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古方中篇 (2)
古方中篇 (2)
1. 古方中篇
酸棗仁 四錢,川芎 三錢,知母 二錢,炙甘草 三錢,茯苓 三錢
治虛勞虛煩不得眠,脈象虛浮者。
此升肝以降膽之法也。人身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陽入於陰者,相火下行,須得膽經右降,膽經不降,多由於熱。此病之膽經不降,則由於膽經之寒。肝膽升降,互為其根。膽經降則肝經升,膽經升則肝經降,肝陽弱而升氣不足,膽經可遂寒而不降。
方用川芎溫補肝陽以助上升,以培膽經不降之根源。酸棗仁補膽經相火,以助膽經下降之氣。膽經不降,則生虛煩。煩者熱也,知母以清虛熱,使膽經易於下降。膽經不降,相火外泄,土氣必濕,土濕則膽經更無降路,茯芩去土濕以通膽經降路,甘草培中氣之旋轉以降膽經。棗仁川芎,皆溫補木氣之熱之藥,知母則引木氣之熱下行之藥。
此方與小建中湯證,為對照的治法。芍藥性寒,川芎性熱,膽木氣熱不降,故用芍藥以降膽經,膽木氣寒不降,故用川芎溫升肝經以降膽經,肝經木氣陽升,膽經木氣自然不寒。此為治木氣之對照治法中的亙根治法。小建中湯清降膽經,肝經自升。此方溫升肝經,膽經乃降也。脈象虛浮者,陽氣不降之象。虛者,肝陽不足之象。
人身中氣旋轉,最密最速之時,唯在睡臥酣甜之候。如人一夜不眠,次早膝冷如冰,精神不振,飲食不甘,形成廢人。一旦得睡,膝即溫暖。醒來之後,精神健壯,飲食甘美,前後判若兩人,中氣增減的關係也。
白頭翁 二錢,黃連 二錢,黃柏 二錢,秦皮 二錢
治肝經熱利,後重,渴而飲水,脈象沉細而有力者。
此治肝木因熱不升之法也。陰升化陽,陽降化陰。不升則陷,不降則逆,逆則生熱,陷則生寒,自然之理。唯木氣之病,有陷而生寒者,有陷而生熱者。當歸生薑羊肉湯,木陷生寒之病,此方木陷生熱之病。因木本生火,木鬱不生,必生下熱也。木主疏泄,熱性本動,故病熱利。
疏泄不通,又欲疏泄,故病後重,木熱傷津故渴而飲水。方用白頭翁秦皮專清木熱,黃連黃柏並清濕熱。因疏泄不遂,必有濕氣,濕與熱合,阻木氣上升之路,故病熱利而又後重。濕熱除去,木氣乃升也。此方與當歸生薑羊肉湯證為對應的治法。一則肝經下陷而病寒,一則肝經下陷病熱。
故一則用溫,一則用清。脈象沉細數而有力,下熱傷津之象。
薯蕷丸,即山藥,麥冬,當歸,阿膠,地黃,炙甘草,黨參,白朮,茯苓,白斂,豆黃卷 各二兩,防風,杏仁,神麯,桔梗,乾薑,各五錢,大棗,熬膏三兩,蜜為丸,每服三錢,日二服。
白話文:
古方中篇
酸棗仁十二克,川芎九克,知母六克,炙甘草九克,茯苓九克
主治: 因身體虛弱、心煩意亂而無法入睡,脈象呈現虛浮的人。
這是透過提升肝氣來降低膽氣的方法。人體的陽氣進入陰分就會入睡,陽氣離開陰分就會醒來。陽氣進入陰分,是相火向下運行,需要膽經的氣機能夠順利下降,膽經的氣機若無法下降,多半是因為有熱。此種病症的膽經氣機之所以無法下降,是因為膽經有寒氣。肝氣與膽氣的升降是互相牽連的。膽氣下降則肝氣上升,膽氣上升則肝氣下降。肝陽虛弱,上升的力量不足,膽經就容易因為寒氣而無法下降。
方劑使用川芎溫補肝陽,幫助肝氣上升,以鞏固膽經無法下降的根本原因。酸棗仁補益膽經的相火,幫助膽氣下降。膽氣無法下降,就會產生虛煩。煩躁是熱的表現,知母用來清除虛熱,使膽經更容易下降。膽氣無法下降,相火外洩,土氣一定會潮濕,土濕則膽經更無法下降。茯苓去除土濕,疏通膽經下降的通道。甘草培補中氣的運轉,使膽經下降。酸棗仁和川芎都是溫補木氣的藥,知母則是引導木氣的熱向下行的藥。
此方與小建中湯的證候,是相對應的治療方法。芍藥藥性寒涼,川芎藥性溫熱。膽木之氣因為熱而不下降,所以用芍藥來降低膽經。膽木之氣因為寒而不下降,所以用川芎溫升肝經以幫助膽經下降。肝經木氣陽氣上升,膽經木氣自然就不會寒冷。這是治療木氣相對應的根本方法。小建中湯用來清降膽經,肝經自然會上升。此方用來溫升肝經,膽經就會自然下降。脈象虛浮,是陽氣不降的表現。虛,是肝陽不足的表現。
人體中氣的旋轉,最緊密最快速的時候,只有在睡得香甜的時候。如果一個人一夜無法入睡,第二天早上膝蓋會像冰一樣冷,精神不振,吃不下飯,變得像個廢人。一旦能夠入睡,膝蓋就會變得溫暖。醒來之後,精神健壯,食慾良好,前後判若兩人。這就是中氣增減的關係。
白頭翁六克,黃連六克,黃柏六克,秦皮六克
**主治:**肝經有熱而導致腹瀉,伴有裡急後重(想大便卻拉不出來的感覺),口渴想喝水,脈象沉細而有力的情況。
這是治療肝木因熱而無法上升的方法。陰氣上升可以化為陽氣,陽氣下降可以化為陰氣。不上升就會下陷,不下降就會上逆。上逆就會生熱,下陷就會生寒,這是自然的道理。只有木氣的病,有下陷而生寒的,也有下陷而生熱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是治療木陷生寒的病,此方則是治療木陷生熱的病。因為木本來就容易生火,木氣鬱結不暢,一定會產生下熱。木主疏泄,熱的性質是動,所以會產生熱性腹瀉。
疏泄不暢,又想疏泄,所以會裡急後重。木熱傷津,所以會口渴想喝水。方劑使用白頭翁和秦皮專門清瀉木熱,黃連和黃柏一起清瀉濕熱。因為疏泄不暢,一定會有濕氣,濕氣和熱結合,會阻礙木氣上升的通道,所以會產生熱性腹瀉和裡急後重。濕熱去除,木氣才能上升。此方與當歸生薑羊肉湯證是相對應的治療方法。一個是肝經下陷而導致寒證,一個是肝經下陷而導致熱證。
所以一個用溫,一個用清。脈象沉細而有力,是下熱傷津的表現。
薯蕷丸,即:山藥、麥門冬、當歸、阿膠、地黃、炙甘草、黨參、白朮、茯苓、白蘞、豆黃卷各六十克,防風、杏仁、神麯、桔梗、乾薑各十五克,大棗熬膏九十克,蜂蜜調製成丸,每次服用九克,每日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