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傷寒論方解上篇 (1)
傷寒論方解上篇 (1)
1. 傷寒論方解上篇
本篇與傷寒論原文讀法篇對照著讀。
讀《傷寒論》者,只喜讀方,最怕讀文。文無理路可尋,方有病證可按也。雖有病證可按,仍無理路可尋。前代儒醫徐靈胎謂《傷寒論》只可一章一章讀,不能整個讀。夫所謂論者,乃整個論,非一章一章論,如按章去讀,不讀整個,何論之有?徐氏尚不能尋出文的理路,其他更不必道矣。本書傷寒讀法,已將整個理路尋出,讀者稱便。
茲於方中尋出整個理路,讀者由方以求文,其興趣必有更多於先讀讀法者。如此則中醫人人皆能讀傷寒論,然後中醫學可告成立。
著者識
芍藥,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
白話文:
讀《傷寒論》的人,只喜歡看藥方,最怕讀文字。文字沒有道理可循,藥方卻可以根據病症來選擇。即使有病症可以依循,仍然沒有道理可尋。前代名醫徐靈胎認為《傷寒論》只能一章一章地讀,不能整個讀。所謂論,指的是整篇論述,而不是一章一章的論述,如果按章去讀,不讀整篇,哪有什麼論述呢?徐氏都找不到文字的道理,其他人更不用說了。本書的傷寒讀法,已經將整個道理找出來了,讀者可以方便閱讀。
現在我在藥方中找出整個道理,讀者可以從藥方去理解文字,他們一定比先讀讀法的人更有興趣。這樣中醫人人皆能讀《傷寒論》,然後中醫學才能真正建立起來。
作者自述
芍藥,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
榮氣疏泄則汗出,膽經不降相火上逆則發熱,鼻鳴乾嘔榮衛分離則頭痛項強。發熱汗出,津液必傷,表陽必虛。榮衛分離,中氣必虛。芍藥降膽經、降相火、斂榮氣之疏泄,炙草補中,薑棗補中生津,桂枝調榮衛實表陽也。風傷衛氣,衛氣減少,榮氣加多,故榮氣與衛氣分離而榮現疏泄之病。緩脈乃疏泄向外之象。
原方分量載在世行本《傷寒論》。原方一兩,可同今之一錢。
棗有大小不同,原方十二枚,可用今之六錢。
麻黃,杏仁,桂枝,炙草
衛氣收斂,則無汗惡寒,體痛腰痛骨節疼痛。肺氣不降,則嘔逆而喘。榮衛分離,中氣必虛。衛氣不開,表陽必虛。麻黃瀉衛氣之收斂,杏仁降肺氣之逆,炙草補中氣,桂枝調榮衛達表陽也。收斂之病,氣機滯塞,故不用棗,既不用棗,亦不用薑矣。寒傷榮氣,榮氣減少,衛氣加多,故衛氣與榮氣分離而衛現收斂之病。緊脈乃收斂向內之象。
白話文:
身體的陽氣外泄就會出汗,膽經氣機不降,導致相火上逆則會發熱,鼻子發出響聲、乾嘔,表示營衛分離,就會頭痛、脖子僵硬。發熱出汗,必然損傷津液,表面的陽氣也會虛弱。營衛分離,中氣必然虛弱。芍藥可以降膽經、降相火、收斂陽氣外泄,炙草補益中氣,生薑大棗補益中氣、生津,桂枝可以調節營衛、充實表陽。風邪侵襲衛氣,衛氣減少,營氣增多,導致營衛分離,出現陽氣外泄的病症。脈象緩慢,就是陽氣外泄的表現。
藥方中的麻黃、杏仁、桂枝、炙草,都是按照古代藥方劑量配比。
衛氣收斂,就會不出汗、怕冷、身體疼痛、腰痛、骨節疼痛。肺氣不降,就會嘔吐、呼吸困難。營衛分離,中氣必然虛弱。衛氣不開,表陽必然虛弱。麻黃可以瀉掉衛氣的收斂,杏仁可以降下逆行的肺氣,炙草補益中氣,桂枝可以調節營衛、達表陽氣。收斂的病症,氣機阻塞,所以不用大棗,不用大棗就不用生薑。寒邪侵襲營氣,營氣減少,衛氣增多,導致營衛分離,出現衛氣收斂的病症。脈象緊弦,就是衛氣收斂的表現。
芍藥,桂枝,炙草,生薑,大棗,麻黃,杏仁
