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金匱方解篇 (18)
金匱方解篇 (18)
1. 金匱方解篇
桂枝,生薑,各三錢,紅棗 六錢,炙草,附子,各三錢
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痛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
風濕相搏,榮衛不通,故身痛不能轉側。不嘔不渴,言無熱也。脈浮虛而澀,言無陽也。桂草薑棗,補中氣達肝陽,以調榮衛。附子補陽氣也。若小便利,大便堅者,去桂枝加白朮湯主之。因濕家木氣不能疏泄,當小便不利,大便不堅。今尿利便堅,木氣疏泄傷津,宜與附子桂枝湯內,加白朮以補中土之津液,去桂枝之疏泄木氣,以減少尿量,而潤大便也。白朮能去土濕,又能生津,乃白朮之特長。
凡濕病,大便溏者濕易去,大便堅者濕難去,最宜注意。
炙草,白朮,桂枝,附子,各三錢
治風濕相搏,骨節疼痛而煩,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
身微腫,汗出,短氣,惡風,不欲去衣,腎陽虛也。小便不利,骨節煩痛,土濕也。白朮除土濕,附子補腎陽,桂枝固表陽以止汗,並利小便以除濕,炙草補中氣也。濕病朮附子為要藥。骨內陽虛,故近之痛劇。汗出而又惡風之證,腎陽虛者居多,必不渴,其脈必重按虛微。
生石膏 八錢,知母 四錢,炙甘草 三錢,粳米 四錢,人參 五錢
治暍病。感冒風寒,身熱而渴,汗出惡風者。
暍病即暑病。內熱蒸發則汗出。內燥熱則外惡寒。暑傷肺氣,津液枯燥,則身熱而渴。白虎養中氣清肺燥,加人參益氣生津也。暑病之脈甚虛,身熱又復惡寒,內氣必有燥結。石膏善清暑熱,最開燥結。凡用石膏之病,必有燥熱在肺之證。惡寒而渴是也。暑脈雖虛,而用石膏之脈,必重按滑而有力。最宜細辨。
瓜蒂
治暍病,身熱重痛,而脈微弱者。
此夏月浴於冷水,水入汗孔,閉住內熱。熱傷肺氣,故脈微弱,此微字,作虛字看。瓜蒂能泄皮中之水。使汗孔仍開,暑熱仍散。病身重,即肺熱之故。
即白虎湯加桂枝。
治瘧病,脈如平人,身無寒但熱,骨節時痛,煩而嘔者。
無寒但熱而煩嘔,乃肺胃腎皆熱之象,石膏清熱。瘧病必結,石膏又能散結。故治之。骨節時痛,此必由於外感榮衛不調而來,故加桂枝以和榮衛也。謹按此方,經文謂治溫瘧。此溫字作熱字解。非溫病之溫字也。
蜀漆即常山根 雲母,龍骨 各等分為散
治瘧多寒者。
寒主收斂,收斂則結聚。蜀漆雲母龍骨,掃除結聚,使陰陽之氣易於通調也。
鱉甲 十二分,桃仁 二分,蟄蟲 五分,鼠婦 三分,螳螂 六分,蜂巢 四分,葶藶 一分,大黃 五分,厚朴 五分,石葦 五分 赤硝 十二分,烏扇 三分 即射干,紫威 五分即淩霄,半夏 五分,柴胡 六分,黃芩 三分,桂枝 五分 白芍 五分,瞿麥 二分,阿膠 五分,人參 三分,丹皮 五分,乾薑 五分
白話文:
桂枝、生薑各三錢,紅棗六錢,炙甘草、附子各三錢。
用來治療風濕病,症狀是身體疼痛,無法翻身,不覺得想吐也不會口渴,脈象浮虛且澀。
