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古方下篇 (23)
古方下篇 (23)
1. 古方下篇
榮衛之氣流通,其力極大。每當夜半陽生之時,與天明陽動之際,病人身體常有感覺。如有一次由四維運動歸到中脘,病必大愈。蓋四維升降,則生中氣。中氣有力四維愈能升降之故。
世謂中風跌倒,有中風中火中痰中氣中濕之分。其實火也、痰也、氣也、濕也、皆由於風。此風乃本身木氣之風,卻非風寒之風、平日陰虛陽亢,肺家津液不能養木。木氣生動,肺金不能降之,則木動風起,榮盛衛衰榮衛分離,而成半身不遂。不過因木動中傷,故火痰氣濕,隨風木之動而起也。
於黃耆五物湯,加治風治火治痰治氣治濕之藥可也。榮衛不通,必有瘀血。須加活血通瘀之品,乃能見效。熱加梔子黃芩,氣加青皮枳實痰加半夏南星,濕加茯苓白朮。如兼陽虛內寒,乾薑附子尤要藥也。惟中風之後,有氣閉之證,宜急順氣。詳湯頭改錯篇烏藥順氣湯中。
此病世醫好用時方之防風通聖散,而病加重。因防風通聖散大開大合,大通大散,力量猛烈。乃內風陡起,忽然傾倒,脈實氣實痰實熱實閉塞不通之方。如果證與方合,自當見效。黃耆五物湯不合用也。雖實亦只暫時之實,閉塞稍通,脈象轉和速補中氣,調榮衛,乃是治法。
黃耆乃大補衛氣,以通腠理之藥,力大功宏,非他藥可及。整個榮衛之內病,身體不足,氣血不和,左右內外痹澀者,非黃耆不能醫也。其性由右下降,復由左上升,升力多於降力。如津虧脈細者,忌用。必須認為整個榮衛之病,乃可用之。真能使身體強健也。肺病忌黃耆,性升之故。此點人多忽之。
老人榮衛衰敗,每逢氣候變化,晴雨不定。感覺全身困乏,口發酸味。用炙黃耆二兩,紅棗六錢,炙甘草一錢,黑豆二錢,煎服即愈。黃耆紅棗並用,補衛氣以運榮血,黃耆又補陽,補三焦相火。炙草補中,黑豆養榮。整個得運動圓,中土陽氣增旺,口酸自止。氣候變動,宇宙大氣個體得榮衛,整個開合錯綜不定。
人呼吸之,故老人多病。時令感冒病亦是榮衛不足之理,特不可用黃耆以補外感之衛氣耳。凡服黃耆,須早服。若晚服、則性升動陽,必出他患。人身整個圓運動得氣,稱曰榮衛。榮衛二字乃氣行的地位與作用不同之名稱。榮主疏泄作用,衛主收斂作用。榮主血液,衛主腠理。
榮主身左,衛主身右。其實人身整個圓運動,是分析不開的。今分析言之,因病機的關係,各有分析的著落也。榮衛關係最大,莫如外感。外感的病,汗出乃愈。榮衛和則汗出,病乃榮衛分也。榮衛為人身整個圓運動,職司在肝肺,樞機在中氣,根源在兩腎。所以外感之病,有調和榮衛而愈者,有調和肝肺而愈者,有補中氣而愈者,有補兩腎而愈者。黃耆五物湯的榮衛關係,腠理與血液的關係也。
白話文:
人體內的氣血循環(榮衛之氣)力量非常強大。每當半夜陽氣開始生發,以及天亮陽氣開始活動的時候,病人身體常常會有感覺。如果氣血的運行,有一次能從身體四肢回歸到腹部中央(中脘),疾病一定會大幅好轉。因為四肢的氣血升降,能產生中氣,中氣有力,四肢的氣血就更能順利升降。
一般人認為中風跌倒,有中風、中火、中痰、中氣、中濕的區別。其實火、痰、氣、濕,都是因為風引起的。這裡的風,是指身體內部的木氣之風,而不是外來的風寒之風。平時如果體內陰液不足,陽氣過盛,肺部的津液就無法滋養肝木。肝木的氣過於活躍,肺金無法抑制它,就會導致肝木生風,氣血運行失調,造成身體半邊不遂。這其實是因為肝木的活動傷害了身體,所以火、痰、氣、濕等問題,才會隨著肝木的活動而產生。