脈虛,不緩不緊,卻微惡寒微發熱而身癢。身癢為榮衛俱虛,欲自解而未能。麻黃與桂枝減輕分兩雙解榮衛也。
桂枝,芍藥,炙草,生薑,大棗,麻黃,杏仁
寒熱如瘧,日僅再發。此衛氣之虛。雙解榮衛,減輕麻黃,輕泄衛閉也。
桂枝,芍藥,炙草,大棗,生薑,麻黃,石膏
形作傷寒,作渴,而寸脈弱,此津液虛而生燥也。雙解榮衛,減輕泄衛之麻黃,加石膏以清燥也。麻黃石膏能發越庳著。越婢二字想係越庳二字之誤。
白話文:
芍藥、桂枝、炙草、生薑、大棗、麻黃、杏仁,這些藥材用於治療脈虛,不緩不緊,但稍微怕冷、微發熱且全身發癢的症狀。全身發癢是因爲身體表面的陽氣和內部的陰氣都虛弱,想要自行恢復卻無力。麻黃和桂枝可以減輕藥量,分別解開表面的陽氣和內部的陰氣。
桂枝、芍藥、炙草、生薑、大棗、麻黃、杏仁,這些藥材用於治療寒熱像瘧疾一樣,一天發作兩次的症狀。這是因為身體表面的陽氣虛弱所致。用麻黃和桂枝解開表面的陽氣和內部的陰氣,減輕麻黃的用量,輕輕地疏通表面的閉塞。
桂枝、芍藥、炙草、大棗、生薑、麻黃、石膏,這些藥材用於治療像傷寒一樣的症狀,伴隨口渴,且寸脈微弱。這是因為體液不足而導致乾燥。用麻黃和桂枝解開表面的陽氣和內部的陰氣,減輕麻黃的用量,以疏通表面的閉塞,並加入石膏來清熱除燥。麻黃石膏能發散寒邪,使之從體內排出。 “越婢”兩個字可能是“越庳”兩個字的誤寫。
麻黃,桂枝,芍藥,炙草,半夏,五味子,細辛,乾薑
榮衛不解而心下有水氣,以致膽經不降而乾嘔發熱。相火不降而作渴欲飲水,水入仍吐。胃氣不降而作噫。水入腸胃而作利。小便不利少腹滿。肺氣不降而作喘。水氣上衝而作咳。皆平日中下陽虛,寒水上淩陽位之病。此寒水乃中下皆寒而來之水。麻桂雙解榮衛之鬱,炙草補中氣,細辛乾薑五味半夏溫降寒濕水氣,乾薑溫脾陽,以杜其入臟。小青龍之咳,喉間作癢,清水中加稀痰。
白話文:
身體寒氣入侵,導致氣血不通,胸腹積水,膽汁不降,出現乾嘔、發熱。體內熱氣上浮,口渴想要喝水,但喝了又吐出來。胃氣不下降,打嗝。水進入腸胃,就拉肚子。小便不暢,小腹脹滿。肺氣不下降,喘不過氣。水氣上湧,咳嗽。這些症狀都是因爲長期以來下半身陽氣不足,寒氣上犯陽氣所致。這種寒氣是來自於下半身和中間部位的寒涼之氣。麻黃、桂枝疏解氣血鬱滯,炙草補益中氣,細辛、幹薑、五味子、半夏溫降寒溼水氣,幹薑溫暖脾胃陽氣,防止寒氣侵入臟腑。如果出現清痰、喉癢,可以加入小青龍湯來治療。
小青龍湯加減法,詳世行本《傷寒論》。
麻黃,桂枝,炙草,生薑,大棗,杏仁,石膏
如非中風,而是脈緊惡寒無汗之傷寒。平日胃氣燥熱之人,衛氣閉於外,煩燥生於內,甚至燥極傷津,身重乍有輕時。麻黃杏仁以泄衛,桂枝以和榮,石膏以清燥,炙草薑棗以補中。因脈緊故不用芍藥之斂也。石膏清胃燥以杜其入腑。杜其入腑云者,杜其腑熱之成也。誤服石膏亡陽,須以真武湯救之。
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枝
白話文:
小青龍湯加減法詳解
這段文字出自《傷寒論》,講述小青龍湯的加減用法。
藥材:麻黃、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杏仁、石膏
適用症狀:
若非中風,而是脈象緊緊、惡寒無汗的傷寒。此症常見於平日胃氣燥熱的人,衛氣被阻於外,內心煩躁,甚至燥熱傷津,身體沉重,偶爾會覺得輕快。
藥物作用:
- 麻黃、杏仁:疏泄衛氣。
- 桂枝:調和營氣。
- 石膏:清熱燥濕。
- 炙甘草、生薑、大棗:補益中氣。
