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時病本氣篇 (1)

回本書目錄

時病本氣篇 (1)

1. 時病本氣篇

時病者,因時令之大氣變動所發生之病。如中暑、霍亂、痢疾、白喉、瘧疾、時行感冒、燥氣、痧症、濕熱等是也。病雖因於時氣,病實成於本氣。自來論時病者,皆認為外來時邪中入人身為病,於人身本氣自病,全不重視。

學醫治病,先要將「認定著落」四字徹底用功。時令病,如認定為時令之大氣中入人身為病,則用藥必以驅逐時氣為著落。驅逐時氣之藥,即是傷耗人身本氣之藥。本氣傷耗,病必加重。病既重矣,尤以為時氣驅逐不盡,又將驅逐時氣之藥,繼續用之,本氣更傷,氣傷人死仍不解何以人死之由,比比然也。認定時令病乃人身本氣為病,則用藥必以調和人身本氣為著落。

白話文:

所謂時病,指的是由於季節變化、氣候變動而產生的疾病,像是中暑、霍亂、痢疾、白喉、瘧疾、流感、燥熱、痧症、濕熱等等。雖然疾病的根源是來自時令氣候,但實際上卻是人體本身的氣機受到影響而導致的。然而,過去研究時病的人,都只注重外來的時邪入侵人體導致生病,卻忽略了人體本身的氣機失調。

學習醫術治療疾病,首先要搞清楚「認定著落」這四個字。對於時令病,如果認定是時令氣候入侵人體而導致疾病,那麼用藥就應該以驅逐時氣為目標。但驅逐時氣的藥物往往會損傷人體的本氣。本氣受損,病情就會加重。即使病情已經很重,卻依然認為時氣沒有完全驅逐,繼續使用驅逐時氣的藥物,本氣就會更加受損。最終導致人死亡,卻還不明白人為何會死亡,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如果認定時令病是人體本身的氣機失調導致的,那麼用藥就應該以調節人體的氣機為目標。

本篇各方,皆調和本氣之方。時令之氣之偏,人身本氣自病之誘因耳。調和本氣,處處乃有辯法。臨床經驗,自有理得心安之樂。王叔和書未讀通,將《內經》「冬傷於寒春必病溫」的「寒」字,認為風寒的「寒」字,於《傷寒論》開首妄加序例,曰:寒毒傷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於是本氣自病,都認為伏氣為病,相習不察,殺人多矣。

荀子曰:六淫之氣,皆起於地,與天無關。《內經》曰:在地為五行,在天為六氣。荀子為周秦時人,《內經》則周秦時醫家之所言。天空本無所有,實際研求,《內經》不如荀子可靠矣。《內經》又曰:「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雲霧不精,故上應白露不下。

白話文:

這篇文章中的所有方劑,都是為了調節人體自身的元氣而設計的。季節氣候的變化,會影響人體的元氣,導致疾病的產生。調節元氣,在醫治過程中處處都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自然能夠從中找到道理,感到心安理得。王叔和對《內經》沒有讀透,誤將《內經》中「冬傷於寒春必病溫」的「寒」,理解為風寒的「寒」,在《傷寒論》的開頭胡亂添加序例,說寒毒侵害肌膚,到了春天就變成溫病。於是,人們都認為是伏氣導致了疾病,習慣性地不去細究,因此造成許多人死亡。

荀子說:六淫之氣,都源於地,與天沒有關係。《內經》說:在地為五行,在天為六氣。荀子是周秦時期的人,《內經》則是周秦時期醫家所著。天空原本是空的,實際上深入研究,發現《內經》不如荀子的說法可靠。《內經》又說:「天氣清淨光明,儲藏德行而不停止,所以不會降下;雲霧不純淨,所以與白露相應而不降下。」

」雲霧,乃地下水中所藏之陽氣,上升於天空所成,《內經》又合於荀子矣。讀中醫書籍,非先認識原理,自己有了判斷能力,鮮不被前人之說所擾亂者。時病本氣篇之作,非有意反對前人,事實上原如此也。

大氣中的暑氣,即太陽直射地面之相火,應往下降,尚未下降之氣。人身中的暑氣,即膽·經相火,尚未降入中氣以下之氣。病者,此火氣在地面之上,薰蒸燔灼,傷人肺氣,所謂從口鼻而入是也。一傷之後,引起本身相火,熏人肺金,即是本身相火的暑氣自病。引起之後,外來暑氣即不負責。中者,傷也。

