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金匱方解篇 (11)
金匱方解篇 (11)
1. 金匱方解篇
肺金不降,收斂氣衰。於是疏洩氣旺,風木肆動,津液被劫,腠理枯滯,而成虛勞,此方以薯蕷補金氣之收斂,而平木氣疏泄為主,為虛勞病整個治法。
酸棗仁 六錢,知母 四錢,川芎 四錢,炙甘草 四錢,茯苓 四錢
治虛煩不得眠者。
膽經相火,充足下降,交於腎水,則善眠睡。川芎溫肝木以培膽經相火,棗仁補膽經相火,知母降相火以除煩,茯苓甘草補中也。
大黃,黃芩,白芍,地黃,杏仁,桃仁,乾漆,水蛭,虻蟲,蠐螬,蟅蟲 各二錢,炙甘草 三錢
治虛勞羸瘦,腹滿不能飲食,肌膚甲錯,兩目黯黑,內有乾血者。
此方乃磨化乾血之法,不可急治。
內傷驚悸吐衄下血瘀血
桂枝 三錢,炙草 三錢,生薑 三錢,紅棗 六錢,蜀漆 二錢,龍骨 三錢,牡蠣 三錢
治傷寒誤用火逼,驚狂起臥不安者。
火逼之苦,能將人身陽氣引而外出。陽氣失根,故驚狂而起臥不安。龍骨牡蠣收攝陽氣,桂枝炙草生薑紅棗,解傷寒之表邪。蜀漆蕩胸中之濁逆也。芍藥性寒,極敗陽氣,故去之。
半夏 四錢,麻黃 二錢
治心下悸者。
此土濕胃逆,痰阻上焦,心包相火不能下降之病。心包厥陰之氣不將,則跳動作悸。半夏麻黃,泄降濕逆。心包之氣得降,則病癒也。其脈必重按不虛,如重按脈虛,有須兼用參草以補中氣也。
大黃 一錢,黃連 一錢,黃芩 一錢
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者。
心屬火,主下降。心氣不足,降氣不足也。三黃瀉火故愈。其脈必重按不虛也。
柏葉 三錢,艾葉 一錢,乾薑 一錢,馬尿一杯
治吐血不止者。
此中氣虛寒,肺金失斂之病。柏葉溫中寒,艾葉溫降肺胃,馬尿助金氣之降斂也。此病之脈必重按虛微也。大黃黃連黃芩瀉心湯,治吐血熱證。柏葉湯,治吐血寒證。熱性向上,故上熱則血不下降而吐出。寒性向下,不應吐血。寒則中土氣虛,旋轉無力,四維不能升降。上不降則吐血。
故用乾薑以溫中寒。中氣旋轉,降氣復原,則血下行也。凡上逆之病,服熱藥而愈者,皆中寒不運之故。且有下陷熱證,亦因中寒者。所以經方有乾薑炙草黃連黃芩並用之法。
赤小豆 三錢,當歸 二錢,赤小豆即紅飯豆
治先血後便者。
木氣虛則疏泄盛,故未便而血先下。濕阻木氣之病也。當歸大補木氣,赤小豆泄濕調木也。
灶心土 八錢,炙甘草 二錢 白朮 三錢,阿膠 四錢,地黃 三錢,黃芩 三錢,附子 三錢
白話文:
肺氣無法下降,收斂功能衰退,導致疏泄功能過於旺盛,風邪和肝氣肆虐,體液被耗損,皮膚毛孔變得乾枯阻塞,形成虛勞的病症。這個方子的主要作用是用薯蕷來補益肺氣的收斂功能,並平息過於旺盛的肝氣疏泄,是治療虛勞病整體的治療方法。
- 酸棗仁 六錢,知母 四錢,川芎 四錢,炙甘草 四錢,茯苓 四錢
治療因虛煩而無法入睡的狀況。