由於脈象緊緊,因此不使用芍藥收斂。石膏清熱燥濕,防止熱邪進入腑臟,避免腑臟生熱。
誤服石膏亡陽的應急措施:
若誤服石膏導致陽氣虛損,則需服用真武湯來救治。
以下藥物加入小青龍湯用於加強利水作用:
- 茯苓
- 豬苓
- 澤瀉
- 白朮
- 桂枝
總結:
這段文字详细介绍了小青龍湯的加減用法,强调了根據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藥物用量,以達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醒了误服石膏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对应的急救措施。
無惡寒發熱項強之榮衛證,而發熱心煩,渴欲飲水,水入仍吐與心悸,皆水濕隔阻相火不降之故。朮苓澤瀉豬苓以泄水濕,桂枝助肝經之疏泄以行水。濕去火降,故吐止、熱止、悸止也。
茯苓,炙草,桂枝,生薑
汗出不渴,表陽虛也。汗出而渴,表虛兼裏濕盛也。汗出不渴,雖屬表虛,亦有裏濕,茯苓泄濕,生薑炙草溫中,桂枝實表以止汗出也。燥渴為陽實,濕渴為陽虛。濕阻相火不能下降,相火灼金,故渴。
石膏,知母,炙草,粳米
傷寒而外有大熱。相火外出,裏氣必寒。裏熱實則熱聚於內,不浮於外,故外無大熱。肢厥有陽證陰證之分,陰證裏陽虛,陽虛於內,不能達外,故肢厥,其厥有如冰冷;陽證裏陽實,陽聚於內,不能達外,故肢厥,其厥不如冰冷,不溫而已。陰證脈微細而沉,陽證脈滑而實,或沉而實。
白話文:
如果沒有惡寒發熱、脖子僵硬的表裡失調症狀,但卻發燒、心煩意亂、口渴想喝水、喝了又吐,還有心悸,都是因為水濕阻隔心火下降導致的。用白朮、茯苓、澤瀉、豬苓來利水除濕,用桂枝幫助肝經疏泄以利水。濕氣去除,心火下降,所以嘔吐、發燒、心悸都會停止。
如果出汗卻不渴,表示表陽虛弱。如果出汗並且口渴,表示表虛兼有裡濕盛。即使汗出不渴,也可能內有濕氣,用茯苓利濕,用生薑、炙甘草溫中,用桂枝固表止汗。燥渴是陽實,濕渴是陽虛。濕氣阻隔心火不能下降,心火灼傷肺金,所以口渴。
如果傷寒發作,體表卻出現燥熱,說明心火外泄,內裡必定寒涼。如果內熱實證,熱氣積聚於內,不會浮於表面,所以體表不會出現燥熱。肢厥分為陽證和陰證,陰證是裡陽虛弱,陽氣不足,不能到達體表,所以肢體厥冷,摸起來像冰冷的。陽證是裡陽實證,陽氣積聚於內,不能到達體表,所以肢體厥冷,摸起來雖然不溫暖,但也不像陰證那麼冰冷。陰證的脈象微細而沉,陽證的脈象滑而實,或者沉而實。
陽明燥熱,故滑而實也。石膏知母清陽明經之燥,粳米炙草生津液而補中氣也。
白虎湯內加人參
白虎證,渴能飲水。雖能飲水而口仍燥,此燥熱傷津之所致。非補氣不能生津,於白虎湯內,加參以補氣,由氣生津也。榮衛表病未曾出汗而成五苓白虎證者,服五苓白虎,必汗出而解。裏氣和則表氣和也。濕渴飲水仍吐出,燥渴飲水不吐出。
炙草,乾薑,附子
此太陰脾臟之本氣病也。太陰脾臟土氣濕寒之人,表氣的榮衛分離,裏氣的脾臟即鬱而現本氣之病。乾薑炙草溫補中氣,溫寒除濕以復土氣之升降,附子溫水回陽,以培土氣之根。凡用四逆湯皆陰寒陽亡之病也。
白話文:
陽明經熱氣盛,所以排泄物滑利而量多。石膏和知母能清熱解毒,去除陽明經的燥熱;粳米和甘草滋陰生津,補充中氣。
白虎湯裡加入人參,適用於口渴但能喝水,即使喝了水,嘴巴依然乾燥的病人。這表示燥熱傷津,必須補氣才能生津,所以白虎湯中加入人參,以補氣生津。如果表證尚未發汗就出現五苓白虎證,服用五苓白虎湯後必定會發汗而解。內在的氣機調和,表面的氣機自然也會調和。濕熱導致的口渴,喝水會吐出來;燥熱導致的口渴,喝水不會吐出來。