外來暑氣,既是太陽射到地面的熱氣。此熱氣人人都呼吸之,而病暑者不過於百人之一人,可見暑病乃人身的暑氣自病,外來暑氣,不過誘因耳。

白話文:

雲霧其實是地底下水中蘊藏的陽氣上升到天空形成的,這點跟《內經》和荀子的觀點一致。學習中醫,必須先理解基本原理,建立自己的判斷能力,才能避免被前人的說法混淆。我寫這篇關於時病本氣的文字,並不是刻意反對前人,而是因為事實就是如此。

大氣中的暑氣,其實就是太陽直射地面產生的相火,原本應該下降,但還沒下降的氣。人體的暑氣,也就是膽經的相火,還沒降入中氣以下的氣。生病的時候,這種火氣在地面上方,像火一樣灼熱,傷害肺氣,這就是從口鼻吸入的暑氣。肺氣受傷之後,就會引發人體本身的相火,進一步灼傷肺金,也就是人體本身相火的暑氣導致的生病。生病之後,外來的暑氣就沒有責任了。中,指的是傷害。

外來的暑氣,就是太陽照射到地面的熱氣。所有人都在呼吸這種熱氣,但真正生病的人只佔百人中的一人,可見暑病主要還是人體本身的暑氣導致的,外來的暑氣只是誘因而已。

少陽暑火,下降則為土氣之根,不降則為金氣之賊。肺氣清降之人,吸入暑氣,肺能降之,降則暑化而成生土之火。肺氣不能清降之人,吸入暑氣,暑氣不降,停在上焦,引動本身相火暑氣,逆傷肺家,遂成暑病。暑病分輕重兩證。

輕證暑病,發熱,熱有進退,微惡寒,時作時止,頭痛,身軟,精神倦怠,或欲嘔或不嘔,或瀉或不瀉,舌有薄苔,或黃或白,惡見日光。脈象虛,中部取之。方用藿香一錢,扁豆四錢煎服。瀉與嘔均加厚朴一錢,吳茱萸三分,黃連三分。頭痛甚,加黑豆三錢。鼻氣熱,加焦梔仁二錢。

白話文:

夏天陽氣盛,暑氣容易侵入人體,如果暑氣往下走,就會變成滋養脾胃的能量,但如果停留在上焦,就會損害肺氣。肺氣清降的人,吸入暑氣後,肺部能將它往下帶,轉化成溫和的陽氣。而肺氣不足的人,吸入暑氣後,暑氣會停留在上焦,引發體內的熱氣,反過來傷害肺部,導致暑病。暑病的輕重程度不同,症狀也有差異。

輕症暑病的症狀包括發熱,熱度時高時低,稍微怕冷,頭痛,身體乏力,精神疲倦,可能想吐或不吐,可能腹瀉或不腹瀉,舌頭上有一層薄薄的苔,可能是黃色或白色,不喜歡陽光。脈象虛弱,摸脈的時候在手腕中央位置。可以用藿香、扁豆煎水服用。如果腹瀉或嘔吐,可以加厚朴、吳茱萸、黃連。頭痛很厲害,可以加黑豆。鼻腔熱,可以加焦梔仁。

本身少陽暑氣,散漫胃中,脾胃不和,故惡寒發熱。病在脾胃,不在榮衛,病屬於虛,故熱有進退,時作時止。膽經不降,故頭疼。暑氣熏肺,故身軟而精神倦怠。膽經逆故欲嘔。暑氣擾於胃中,胃不和,故瀉。膽胃俱逆,故舌有薄苔。病在胃間,故脈動中部。暑氣傷,故脈虛。

膽火逆傷肺陰,故頭痛甚。本身暑氣浮逆,故惡見日光。肺熱故鼻氣熱。如病已數日,又加口苦,脈則沉取乃得,左脈較弱於右,日久則病深故也。左脈較右脈弱者,暑傷陰也。

藿香降胃和胃,扁豆建中調胃,厚朴降膽理胃,萸連降胃氣調升降,黑豆養陰,焦梔仁降相火。此證為普通暑病。不用甘藥者,暑病脈在中部,不宜甘性之壅滯也。扁豆性平味淡,最宜暑病。

白話文:

患者本身就帶有少陽暑氣,散佈在胃部,導致脾胃不協調,因此會感到惡寒發熱。病症主要在脾胃,而非表面的衛氣,屬於虛寒體質,所以發熱時有時無,反覆無常。膽經氣機不順暢,因此頭部疼痛。暑氣熏蒸肺部,導致身體乏力,精神倦怠。膽經逆流,所以想嘔吐。暑氣擾亂胃部,胃氣不和,因此腹瀉。膽胃氣機俱逆,所以舌苔薄白。病症主要在胃部,所以脈象跳動在中焦部位。暑氣損傷正氣,因此脈象虛弱。

膽火逆流損傷肺陰,因此頭痛加劇。本身暑氣上浮,所以害怕陽光。肺部有熱,所以鼻氣發熱。如果病症持續數日,又出現口苦的症狀,脈象需要沉取才能摸到,左側脈象比右側弱,這表示病情加重。左側脈象比右側脈象弱,是暑氣傷陰的表現。

藿香可以降胃和胃,扁豆可以健脾和胃,厚朴可以降膽氣理脾胃,萸連可以降胃氣,調和升降,黑豆可以滋陰,焦梔仁可以降心火。這種症狀屬於普通的暑病,不需要使用甘味藥物,因為暑病的脈象位於中焦部位,不適合甘性藥物的壅滯。扁豆性平味淡,最適合治療暑病。

重證暑病,惡寒,發熱,身重疼痛,呼氣熱而手足逆冷,口開而前板齒燥,小便已,灑灑然毛聳,小有勞身即熱,汗出而渴,舌有薄苔。脈象弦細芤遲。方用竹葉石膏湯,竹葉、生石膏、法半夏、黨參、粳米各三錢,麥冬、炙甘草各二錢。

本身少陽暑氣,傷及肺金。肺內熱,故為惡寒。相火逆升,故發熱。肺熱,故身重疼痛。肺熱於內,陽氣不能四達,故氣熱而手足逆冷。肺熱則鼻難呼吸,故口開。金水相連,肺熱故齒燥。肺經與膀胱經同行皮毛,小便已,則氣升,氣升而肺熱,故毛聳。相火散漫,肺金不能收之,故小有勞身即熱。

白話文:

患者再次出現暑病,有怕冷、發熱、全身沉重疼痛的症狀,呼吸時氣息發熱,但手腳卻冰冷,嘴巴張開,前牙乾澀,小便排泄後,毛髮豎立,稍微勞累就發熱,出汗卻感到口渴,舌頭上有一層薄薄的苔。脈象細小而虛弱,跳動緩慢。治療方法是使用竹葉石膏湯:竹葉、生石膏、法半夏、黨參、粳米各三錢,麥冬、炙甘草各二錢。

患者本身少陽經受暑氣侵襲,導致肺金受損。肺部積熱,所以怕冷。心火逆行上衝,所以發熱。肺熱導致全身沉重疼痛。肺熱在內,陽氣無法通達四肢,所以氣息發熱,手腳卻冰冷。肺熱導致鼻腔呼吸困難,所以嘴巴張開。金水相連,肺熱導致牙齒乾燥。肺經與膀胱經共同運行於皮膚和毛髮,小便排泄後,氣往上走,氣往上走而肺熱,所以毛髮豎立。心火散佈,肺金無法收斂,所以稍微勞累就發熱。

肺膽胃三經俱逆,故舌有薄苔。肺陰被膽經暑氣灼傷,故汗出而渴。氣被暑傷,津液虧耗,故脈象弦細。暑傷肺陰,故脈芤。暑盛氣弱,故脈遲。

竹葉石膏麥冬清肺熱,黨參粳米炙甘草補中氣,以生津液,而降暑氣,半夏降胃也。竹葉與麥冬並用,能將肺絡中燥熱,清降而下,將肺家陰液回復,直達腎家,收令行於上,相火歸於下,中氣有源,全身的旋轉升降,各復本位,是以頃刻之間,病癒人安,有不可思議之妙。凡暑病熱病溫病之重,無不因肺金被傷而來。

蓋肺金收降,則暑氣熱氣溫氣,皆不致上犯之故。不上犯則下降,降則不病也。

如舌苔厚膩,頭脹如蒙,是兼有濕氣,可加六一散,扁豆皮薏苡各三錢,厚朴一錢。此方之炙草,所以成石膏之功也。此方之石膏麥冬,因汗出而渴,用之以救肺陰也。

白話文:

肺、膽、胃三條經脈都出現逆氣現象,所以舌苔薄。肺部的陰氣被膽經的暑氣灼傷,所以出汗卻口渴。暑氣傷及氣機,津液消耗,所以脈象弦細。暑氣傷肺陰,所以脈象虛弱。暑氣盛而氣虛,所以脈象遲緩。

