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傷寒論方解中篇 (1)
傷寒論方解中篇 (1)
1. 傷寒論方解中篇
衛氣不共榮氣和諧,只有疏泄而無收斂,故自汗。榮氣和者,榮氣自和不與衛氣和也。
發熱汗出,為榮弱衛強。榮氣疏泄,自傷本氣,故曰弱也。衛氣不與榮氣交和,故曰強也。邪風即榮氣偏於疏泄之氣,非外來之風。故以芍藥斂榮氣之疏泄以息邪風,桂枝實表陽,炙草薑棗補中氣也。
發汗一字,誤卻後人不少。收斂之性,如何能發?發汗宜作調汗讀,榮衛調和則汗出也。
煩為陽氣勝,先刺風府以泄陽,俾桂枝奏全功也。
衛氣閉束,則肺金不降而病衄。麻黃發汗以泄衛閉,則肺金降不病衄。緊者,衛閉之象也。
白話文:
當人體的衛氣與榮氣不能協調,只會散發而無法收斂,就會出現自汗。榮氣本身是和諧的,但與衛氣不和,所以不會影響衛氣。
發燒出汗,是因為榮氣弱而衛氣強。榮氣散失,損傷了自身的元氣,所以說它弱。衛氣與榮氣不能相互協調,所以說它強。邪風其實是榮氣偏向散發的氣,並非來自外界的風。因此用芍藥收斂榮氣的散發來止住邪風,桂枝溫補表面陽氣,甘草、薑、棗補益中氣。
「發汗」這個詞容易誤導後人。收斂的性質,怎麼可能發散呢?「發汗」應該讀作「調汗」,榮衛調和才會出汗。
煩躁是陽氣過盛的表現,先刺風府穴洩掉陽氣,才能讓桂枝發揮全部功效。
衛氣閉塞,肺金就會下降受阻,導致鼻出血。用麻黃發汗洩掉衛氣的閉塞,肺金就能下降,就不會鼻出血了。緊縮就是衛氣閉塞的表現。
既是傷寒,衛閉惡寒,用麻黃湯發汗宜解。半日許復煩,脈浮而數,應再用桂枝湯降膽經以去煩而和榮衛,不可再用麻黃也。
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葛根
榮衛表氣與陽明胃腑之經氣同病。發熱、惡寒、頭痛、項強、汗出、惡風,榮衛病也。項背幾幾硬直,向後反折,陽明經氣病也。桂枝湯解榮衛,葛根解陽明經氣也。葛根清涼升散,專升手陽明經。手陽明升,足陽明自降。故葛根為陽明經病主藥。
白話文:
如果診斷為傷寒,患者出現發熱畏寒,說明表寒未解,應該使用麻黃湯發汗來解除。如果過了半日後又出現心煩,脈象浮而數,就應該再用桂枝湯來降膽經,消除煩躁,調和營衛,此時不可再用麻黃。
桂枝湯的組成藥物有: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葛根。
營衛表氣和陽明胃腑經氣會同時患病。發熱、畏寒、頭痛、項強、汗出、惡風,是營衛病的症狀。而項背僵硬、向後反折,則是陽明經氣病的症狀。桂枝湯可以解表散寒,調和營衛;葛根可以清熱解表,升散陽明經氣。葛根性涼,能向上升發,專治手陽明經病;手陽明經升,足陽明經就會下降。因此,葛根是陽明經病的主藥。
葛根,麻黃,桂枝,芍藥,炙草,生薑,大棗
若榮衛病惡寒無汗,又見陽明經病之幾幾,桂枝湯加葛根以升散陽明經氣,加麻黃以解衛氣之惡寒無汗也。若此證又見下利,此亦陽明經氣下陷之熱利,仍用此方以升散陽明下陷之經氣,而調榮衛之氣。表病兼下利,非裏病,乃經病,乃表病也。
於葛根湯內加半夏
若葛根湯證不下利而嘔,此手陽明經氣下陷於後,因而足陽明經氣上逆於前。故用葛根以解榮衛表氣與陽明經氣,加半夏降足陽明經以止嘔也。