炙草、乾薑、附子,這屬於太陰脾臟本氣的病症。太陰脾臟的土氣偏濕寒,表面的氣機榮衛分離,內在的脾臟氣機鬱滯,就會表現出本氣的病症。乾薑和炙草溫補中氣,溫暖寒濕,使土氣升降恢復正常;附子溫暖水液,回補陽氣,以培補土氣的根基。凡是用四逆湯的,都是陰寒陽虛的病症。
附子,白朮,茯苓,人參,芍藥
此少陰腎臟之本氣病也。少陰腎臟病則水寒滅火,火滅土敗,陽氣微少。尺脈微細,但欲寐而不能寐,背微惡寒,骨痛脈沉,皆陽氣微少,陰寒之象。水寒土敗,則木枯克土。平日腎臟虛寒,陽氣不足之人,表氣的榮衛分離,裏氣的腎臟即鬱,而現本氣之病。附子回陽補火,白朮茯苓補土,人參補中氣,芍藥安風木,解骨痛。附子最動木氣。
烏梅,乾薑,附子,人參,細辛,蜀椒,黃連,黃柏,當歸,桂枝
白話文:
這是一種少陰腎臟的本氣病。少陰腎臟病症會導致水寒滅火,火滅土敗,陽氣不足。患者尺脈微細,想要睡覺卻無法入眠,背部略微發寒,骨頭疼痛,脈象沉細,都是陽氣不足、陰寒的表現。水寒土敗,則會導致木氣枯竭而克伐脾土。平常腎臟虛寒、陽氣不足的人,表氣的榮衛之氣會分離,裏氣的腎臟就會鬱結,進而引發本氣之病。附子回陽補火,白朮茯苓補脾土,人參補中氣,芍藥安風木,解骨痛。附子最能驅動木氣。
烏梅、乾薑、附子、人參、細辛、蜀椒、黃連、黃柏、當歸、桂枝,這些藥材可以用來治療這種病症。
此厥陰肝臟之本氣病也。肝臟病則下寒上熱,中虛風動。上熱者,因下寒木失溫養,化風上衝,風衝化熱,熱傷津液,故消渴心中熱痛而饑。下寒蚘不能居,尋胃間熱處而上,故病吐蚘。蚘動即是陽動,故煩。人身火在水下,上清下溫則治。火出水外,上熱下寒則病。上熱下寒,中土必敗。
木氣化風,木氣必傷。烏梅補木氣,生津液,斂風氣,附子蜀椒溫下寒,黃連黃柏清上熱,乾薑人參溫補中氣,桂枝當歸溫養木氣。而達肝陽,細辛溫降衝氣也。
於四逆湯內加重乾薑
下利汗出,四肢厥冷,陽將亡也。其脈必微而欲絕,中寒之至。用四逆湯以回陽,重加乾薑大溫中氣。此方名通脈者,脈生於中氣也。曰外熱者,汗出而陽亡於外也。此方即四逆湯加重乾薑分兩。凡陰寒脈微欲絕,皆宜用之。
白話文:
這是厥陰肝臟的本氣病。肝臟生病,就會導致下寒上熱,內虛風動。上熱是因為下寒導致木氣失溫養,化為風氣上衝,風氣衝擊化為熱氣,熱氣傷了津液,所以會出現消渴、心中熱痛、飢餓。下寒導致蟲不能停留,會尋找胃間熱處而往上,所以會出現吐蟲。蟲動就是陽氣動,所以會煩躁。人體的火氣位於水下,上清下溫才能治療。火氣出於水外,上熱下寒就會生病。上熱下寒,中土必然受損。
木氣化為風氣,木氣必受損傷。烏梅能補木氣,生津液,斂風氣;附子蜀椒溫下寒;黃連黃柏清上熱;乾薑人參溫補中氣;桂枝當歸溫養木氣,而達到溫養肝陽;細辛溫降衝氣。
在四逆湯中加重乾薑。
下利汗出,四肢厥冷,陽氣將要消失。其脈象一定微弱欲絕,這是中寒到了極點。用四逆湯回陽,加重乾薑大溫中氣。此方稱為通脈湯,因為脈氣源於中氣。所謂外熱,是指汗出導致陽氣外泄而亡。此方即四逆湯加重乾薑至二兩。凡陰寒脈象微弱欲絕,都適合使用此方。
大黃,炙草,芒硝
惡寒發熱之榮衛表病,已經三日,已經發汗,卻汗發不透澈,而發熱更加,蒸蒸然手足出汗,脈現實大之象。此平日胃熱陽實之人,榮衛的表病不解,臟腑的裏氣偏鬱,腑熱自現本氣之病。若由蒸蒸發熱,腸胃津液灼乾,腸胃有了燥屎,便成潮熱譫語、腹滿痛拒按之大承氣湯下證。如成下證,則病重矣。