使用竹葉、石膏、麥冬清肺熱,黨參、粳米、炙甘草補中氣,以生津液,降暑氣,半夏降胃氣。竹葉與麥冬一起使用,能將肺絡中的燥熱清降,使肺部的陰液回復,直達腎臟,收斂氣機,使相火歸於下,中氣得到滋養,全身的升降運行各歸其位,因此病癒人安,效果奇佳。所有暑病、熱病、溫病的嚴重程度,都是因為肺金受傷而造成的。

因為肺金具有收降的功能,所以暑氣、熱氣、溫氣都不會向上侵犯。不向上侵犯就會下降,下降就不會生病。

如果舌苔厚膩,頭部脹痛如蒙,說明還伴有濕氣,可以加六一散、扁豆皮、薏苡仁各三錢,厚朴一錢。這個方子裡的炙甘草,可以增強石膏的作用。方子裡的石膏和麥冬,是因為出汗口渴,用來救治肺陰。

暑瀉者,非暑邪直入胃腸為病,乃肺氣為相火暑氣所傷,不能收斂清降,因而氣機混亂之病也。

緣人身大小二便調勻,全賴肺氣清降收斂。肺氣能收斂,木氣乃能疏泄,相火乃能下行。中氣乃能運化,水道乃能清通。肺家一被暑熱所傷,不能降斂,於是相火散漫,則發熱心煩而作渴,膽胃俱逆,則噁心嘔吐而中滿,氣機壅遏,水道閉塞,木鬱不能疏泄,遂成下瀉。脈則右盛於左,或左右小弱。

方用滑石竹葉荷梗佩蘭葉各二錢,以清降肺氣,而疏氣機,神麯蔻仁各一錢,以溫運中宮,鬱金粉丹皮各一錢,以疏木鬱。自然小便清通,胸膈鬆快而愈。脈虛加扁豆山藥各三錢,以扶中氣。

白話文:

夏天腹瀉的原因,不是暑氣直接侵犯腸胃,而是肺氣受到暑氣的傷害,無法收斂清降,導致氣機紊亂所致。

人體大小便的正常排泄,全靠肺氣的清降收斂作用。肺氣收斂,才能使肝氣疏泄,心火下行,脾胃運化,大小便通暢。當肺氣被暑熱傷害,無法降斂時,心火便會散漫,引起發熱、心煩、口渴。膽胃逆氣,則會出現噁心、嘔吐、腹脹。氣機阻塞,水道不通,肝氣鬱結不能疏泄,最終導致腹瀉。脈象則右邊脈象強盛於左邊,或左右脈象都微弱。

治療方法是用滑石、竹葉、荷梗、佩蘭葉各二錢,清降肺氣,疏解氣機。神麴、蔻仁各一錢,溫暖脾胃。鬱金、丹皮各一錢,疏解肝氣鬱結。如此便能使小便通暢,胸膈舒暢,病症自然痊癒。如果脈象虛弱,則需加扁豆、山藥各三錢,以扶持脾胃之氣。

清暑之方,最忌偏用溫補,尤忌苦寒。此方平淡而奏大效,清涼以治金木,溫運以治中宮,暑月瀉利之大法也。最忌溫補四字,是對清暑之方的清字而言。

若身熱煩躁,汗出不止,此為內寒外熱,用大蒜半個,黃土一撮,同搗極爛,新汲井水調服,蒜與黃土調中溫寒,新汲井水,收降相火暑氣,則熱退躁平而汗收也。若不省人事者,新汲井水忌用,改用溫開水調服。大蒜通發,同黃土並溫補中氣。

李東垣之清暑益氣湯,黨參、黃耆、炙甘草、生薑、紅棗補氣,蒼朮、白朮、澤瀉補脾,當歸補血,青皮、神麯理滯,升麻、葛根升清,麥冬、黃柏清肺清熱,五味子補腎,為世行治暑有效之方。若果外來暑氣入了人身為病,豈可用如此大補之藥。可知暑病乃人身相火之氣不降之病,相火乃人身生命根本,逆升不降,根本氣傷,故用如此眾多的補藥,而見殊效。人身本氣自病的原理,不可忽矣。

白話文:

夏季清暑的方子,最忌諱偏用溫補,尤其是苦寒的藥物。這個方子平和淡雅卻能發揮重大功效,清涼以治療金木之氣,溫運以調和脾胃,是夏季瀉利的重要方法。最忌諱溫補這四個字,是針對清暑方子的「清」字而言的。

