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古方下篇 (21)
古方下篇 (21)
1. 古方下篇
此病此方,於中氣旋轉,陰陽升降,五行六氣,一氣回環的圓運動,可以概括。苟深思而明之,虛勞諸病全解決矣。
水火交濟則人生,水火分離則人死。分離少者則病輕,分則多則病重。虛勞之病,水火分離。此方則有金木與中土之法,而無水火之法何也。緣肺金下降則生水,膽木下降則生火。故此方只有金木與中氣之法,水火之法即在其中。
甲木下降乃生相火之法,不言君火之法何也。因乙木上升,自生君火。非甲木下降,乙木不能上升,故不言君火而君火自在其中。故仲景醫經,於勞傷各病,皆是金木中氣之法。
諸家藥性,皆稱羌活獨活薄荷白芷等,好些發散藥為驅風藥。風者木氣也,木氣疏泄則成風,豈有疏泄之病,又有發散之藥,以增加疏泄,為能治風之理。中醫學竟有如此不講理,而眾口一詞者。無怪瘟疹用散藥將人治死,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後學被其害者多矣。
凡經方寒熱並用,皆既有寒又有熱之病。不可認為寒熱並用,乃彼此牽制之意。用藥須於認定著落四字上,求切實之解決。如認定有寒,乾薑便有了著落。認定不清,則著落不確含糊用藥,必加病。
此病主因,總是中氣虛寒,不能旋轉於中,因而四維的升降停頓。應當上升下降的火,成了上逆下陷之熱。既成熱,必須清去其熱,其火乃能升降。又非溫運中氣,四維不能復升降之常。此等病甚多,將生薑瀉心湯的理法,玩索有得,應用無窮。
金匱黃土湯治便血,用附子黃芩灶心土白朮炙草阿膠地黃。既用附子之熱性,又有黃芩之寒性。既用灶心土白朮之燥性,又用阿膠地黃之潤性。用附子、因腎水寒不能養肝木也。用白朮灶心土,因水寒木鬱,土氣必濕。土濕則木氣愈鬱,愈妄肆疏泄也。用阿膠地黃,因木鬱疏泄,必生風燥、既生風燥,必更疏泄也。
各有認定,各有著落。亦非寒熱燥潤並用,彼此牽制也。人身是五行六氣所成的。五行六氣是融合的,並不發現一行一氣的。是圓運動的。病則六氣分離,各現本氣,故寒熱燥濕風,都發現也。
有人嗜酒,遂病便血。六年無虛日,服黃土湯病反加。其病面黃,左腿足熱,左手心熱,左乳部微脹,大腹滿脹,小腹硬脹,均時脹時消。行動則咳。脈小而短。為處一方,麥冬白芍法半夏各三錢,川芎一錢,白朮茯苓苡仁各三錢而愈。此病面黃,土濕也。左手足熱,血去木枯,又阻於濕,木氣不能左升,則左足熱。
木氣不能右降,則左手熱。木枯氣滯,升降不和,則胸腹脹也。方以術苓苡仁,除濕建土。麥冬半夏白芍,由右以潤降廢膽胃三經。輕用川芎,由左以溫升肝經。肝膽二經升降調和。風木之氣得潤,中土之氣運化,故諸病皆愈。脈短為氣滯,故不用甘草以增滯也。凡黃土湯證,木氣不枯,氣不滯脈不短小,不熱不脹。
白話文:
這個疾病和這個治療方法,可以用中氣旋轉、陰陽升降、五行六氣、一氣循環的圓運動來概括。如果能深入思考並理解,那麼所有虛勞的疾病都能解決了。
水火交融則人活,水火分離則人死。分離程度輕微則病情輕,分離程度嚴重則病情重。虛勞的病因是水火分離。這個治療方法有金、木和中土的法則,但沒有直接處理水火的法則,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肺金下降會產生水,膽木下降會產生火。所以這個治療方法只有金、木和中氣的法則,而水火的法則已經包含在其中了。