這是因為風濕侵襲,導致身體的氣血運行不順暢,所以身體疼痛無法轉動。不覺得想吐也不口渴,表示身體沒有熱象。脈象浮虛且澀,表示體內陽氣不足。使用桂枝、甘草、生薑、紅棗,可以補益中氣,使肝陽得以舒展,進而調節氣血運行。附子則可以補足陽氣。如果小便正常,大便卻很硬,就要去掉桂枝,改用白朮湯來治療。這是因為濕氣重的病人,木氣(肝氣)無法疏通宣洩,通常會小便不利,大便也不會硬。現在如果小便順暢,大便反而堅硬,表示木氣疏泄太過,傷了體內津液,應該使用附子桂枝湯,並加入白朮來補益中土的津液,同時去除桂枝的疏泄木氣作用,以減少小便量並潤滑大便。白朮的特點是能夠去除體內的濕氣,又能生成津液。
凡是濕氣重的病,大便溏瀉的表示濕氣容易去除,大便堅硬的表示濕氣難以去除,要特別注意。
炙甘草、白朮、桂枝、附子各三錢。
用來治療風濕病,症狀是關節疼痛且感到煩躁,稍微觸碰就更痛,會流汗、呼吸急促、小便不順暢,怕風不想脫衣服,或者身體稍微腫脹。
身體稍微腫脹、流汗、呼吸急促、怕風、不想脫衣服,這些都是腎陽虛的表現。小便不順暢、關節疼痛,則表示體內有濕氣。白朮可以去除濕氣,附子可以補足腎陽,桂枝可以鞏固體表陽氣以止汗,並有利小便以排除濕氣,炙甘草則能補益中氣。治療濕氣的病,白朮和附子是重要的藥物。關節內部陽氣虛弱,所以輕微觸碰就會更痛。流汗又怕風,這種症狀多半是腎陽虛的表現,通常不會口渴,脈象按下去會感到虛弱。
生石膏八錢,知母四錢,炙甘草三錢,粳米四錢,人參五錢。
用來治療中暑的病。症狀是感冒風寒,身體發熱且口渴,流汗又怕風。
中暑就是暑熱引起的病。體內熱氣蒸發就會流汗。體內燥熱就會怕冷。暑熱傷到肺氣,津液枯竭,就會身體發熱且口渴。白虎湯可以滋養中氣、清除肺燥,加入人參則能補氣生津。暑病通常脈象虛弱,身體發熱又怕冷,表示體內有燥熱鬱結。石膏善於清除暑熱,最能打開燥熱鬱結。凡是需要用到石膏的病,必然有燥熱在肺部的症狀,例如怕冷又口渴就是。暑病的脈象雖然虛弱,但使用石膏的脈象,按下去會感到滑而且有力,要仔細分辨。
瓜蒂。
用來治療中暑的病,症狀是身體發熱、沉重疼痛,而且脈象微弱。
這是因為夏天泡冷水澡,冷水進入毛孔,將體內熱氣封住。熱氣傷到肺氣,所以脈象微弱,這裡的「微」字,應該當作「虛」字來看。瓜蒂可以將皮膚中的水排泄出來,使毛孔重新打開,暑熱得以散發。身體感到沉重,就是因為肺部有熱。
就是白虎湯加上桂枝。
用來治療瘧疾,脈象正常,身體沒有寒冷只有發熱,關節時常疼痛,感到煩躁又想嘔吐。
沒有寒冷只有發熱且煩躁想嘔吐,表示肺、胃、腎都有熱象,石膏可以清除熱氣。瘧疾通常會導致體內氣機鬱結,石膏又能散開鬱結,所以用來治療。關節時常疼痛,這必然是外感導致氣血運行不調所致,所以加入桂枝來調和氣血。這裡要特別說明,經文說這個方子是治療溫瘧,這裡的「溫」字應該解釋為「熱」,而不是溫病的「溫」字。
蜀漆(即常山根)、雲母、龍骨各等分磨成粉。
用來治療瘧疾,症狀是多寒冷的。
寒冷主收斂,收斂則會產生鬱結。蜀漆、雲母、龍骨可以掃除體內鬱結,使陰陽之氣容易暢通調和。
鱉甲十二分,桃仁二分,蟄蟲五分,鼠婦三分,螳螂六分,蜂巢四分,葶藶一分,大黃五分,厚朴五分,石葦五分,赤硝十二分,烏扇三分(即射干),紫威五分(即凌霄),半夏五分,柴胡六分,黃芩三分,桂枝五分,白芍五分,瞿麥二分,阿膠五分,人參三分,丹皮五分,乾薑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