榮衛與陽明胃腑之經氣合病,喘而胸滿,宜麻黃湯瀉衛氣之喘滿,不可下也。單是陽明經氣病,脈浮無汗而喘,亦宜麻黃湯發汗。衛氣乃肺金所司,喘者,肺氣因衛氣之閉束而上逆,故宜麻黃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身體發冷、沒有汗,且伴隨陽明經的症狀,可以用桂枝湯加上葛根來提升陽明經的氣,再加麻黃來緩解衛氣的發冷無汗。如果還伴隨腹瀉,這是陽明經的氣下陷導致的熱性腹瀉,也可用此方來提升陽明經下陷的氣,同時調節榮衛之氣。表病兼有腹瀉,不是裏病,而是經病,也就是表病。
如果葛根湯的症狀沒有腹瀉,反而嘔吐,這是手陽明經的氣下陷於後,導致足陽明經的氣逆上於前。所以用葛根來疏解榮衛表氣和陽明經的氣,加上半夏來降解足陽明經的氣,以止嘔。
榮衛與陽明胃腑的經氣共同生病,出現喘息胸悶,應該用麻黃湯瀉去衛氣的喘滿,不可使用瀉藥。單純是陽明經的氣生病,脈象浮而無汗且喘息,也應該用麻黃湯來發汗。衛氣是由肺金所主,喘息是因為肺氣因衛氣的閉塞而上逆,所以應該使用麻黃。
陽明病脈遲。遲者緩實之象,既緩實似近於可下之證,然汗出多又微惡寒,是有表證,宜桂枝湯發汗以解表也。總而言之,表證未解,總宜解表,解表用桂枝湯也。若誤下之,此為大逆。如便硬而脈浮大,亦不得因便硬而言下。浮為表證,亦宜桂枝湯發汗解表。至於傷寒六七日,不大便而頭痛有熱。
此胃熱實象,宜調胃承氣湯以和胃。若小便清而不赤,仍是表病,並非裏病,仍用桂枝湯以解表。若頭痛無熱,則膽經上逆,必衄,亦宜桂枝湯以降膽經也。
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發熱。日晡發熱,乃陽明之燥,其脈當實。宜以大承氣湯下之。如不實,仍是榮衛表病,仍宜桂枝湯。
白話文:
陽明病脈遲的辨證論治
陽明病的脈象遲緩,遲緩的脈象代表著病邪深入,病情較為緩慢且實證。雖然脈象遲緩看似近似於可以下瀉的證候,但病人卻伴隨汗出較多以及輕微惡寒,這就說明還有表證存在。因此,應該使用桂枝湯發汗來解表。總而言之,表證未解,就應當解表,解表的首選藥物就是桂枝湯。如果誤用下瀉藥物,則是大逆不道。
如果病人大便乾燥而脈象浮大,也不能因為大便乾燥就貿然使用下瀉藥物。浮脈是表證的表現,仍然需要用桂枝湯發汗解表。
至於傷寒病發六七日,病人沒有大便,而且伴隨頭痛和發熱,這屬於胃熱實證,應該使用調胃承氣湯來調理胃氣。如果小便清澈而不發紅,仍然是表病,並不是裡病,也應該使用桂枝湯解表。如果頭痛不發熱,則是膽經上逆,容易出現鼻衄,也應該使用桂枝湯來降膽經。
病人如果出現煩躁發熱,汗出後症狀減輕,並且類似瘧疾,每天下午發熱,這屬於陽明經的燥熱,脈象通常實大。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下瀉。如果脈象不實,仍然是表病,應該繼續使用桂枝湯。
表氣鬱極,則戰而後汗解。將戰之先,其脈陰陽俱停。如不戰汗,但寸脈微者,先出汗而病解。但尺脈微者,熱傷津液,必用調胃承氣湯以和胃熱,使陰陽和平,其病乃解。陽脈微,胃腑之熱不實也。
