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6)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6)
1.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薬,宜抵當丸。(熱不實,小便不利。必熱實,小便乃利。)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猶存,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抵當湯主之。(榮衛之中,有太陽之經,腑熱則經熱入裏。以上四章,論太陽膀胱腑病,則名實相符之太陽病也。太陽腑病,只有四章。)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此一章,論少陽經病之提綱。)
傷寒中風五六日,寒熱往來,胸脇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心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脇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非表可汗,非裏可溫可下,只可和解,故曰經病。所有諸證,皆少陽經氣升降不和之現象。)
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脇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邪乃膽木克胃土,痛乃肝木克脾土。)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寒,頸項強,脇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少陽經循脇下行,脇下滿,故屬少陽經病。四五日詳傳經篇。以上三章,論少陽皆虛證。)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下利乃胃熱,痞嘔乃經結,故解經兼下胃。此一章,論少陽實證,然實在胃腑,少陽經證仍虛也。)
榮衛病上篇論,榮衛表病本證,又於表病未解時,與表病已解後,提出臟腑重病。榮衛病上篇,整個傷寒論之雛形也。臟病上篇,論臟病陰寒,乃其本體。凡外感風寒,必榮衛先病,臟腑後病。榮衛不解,裏氣鬰動。臟陰偏盛之人,乃陽退而病臟寒。與榮衛不解,裏氣鬰動,腑陽偏盛之人,乃陰退而病腑熱,是相對的理路。
並無三陰直中,三陽傳經之事。不過腑陽偏盛,亦須榮衛已病數日,腑病乃成,世遂誤認為傳經。臟陰偏盛,榮衛一病,裏陽遂退,臟病即成,病成較速,世遂誤認為直中。遂將榮衛主表,臟腑主裏,表病不解,裏氣乃動之天然的正路鬧錯。此處一錯,全部傷寒論之路路俱錯。
此篇臟病列於腑病之前者,因臟病腑病,只在各人素日陰陽偏盛的關係,並無腑病為傳經,臟病為直中之事。風寒偏傷榮衛之後,榮衛病成,榮衛本體自病也。榮衛不解,臟腑病成,亦臟腑本體自病也。由榮衛入臟腑,入臟入腑,既無一定,則列臟病在前,或列腑病在前,均無不可。
榮衛乃臟腑之表,臟腑乃榮衛之裏,榮衛臟腑,本是一個,所以表病不解,裏病必作。
白話文:
傷寒發熱,小腹脹滿,應該小便不順暢,現在反而腹瀉,這是體內有瘀血的現象,應該用瀉下的藥物治療,不可以再用其他藥,適合用抵當丸。(發熱如果不是實熱,小便就不會不順暢;一定是實熱,小便才會順暢。)
太陽病過了六七天,表證還存在,脈象微弱而沉,反而沒有胸部結硬的現象,這個人會發狂。這是因為熱在下焦,小腹應該是堅硬脹滿的,小便卻是順暢的,這時下血才會好轉。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太陽經的熱邪跟著經脈深入體內,瘀熱積在裡面,所以用抵當湯來治療。(在營衛之中,有太陽經脈,腑裡有熱就會使經脈熱邪深入體內。以上四章,論述的是太陽膀胱腑的疾病,與實際病名相符,屬於真正的太陽病。太陽腑的疾病,只有這四章。)
少陽病的表現,是口苦、咽喉乾燥、頭暈目眩。(這一章,是論述少陽經病的總綱。)
傷寒或中風五六天,出現忽冷忽熱、胸脅脹滿、默默地不想吃東西、心煩想吐,或者心中煩悶但不嘔吐,或者口渴,或者腹痛、脅下痞塊,或者心悸、小便不順暢,或者不口渴,身體有微熱,或者咳嗽,這些情況適合用小柴胡湯來治療。(這不是表證可以發汗,也不是裡證可以溫補或瀉下,只能用和解的方法,所以說是經病。以上所有症狀,都是少陽經氣升降不協調的表現。)
身體虛弱、氣血耗盡,導致皮膚毛孔打開,邪氣趁虛而入,與正氣相搏鬥,結聚在脅下。正邪交戰,出現忽冷忽熱,發作有時,默默地不想吃東西。因為臟腑相連,所以疼痛必然向下,邪氣高而痛處低,因此導致嘔吐,適合用小柴胡湯治療。(這裡的邪是指膽木克制胃土,痛是指肝木克制脾土。)
傷寒四五天,身體發熱怕冷,脖子僵硬,脅下脹滿,手腳溫熱但口渴,適合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少陽經脈循著脅下行走,脅下脹滿,所以屬於少陽經的疾病。關於四五天,詳細內容在傳經篇。以上三章,論述的少陽病都是虛證。)
傷寒,發熱出汗但症狀沒有好轉,心下痞硬,嘔吐並腹瀉,適合用大柴胡湯來治療。(腹瀉是胃熱造成的,痞嘔是經脈結滯造成的,所以要疏解經脈兼瀉胃熱。這一章,論述的是少陽實證,但實熱在胃腑,少陽經的症狀仍然屬於虛證。)
上篇論述營衛疾病,指出營衛表病的本證,又在表證未解時,以及表證已解後,提出臟腑的重病。營衛病上篇,是整個《傷寒論》的雛形。臟病上篇,論述臟病陰寒的本質。凡是外感風寒,一定是營衛先病,臟腑後病。營衛不解,體內氣機就會鬱滯。臟陰偏盛的人,陽氣會退而患臟寒病。而營衛不解,體內氣機鬱滯,腑陽偏盛的人,陰氣會退而患腑熱病,這是相對的道理。
實際上並沒有三陰病直接發生、三陽病依次傳變的情況。只不過是腑陽偏盛的人,也需要營衛已經病了數日,才會形成腑病,世人就誤以為是傳經。臟陰偏盛的人,營衛一病,體內陽氣就立刻衰退,臟病很快就會形成,病程較快,世人就誤以為是直中。於是把營衛主表,臟腑主裡,表病不解,裡氣才會變動這個天然的正確途徑弄錯了。這裡一錯,全部《傷寒論》的理論就全都錯了。
這篇把臟病列在腑病前面,是因為臟病和腑病,只與各人平日陰陽偏盛的關係有關,並沒有腑病為傳經、臟病為直中的情況。風寒偏傷營衛之後,營衛病就會形成,營衛本身就會生病。營衛不解,臟腑病就會形成,也是臟腑本身就會生病。由營衛進入臟腑,進入臟還是腑,並沒有一定,所以把臟病列在前面,或者把腑病列在前面,都是可以的。
營衛是臟腑的表面,臟腑是營衛的裡面,營衛和臟腑,本來就是一體的,所以表病不解,裡病必然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