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古方下篇 (7)

回本書目錄

古方下篇 (7)

1. 古方下篇

如咳嗽脈短,此為肺氣不舒。蘇子杏仁各二錢,紅棗十枚,濃煎服。脈長即愈。此則肺臟本身自咳也。

小兒篇治咳方,各宜參考。四逆散,治半夜煩咳,脈實妙極。

虛勞咳嗽未有不愈治癒咳者。因治咳之藥皆傷肺氣之藥。補藥皆滯肺氣之藥故也。可用淨糯米粉,揉成小水圓,扁形一寸大一個。豆油或花生油豬油,小火炸微黃。木器裝,放土地上半小時,以退火氣。涼水煮稀糊,淡食,不可放糖與鹽。一日二次,食半飽,極有功效。雖至無藥可治之虛勞之咳,皆有奇效。

糯米補益肺陰,性能收斂,能補肺損。炸過兼補中氣。油的潤性,最宜虛家,咳而失眠潮熱盜汗最妙。此無法中之法也。虛勞咳嗽,脈忌細數。多服此方,細能轉寬,數能轉緩,真有不可思議之妙。

虛勞咳嗽,如有喉癢,清痰夾水,便是五味子乾薑細辛證。可用五味子乾薑細辛各一錢另服。一面仍食糯米粉水圓方五味乾薑細辛證,非五味乾薑細辛不能醫。如咳而喉不癢,痰不清不夾水誤服之殺人。五味乾薑細辛證,脈必虛寒,注意。

麥門冬湯,金匱原文無咳嗽二字。事實上上氣咽喉不利,既是無痰之嗽。見病本氣篇咳嗽最後一方,重用麥冬,無補中藥,因中不虛。此病中虛也。上氣咽喉不利六字合看,便是燥嗽。氣不順下,則逆而作嗽。咽喉不利,便是燥嗽的上氣。周禮天官疾醫,冬時有嗽上氣疾,既是此病。有痰為咳,無痰為嗽。

肺為陰根,肺陰足則全身的津液自足。麥門冬補肺陰之方也。用糯米稠粥調花生油,不著鹽不著糖,早晚飯後一碗,數日之後,陰生液旺。凡肝腎陰虧,上焦乾澀,左尺脈少諸病,皆有顯著功效。調法,須調至粥油不分乃止。粥一碗,油二兩。如食後胃即覺膩者,不可食耳。秋冬尤宜,此食一切價貴之物。花生油有通結潤枯之功,陰虛最宜。

此方重用芍藥名建中者,中氣生於相火,相火降於甲木故也。相火降則中氣運,中氣運則相火降,交相為用,其機甚速。

芍藥專降甲木而斂相火。性寒味苦,如不與飴糖薑棗桂枝甘溫之味同用,將苦寒之性化合,必傷土氣而敗相火。

造化之氣,地面之上的少陽相火,降於土下,藏於水中,遠為一年之根,近為中氣之本,人身亦尤是耳。故降甲木以斂相火,為治虛勞之大法,為建中氣之關鍵。膽經與相火關係全身,可謂大矣。

此病如兼見咳嗽,即入危險之境。如咳嗽不愈,便為難治。因相火下降,全賴肺金的收斂之力。如咳嗽不愈,肺金的收力散失,相火永不能降,發熱不止,中土無根。腎水不能復生,肝木之氣枯竭。五行消滅,不能生也。

此病如兼咳嗽,仍用原方。因肺金收降,本自然的性能。只要甲木能降相火下行,不傷肺金。中氣回復,肺金自能下降不咳也。如加用治咳之藥,必傷津液,咳反加重。葉天士謂芍藥入肺經,其意即此。此病為氣化為病,形質未損之方。如為病日久,性質損壞,此方諸藥均不相宜。

白話文:

如果咳嗽時脈象短促,這是肺氣不順暢的表現。可以用蘇子、杏仁各二錢,加上紅棗十枚,濃煎後服用。如果脈象恢復正常且舒長,咳嗽就會好轉。這是肺臟本身引起的咳嗽。

給小兒治療咳嗽的方子,可以參考。四逆散,可以用來治療半夜咳嗽且煩躁不安,脈象強實的情況,效果很好。

虛勞引起的咳嗽,很難完全治癒。因為治療咳嗽的藥物,大多會損傷肺氣;而補藥則容易使肺氣壅滯。可以用純糯米粉,揉成小小的水圓,壓成一寸大的扁平狀。用豆油、花生油或豬油,用小火炸至微黃。取出後用木器盛裝,放置在土地上約半小時,以去除火氣。然後用涼水煮成稀糊,清淡食用,不可以加糖或鹽。每天吃兩次,吃到半飽,效果極佳。即使是到了無藥可治的虛勞咳嗽,也常常有奇效。