必須於胃熱未曾全實,但蒸蒸汗出發熱之時,用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平胃熱,炙草養中氣也。曰調胃者,調和胃氣,不取攻下,使熱退不成下證也。
白話文:
大黃、炙草、芒硝可以用於治療惡寒發熱的表病。這種病症已經持續三天,患者已經發汗,但汗發不透,反而發熱更厲害,感覺身體蒸蒸發熱,手腳出汗,脈象沉而有力。這是因為患者平時胃熱陽氣旺盛,表病沒有解除,臟腑的裏氣鬱結,腸胃的熱氣外溢,導致身體出現本氣的病症。如果繼續蒸蒸發熱,腸胃津液被灼乾,腸胃中積聚乾燥的糞便,就會發展成潮熱譫語、腹部脹滿疼痛拒按的大承氣湯下證。如果發展成下證,病情就十分嚴重了。
因此,必須在胃熱尚未完全實熱,只是蒸蒸發熱出汗的時候,就用調胃承氣湯治療。大黃和芒硝可以平息胃熱,炙草可以滋養中氣。調胃承氣湯之所以稱為「調胃」,是因為它調和胃氣,不取攻下,使熱退而不發展成下證。
大黃,厚朴,枳實,芒硝
如當調胃承氣湯證時,不予調胃清熱,則胃熱愈實,便成燥屎、腹痛拒按、潮熱譫語等等之大承氣湯證。當用大承氣湯之攻下燥屎法。大黃芒硝攻下熱實,枳實厚朴開通滯氣也。大黃性寒芒硝性熱,枳實性寒厚朴性熱,寒熱混合,則成圓的運動。以圓運動的原則為下法,此大承氣湯之微旨。
大黃,枳實,厚朴
如應用大承氣湯攻燥屎,但不知屎已燥否,可用小承氣湯試探。已有燥屎,服湯後必放屁。如不放屁,是無燥屎。無有可攻之物,則不可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即大承氣湯去芒硝之滑瀉,減輕厚朴之辛通也。
白話文:
大黃、厚朴、枳實、芒硝這些藥材,如果要調治承氣湯證,卻沒有先調和胃氣清熱,就會導致胃火更加旺盛,進而出現大便乾結、腹痛按壓時拒抗、潮熱神志不清等嚴重症狀,這就是大承氣湯所要治療的症狀。此時,就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來攻下燥結的糞便。大黃和芒硝具有攻下熱結的作用,枳實和厚朴則能開通積滯的氣機。大黃性寒,芒硝性熱,枳實性寒,厚朴性熱,寒熱交融,就能產生一種圓形的運動模式,利用這種圓形運動的原理來達到瀉下的效果,這就是大承氣湯的精妙之處。
如果要使用大承氣湯來攻下燥結的糞便,但又不確定糞便是否已經乾結,可以使用小承氣湯試探。如果糞便已經乾結,服用小承氣湯之後就會放屁。如果沒有放屁,就表示沒有乾結的糞便,也就沒有可以攻下的東西,就不適合使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就是在大承氣湯中去掉了芒硝的滑瀉作用,並且減少了厚朴的辛辣通利作用。
桃仁,桂枝,炙草,大黃,芒硝
十二臟腑之經,公共組織行於軀體,稱曰榮衛。榮衛臟腑,雖有表裏之分,仍一整個。榮衛為臟腑之表,臟腑為榮衛之裏也。故榮衛之氣不和,臟腑之氣即鬱,三陰臟病之乾薑附子證,與陽明腑病之大黃枳實證,皆表氣不和,裏氣偏鬱之病。膀胱腑病亦然。表病不解,膀胱陽腑氣鬱而病熱,其人如狂。
如自己下血,熱隨血去,病即自愈。如不下血,少腹有血,急結作痛,當用大黃芒硝攻其熱,桃仁攻其血,桂枝以和表,炙草以補中氣。先解表乃可用此方。
大黃,水蛭,虻蟲,桃仁
白話文:
桃仁、桂枝、炙草、大黃、芒硝這些藥材,都是用來治療疾病的。
人體的十二臟腑經絡,共同組成一個系統,遍佈全身,稱之為榮衛。榮衛和臟腑,雖然有表裡之分,但實際上是一個整體。榮衛是臟腑的表,臟腑是榮衛的裡。因此,榮衛之氣不調和,臟腑之氣就會鬱結,三陰臟的病症,像是乾薑附子證,以及陽明腑的病症,像是大黃枳實證,都是表氣不和,裡氣鬱結導致的。膀胱腑的病症也是如此。表病不解,膀胱陽腑之氣鬱結,就會出現發熱,病人像發狂一樣。
