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古方下篇 (22)
古方下篇 (22)
1. 古方下篇
此病乃土濕木枯,熱而又滯之病。認定土濕,苓朮苡便有了著落。認定木枯生熱生滯,白芍麥冬川芎便有著落。降藥多升藥少。造化之氣,能降自然能升,升降自如,脹滿熱咳皆自愈矣。升降的運動圓,血自不下也。
生薑瀉心湯,治傷寒壞病痞證。其復雜情形,非學有根底,於傷寒論下過苦功者,不能辨別出此方用藥之所以然。但自來醫家,有幾人能對於傷寒論用過苦功者?醫家豈有不願用功學傷寒論,整個原文次序,愈讀愈不明白,於是只有遂死記之一法。不知整個,如何能知一章。
傷寒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是內傷外感整個的書。不懂傷寒一病的書。傷寒論無法讀徹底,此中醫所由壞也。本書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與傷寒方解篇,開自來學傷寒論簡便法門,不可忽矣。
身左不仁者,榮氣衰也。身右下不仁者,衛氣衰也。然今日之偏衰,實由前日之偏盛而來。因榮衛相實,全要平均。榮盛則身右之衛氣,維繫不住榮氣而身向左傾。衛盛則身左之榮氣,維繫不住衛氣而身向右傾。傾者,偏盛之氣,單獨震動,圓運動忽然分離,身體隨偏盛之氣之一方而傾倒也。
但榮當偏勝,只責衛虛只責榮虛。如當時補其虛之一方,以調其盛之一方。則榮衛和合,運動能圓,萬無病中風傾倒半身不仁之事。榮盛而身向右傾,傾後則榮衰矣。衛盛而身向右傾,傾後則衛衰矣。一方偏少,一方偏多,運動不圓,中氣遂受其影響。而實中氣先弱,不能運化榮衛也。
此等病證,無論右傾左傾,由於衛氣偏盛者極少,由於榮氣偏盛者極多。衛秉氣於肺,肺氣能盛,則金收水藏,火秘木靜,中氣益旺,運動益圓,病從何來。榮秉氣於肝,肝為一身動氣之主。平日不知珍攝,液虧水耗,木枯風生,木動生熱,風熱傷金,金不能收,木氣更動。
此時中氣搖動極矣。中氣尚能維持本身運動之圓,木氣雖動,不過發生木氣疏泄之本病而已。何致將整個圓運動的個體、忽然震開,致向一方傾倒。此必因又遇一番基刺,方能一動而倒。
當未倒之先,必有先兆。如果頭腦眩痛,耳鳴心跳,眼生金花,少腹乾熱,半夜發躁,手足麻掣,痰火上衝,行動眩暈,種種陽亢陰虧等象。其脈必右多左少,左且沉細硬澀。
必於此時,趕緊用滋津液、潤枯燥、去滯塞、養肝木、助肺金、降相火、培中氣之藥。使氣血無阻,腠理流通,動氣入於靜氣之中。剛柔相濟,運化能圓,方無後患。如果衛氣偏盛、靜氣可制動氣,乃太平之象也。然須本人忌食動陽燥熱刺激等物,方能生效。
此病血痹身體不仁,乃形之病,方中只用調和榮衛之藥。榮衛流通血自然不痹,身體自然靈活也。如其舌有膩苔,須兼清理胃滯,加神麯半夏檳榔之類。如血痹已久,須兼活血,加桃仁紅花之類。如津液枯澀,乾薑辛散亦不用。甘草橫滯亦不宜用。宜加冰糖以助中氣,則芍藥得甘味相和。奏功必較易也。
白話文:
這個病是體內濕氣重,導致木氣枯竭,同時又有熱又淤滯的疾病。確定是濕氣重,用茯苓、白朮、薏苡仁就對症了。確定是木氣枯竭產生熱和淤滯,用白芍、麥冬、川芎就對症了。治療時要多用降氣的藥,少用升氣的藥。人體的氣機,能降自然也能升,升降順暢,脹滿、發熱咳嗽這些症狀自然就會痊癒了。當升降運動能夠圓滿運行時,血氣自然不會往下流失。
生薑瀉心湯,是用來治療因為外感風寒導致病情惡化,出現胸悶痞塞的狀況。這個情況非常複雜,如果沒有紮實的醫學基礎,沒有在《傷寒論》下過苦功的人,是沒辦法理解這個方子的用藥原理。但是,從古至今,又有多少醫生真的在《傷寒論》下過苦功呢?醫生難道是不願意花時間學習《傷寒論》嗎?而是因為整本原文的次序,越讀越不明白,所以只能死記硬背。不知道整體的概念,怎麼可能理解其中的一個章節呢?
