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古方下篇 (13)

回本書目錄

古方下篇 (13)

1. 古方下篇

凡半身不遂,經脈不通,症瘕,皆可借子後寅前造化旋轉之力,以宏海參黑豆補腎水火之功,而復中氣之舊也。消渴屬於熱者,小黑豆煮濃湯,常常服之,勝於食涼藥。

人於四十後善保腎家,左脈充足,皆能有八十以上之壽。因水足乃有藏火之處。水虧不能藏火,中氣失根,與河圖中宮陰數在陽數之外,陰以養陽之理相背,則陽氣飛越,中氣消散,無藥可回也。好食紙煙,雞魚燒酒,牛奶熱性等傷陰之物,與燥熱之藥,亦能使左尺脈少。老人能受附子陽藥,皆腎水充足之故。

前人謂陰脈旺者必壽,其意深矣。李東垣謂人當四十以後,氣當下降,宜升陽之藥。此言誤人不少。其實四十以後,降氣即漸衰矣。降氣者,陰氣也,津液也,腎水之來源也。東垣錯處,湯頭篇中最多。

凡陰虛則肝熱肺燥,忌食下列各物:

燕窩、魚翅、蝦米、鯉魚、鹹魚、雞、雞蛋、牛肉、羊肉、鴿、紅塘、甜酒、與一切酒、胡椒、花椒、韭菜、生薑、蒜、核桃、茶煙,以上各物皆傷陰分。

每晚調服鴨蛋一枚,調十分鐘生食,或開水沖服,最能補陰。惟大癰疽未合口者,忌之。小瘡之屬於陰虛者,宜之。此方比服補陰藥功大,治幼童夜尿特效。

小便不利,有因土氣虛者,有因肝陽虛者,有因肺陰虛者。土氣虛、肝陽虛者脈微、肺陰虛者脈弱。土氣虛者宜服茯苓白朮,肝陽虛者宜服烏梅,肺陰虛者宜服車前草。苓朮除濕補土,烏梅性溫補陽,車前性涼補陰,不可錯誤。陽虛誤服車前,敗脾滑腸。陰虛誤服烏梅,疏泄過甚,小便不止而死。

此外則木氣結滯,脈象沉澀,亦小便不利。宜傷寒論之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實炙草各一錢。以升降木氣,疏通滯氣,並養中氣乃效,又非腎氣丸所宜矣。微脈弱脈,詳脈法篇。

一七十六歲老人,小暑大暑之間,滿身發癢,脈虛飯少,行動無力,脈甚潤卻散漫。予附子理中丸一錢。二日後,頭忽暈,改服腎氣丸一錢,一日二服,至立秋約服三兩,諸病全愈,脈亦調整。次年春精神大加,行動如少年。此病身癢,陽氣虛也。附子理中,乃中虛又寒之之法。

此病中不寒,故服之頭暈。改用腎氣丸,由水中補陽,所以病癒。小滿大暑之間,正少陽相火之時,此時補起相火,秋後降入水中,所以交春,見效特大。凡附子理中覺燥,改用腎氣丸,此法最佳,最宜研究。相火當令之時,宜補相火,所以冬季熱藥不宜。冬季宜補水也。世人以為夏季炎熱宜涼藥,冬季寒冷宜食熱藥,可謂不知醫理。

有一人夏季感寒,惡寒甚盛。服阿司匹林,汗出感愈而胸痞氣微,心煩意亂。若甚危險者,脈右關獨大,虛松無神,左脈甚細。服附子理中丸梧子大五粒,頃刻而愈。此中寒兼陰虛,附子理中少許即效。若服之稍多,必病癒而陰虛之病隨之起矣。此治法,乃中寒宜附子理中卻宜少服之法。若服腎氣丸,於右關脈大之中寒,必不見效。

白話文:

凡是半身不遂、經脈不通、體內腫塊(症瘕)等病症,都可以藉由每天子時之後、寅時之前的陰陽轉化力量,搭配大量使用海參和黑豆來補腎的水和火,進而恢復身體中氣原本的狀態。對於屬於熱症的消渴病(糖尿病),用小黑豆煮濃湯,經常服用,效果比吃寒涼藥物更好。