太陰脾臟與榮衛同時為病,當先用四逆湯以溫脾臟,俟脾臟之下利腹脹愈後,乃用桂枝湯以解榮衛之表,此大法也。其實四逆湯服後,脾臟之病癒,榮衛之病亦隨之而愈,因裏氣為表氣之本,裏氣之陰陽和,表氣的陰陽亦隨之和矣。脾臟與榮衛同時為病,先溫裏後解病,與胃腑與榮衛同時為病,先解表後攻裏,是對待理法。脾臟病陰寒,脾臟之陽未復而先發汗,裏陽愈虛,榮衛內陷,則成壞病,此法關係極大。
白話文:
如果表面的氣機鬱結到極點,就會出汗後病症才消退。在出汗之前,脈象會呈現陰陽俱停的狀態。如果不出汗,但寸脈微弱,就要先讓病人出汗,病症就能緩解。如果尺脈微弱,說明是熱傷津液,就必須使用調胃承氣湯來和解胃熱,使陰陽平衡,病症才能消退。陽脈微弱,表示胃腑的熱氣不足。
如果太陰脾臟和榮衛同時患病,應該先用四逆湯溫暖脾臟,等脾臟的腹脹下利症狀消失後,再用桂枝湯來解表,這就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實際上,服用四逆湯後,脾臟的病症痊癒,榮衛的病症也會隨之消退,因為裏氣是表氣的根本,裏氣的陰陽平衡,表氣的陰陽也會隨之平衡。脾臟和榮衛同時患病,先溫暖裏氣再解表,與胃腑和榮衛同時患病,先解表再攻裏,這兩種情況的處理方法是不同的。脾臟病屬於陰寒,脾臟的陽氣尚未恢復就先讓病人出汗,會導致裏陽更加虛弱,榮衛內陷,最終形成嚴重的病症,這個治療方法非常關鍵。
胃腑與榮衛同時為病,詳下文。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此處之桂枝湯是陪辭。太陰臟病忌發汗,臟病脈浮,更忌發汗。
乾薑,赤石脂,粳米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腹痛、小便不利,此因火敗而病濕寒。乾薑溫寒去濕,赤石脂以固脫陷,粳米以補津液也。
茯苓,白朮,附子,生薑,芍藥
少陰病,腹痛、下利、尿短、四肢沉重疼痛,此為內有水氣。水氣由水寒土濕木鬱而生。附子,補火回陽以溫水寒,朮苓泄水補土,芍藥調木,生薑溫中。附子湯有人參,此方無人參,參能生津助水也。
白話文:
胃和衛氣同時生病,詳細說明如下。
太陰病脈象浮的,可以發汗,這裡的桂枝湯只是輔助藥方。太陰臟器病忌諱發汗,臟器病脈象浮,更忌諱發汗。
乾薑、赤石脂、粳米
少陰病下痢,排出膿血,腹痛,小便不利,這是因為火氣衰敗導致濕寒之邪入侵。乾薑溫暖寒邪,去除濕氣,赤石脂收斂固澀,防止脫陷,粳米補益津液。
茯苓、白朮、附子、生薑、芍藥
少陰病,腹痛、下痢、尿量少、四肢沉重疼痛,這是因為體內有水氣。水氣是由於水寒、土濕、木氣鬱結而產生的。附子補火回陽,溫暖寒邪,白朮、茯苓利水補土,芍藥調和肝木,生薑溫暖中焦。附子湯裡有人參,而這個方子沒有人參,因為人參可以生津助水。
蔥白,乾薑,附子
少陰下利,水土寒而陽氣不升也。乾薑附子以溫水土,蔥白以升達陽氣而止利也。
於白通湯內加豬膽汁人尿
少陰下利,脈微與白通湯。若利不止,厥逆無脈,而又乾嘔煩躁,是下寒上熱,陰不藏陽,陽氣上越。蔥白附子乾薑以溫回陽氣,加豬膽汁人尿涼降之物,引薑附之熱性與上越之陽氣下行,且益陰以藏陽也。
下利清穀,肢厥脈微,不惡寒,面色赤,腹痛乾嘔咽痛,利止脈不出,皆中氣虛寒之至。宜於四逆湯重加乾薑以溫補中氣,中氣復則脈出也。不惡寒,陽越於外,外不惡寒也。
白話文:
少陰下利,是因為水土寒冷,陽氣無法上升。乾薑和附子可以溫暖水土,蔥白可以上升到達陽氣,從而止瀉。
在白通湯中加入豬膽汁和人尿,是因為少陰下利,脈象微弱,服用白通湯後仍然不止,並且出現厥逆無脈、乾嘔煩躁的症狀。這是因為下寒上熱,陰不藏陽,陽氣上越。蔥白、附子、乾薑可以溫暖回陽氣,加入豬膽汁和人尿這些涼降的物質,可以引導薑附的熱性與上越的陽氣下行,並且滋養陰氣以藏陽。
下利清穀,四肢厥冷,脈象微弱,不惡寒,面色發紅,腹部疼痛,乾嘔咽痛,瀉止後脈象消失,都是中氣虛寒到了極點。應該在四逆湯中加重乾薑的用量,以溫補中氣,中氣恢復後脈象就會出現。不惡寒是因為陽氣外越,外不惡寒。
麻黃,附子,細辛
榮衛表病初得,少陰腎臟裏病即動。表證則發熱,裏證則脈沉。曰少陰病者,必有但欲寐,背惡寒等少陰證在也。麻黃以解表,附子以溫裏,腎臟病則寒水滅火,細辛以溫降腎家上淩之寒水也。細辛是降藥,非散藥。此病不可發汗,麻黃和衛而已。
麻黃,附子,炙草
榮衛表病少陰裏病同時施治,須用炙草以補中氣也。少陰病不可強發汗,發汗,口鼻眼目出血。為難治矣。
少陰病脈沉者,急以四逆湯溫之。曰急者,言不可發汗也。
當歸,桂枝,芍藥,細辛,通草,炙草,大棗
白話文:
得了表證初期,少陰腎臟內部病症就會開始作祟。表證會發熱,裏證則脈沉。所謂少陰病,一定會有想睡覺、背部怕冷等少陰症狀。麻黃可以解表,附子可以溫裏,腎臟病症就是寒水滅火,細辛則可以溫降腎臟,上達寒水。細辛是降藥,不是散藥。這種病症不能發汗,麻黃只是調和衛氣而已。
如果表證和少陰裏證同時出現,就需要用炙草來補中氣。少陰病不能強行發汗,發汗的話會導致口鼻眼目出血,非常難治。
少陰病脈沉的,要趕緊用四逆湯溫暖。所謂趕緊,是指不能發汗。
可以用當歸、桂枝、芍藥、細辛、通草、炙草、大棗來治療。
不下利,不汗出,僅四肢厥冷脈細,無內寒陽亡的關係,只是血脈不充,木氣不潤,中虛而經氣不達耳。當歸桂枝芍藥溫血調木,炙草大棗補中,細辛通草通經也。
若手足厥冷,脈細欲絕,而平日舊有久寒者,於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生薑以溫內寒也。
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
厥陰肝木寒極無陽,以致膽胃皆寒。故乾嘔、吐涎沫、頭痛、吐利、肢厥、煩躁欲死。膽肝皆寒,木氣拔根,中氣大虛,故煩躁欲死。吳茱萸溫降木氣,生薑降胃,參棗補中。
厥而心悸,悸乃心下有水,宜先用茯苓炙草以去水,然後可用溫藥以治厥。不先治水而用溫藥以治厥,溫藥將水蒸入胃中,必作利也。
白話文:
病人沒有腹瀉,也沒有出汗,只有四肢冰冷,脈搏微弱,並非內寒陽虛所致,只是血脈不足,肝氣不暢,身體虛弱,導致經絡氣血不通。因此,應該用當歸、桂枝、芍藥溫暖血液,調和肝氣;炙甘草、大棗補益身體;細辛、通草疏通經絡。
如果病人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將要消失,而且平時就有寒症,可以在當歸四逆湯中加入吳茱萸、生薑溫暖內寒。
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都是溫暖身體的藥材。