《傷寒論》總共有113個方子,397種治療方法,是一本包含內傷和外感的完整醫書。如果連傷寒這種疾病都不懂,就沒辦法徹底讀懂《傷寒論》,這也是中醫學衰敗的原因。本書的「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和「傷寒方解篇」,開創了學習《傷寒論》的簡易途徑,絕對不可忽視。
身體左邊感覺麻木不仁,是因為榮氣衰弱了。身體右下邊感覺麻木不仁,是因為衛氣衰弱了。然而,今天出現的這種偏頗衰弱,其實是因為前些日子偏頗強盛造成的。因為榮氣和衛氣應該要互相平衡,如果榮氣太強,身體右邊的衛氣就無法維繫住榮氣,導致身體向左邊傾斜;如果衛氣太強,身體左邊的榮氣就無法維繫住衛氣,導致身體向右邊傾斜。這種傾斜,就是因為偏盛的氣單獨震動,圓滿的運動突然分離,身體就隨著偏盛的那一方傾倒。
但是,當榮氣偏盛時,不能只責怪衛氣虛弱,當衛氣偏盛時,也不能只責怪榮氣虛弱。如果當時能夠補足虛弱的一方,同時調整強盛的一方,讓榮氣和衛氣和諧,運動就能圓滿,就不會發生中風、身體傾倒、半身麻木不仁的情況。榮氣強盛而身體向右傾斜,傾斜之後榮氣就會衰弱;衛氣強盛而身體向右傾斜,傾斜之後衛氣也會衰弱。一方偏少,一方偏多,運動就會不圓滿,中氣就會受到影響。而實際上,是中氣先虛弱,無法運化榮氣和衛氣。
這種疾病,無論是向右傾斜還是向左傾斜,都是因為衛氣偏盛的情況非常少,因為榮氣偏盛的情況非常多。衛氣的氣機來自於肺,肺氣如果強盛,就能夠收斂水液、藏納精氣、安定心火、平靜肝木,中氣就會更加旺盛,運動就會更加圓滿,疾病又怎麼會產生呢?榮氣的氣機來自於肝,肝是全身氣機發動的樞紐。如果平常不注意愛惜身體,導致體液虧損、津液耗竭,肝木就會枯竭,產生風,風動就會產生熱,風熱會損傷肺金,肺金無法收斂,肝木的氣機就會更加妄動。
這個時候,中氣已經非常動盪了。如果中氣還能維持自身圓滿的運行,肝木即使妄動,也只會發生肝木疏泄的疾病而已,不會導致整個圓滿的運動被突然震開,導致身體向一方傾倒。這必定是因為又受到外來的刺激,才會一動就倒。
在還沒傾倒之前,一定會有先兆。像是頭暈頭痛、耳鳴心悸、眼睛出現黑影、下腹部發熱、半夜煩躁、手腳麻木抽搐、痰火上湧、走路暈眩,等等陽氣亢盛、陰液虧損的現象。這時候的脈象,一定是右邊的脈象比左邊的脈象強,左邊的脈象則是沉細、硬澀。
必須在這個時候,趕緊使用滋養津液、潤澤乾燥、去除淤滯、養護肝木、輔助肺金、降泄相火、培養中氣的藥物。讓氣血順暢無阻,皮膚腠理通暢,讓動的氣機回到靜的狀態。剛柔並濟,運化圓滿,才能避免後患。如果衛氣偏盛,靜的氣機可以制約動的氣機,那就是平安無事的徵兆。但是,必須要病人自己忌食動陽燥熱刺激等食物,才能見效。
這種疾病,血氣運行不暢導致身體麻木不仁,是屬於外在的疾病,方子裡面只需要用調和榮衛的藥物。當榮衛氣血暢通,血氣自然就不會阻塞,身體自然就會靈活。如果舌苔很厚膩,就必須要同時清理腸胃的淤滯,加入神麯、半夏、檳榔之類的藥物。如果血氣阻塞很久了,必須要同時活血化瘀,加入桃仁、紅花之類的藥物。如果津液枯竭,就不要用乾薑這種辛溫發散的藥物。甘草容易產生阻滯,也不適合使用。應該加入冰糖來輔助中氣,這樣芍藥才能夠得到甘味的調和,療效就會比較容易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