人到四十歲以後要懂得保養腎臟,如果左邊脈象充足有力,通常可以活到八十歲以上。因為腎水充足才能儲藏腎火,腎水不足就無法藏火,導致中氣失去根本,就像河圖中宮的陰數在陽數之外,違背了陰來滋養陽的道理,陽氣就會飛散越出,中氣消散,沒有藥物可以挽回。喜歡吃紙菸、雞魚、烈酒、牛奶等熱性且傷陰的食物,以及燥熱的藥物,也會使左尺脈變得微弱。老年人能夠承受附子等溫熱藥物,都是因為腎水充足的緣故。

古人說陰脈旺盛的人一定長壽,這句話意義深遠。李東垣認為人到四十歲以後,氣應該向下走,所以要用升陽的藥物。這種說法誤導了很多人。其實四十歲以後,降氣就逐漸衰弱了。降氣指的是陰氣、津液,是腎水的來源。李東垣的錯誤之處,在湯頭歌訣裡最多。

凡是陰虛的人,容易肝熱肺燥,應該忌吃以下食物:燕窩、魚翅、蝦米、鯉魚、鹹魚、雞、雞蛋、牛肉、羊肉、鴿子、紅糖、甜酒,以及一切酒類、胡椒、花椒、韭菜、生薑、蒜、核桃、茶葉、香菸等,以上這些東西都會損傷陰分。

每天晚上調服一顆鴨蛋,攪拌十分鐘後生吃,或是用開水沖服,最能滋補陰液。只有大面積的癰疽還沒癒合的人,才要忌用。小瘡如果是因為陰虛引起的,就適合使用。這個方法比吃補陰藥的效果更好,治療小孩子夜尿特別有效。

小便不順暢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脾胃虛弱,有的是因為肝陽虛弱,有的是因為肺陰虛弱。脾胃虛弱、肝陽虛弱的人,脈象會比較微弱;肺陰虛弱的人,脈象會比較虛弱。脾胃虛弱的人,適合服用茯苓白朮來健脾除濕;肝陽虛弱的人,適合服用烏梅來溫補陽氣;肺陰虛弱的人,適合服用車前草來清熱滋陰。茯苓白朮可以去除濕氣並補養脾胃,烏梅性溫,可以補養陽氣,車前草性涼,可以滋補陰液,千萬不能用錯。陽虛的人誤服車前草,會損害脾胃,使腸道滑利;陰虛的人誤服烏梅,會導致過度疏泄,小便不止而死亡。

此外,還有可能是因為肝氣鬱結不暢,脈象沉澀,也會導致小便不順暢。適合使用《傷寒論》中的四逆散,成分是柴胡、白芍、枳實、炙甘草各一錢,來疏通肝氣、升降氣機,並補養中氣,才能見效,並非腎氣丸所適合。關於脈象的微脈、弱脈,可以詳細參考脈法篇。

一位七十六歲的老人,在小暑大暑期間,全身發癢、食慾不振、行動無力,脈象雖然潤滑卻散亂無力。我給他服用附子理中丸一錢。兩天後,他突然頭暈,於是改服腎氣丸一錢,一天兩次,直到立秋左右,服用了約三兩,所有病症都痊癒了,脈象也變得正常。隔年春天,他的精神變得更好,行動像年輕人一樣。這種全身發癢的病症,是因為陽氣虛弱引起的。附子理中丸是針對中氣虛寒的藥方。

這個病人的情況並非中寒,所以服用附子理中丸會頭暈。改用腎氣丸,從腎水中補陽,所以病癒。小滿到大暑之間,正是少陽相火旺盛的時候,這時候補養相火,秋天的時候火氣就會下降入水,所以到了隔年春天,效果特別明顯。凡是服用附子理中丸覺得燥熱的人,就改用腎氣丸,這個方法最好,最值得研究。相火當令的時候,適合補相火,所以冬天不宜使用熱藥。冬天適合補水。世人認為夏天炎熱應該吃涼藥,冬天寒冷應該吃熱藥,實在是不懂醫理。

有一個人夏天受寒,非常怕冷。服用阿司匹林後,雖然出了汗,感冒好了,但是卻胸悶氣短,心煩意亂。情況非常危險,脈象是右關脈獨大,虛浮無力,左脈則非常細弱。我給他服用附子理中丸,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五粒,很快就痊癒了。這種情況是屬於中寒兼陰虛,少量的附子理中丸就有效。如果服用過多,雖然病症會好轉,但是陰虛的病症就會隨之出現。這個治法,說明中寒的時候應該用附子理中丸,但是要少量服用。如果服用腎氣丸,對於右關脈大的中寒情況,一定不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