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古方中篇 (1)

回本書目錄

古方中篇 (1)

1. 古方中篇

先入為主,學醫通弊。不只是學習從前無原則無系統的醫書如此,即使學本書也是如此。欲除此弊,惟有對比的學法。《古方上篇》的編法,五行對比並學,六氣對比並學。本篇的編法又與《古方上篇》對比並學。前六方為上篇。前六方為對比並學法,後五方則為形實病的學法,後二方則為婦人病的綱領學法。

炙甘草 四錢,人參 三錢,大棗 四錢(掰) 生地 四錢,麥冬 三錢,阿膠 三錢,麻仁 六錢,生薑 二錢,桂枝 二錢

治津液損傷,脈結代心動悸者。

此滋養津液以運中氣之法也。血脈,心之所主。津液流通,中氣旋轉,心氣下行,心不動悸,脈不結代,是為平人。津液損傷,脈絡枯滯,中氣不能旋轉,故心氣不能下行而跳動作悸。悸者,似驚非驚,所謂心跳是也。脈來遲緩,停止一至,來而小數為結。停而復來,來而又停為代。此津液損傷,絡脈枯滯,中氣因以不運之病也。

方用炙甘草黨參大棗以健中氣,生地麥冬阿膠麻仁以滋養津液,桂枝生薑升降肝肺之氣,使生地麥冬阿膠麻仁陰潤之性運動不滯也。此方滋養津液而重用炙甘草並用黨參紅棗,且以炙甘草為方名,非中氣運化津液不能復生,卻非津液滋潤中氣不能運化之意也。中氣如軸,四維如輪。

軸輪相輔,運動流通,故結代動悸俱愈。此方與理中丸為對應的治法。一則病濕寒而中氣不運,一則病燥熱而中氣不運;一則溫補中氣以運動濕寒,一則清潤燥熱以運動中氣。

茯苓杏仁,各三錢,甘草 一錢

治胸中痞塞短氣,脈象濡短者。

此潤肺金以降氣除濕之法也。肺金下行為順,肺氣下行,胸中寬舒,故不痞塞。短氣者,氣不下行,呼吸上迫,非短少之短。

此病乃濕傷肺家津液,氣不下行。方用茯苓去濕,杏仁潤肺行氣以除濕,甘草養中也。

此方與麥門冬湯證為對照的治法。一則病燥,一則病濕。燥乃金氣之本氣病,濕乃金氣之兼氣病,此方中氣藥僅用生甘草一錢,甘草生用,其性清涼。較之麥門冬湯之補中之藥不及四分之一。因濕之為病,已至痞塞,已成有形之物,不可重用補中之品以增其滯塞也。此方妙處,全在杏仁潤肺之功。

如無杏仁肺家津液被茯苓傷耗,濕不能去也。麥門冬湯證,燥傷肺家津液,中氣大虛。此證濕傷肺家津液,中氣雖虛,卻不可大補。

理中湯治胸痞,中氣不運,無形之痞也。此方治胸痞,濕氣填塞,有形之痞也。麥門冬湯證之上氣,中虛不降而氣逆。此證之短氣,乃濕凝而吸不能深也。脈象濡短,濡為淫象,短為肺氣不降之象。去濕補津液的意義,詳古方下篇本方推論的意義中。

白話文:

古方中篇

學習醫術容易陷入先入為主的窠臼,不論是學習以前雜亂無章的醫書,還是研讀單一書籍,都可能出現這種問題。要避免這種弊端,唯有採用比較學習的方法。《古方上篇》的編排方式,是運用五行和六氣進行對比學習。本篇的編排則是在《古方上篇》的基礎上,再進行對比學習。前六個方劑是承接上篇的,運用對比學習法;後五個方劑則是以形實病為學習重點;最後兩個方劑則闡述婦科疾病的綱領性學法。

炙甘草湯

炙甘草四錢,人參三錢,大棗四錢(掰開),生地四錢,麥冬三錢,阿膠三錢,麻仁六錢,生薑二錢,桂枝二錢。

主治:津液受損,脈象結代,心悸。

此方為滋養津液,以運化中氣之法。血脈為心臟所主。津液暢通,中氣運轉,心氣下行,則心不悸,脈不結代,此為正常狀態。津液受損,脈絡阻塞,中氣不能運轉,則心氣不能下行,導致心跳加快而心悸。心悸,像是驚恐卻又不是真正驚恐,就是心跳加速的意思。脈象遲緩,停頓一下再跳,跳動次數減少為「結」;停頓後再跳動,跳動後又停頓為「代」。此乃津液受損,脈絡阻塞,中氣因此而不能運轉的病症。

方中使用炙甘草、人參、大棗以健運中氣;生地、麥冬、阿膠、麻仁以滋養津液;桂枝、生薑則升降肝肺之氣,使生地、麥冬、阿膠、麻仁等滋陰潤燥的藥性得以順利運作而不停滯。此方滋養津液,卻重用炙甘草並輔以人參、紅棗,且以炙甘草為方名,因為中氣運化才能使津液再生,但津液滋潤才能使中氣運化,兩者相輔相成。中氣如車軸,四維如車輪,車軸和車輪相互配合,才能使車輛順利運轉,因此結代、心悸等症狀才能痊癒。此方與理中丸的治法相對應,一個治療因濕寒而導致中氣不運,一個治療因燥熱而導致中氣不運;一個溫補中氣以化解濕寒,一個清潤燥熱以運化中氣。

二陳湯

茯苓、杏仁各三錢,甘草一錢。

主治:胸中痞塞,氣短,脈象濡弱而短促。

此方為潤肺金以降氣除濕之法。肺金下行順暢,肺氣下行,胸中自然寬舒,故不痞塞。氣短,是指氣機不能下行,呼吸受阻,向上衝迫,並非氣少的意思。

此病乃濕邪損傷肺部津液,導致氣機不能下行。方中使用茯苓去濕,杏仁潤肺行氣以除濕,甘草則養護中氣。

此方與麥門冬湯的證候相對照,一個治療燥邪,一個治療濕邪。燥邪是金氣的本氣病,濕邪是金氣的兼氣病。此方中補益中氣的藥物僅用生甘草一錢,且甘草生用,其性清涼。與麥門冬湯中補中益氣的藥物相比,不到四分之一。因為濕邪作祟,已造成痞塞,形成有形的病理變化,不宜大量使用補益中氣的藥物,以免加重阻滯。此方妙處,全在杏仁潤肺之功。

若無杏仁潤肺,肺部津液將被茯苓所傷耗,濕邪則無法去除。麥門冬湯證候是燥邪損傷肺部津液,中氣大虛。而此證候是濕邪損傷肺部津液,中氣雖虛,但不可大補。

理中湯治療胸痞,是因為中氣不運,屬於無形的痞塞。此方治療胸痞,是因為濕邪阻塞,屬於有形的痞塞。麥門冬湯證候的氣短,是因中氣虛弱,氣機不能下行而導致氣逆。而此證候的氣短,是因濕邪凝滯,呼吸不暢而導致吸氣不深。脈象濡弱而短促,「濡」是濕邪過盛的象徵,「短」是肺氣不降的象徵。關於去濕補津液的意義,詳見《古方下篇》中對此方的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