如果病人自己流血,熱氣隨著血液排出,病就會自然痊癒。如果沒有流血,小腹有血塊,又急痛難忍,就要用大黃芒硝攻散熱氣,桃仁化解血瘀,桂枝調和表氣,炙草補益中氣。但是,必須先解表,才能使用這個方劑。
大黃、水蛭、虻蟲、桃仁,這些藥材都是用來治療血瘀的。
如榮衛病而身黃,脈沉,少腹硬,小便利,人如狂,亦膀胱腑熱。亦當用抵當湯,大黃攻其熱,水蛭虻蟲桃仁攻其血也。
以抵當湯為丸
少腹滿而尿利,為有瘀血,宜丸藥緩下。
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大棗,人參,炙草
如榮衛表病不得汗解,臟腑裏氣又不偏鬱,則少陽膽經被迫於表裏之間,而成少陽經病。少陽經病,三焦經下陷,膽經上逆而現口苦耳聾諸證。用柴胡升三焦經以解少陽結氣,黃芩降膽經以清相火逆氣,半夏生薑降胃逆,大棗補中氣,人參炙草補土氣而扶陰臟之陽也。小柴胡湯加減法,詳世行本《傷寒論》。
白話文:
如果病人出現榮衛受損、身體發黃、脈象沉細、小腹硬痛、小便量少、神志不清等症狀,而且脈象沉細,小腹硬痛,小便量少,神志不清,這就說明膀胱腑熱。可以服用抵當湯,大黃清熱,水蛭、虻蟲、桃仁化瘀破血。
如果患者小腹脹滿,但小便通暢,可能是因為瘀血阻滯,宜用丸藥緩緩通便。
可以用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大棗、人參、甘草等藥材組成藥丸。
如果病人表證不得汗解,又沒有內臟氣鬱,則少陽膽經受表裏之邪影響,出現少陽經病。少陽經病會導致三焦經下陷,膽經上逆,出現口苦、耳聾等症狀。可以用小柴胡湯,柴胡升三焦經以解少陽結氣,黃芩降膽經以清相火逆氣,半夏生薑降胃逆,大棗補中氣,人參炙草補土氣而扶陰臟之陽。小柴胡湯加減法,詳細參考《傷寒論》。
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大棗,芍藥,枳實,大黃
於小柴胡湯去人參炙草之補陽補土,加芍藥以降膽經之逆,枳實大黃以下胃腑之熱,仍用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大棗以解少陽之經也。少陽經病,亦少陽經本氣病。小柴胡湯為和解少陽之經,預防陰臟陽退之法。大柴胡湯為和解少陽之經,預防陽腑熱進之法。口苦心下痞硬,少陽膽經之結也。嘔吐酸臭而下熱利,陽明胃腑之熱也。
白話文:
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大棗、芍藥、枳實、大黃這八味藥,原本是「小柴胡湯」的藥方,但去掉了人參和炙草的補益之性,加入芍藥來降膽經的逆氣,並用枳實和大黃來瀉胃腑的熱。雖然去掉了補藥,但依然保留了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大棗來解少陽經的症狀。
少陽經的病症,有可能是少陽經本身的氣血失調,也可能是其他臟腑的病氣傳到少陽經。小柴胡湯可以和解少陽經,預防陰臟陽氣衰退。而大柴胡湯則是用來和解少陽經,防止陽明腑熱進一步蔓延。
口苦、心下痞硬,是少陽膽經氣結的表現。嘔吐酸臭,並且伴隨腹瀉,則是陽明胃腑熱盛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