厥陰肝木寒氣極盛,沒有陽氣,導致膽囊和胃都寒冷。所以會出現乾嘔、吐口水、頭痛、腹瀉、肢體冰冷、煩躁不安,想要死亡。膽囊和肝臟都寒冷,肝氣衰竭,中氣虛弱,所以煩躁不安想要死亡。吳茱萸溫暖下降肝氣,生薑降胃氣,人參和大棗補益中氣。
如果病人四肢冰冷並且心悸,心悸是心下有水,應該先用茯苓和炙甘草去除水氣,然後再用溫熱藥物治療四肢冰冷。如果先不治療水氣,就用溫熱藥物治療四肢冰冷,溫熱藥物會將水氣蒸到胃中,就會導致腹瀉。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復利者,言尿多也。脈弱而嘔,陽亡於上,尿多陽亡於下,身微熱,陽亡於外。若加肢厥,是陽亡不復,是為難治。宜四逆湯以回陽也。
發汗後惡寒,為腎陽虛,不惡寒而惡熱,為胃陽實,宜調胃承氣湯以和胃也。
陽明腑病,未曾吐下傷津而心煩,是胃有熱。宜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輕泄胃熱。胃熱未實,炙草補中氣也。
太陽病時,吐下發汗,傷其胃中津液,津傷生煩,又加尿多,津液更傷,以致大便成硬。心煩而大便硬,是已成陽明胃熱之證,宜小承氣湯輕下胃熱也。
白話文:
病人呕吐,脉搏无力,小便却很频繁,这说明尿量很多。脉搏无力伴随呕吐,是阳气衰败上浮,尿量多则是阳气衰败下泄,身体微微发热,则是阳气衰败在外。如果再加肢体厥冷,说明阳气衰败无法回升,病情就比较难治。应该用四逆汤回阳救治。
发汗后出现怕冷,是肾阳虚的征兆,如果不怕冷反而怕热,则是胃阳实证,应该用调胃承气汤调理胃气。
阳明经腑病,还没经过泻下就出现口干心烦,说明胃里有热。应该用调胃承气汤,用大黄和芒硝轻泻胃热。胃热不严重,用甘草补中气。
太阳病期间,经过吐泻和发汗,损伤了胃里的津液,津液受损导致心烦,再加上尿量多,津液进一步受损,最终导致大便干燥。心烦伴随大便干燥,已经是阳明胃热的表现,应该用小承气汤轻泻胃热。
陽明病脈遲而實,汗出不惡寒,身重短氣,腹滿而喘,潮熱,此表證已解,裏熱已實,可以攻裏。再看其手足濈然汗出,手足秉氣於中土,中土熱實,則手足汗出,是大便已硬,可用大承氣湯以攻裏。若汗多發熱而仍惡寒,是表證仍在,其熱不潮,不可用大承氣湯。但雖不可用大承氣而腹大滿不通,是胃熱已實,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
蜜煉成挺納入肛門,為蜜煎導法。
陽明腑病,大便燥結,胃中並無實證,此乃發汗傷津,尿多傷津,津液內竭,不可攻下大便。應用蜜煎導法,蜜入肛門直腸吸收蜜之潤氣,自然大便得下。
大豬膽汁,或土瓜根汁
白話文:
如果病人脉象迟缓而有力,出汗但不怕冷,身体沉重呼吸短促,肚子胀满喘不过气,时而发热,说明表证已经解除,内热已经实证,可以攻克内热。如果同时手脚大量出汗,这说明手脚受到中土(脾胃)的影响,中土热盛,就会导致手脚出汗,同时大便也会变得干硬,可以用大承气汤来攻克内热。但如果出汗多,发热但仍然怕冷,说明表证尚未完全解除,热证不明显,不能用大承气汤。虽然不能用大承气汤,但是如果肚子胀满不通,说明胃热已经实证,可以用小承气汤稍微调理一下胃气。
可以用蜂蜜炼成硬块,塞入肛门,这就是蜜煎导法。
