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7)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7)
1.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腑病上篇,膀胱腑病列於胃腑病之後者,腑病以胃為主體也。凡下證皆胃家負責,如不先認識胃腑應下之實證,而據言膀胱腑病之下證,輕重不分,易致亂也。
少陽經病列於臟腑病之後者,先知榮衛之表,再知臟腑之裏,然後能知少陽之經,在半表半裏也。經病之經字,為少陽病之本證,陽明雖有經病,統在榮衛汗法之列,經病不可汗,故惟少陽有經病。
傷寒論難瞭解,糾纏太多也。原文詞意糾纏,叔和編次糾纏,注家不憑事實,只憑理想糾纏。此篇先立原則,後立分則,糾纏既清,系統明白,所以一讀即能整個瞭解。上篇者,原則也。
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和諧故耳。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榮內衛外,所以榮衛一病,必先寒後熱。此一章,論榮衛和合則不病,分離則病。)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桂枝湯主之。(疏泄失宜,謂之邪風,乃木氣失調之氣。)
病人臟無他病,時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為衛氣不和也。先於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榮偏疏泄故弱,衛不交榮故強,上章同意。以上二章論榮病。)
太陽病,服桂枝湯,煩不解,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刺通形質,氣化易於運動。二穴在大椎旁。)
酒客家不可與桂枝湯,得湯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酒客胃熱,甘性壅緩助熱,熱性往上,故嘔。)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桂枝湯多熱薬,吐膿血者,血熱也。以上三章,論桂枝湯用法。)
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麻黃湯衄前之法,既衄則不可用。)
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衄亦是汗義,故愈。)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者,麻黃湯主之。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睡則陽氣下降而生相火,故曰陽氣重。以上三章論衛病。)
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之?然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不可發汗,言不宜用麻黃湯,原劑發汗耳。用極輕劑麻黃便合。)
傷寒,發汗宜解,半日許復煩,若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既服麻黃湯發汗,不可再用麻黃湯。以上二章,論麻黃湯用法。)
病,發熱頭痛,脈反沉不差,身體疼痛,當溫其裏,宜四逆湯。(發熱頭痛身體疼痛表證,脈沉臟寒裏證。有表證脈當浮,今脈沉故曰反。沉為裏證之脈,臟陰寒故脈沉。)
白話文:
腑病篇
膀胱的病變放在胃的病變之後來講,是因為腑的病變以胃為主要核心。所有腹瀉等下部症狀都歸屬於胃的責任。如果沒有先了解胃腑應該要瀉下的實證,就直接說膀胱的下部病症,就會輕重不分,容易造成混亂。
少陽經病篇
少陽經的病變放在臟腑病變之後來講,是因為要先了解身體表面的榮衛之氣,再了解臟腑內部的狀況,這樣才能知道少陽經是處於半表半裡的狀態。這裡所說的「經」字,指的是少陽病的根本證候。陽明病雖然也有經脈的病變,但都歸屬於利用發汗的治療方法。而經脈病是不可以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的,所以只有少陽病有這種經脈的病變。
《傷寒論》總論
《傷寒論》很難理解,是因為糾纏不清的地方太多了。原文的用詞含糊不清,王叔和的編排也很混亂,注釋的人又沒有根據事實,只憑著自己的想像來解釋,所以更加糾纏不清。這篇文章先確立總的原則,再確立各個細則,等糾纏的地方都理清楚了,整個系統就清楚明白了,所以一讀就能夠全面了解。《上篇》所講的是總的原則。
榮衛之氣的關係
病人常常自己出汗,這是因為榮氣調和,榮氣調和時,身體外在就會不協調,是因為衛氣和榮氣不和諧的緣故。因為榮氣在脈管中運行,衛氣在脈管外運行,再次發汗,使榮衛調和就會痊癒。(榮氣在內,衛氣在外,所以榮衛如果出現病變,一定是先冷後熱。這段話說明榮衛和合則不會生病,分離就會生病。)
桂枝湯的應用(一)
太陽病,出現發熱、出汗的症狀,這是因為榮氣虛弱,衛氣強盛,所以才會出汗。要治療這種受到邪風侵襲的狀況,就要用桂枝湯來治療。(疏泄功能失調,就叫做邪風,指的是木氣失調的氣。)
桂枝湯的應用(二)
病人內臟沒有其他疾病,卻時常發熱、自己出汗,而且一直不好,這是因為衛氣不調和。在發病的時候,發汗就會好,應該用桂枝湯。(榮氣偏於疏泄所以虛弱,衛氣不能與榮氣交合所以強盛,這與上一段的意思相同。以上這兩段是說明榮氣的病變。)
桂枝湯的應用(三)
太陽病,服用了桂枝湯,卻還是覺得煩躁,沒有緩解,應該先針刺風池穴、風府穴,再服用桂枝湯就會好。(針刺可以疏通形體,讓氣化容易運行。這兩個穴位在大椎穴旁邊。)
桂枝湯的應用(四)
經常喝酒的人不可以服用桂枝湯,如果喝了就會嘔吐,因為經常喝酒的人不喜歡甘甜的藥。(經常喝酒的人胃裡有熱,甘甜的藥性會使熱更加壅滯,熱性往上衝,所以會嘔吐。)
桂枝湯的應用(五)
凡是服用桂枝湯後嘔吐的人,之後一定會吐膿血。(桂枝湯裡面有很多熱性的藥物,吐膿血是因為血裡有熱。以上這三段說明桂枝湯的用法。)
麻黃湯的應用(一)
傷寒病,脈象浮緊,沒有發汗,卻因此流鼻血的,應該用麻黃湯來治療。(麻黃湯是用在流鼻血之前的治療方法,已經流鼻血了就不能用。)
麻黃湯的應用(二)
太陽病,脈象浮緊,發熱但身上不出汗,自己流鼻血就會好。(流鼻血也是發汗的一種形式,所以會好。)
麻黃湯的應用(三)
太陽病,脈象浮緊,沒有出汗,發熱、身體疼痛,八九天都沒好,表證還在的,應該用麻黃湯治療。服藥之後,病情稍為減輕,但這個人卻出現煩躁、眼睛睜不開的嚴重情況,必定會流鼻血,流鼻血後就會好。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陽氣過重。(睡覺時陽氣會下降而產生相火,所以說陽氣重。以上這三段是說明衛氣的病變。)
麻黃湯的應用(四)
脈象浮緊的,按照常理應該是身體疼痛,應該用發汗來解決。假如尺脈遲緩,就不能發汗。要如何知道呢?那是因為榮氣不足,血少的緣故。(不能發汗,指的是不宜使用麻黃湯這種原方發汗。可以改用非常輕劑量的麻黃。)
麻黃湯的應用(五)
傷寒病,發汗後應該會好,但過了半天又開始煩躁,如果脈象浮數,可以再次發汗,應該用桂枝湯。(已經服用麻黃湯發汗了,就不能再使用麻黃湯。以上這兩段說明麻黃湯的用法。)
四逆湯的應用
生病,發熱頭痛,脈象反而沉細,病情沒有減輕,而且身體疼痛,應該溫養身體內部,應該使用四逆湯。(發熱頭痛身體疼痛是表證,脈象沉是臟寒的裡證。有表證,脈象應該是浮的,現在脈象沉,所以說是「反」。沉是裡證的脈象,臟陰寒所以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