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古方下篇 (29)

回本書目錄

古方下篇 (29)

1. 古方下篇

芍藥性斂,又何以服後亦能汗出病解乎。仲聖傷寒雜病論,為中醫內外疾病方藥的祖本。桂枝湯麻黃湯,又為起首之方。吾人讀諸前輩的大注,起首一方,便引人墮入五里霧中,不知原理之害也。

桂枝湯為治外感的第一方。小建中湯,即是桂枝湯加重芍藥加飴糖,為治虛勞的第一方。一治外感,一治內傷。病證各殊,方藥則同。吾人於病殊藥同之中,找出認定,尋出著落,然後能入仲聖之門。然後能知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一個原則支配一切分則的所以然。

整個的《傷寒論》,曰表病、曰裏病、曰經病。表曰榮衛、裏曰臟腑、經曰少陽之經。臟乃脾臟腎臟肝臟,腑乃胃腑與膀胱腑。胃腑之病最多,膀胱腑之病最少。六氣(圖)三陽與三陰平列。

《傷寒論》整個病證,實是三陰臟與陽明胃腑平列。因少陽膽為經病,而無腑病。太陽膀胱腑病,有兩證。膀胱腑熱,必胃腑熱。故膀胱腑病,可以附屬於陽明胃腑病。《傷寒》一書,如內容六瓣之一橘。榮衛加橘皮,三陰臟、三陽腑如橘瓣。將此比喻整個認識之後,再由六瓣之中認為陽明胃腑病與三陰臟病相對,將太陽膀胱腑病用於陽明胃腑病,另將少陽經病劃出三陽腑病之外。於是表則榮病熱衛病寒,裏則腑病熱臟病寒。

少陽之經病半熱半寒的《傷寒論》的原則了然,全書證治皆有系統矣。

腑病陽熱,大黃清熱救陰為主藥。臟病陰寒,以附子溫寒救陽為主藥。太陰之四逆湯,乾薑炙草乃為太陰之主藥,附子則太陰之母氣藥。厥陰烏梅丸,烏梅乃為厥陰之主藥,附子則厥陰之母氣藥。少陰之附子湯,附子乃為少陰之主藥。少陰之腎臟,主藏津液。乾薑燥烈傷津,如少陰病未發現下利時,乾薑慎用。

下利乃太陰脾寒之故。肝腎病的藥,皆不喜薑草壅留於中之故。母氣者,水中之火為土氣之根,火生土也。三陰臟病人死最速,因陰盛滅陽,陽亡甚速故也。自王叔和將《傷寒》原文次序編定錯亂之後,世人對於《傷寒論》整個陽腑陰臟病熱病寒的原理,得不著根本的認識。於是以訛傳訛,遂相傳為傳經為熱,直中為寒之種種謬說。

直中云者,風寒直中人身陰臟而成病也。按四逆湯、附子湯、烏梅丸藥性尋求,乃人身陰臟自己陰盛病寒,絕非風寒直中病寒也。至於傳經二字,更非明白辯正,不能解決。自古傳統之訛,已於《傷寒論原文讀法篇》辯正之矣。陰臟病寒的所以然,《古方上篇》已說清楚。所宜注意者,不可誤信「直中為寒」四字耳。

中醫難學的所以然,一在五行的大氣無顯明的說法,一在傷寒論的原文弄不清楚。再加上「傳經為熱,直中為寒」的謬說,大家相習不察。王叔和又於《傷寒論》卷首妄加序例以亂之。謂中醫學自古主今尚未成立,亦無不可。

白話文:

芍藥的藥性是收斂的,為什麼服用後也能發汗、解除疾病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內外疾病方劑的祖本。桂枝湯和麻黃湯又是開頭最重要的方劑。我們讀前輩的註解,從開頭第一個方劑就讓人陷入迷霧,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實在是很大的禍害。

桂枝湯是治療外感的第一方。小建中湯,則是桂枝湯加重芍藥和飴糖,是治療虛勞的第一方。一個治療外感,一個治療內傷。病症雖然不同,使用的方劑卻相同。我們要在病症不同,藥方卻相同的情況下,找到明確的依據,找出其歸屬,才能進入仲景醫學的門檻。才能了解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以一個原則來支配所有分則的道理。

整本《傷寒論》提到表病、裡病、經病。表指的是榮衛,裡指的是臟腑,經指的是少陽經。臟指的是脾臟、腎臟、肝臟,腑指的是胃腑和膀胱腑。胃腑的疾病最多,膀胱腑的疾病最少。六氣(圖)三陽和三陰是並列的。

《傷寒論》的整個病證,實際上是三陰臟和陽明胃腑並列。因為少陽膽是經病,沒有腑病。太陽膀胱腑的疾病有兩種證候。膀胱腑有熱,一定胃腑也有熱。所以膀胱腑的疾病可以歸屬於陽明胃腑的疾病。《傷寒論》這本書,如同一個六瓣的橘子。榮衛如同橘子皮,三陰臟、三陽腑如同橘子瓣。將這些比喻整個認識之後,再從六瓣橘子中認為陽明胃腑病和三陰臟病是相對的,將太陽膀胱腑病歸於陽明胃腑病,另外將少陽經病劃出三陽腑病的範圍。於是表證是榮病熱、衛病寒,裡證是腑病熱、臟病寒。

少陽經病是半熱半寒,《傷寒論》的原則就清楚明白了,全書的證治都有了系統。

腑病屬於陽熱,使用大黃清熱救陰是主要用藥。臟病屬於陰寒,使用附子溫寒救陽是主要用藥。太陰的四逆湯,乾薑和炙甘草是太陰的主要藥物,附子是太陰的母氣藥。厥陰的烏梅丸,烏梅是厥陰的主要藥物,附子是厥陰的母氣藥。少陰的附子湯,附子是少陰的主要藥物。少陰的腎臟,主要儲藏津液。乾薑藥性燥熱容易損傷津液,如果少陰病還沒有出現下利的情況,乾薑要謹慎使用。

下利是因為太陰脾寒的緣故。肝腎病的藥,都不喜歡薑草壅塞在中間。母氣,指的是水中之火是土氣的根本,因為火生土。三陰臟病的人死亡最快,因為陰氣過盛會消滅陽氣,陽氣很快就會衰亡。自從王叔和將《傷寒論》原文的次序編排錯亂之後,世人對於《傷寒論》整個陽腑陰臟、病熱病寒的原理,就沒有辦法得到根本的認識。於是就以訛傳訛,相傳為傳經是熱,直中是寒的種種謬說。

所謂直中,指的是風寒直接侵犯人體陰臟而造成的疾病。按照四逆湯、附子湯、烏梅丸的藥性來推求,那是人體陰臟自己陰氣過盛造成的病寒,絕對不是風寒直接侵犯導致的病寒。至於傳經這兩個字,如果沒有明白的辨正,就不能解決問題。自古以來傳統的錯誤,已經在《傷寒論原文讀法篇》中辯正了。陰臟病寒的原因,《古方上篇》已經說清楚了。應該注意的是,不可以誤信「直中為寒」這四個字。

中醫難學的原因,一是因為五行的大氣沒有明確的說法,二是因為《傷寒論》的原文沒有弄清楚。再加上「傳經為熱,直中為寒」的謬論,大家習慣了也不去查究。王叔和又在《傷寒論》卷首胡亂加上序例來擾亂。說中醫學從古到今還沒有真正成立,也不是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