如果阳明经的腑病导致大便干燥结实,胃里没有实证,这是因为发汗伤津,小便多也伤津,导致津液不足,不能用攻下大便的药。应该采用蜜煎导法,将蜂蜜塞入肛门直肠,吸收蜂蜜的润气,就能自然排便。
还可以用猪胆汁,或者土瓜根汁。
此方較蜜煎導方寒,津液內竭,脈較有力者,適用之,否則灌入肛門之後,直腸吸收而上,亦能寒胃也。
麻仁,杏仁,芍藥,大黃,厚朴,枳實
蜜煎導、豬膽汁土瓜根汁,此燥在肛門之方。若肛門與腸中皆燥,而又無燥之實證者,須麻仁丸,麻仁杏仁以溫潤之,芍藥以寒潤之,又兼小承氣湯以輕蕩之。每服只梧子大之十小丸,輕緩極矣。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是胃熱實也。脈滑亦實。可與小承氣湯下其胃熱。但脈雖滑而急數,急數之脈,屬於裏虛,不可用小承氣湯下胃熱。如其以小承氣湯為主,若裏不虛,服後必放屁,若不放屁,是裏虛也。不可服也。所以明日不大便,脈由急數而轉澀,虛澀為陽氣虛,故難治也。
白話文:
這則方劑比蜂蜜煎藥更加寒涼,當身體內部水分減少、脈搏較強健時,適合使用此方。若直接灌入肛門,藥物會被直腸吸收至胃部,同樣會使胃部感到寒冷。
主要成分: 麻仁、杏仁、芍藥、大黃、厚朴、枳實
這類方劑包括乾燥的藥物,適用於肛門及腸道乾燥的情況,但若無乾燥的確切症狀,應使用麻仁丸。麻仁和杏仁可以溫潤腸道,芍藥則有助於清熱潤腸,同時配合小承氣湯以輕柔地清理腸道。每次服用量約為十顆小丸,速度緩慢而平和。
對於陽明病的患者,如果出現妄言、發熱等症狀,這表明胃部有熱邪且實質性。脈象滑動且實質。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小承氣湯來清除胃部熱邪。然而,如果脈象雖然滑動但卻緊繃快速,快速的脈象表示腸道虛弱,不適合使用小承氣湯來清除胃熱。如果以小承氣湯作為主要治療手段,且腸道未虛弱,那麼服用後必定會放屁。如果不放屁,則表明腸道虛弱,不宜服用。因此,如果第二天仍然沒有大便,脈象由緊繃快速轉為遲緩,這是陽氣虛弱的表現,難以治療。
腹滿痛陽明燥土傷太陰之陰。發熱而汗特別之多,陽明燥土傷少陰之陰。目中不了了,睛不和,陽明燥土傷厥陰之陰。故皆宜急用大承氣湯,下燥土之腑陽,以救三陰之臟陰也。
陽明病而善忘,此因有久瘀之血,停於下部阻礙腎氣之故。腎主藏智,腎氣不能升達,故善忘。何以知其有瘀血?大便黑硬,便時反易也。下有瘀血,腎氣抑鬱,故現黑色。故以抵當下其瘀血也。
嘔而發熱,少陽膽經上逆也。欲足少陽下降,必須手少陽上升,故小柴胡主之。
桂枝,芍藥,炙草,生薑,大棗,飴糖
白話文:
肚子脹痛,是陽明燥土傷了太陰的陰氣;發燒而且出汗特別多,是陽明燥土傷了少陰的陰氣;眼睛看不清,眼球也不舒服,是陽明燥土傷了厥陰的陰氣。所以都要趕快使用大承氣湯,瀉掉燥土的腑陽,來救治三陰的臟陰。
陽明病的人容易健忘,這是因為長期瘀血停留在下部,阻礙了腎氣的緣故。腎臟主宰著智力,腎氣無法上升,所以就容易健忘。為什麼知道有瘀血呢?因為大便又黑又硬,而且排便困難。下部有瘀血,腎氣受阻,所以大便呈現黑色。因此要用抵當湯來瀉掉瘀血。
嘔吐還發燒,是少陽膽經上逆的表現。想要讓足少陽下降,就必須讓手少陽上升,所以小柴胡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
