》中桂枝湯的證候,發熱、汗出、脈緩,就是這種脈象,是中氣和衛氣不足造成的。這裡的“散”字,讀音像“閃”,意思是鬆散而不是分散。這種緩脈不是平和無病的緩脈,也不是熱證實證而脈象反而遲緩的脈象,緩脈是有虛實之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