治療時,可以在黃耆五物湯的基礎上,加上治療風、火、痰、氣、濕的藥物。如果氣血循環不暢通,一定會有瘀血,必須加上活血化瘀的藥物才能見效。有熱象就加梔子、黃芩;氣滯就加青皮、枳實;痰多就加半夏、南星;濕氣重就加茯苓、白朮。如果同時有陽虛內寒的症狀,乾薑、附子更是不可或缺的藥物。不過中風之後,有時會有氣機鬱結的現象,這時要趕快疏通氣機,可以參考《湯頭改錯篇》中的烏藥順氣湯。
現在的醫生喜歡用時方中的防風通聖散來治療這種疾病,反而會使病情加重。因為防風通聖散藥性太過強烈,會使氣血過度開泄,對於內部風邪突然發作、身體虛弱、脈象實、氣實、痰實、熱實、閉塞不通的情況,才會有效。如果病症與藥方相符,當然會有效,但黃耆五物湯就不適合。即使出現實證,也只是暫時的,一旦閉塞的情況稍有緩解,脈象轉為平和,就要趕快補中氣,調和氣血,這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黃耆是能夠大補身體防禦之氣(衛氣),疏通皮膚紋理的藥物,藥力強大,功效顯著,其他藥物無法比擬。對於整個氣血循環系統的疾病、身體虛弱、氣血不調、身體內外麻木不適的情況,只有黃耆才能治療。它的藥性是從右邊下降,再從左邊上升,上升的力量大於下降的力量。如果體內津液不足、脈象細微的人,就要忌用黃耆。必須認定是整個氣血循環系統的疾病,才能使用黃耆,才能真正使身體強健。肺部有疾病的人要忌用黃耆,因為它的藥性是上升的,這點很多人都會忽略。
老年人因為氣血循環衰弱,每當氣候變化、陰晴不定時,就會感覺全身疲憊無力、口中發酸。可以用炙黃耆二兩、紅棗六錢、炙甘草一錢、黑豆二錢,煎服後就會好轉。黃耆和紅棗一起使用,能夠補充衛氣,促進氣血運行。黃耆又能補陽氣,補充三焦的相火。炙甘草補中氣,黑豆滋養氣血。這樣整體就能運轉順暢,中土陽氣增強,口酸的問題自然就會停止。氣候變動時,宇宙的氣與個體氣血循環的開合變化錯綜複雜。
人需要呼吸,所以老年人容易生病。時令感冒也是因為氣血循環不足的關係,只是不適合用黃耆來補充外感的衛氣而已。凡是服用黃耆,最好早一點服用,如果晚一點服用,因為它藥性是上升的,容易導致其他問題。人體整個循環系統的氣,就叫做氣血循環(榮衛)。榮衛這兩個字,只是因為氣的運行位置和作用不同而有的名稱。榮主要負責疏泄,衛主要負責收斂;榮主要管理血液,衛主要管理皮膚紋理。
榮主要作用在身體左邊,衛主要作用在身體右邊。其實人體整個循環系統是一個整體,是無法分割開來的。現在這樣分析,是因為病機的關係,各有需要分析的地方。氣血循環的關係中,以外感影響最大。外感的病,出汗就會好轉,氣血循環調和,就能夠出汗,病就會好轉。氣血循環是人體整個圓形運動,其職責在肝肺,樞機在中氣,根源在兩腎。所以外感的病,有的透過調和氣血循環而痊癒,有的透過調和肝肺而痊癒,有的透過補中氣而痊癒,有的透過補腎而痊癒。黃耆五物湯的重點在於氣血循環的關係,以及皮膚紋理和血液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