糯米能補益肺陰,具有收斂的作用,可以補養肺的損傷。炸過之後,還能兼補中氣。油的潤滑性質,最適合虛弱體質的人,對於因咳嗽引起的失眠、潮熱、盜汗等症狀,效果最好。這是沒有固定法則的法則。虛勞咳嗽,脈象忌諱細數。多服用這個方子,脈象細可以轉為寬,數可以轉為緩,效果真的非常神奇。

虛勞咳嗽,如果伴隨喉嚨發癢、咳出清痰夾雜水液,這就是五味子、乾薑、細辛證。可以用五味子、乾薑、細辛各一錢另外服用。同時繼續食用糯米粉水圓的方子。五味子、乾薑、細辛證,必須使用五味子、乾薑、細辛才能治好。如果咳嗽時喉嚨不癢,痰不清澈不夾雜水液,誤用這些藥反而會害死人。五味子、乾薑、細辛證,脈象必然虛弱寒冷,要注意。

麥門冬湯,在《金匱要略》原文中並沒有提到「咳嗽」二字。事實上,上氣、咽喉不舒服,其實就是沒有痰的咳嗽。參考《病本氣篇》中治療咳嗽的最後一個方子,其中重用麥冬,沒有使用補中氣的藥物,因為病症本身並非中氣虛弱。這個病是中氣不虛,所以才會上氣、咽喉不利,這六個字合起來看,就是燥咳。氣不順下,就會逆向上衝而導致咳嗽。咽喉不舒服,就是燥咳的上氣表現。《周禮·天官·疾醫》提到,冬天有咳嗽上氣的疾病,指的就是這種情況。有痰為咳,無痰為嗽。

肺是陰的根本,肺陰充足,全身的津液自然充足。麥門冬是補肺陰的方子。可以用糯米稠粥調和花生油,不加鹽不加糖,早晚飯後喝一碗,幾天之後,陰液就會生發旺盛。凡是肝腎陰虛、上焦乾燥、左尺脈弱等疾病,都有明顯的效果。調配方法,必須將粥和油調和到完全融合不分離為止。一碗粥,配兩兩油。如果食用後胃部感到油膩,就不適合食用。這個方法在秋冬季節尤其適合,堪比一切珍貴的補品。花生油具有疏通凝結、潤澤枯槁的功效,最適合陰虛體質的人。

這個方子重用芍藥,之所以稱為「建中」,是因為中氣生於相火,相火降於甲木的緣故。相火下降,中氣就會運行;中氣運行,相火就會下降,兩者相互作用,進展非常迅速。

芍藥專門降下甲木,並且收斂相火。性質寒涼,味道苦澀,如果不與飴糖、生薑、紅棗、桂枝等甘溫的藥物一起使用,將苦寒的藥性調和,一定會損傷脾胃之氣而使相火衰敗。

造化之氣,地面上的少陽相火,下降到地底下,藏在水中,從遠處來說是一年的根本,從近處來說是中氣的根本,人體也是如此。所以,降下甲木來收斂相火,是治療虛勞的大法,也是建立中氣的關鍵。膽經與相火的關係影響全身,可謂至關重要。

這個病如果同時出現咳嗽,就進入了危險的境地。如果咳嗽不止,就變得難以治療。因為相火的下降,完全依賴於肺金的收斂力量。如果咳嗽不止,肺金的收斂力量就會散失,相火就永遠無法下降,發熱就會持續不停,中土失去根基,腎水無法再生,肝木之氣枯竭,五行俱滅,無法生長。

這個病如果同時出現咳嗽,仍然使用原來的方子。因為肺金的收斂下降,是自然的性能。只要甲木能夠下降,相火能夠下行,不損傷肺金。中氣恢復,肺金自然能夠下降,咳嗽自然停止。如果加上治療咳嗽的藥物,一定會損傷津液,咳嗽反而會加重。葉天士認為芍藥入肺經,就是這個意思。這個病是氣化失常引起的,形體還沒有損壞。如果病程過久,形質已經損壞,這個方子的藥物都不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