桂枝、芍藥、炙草、生薑、大棗、飴糖都是常用的中藥,可以用來治療上述的病症。
陽脈澀,上焦津液不下也。陰脈弦,下焦木氣不升也。上焦津液不下,膽經上逆相火燒灼也。膽經上逆肝經下陷,則木鬱而腹痛也。芍藥重降膽經相火,桂枝升肝經木氣,炙草薑棗,溫補中氣,飴糖補土氣、潤津液,木氣和則腹痛止也。如不差,是腹痛,非肝木不升,乃三焦經不升,仍宜小柴胡湯以升三焦之經。
榮衛病過十日,脈浮嗜臥。脈細屬少陽經病,胸滿腹痛亦少陽經病,故主小柴胡湯。嗜臥者,少陽相火升降紊亂也。榮衛病過十日,榮衛病罷。
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生薑,大棗,桂枝,芍藥,炙草
白話文:
陽氣運行不暢,導致上焦津液無法下降。陰氣運行不順,造成下焦陽氣無法上升。上焦津液無法下降,膽經之火逆流上行,灼燒內部。膽經之火逆流上行,肝經之氣下降,導致肝氣鬱結而腹部疼痛。芍藥藥性偏於下降,可以降膽經之火;桂枝藥性偏於上升,可以升肝經之氣。炙草、生薑、大棗溫補中氣,飴糖補益脾土之氣,潤澤津液。肝氣順暢,腹痛自然消失。如果沒有好轉,可能是腹部疼痛不是因為肝氣不升,而是三焦經氣不升,仍然需要服用小柴胡湯來升三焦之氣。
榮衛失調超過十天,脈象浮緩,患者嗜睡。脈象細弱屬於少陽經病,胸悶腹痛也是少陽經病的表現,因此主治以小柴胡湯為主。嗜睡是因為少陽之火升降失常。榮衛失調超過十天,榮衛失調的病症已經消失。
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生薑、大棗、桂枝、芍藥、炙草,都是小柴胡湯的藥材。
既有發熱、惡寒、肢節煩痛之榮衛表證,又有微嘔心下支結之少陽經證,桂枝湯、小柴胡湯合併雙解也。
黃芩,芍藥,炙草,大棗
少陽經氣與榮衛表氣同時為病,少陽相火熱盛於經,則經熱與榮熱混合而病熱利,黃芩清少陽相火,芍藥解榮熱,草、棗補中氣也。
於黃芩湯內加半夏、生薑。
黃芩湯證而加嘔,於黃芩湯加半夏、生薑以止嘔也。
血結則陰陽之氣運行阻滯,故病發如瘧。中風經水適來,榮分之熱,即乘經水適來血室空虛而入血室。血室為少陽相火所主,故以小柴胡湯調少陽也。傷寒經水適來暮即譫語如見鬼狀,亦為熱入血室,故以小柴胡湯調少陽也。
白話文:
患者同時出現發燒、畏寒、四肢關節痠痛的表證,以及噁心、腹脹、大便不通的少陽經證,可以考慮將桂枝湯和小柴胡湯合併使用,達到雙重解表和調和少陽的效果。
方劑中,黃芩清熱瀉火,針對少陽經的熱盛;芍藥清熱涼血,緩解表證的熱症;炙草和甘草補中氣,增強正氣。
如果患者伴隨嘔吐,可以在黃芩湯中加入半夏和生薑,以止嘔。
血瘀阻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因此出現類似瘧疾的發作。中風時,經水流動,表證的熱氣趁血室空虛而入,血室是少陽相火所主,所以用小柴胡湯調和少陽。傷寒患者經水流動,傍晚時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如同看到鬼一樣,也是因為熱氣入血室,因此同樣可以用小柴胡湯調和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