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古方下篇 (4)

回本書目錄

古方下篇 (4)

1. 古方下篇

一老人76,歲,津液素虧,左尺微少,飲食一如少時。一日食雞蛋會飯,胃間不見消化,胃右有三處作痛。後食肥豬肉一塊,下嚥痛即全止。少頃胃活動,頓覺舒適。緣人身的陰陽和平,運動乃圓。平者平均,和者混和。此人陰液偏少,不能興陽氣平而和之,運動已不能圓。

再食入雞蛋,將陽熱加多。於是陽多陰少,不能運動而痛,食物遂停頓而不消化。陽熱加多,得肥豬肉之陰液,登時陰陽和平,故下嚥痛止,而消化也。凡病皆運動不圓,凡病之愈,皆不圓者仍復其間。此圓字的事實上,必左右相互,平而又和,然後能圓。凡病除有宿食停痰停水瘀血,必去之而後陰陽能復和平外,皆須自己的陰陽和平,而後病癒。並非別有去病之法,調和陰陽、運動復圓之法也。

理中丸證,不渴為寒。其他的病,多有熱而不渴者。陰虛之人,肺燥肝熱,反多不渴。渴有三病,濕渴、燥渴、風渴。濕渴者,胸下有水濕,阻隔相火不能下降,火逆傷津,則渴而能飲,飲仍吐出。燥渴者,肺胃燥熱,大渴能飲不吐出。風渴者,肝枯風動傷津,則渴而小便多也。濕渴燥渴,詳傷寒論五苓散,白虎湯。風渴詳本篇腎氣丸烏梅丸中。

有室女二人,春初食雞蛋雞肉生果,忽然嘴向右歪。脈現中虛、左尺如無。用理中丸二錢,黃精三錢,十劑而愈。其一人服祛風除濕等藥,病乃加重,更歪食減。右眼流淚,眼跳不止。不知中氣之理,奈何。凡偏左偏右,皆中虛極也。

寒霍亂的頭痛,由於中氣虛寒,升降停頓。其他的頭痛肝膽二經關係獨多。陰虧液少,木氣枯燥故也。亦有肝經陽氣升不上來而頭痛者。用川芎一錢黨參三錢溫補肝陽外,皆宜降藥,不可用升散之藥。

足軟無力動行,有因肺熱者。涼降肺家則愈。此病能多食。

人身水下有火,則水中生氣。火上有金,則火中生液,水氣上升,全賴肝木之疏泄。火液下降,全賴肺金之收斂。肺金收斂,全賴津液。津燥液枯,收令不行,升的氣多,降得氣少,遂成乾咳上氣咽喉不利之病。麥冬性極清降,津液極多,然能敗中滋濕。半夏性燥利濕,降力甚大。

麥冬得半夏,清潤下行自無滋濕之過。又以粳米、參、草、紅棗補中之藥輔之,中氣旋轉,自無敗中之過。麥冬半夏同用,下行之力甚速,如無中氣之藥,極傷中氣。麥門冬湯證,其脈必中部虛少也。如傷寒論人參白虎湯,用石膏治傷寒燥渴。石膏大寒,遠過麥冬。而必以人參粳米大補中氣以助旋轉,尤需加炙草以充足其中氣健運之力,亦於麥門冬湯同一意義。特麥門冬湯證,燥而不渴,故不用石膏之大寒耳。

世人於石膏麥冬,不知應重用中氣之藥,反助以黃芩黃連芍藥生地陰寒之品,使中氣大敗,變成他禍。可怕之至。人參白虎湯,詳傷寒論讀法篇。

白話文:

一位七十六歲的老先生,因為體內津液本來就不足,左手脈搏的尺部摸起來很微弱,飲食習慣卻和年輕時一樣。有一天,他吃了雞蛋配飯,卻感到胃部無法消化,而且胃的右邊有三處疼痛。後來吃了一塊肥豬肉,吞下去後疼痛立刻就停止了。過了一會兒,胃開始活動,頓時感到很舒服。這是因為人體的陰陽要平衡,運轉才會順暢。所謂「平」是指平均,「和」是指混合。這位老先生的陰液不足,無法使陽氣達到平衡和諧的狀態,所以身體運轉不順暢。