甲木下降是產生相火的方法,沒有提到君火的方法,那是因為乙木上升,自然會產生君火。如果甲木不下降,乙木就無法上升,所以不直接說君火,但君火已經在其中了。所以張仲景的醫書中,對於各種勞傷的疾病,主要都是採用金、木和中氣的治療方法。
許多醫家認為羌活、獨活、薄荷、白芷等發散藥是驅風藥。風是木氣疏泄的表現,如果已經是疏泄的病,又使用發散的藥物來加重疏泄,怎麼能說這樣是治療風的道理呢?中醫學竟然有這樣不合邏輯的說法,而且眾口一詞。難怪瘟疫和疹子會因為使用發散藥而導致死亡,卻不明白原因。後來的學習者受到這種錯誤觀念的傷害太多了。
凡是經方中寒熱並用的情況,都是因為既有寒又有熱的病症。不能認為寒熱並用是為了彼此牽制。用藥必須在「認定著落」這四個字上,尋求切實的解決方法。例如,如果認定有寒,那麼乾薑的使用就有了著落。如果認定不清,用藥就含糊不清,必定會加重病情。
這個疾病的主要原因,總是因為中氣虛寒,無法在中焦旋轉,導致四維的升降停滯。本應上升下降的火,反而成了上逆和下陷的熱。既然已經形成了熱,就必須清除熱,這樣火才能夠正常升降。然而,如果不溫運中氣,四維就無法恢復正常的升降。這類疾病很多,如果能深入研究生薑瀉心湯的理法,就會發現它的應用非常廣泛。
《金匱要略》中的黃土湯用來治療便血,使用了附子、黃芩、灶心土、白朮、炙甘草、阿膠、地黃。既用了附子的熱性,又用了黃芩的寒性。既用了灶心土和白朮的燥性,又用了阿膠和地黃的潤性。使用附子是因為腎水寒冷,無法滋養肝木。使用白朮和灶心土,是因為水寒導致木氣鬱結,土氣必然濕重。土濕則木氣更加鬱結,更加妄肆疏泄。使用阿膠和地黃,是因為木氣鬱結疏泄,必然產生風燥,既然產生風燥,必定更加疏泄。
這一切都是各有認定,各有著落。並不是寒熱燥潤並用,彼此牽制。人體是由五行六氣構成的。五行六氣是融合在一起的,並不會單獨顯現一行一氣。它們是圓運動的。生病時,六氣分離,各自顯現本氣,所以寒熱燥濕風都顯現出來了。
有一個人嗜酒,導致便血,六年來每天如此,服用黃土湯後病情反而加重。他的面色發黃,左腿和腳發熱,左手心發熱,左乳房輕微脹痛,腹部滿脹,小腹硬脹,時脹時消。活動時會咳嗽。脈搏細小而短。我開了一個方子,用麥冬、白芍、法半夏各三錢,川芎一錢,白朮、茯苓、薏苡仁各三錢,結果病就好了。這個人面色發黃,是土濕的表現。左手腳發熱,是因為失血導致木氣枯竭,又受到濕氣阻礙,木氣無法向左上升,所以左腳發熱。
木氣無法向右下降,所以左手發熱。木氣枯竭,氣機停滯,升降不協調,所以胸腹脹滿。方子使用白朮、茯苓、薏苡仁,是為了祛濕健脾。使用麥冬、半夏、白芍,是從右側來潤降肺、膽、胃三經。輕用川芎,是從左側來溫升肝經。肝膽二經的升降調和了,風木之氣得到滋潤,中土之氣運化正常,所以各種病症都痊癒了。脈搏短小是因為氣機停滯,所以沒有使用甘草來增加停滯。凡是符合黃土湯證的,都是因為木氣沒有枯竭,氣機沒有停滯,脈搏不短小,身體沒有發熱或脹滿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