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金匱方解篇 (24)

回本書目錄

金匱方解篇 (24)

1. 金匱方解篇

方見前

治婦人煩躁不得臥,倚物作息,不得小便,飲食如故,名曰轉胞者。

肝陽下陷,故小便不得。肝陽下陷,則膽陽上逆,故煩躁不得臥。膽木不降,阻礙肺氣下行之路,故倚物始能呼吸。此名轉胞。乃肝腎陽陷,尿胞不舉之病。腎氣丸,補肝腎之陽也。

方見前

治婦人陰吹者。

此病前竅喧鳴,後竅不通。此緣大腸乾澀,胃家濁氣不得後泄,肝木之氣因而阻滯,故迫而向前竅疏泄,則作喧鳴。豬膏滑大腸而通後竅,發灰泄木氣之阻滯也。

蛇床子

治婦人陰寒者。

蛇床子溫暖腎肝,納入陰中,其寒自去也。

狼牙 四錢

治婦人陰中生瘡,癢爛者。

此病少陰尺脈滑而兼數。乃木氣陷於腎水之中,鬱生下熱之病。狼牙湯洗之,以去熱達木也。

謹按:金匱原文肺中風,肺中寒,肝中風,肝中寒,心中風,心中寒。云云。下列病證,所謂中風中寒,實是病熱病寒。大氣之中有兩種對恃作用,寒熱是也。熱則疏泄,寒則收斂。風亦疏泄,故熱性與風性相通。獨病熱不可稱為中風,否則無法用藥。原文,以病熱的事實,冠以中風之名。

中風者,乃中外來之風。五臟中外來之風,豈有不經過全身整個榮衛,而直入五臟之理。又豈有臟中風,腑不中風之理,此原文之疑點也。讀肺中風肺中寒,應認為肺病熱肺病寒。五臟風寒積聚,應認為五臟寒熱積聚。

金匱原文要略所載: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云云一條,與上條「惟治肝也」以下各句,筆法俚俗不類西漢文字。又其議論淺陋,恐係王叔和所加,讀者注意。其文曰:甘入脾,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則肝氣盛,則肝自愈。

豈有金不生水水不生木,病能自愈者。後之人不聞有以正之,且認為仲聖之法,怪哉!王叔和於傷寒論篇首妄加序列,將寒字搗個大亂。使後人治溫病,治麻疹認錯原理。又欲於金匱篇首搗風字的亂,遺禍後世,不可不辨。王叔和收集仲聖傷寒雜病全文,其功大矣。愚妄多事,以誤後人,其罪亦不小。

金匱方解篇終

白話文:

治療婦女煩躁不安、無法入睡,需要靠著東西才能休息,小便不順暢,但飲食如常,這種情況稱為「轉胞」。

這是因為肝陽下陷,導致小便不順。肝陽下陷也會讓膽陽向上逆行,所以感到煩躁而無法入睡。膽木不降,阻礙了肺氣下行的通道,所以需要靠著東西才能呼吸。這種情況稱為「轉胞」,是肝腎陽氣下陷,膀胱無力上提的疾病。腎氣丸可以補養肝腎的陽氣。

治療婦女陰道排氣的情況。

這種情況是前陰有鳴響,後陰卻不通暢。這是因為大腸乾燥澀滯,胃中的濁氣無法從後陰排出,肝木之氣因此受阻,所以被迫從前陰疏洩,就產生了鳴響。豬膏可以潤滑大腸,使後陰通暢,而發灰可以疏泄肝木之氣的阻滯。

蛇床子

治療婦女陰部寒冷的病症。

蛇床子可以溫暖腎肝,放入陰道中,其寒冷自然就會消退。

狼牙 四錢

治療婦女陰部生瘡、發癢潰爛的病症。

這種情況是少陰尺脈滑而兼數,是木氣陷於腎水之中,鬱積而產生下部熱症的病。用狼牙湯清洗,可以去除熱邪,疏達木氣。

謹按:《金匱要略》原文提到肺中風、肺中寒、肝中風、肝中寒、心中風、心中寒等等。我認為這些疾病其實是病熱或病寒,不是真的中風。大自然中有兩種對立的力量,就是寒和熱。熱會使氣機疏散外洩,寒則會收斂。風也屬於疏散外洩的性質,所以熱性和風性是相通的。但單純的熱病不應該稱為中風,否則用藥時會產生混淆。原文將病熱的事實冠以中風之名,是錯誤的。

所謂中風,是指外來的風邪侵入人體。五臟受到外來的風邪侵襲,不可能不經過全身的營衛系統,直接進入五臟。而且也沒有臟腑受到風邪侵襲,而其他臟腑不受影響的道理。這就是原文的疑點。讀到肺中風、肺中寒,應該理解為肺病熱、肺病寒。五臟風寒積聚,應該理解為五臟寒熱積聚。

《金匱要略》所記載的「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這句話,以及後面的「惟治肝也」等等,文筆粗俗,不像西漢時期的文字。而且議論淺薄,可能是王叔和所加,讀者要注意。這段文字說:「甘味入脾,脾能傷害腎,腎氣虛弱則水液不能運行。水液不能運行,則心火旺盛而傷害肺。肺受傷則金氣不能運行,則肝氣旺盛,然後肝病就會自己痊癒。」

哪有金不生水、水不生木,疾病會自己痊癒的道理?後人沒有人指出這個錯誤,反而認為是張仲景的理論,真是奇怪!王叔和在《傷寒論》篇首擅自加入序列,把寒字搞得混亂不堪,導致後人治療溫病和麻疹時,搞錯了原理。他又想在《金匱要略》篇首把風字搞亂,遺禍後世,不能不辨明。王叔和收集了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全文,功勞很大,但他也因為愚蠢多事而誤導後人,罪過也不小。

《金匱方解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