膽經的相火,如果能順利下降,與腎水交合,就能讓人好好睡覺。川芎溫補肝木,以培養膽經的相火;酸棗仁補益膽經的相火;知母降泄相火,消除煩躁;茯苓和甘草則用來補益中氣。
- 大黃,黃芩,白芍,地黃,杏仁,桃仁,乾漆,水蛭,虻蟲,蠐螬,蟅蟲 各二錢,炙甘草 三錢
治療虛勞導致身體消瘦,腹部脹滿無法進食,皮膚乾燥粗糙如魚鱗,兩眼黯淡無光,體內有乾血的狀況。
這個方子的作用是慢慢消磨體內的乾血,不能急於求成。
- 桂枝 三錢,炙甘草 三錢,生薑 三錢,紅棗 六錢,蜀漆 二錢,龍骨 三錢,牡蠣 三錢
治療因傷寒誤用火烤逼汗,導致驚恐狂躁,坐立不安的狀況。
用火烤逼汗的害處,是會將人體的陽氣引導外散。陽氣失去根本,所以才會驚恐狂躁,坐立不安。龍骨和牡蠣有收斂陽氣的作用;桂枝、炙甘草、生薑和紅棗則用來解除傷寒的表邪;蜀漆則能清除胸中的濁氣。白芍藥性寒,會嚴重損耗陽氣,所以不用。
- 半夏 四錢,麻黃 二錢
治療心悸的狀況。
這是因為體內濕氣過重,導致胃氣上逆,痰阻於上焦,使得心包的相火無法正常下降。心包厥陰的氣無法順暢運行,就會出現心跳加快的狀況。半夏和麻黃可以幫助疏泄體內的濕氣,並使胃氣下降。心包之氣得以順暢運行,病情就會好轉。這種情況下的脈象,按下去應該是感覺比較有力而不虛弱的。如果按下去感覺脈象虛弱,就必須同時使用人參和甘草來補益中氣。
- 大黃 一錢,黃連 一錢,黃芩 一錢
治療心氣不足,導致吐血或流鼻血的狀況。
心屬火,主下降。心氣不足,就代表下降的功能不足。使用三黃(大黃、黃連、黃芩)來瀉火,就可以改善這種狀況。這種情況下的脈象,按下去應該是感覺比較有力而不虛弱的。
- 柏葉 三錢,艾葉 一錢,乾薑 一錢,馬尿一杯
治療吐血不止的狀況。
這是因為中氣虛寒,肺的收斂功能失調所導致的。柏葉可以溫補中焦的寒氣;艾葉可以溫暖並降泄肺胃之氣;馬尿則有助於肺氣的下降和收斂。這種情況下的脈象,按下去應該是感覺虛弱無力的。大黃黃連黃芩湯是用來治療吐血的熱證;柏葉湯則是用來治療吐血的寒證。熱性向上,所以上熱會導致血無法下降而吐出。寒性向下,理論上不會吐血。但寒氣會導致中土氣虛,運轉無力,四肢無法正常升降。上方之氣無法下降,就會導致吐血。
所以要用乾薑來溫補中寒。當中央之氣恢復運轉,降泄功能恢復正常,血液就能正常下行。凡是上逆的病症,服用熱藥就能好轉的,都是因為中寒導致無法正常運轉的緣故。而且有些下陷的熱證,也是因為中寒引起的。所以古代的醫方中,有乾薑、炙甘草、黃連、黃芩一起使用的例子。
- 赤小豆 三錢,當歸 二錢 (赤小豆即紅飯豆)
治療先出血後大便的狀況。
這是因為肝木之氣虛弱,導致疏泄功能過於旺盛,所以還沒大便,就先出血。這是濕邪阻礙肝木之氣的病症。當歸可以大補肝木之氣,赤小豆則可以泄除濕邪,調節肝木。
- 灶心土 八錢,炙甘草 二錢 白朮 三錢,阿膠 四錢,地黃 三錢,黃芩 三錢,附子 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