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金匱方解篇 (12)

回本書目錄

金匱方解篇 (12)

1. 金匱方解篇

治先便後血者。

此土濕木燥水寒之病也。灶中黃土白朮,補土除濕。阿膠地黃黃芩,清潤木燥以止疏泄。附子溫水寒以培木氣上升之根,故病癒也。凡木氣疏泄之病,多兼土濕水寒而本氣燥熱。因濕鬱則木氣被遏而風動,風動傷津,故生燥熱。水寒之脈,必重按虛微也。

炙甘草 三錢,半夏 三錢,生薑 三錢,芍藥 三錢,當歸 一錢,川芎 一錢,黃芩 二錢,葛根 二錢,李根白皮 八錢

治氣上衝胸,寒熱往來,腹痛作奔豚者。

木氣下鬱,鬱極而發,升而不降,則氣上衝胸。肝木上衝,膽木不降,則發寒熱。肝木上衝,其力極猛,勢如奔豚。肝木鬱故腹痛。歸芎溫補肝木。芍藥黃芩清降膽木,葛根生薑半夏甘草養中降胃以調其升降之機。李根白皮大補木氣,而達木鬱也。葛根是陽明大腸經之藥,手陽明升則足陽明降也。

即桂枝湯加重桂枝

治外感發汗後,復用燒針。針處被寒,核起面赤,欲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

燒針能拔腎陽外出。腎陽外出,木氣失根,則化風上衝。針處赤核,即外出之陽也。桂枝湯調木氣。加重桂枝者,桂枝善降木氣之衝。木氣之風上衝,因木之陽下陷。木陽上達,則木風不衝。桂枝降木氣之衝者,乃達木氣之陽之故。若非腎陽虛敗,而係肝熱上衝之病,則忌桂枝。

茯苓 四錢,桂枝 三錢,炙草 三錢,大棗 六錢

治發汗後心下悸,欲作奔豚者。

發汗亡陽,肝木下陷,風衝於胸,則心下悸動,茯苓草棗扶土補中,桂枝升達肝陽以降衝氣。凡風木上衝之病,中氣必虛。故須土木兼治,此大法也。奔豚湯證,乃風木正當上衝,中土補藥,壅滿不受。故舒木之藥多,補中之藥少。此欲發奔豚,木邪未盛,故補土之藥,較奔豚湯多。木邪克土,於木邪未盛之前,補足土氣,土氣不受木克,木邪亦起不大也。

生石膏 八錢,粳米 四錢,知母 四錢,炙甘草 三錢,人參 四錢

治消渴能飲水,口乾舌燥者。

消渴之病,風燥傷津。所飲之水,被風消去。津傷則燥。故雖飲而口仍乾舌仍燥。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清燥以保津,人參補氣以生津也。凡用石膏之病,脈必實而不虛也。

方見前

治消渴飲水,水入即吐者。

飲水仍吐,是水逆於上,不能下行。茯苓豬苓澤瀉白朮以去水,桂枝達木氣以行小便也。又治傷寒,脈浮,微熱,消渴,未發汗,小便不利者。傷寒未得汗解,水濕阻格榮衛,故消渴,脈浮發熱,小便不利。五苓散泄去水濕,榮衛得通,故汗出而愈。

白話文:

治療大便先於出血的症狀:

這是因為脾土濕氣重、肝木過於乾燥和腎水寒冷的疾病。用炒黃土和白朮,是為了補脾土、去除濕氣。阿膠、地黃和黃芩,則是為了滋潤乾燥的肝木,以止住肝氣的疏泄。附子溫補腎水寒氣,以培補肝木上升的根基,所以病就能痊癒。凡是肝木疏泄的疾病,大多兼有脾土濕氣重和腎水寒冷的情況,而肝木本身則是燥熱的。因為濕氣鬱積,就會導致肝木被遏制而生風,風動就會耗損津液,所以產生燥熱。腎水寒冷的脈象,按下去一定是虛弱無力的。