再吃雞蛋,會使陽熱增加,導致陽氣過盛而陰液不足,無法正常運轉,才會疼痛,食物也因此停滯無法消化。陽熱增加後,吃了肥豬肉的陰液,馬上讓陰陽達到平衡,所以吞嚥時的疼痛就停止了,也開始消化。所有疾病都是因為身體運轉不順暢,而疾病的痊癒,都是因為不順暢的狀態恢復正常。這個「圓」字實際上,必須是左右互相協調,達到平衡和諧,才能順暢運轉。所有疾病除了是因為體內有積滯的食物、痰、水、瘀血,必須先排除這些,才能讓陰陽恢復平衡外,也需要自身的陰陽平衡,病才能痊癒。並不是有其他的治病方法,而是要調和陰陽,使身體運轉恢復順暢。

理中丸這個方子的證狀,是不會感到口渴,屬於寒證。其他疾病,多半是發熱但不會口渴。陰虛的人,肺燥肝熱,反而大多不會口渴。口渴有三種情況,分別是濕渴、燥渴、風渴。濕渴是因為胸部下方有水濕,阻礙相火下降,導致火氣上逆而損傷津液,所以會口渴而且能喝,但喝了又吐出來。燥渴是因為肺胃燥熱,會非常口渴而且能喝,不會吐出來。風渴是因為肝枯風動而損傷津液,會口渴而且小便多。濕渴和燥渴的詳細情況,可以參考《傷寒論》中的五苓散和白虎湯。風渴的詳細情況,可以參考本篇中的腎氣丸和烏梅丸。

有兩位年輕女子,在春天剛開始的時候,吃了雞蛋、雞肉和生果,忽然嘴巴向右邊歪斜。把脈發現是中氣虛弱,左手尺部的脈搏幾乎摸不到。給她們服用理中丸二錢,黃精三錢,服用十劑後就痊癒了。其中一位服用了祛風除濕等藥物,病情反而加重,歪斜更嚴重,而且食慾減少。右眼不斷流淚,眼皮也跳個不停。這是因為不了解中氣虛弱的道理啊,實在是讓人無奈。凡是身體偏左偏右的症狀,都是因為中氣極度虛弱。

寒性霍亂引起的頭痛,是因為中氣虛寒,導致身體的氣機升降停頓。其他的頭痛,多半和肝膽兩條經絡有關係。這是因為陰液虧虛,肝木枯燥所導致的。也有是因為肝經的陽氣無法升發上來而引起的頭痛。除了用川芎一錢和黨參三錢來溫補肝陽之外,其他都適合用降氣的藥物,不可使用升散的藥物。

腳軟無力,無法行走,有的是因為肺熱引起的。這種情況只要用清涼降火的藥物來治療肺部,就會痊癒。這種疾病通常食慾會比較好。

人體下部有水,水中有火,這樣水中就能產生氣。火上有金,則火中能產生液體,水氣上升,完全依賴肝木的疏泄功能。火液下降,完全依賴肺金的收斂功能。肺金的收斂,完全依賴津液。如果津液乾燥枯竭,收斂的功能就無法正常運作,導致升的氣多,降的氣少,就會形成乾咳、氣喘、咽喉不適等疾病。麥冬的藥性極為清涼下降,津液非常多,但它可能會損傷中氣,產生濕氣。半夏的藥性乾燥利濕,降氣的力量很強。

麥冬和半夏一起使用,可以清潤下行,而不會有滋生濕氣的過失。再搭配粳米、人參、甘草、紅棗等補中氣的藥物來輔助,中氣就能正常運轉,也不會有損傷中氣的過失。麥冬和半夏一起使用,降下的力量非常快,如果沒有補中氣的藥物,會嚴重損傷中氣。麥門冬湯這個方子的證狀,一定是中部脈搏虛弱無力。就像《傷寒論》中的人參白虎湯,用石膏來治療傷寒燥渴,石膏的藥性非常寒冷,遠遠超過麥冬。但一定要用人參和粳米來大補中氣,幫助身體運轉,更要加入炙甘草來增強中氣的健運能力,這和麥門冬湯的道理是相同的。只是麥門冬湯的證狀,是乾燥而不口渴,所以不需要用石膏這種大寒的藥物。

世人對於石膏和麥冬,不知道應該要重視使用補中氣的藥物,反而還加入黃芩、黃連、芍藥、生地等陰寒的藥物,導致中氣大敗,變成其他的禍害,實在是太可怕了。關於人參白虎湯,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傷寒論讀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