藥方組成: 炙甘草三錢、半夏三錢、生薑三錢、芍藥三錢、當歸一錢、川芎一錢、黃芩二錢、葛根二錢、李根白皮八錢

治療氣向上衝胸、忽冷忽熱、腹痛像奔豚一樣的症狀:

肝木鬱結在下,鬱積到極點就會發作,向上升卻不能下降,所以氣向上衝到胸部。肝木上衝,膽木不能下降,就會出現忽冷忽熱。肝木上衝的力量非常猛烈,勢頭就像奔豚一樣。肝木鬱結也會導致腹痛。當歸和川芎溫補肝木。芍藥和黃芩清降膽木。葛根、生薑、半夏和甘草調理脾胃,使升降功能正常。李根白皮能大補肝木之氣,來疏解肝木的鬱結。葛根是陽明大腸經的藥,手陽明經的氣上升,足陽明經的氣就會下降。

藥方: 就是桂枝湯再加重桂枝的劑量。

治療外感發汗後,又用燒針治療。針過的地方受寒,出現紅腫結塊,臉色發紅,將要發作奔豚,氣從下腹部向上衝到心口的症狀:

燒針會使腎陽外散。腎陽外散,肝木失去根基,就會化為風向上衝。針處的紅腫結塊,就是外散的陽氣。桂枝湯能調和肝木之氣。加重桂枝的劑量,是因為桂枝擅長降逆上衝的肝木之氣。肝木之風上衝,是因為肝木的陽氣下陷。肝木的陽氣向上通達,肝木之風就不會上衝。桂枝降逆上衝的肝木之氣,正是因為能使肝木的陽氣上升。如果不是因為腎陽虛衰,而是因為肝熱上衝的疾病,就不能用桂枝。

藥方組成: 茯苓四錢、桂枝三錢、炙甘草三錢、大棗六枚

治療發汗後出現心悸,將要發作奔豚的症狀:

發汗會導致陽氣耗損,肝木下陷,風邪衝向胸部,就會出現心悸。茯苓、甘草、大棗扶助脾土、補養中氣,桂枝則能提升肝陽,以降逆上衝的氣。凡是風木上衝的疾病,中氣必定虛弱。所以必須土和木同時治療,這是重要的原則。奔豚湯證是風木正當上衝,中焦的補藥會因為壅塞而不被接受。所以疏肝的藥多,補中焦的藥少。這裡講的將要發作奔豚,是肝木邪氣還沒很嚴重,所以補脾土的藥,比奔豚湯要多。肝木邪氣會克制脾土,在肝木邪氣還不嚴重的時候,先補足脾土之氣,使脾土不受肝木的克制,這樣肝木的邪氣也不會發展得很嚴重。

藥方組成: 生石膏八錢、粳米四錢、知母四錢、炙甘草三錢、人參四錢

治療消渴病,能喝水,但是口乾舌燥的症狀:

消渴病是由於風燥損傷了津液。喝進去的水,也被風邪消散掉了。津液受損就會乾燥。所以即使喝水,仍然口乾舌燥。石膏、知母、粳米和甘草能清除燥熱以保住津液,人參則能補氣以生津液。凡是用到石膏的疾病,脈象一定是實證而不是虛證。

藥方: 見前述的方子。

治療消渴病,喝水後就吐出來的症狀:

喝水仍然會吐,是因為水氣逆向上湧,不能向下行。茯苓、豬苓、澤瀉和白朮能去除體內的水氣,桂枝則能疏達肝木之氣,使小便正常。又可以治療傷寒,脈浮,稍微發熱,消渴,還沒發汗,小便不利的症狀。傷寒沒有得到汗解,水濕阻礙了身體的氣血運行,所以會出現消渴,脈浮發熱,小便不利。五苓散能泄去體內的水濕,使氣血運行通暢,所以就會發汗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