如果出現身體發熱煩躁,汗出不止,這是內寒外熱的表現,可以用半個大蒜和一小撮黃土一起搗碎,用新汲取的井水調服。大蒜和黃土可以調節體內的寒熱,新汲取的井水能降火氣,使暑氣消退,煩躁平息,汗液減少。若病人昏迷不省人事,則不能使用新汲取的井水,改用溫開水調服。大蒜通陽發散,與黃土一起溫補中氣。

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用黨參、黃耆、炙甘草、生薑、紅棗補氣,蒼朮、白朮、澤瀉補脾,當歸補血,青皮、神麴理氣消滯,升麻、葛根升清,麥冬、黃柏清肺清熱,五味子補腎,是治療暑病的有效方劑。但如果暑氣外來侵入人體導致疾病,就絕不可使用如此大補的藥物。因為暑病是人體相火之氣不下降所致,相火是人體生命根本,逆升不降就會損傷根本氣,所以使用如此多的補藥反而能見效。人體本氣生病的原理不可忽視。

此方不用升麻為穩妥。此方清字的力量,全在麥冬黃柏二味也。

暑熱之時,行走暑地,忽然昏倒,不知人事,肢厥,脈不虛者。此則地面的暑氣,傷人肺金,窒塞氣機所致。法宜芳香通肺並不治暑。方用蔻仁,菖蒲,木通,滑石,磁石,各五分煎服,肺氣通降則愈。蔻仁菖蒲開竅活絡,以通窒塞的氣機,木通滑石磁石引氣下行也。脈之不虛乃氣窒之象。

暑厥之脈,虛脈多,不虛脈少。虛脈者,宜白糖補中。脈不虛者,宜菖蒲方通滯。白糖方,即脈不虛者亦宜用之。因厥雖是氣機不通,然非中氣先虛,氣機的升降焉能停止。雖厥而脈不虛,不虛在氣機。虛在中氣。重量白糖水,補起中氣,中氣一經旋轉,氣機立即升降。脈的實象,立即轉虛。

白話文:

這個方子最好不要用升麻,因為這個方子的清熱力量主要來自麥冬和黃柏。

如果在炎熱的季節,走在烈日下突然昏倒,失去意識,四肢冰冷,脈象不虛弱,這是因為地面的暑氣傷了肺,導致氣機阻塞所致。治療方法應該以芳香通肺為主,不用專門治療暑熱。可以用蔻仁、菖蒲、木通、滑石、磁石各五分煎服,使肺氣通暢下降,就能痊癒。蔻仁和菖蒲可以開竅活絡,通開阻塞的氣機,木通、滑石、磁石可以引導氣往下走。脈象不虛,說明是氣機阻塞,而不是氣虛。

暑厥的脈象,虛脈居多,不虛脈較少。如果是虛脈,應該用白糖補中。如果是脈不虛,應該用菖蒲方通滯。即使脈不虛,也可以用白糖方,因為雖然厥證是氣機不通造成的,但如果中氣先虛,氣機的升降就無法運作。即使是厥證但脈不虛,不虛指的是氣機,虛指的是中氣。喝白糖水可以補益中氣,中氣一運轉,氣機就會立即升降,脈象的實象就會轉為虛象。

因暑病的原則,本是中虛。中氣不虛,偶然吸入暑氣,不過頭目不清,肺膽之氣仍能下降,本身相火之氣仍然下行,不致病厥。暑厥之死,死於中氣之脫,非死於氣機之閉。白糖立可補中氣,藥則多侯時間,關係亦大矣。中氣先虛,因病暑厥,既病之後,中氣更虛。雖應服菖蒲方之病,先服白糖方,菖蒲方宜可得白糖之助。

白糖補中,不橫不滯,有功無過之方也,如菖蒲方來不及,大蒜黃土方甚效,脈虛與不虛皆宜。豆漿重約二兩,加鹽,不可太鹹,熱水調化,去渣服,鹽補中氣,豆漿解暑,豆之解暑,降膽經也。可通治暑病。大蒜方,白糖方,豆漿方,取得迅速,暑厥便利。

白話文:

暑病的根本原因在於體內虛弱,中氣不足。如果體內元氣充沛,即使偶然吸入暑氣,頂多只是頭昏腦脹,肺和膽的氣息依然能下降,自身的相火之氣也能順利下行,不至於病發。暑厥導致的死亡,是因為中氣虛脫,而不是因為氣機閉塞。白糖能迅速補充中氣,而藥物需要時間才能發揮作用,這其中的差別很大。中氣本就虛弱,因暑病導致暑厥,病發之後中氣更虛。雖然應該服用菖蒲方來治療疾病,但先服用白糖方,菖蒲方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白糖補中氣,既不橫行也不阻塞,是既有功效又無副作用的良方。如果來不及服用菖蒲方,大蒜黃土方也很有效,無論脈象虛弱還是正常都適用。用約二兩的豆漿加鹽,不可太鹹,用熱水調勻,去渣服用。鹽能補中氣,豆漿能解暑,豆漿還能降膽經,是治療暑病的通用方法。大蒜方、白糖方、豆漿方,都易於取得,對暑厥患者非常便利。

其有暑月乘涼,裏陽被外陰所遏,皮膚蒸熱,惡寒無汗,身痛,此非受暑,乃暑月外感。方用藿香薄荷桑葉各一錢,黑豆綠豆各三錢,煎服,以解外陰,而安裏陽即愈。如兼口渴下利,加滑石三錢。

無以上諸證,只寒熱頭疼者,蔥白三個,淡豆豉二錢,鹽少許,煎服即愈。此非暑病,乃暑月感寒,脈必有弦緊之象。弦緊者,寒傷榮而衛閉也。故用蔥白通之,豉能通滯,又能養中,鹽補中氣,不加鹽,見效不徹底,鹽味宜稍厚些,但不可太鹹。

白話文:

如果在夏季酷暑時,身體內部的陽氣被外界的寒氣阻隔,導致皮膚發熱、發冷無汗、身體疼痛,這並不是中暑,而是夏季受寒。可以用藿香、薄荷、桑葉各一錢,黑豆或綠豆各三錢,煎水喝,以解開外界的寒氣,使內部的陽氣恢復正常,就能痊癒。如果同時伴有口渴、腹瀉,可以再加滑石三錢。

如果沒有上述這些症狀,只是出現寒熱頭痛的,可以用蔥白三個,淡豆豉二錢,少許鹽,煎水喝就能痊癒。這也不是中暑,而是夏季感寒,脈象一定會出現弦緊的現象。弦緊表示寒氣傷了營氣,導致衛氣閉塞。因此用蔥白來疏通,豆豉可以通暢氣滯,又能滋養脾胃,鹽可以補益中氣。不加鹽,療效就不徹底,鹽的濃度要稍微重一些,但不要太鹹。

又有暑月熱極之時,心慌意亂,做臥不安,面紅膚熱,身軟無力,不思飲食,舌淨無苔,或舌色滿紅。此暑火不降,木氣失根也。方用烏梅五大枚,冰糖二兩,煎湯熱服,酸甘相得,痛飲一碗立愈。凡熱極而死者,皆相火不降,木氣失根,中下之氣皆並於上之故。此亦暑病一種,但非暑氣入肺,窒塞氣機耳。此證脈虛或洪。暑月發熱,烏梅白糖湯特效。

烏梅善收相火,大補木氣。暑熱極盛,氣升不降之時,為補益妙方。如秋涼服之,少腹頓脹。蓋相火已降,木氣業已得根,不宜再事斂補也。熱極之時,心慌皮熱,小便短赤,一服烏梅湯,小便清長,亦相火下降,肺氣清收,木氣復疏泄之力也。惟舌有膩苔,不宜服用,將濕斂住,必增脹滿,病有惡寒者,亦不宜服用。

白話文:

盛夏酷暑時,有些人會心慌意亂,睡不安穩,臉紅發熱,全身無力,食慾不振,舌頭光滑無苔或通紅。這是因為暑熱太盛,心火無法下降,導致肝木失去根基。可以用烏梅五枚,冰糖二兩,煎湯熱飲,酸甜相補,喝一碗就能立刻見效。所有因酷暑而亡的人,都是因為心火不降,肝木失去根基,導致下焦之氣都往上衝的緣故。這也是一種暑病,但並非暑氣侵入肺部,阻礙氣機所致。這種情況脈象虛弱或洪大。夏季發熱,烏梅白糖湯非常有效。

烏梅能收敛心火,滋補肝木。當暑热極盛,气升不降時,烏梅汤是最好的补益方法。但如果秋季涼爽时服用,就会导致小腹胀满。这是因为心火已降,肝木已得根基,不宜再收敛补益。在暑热极盛时,心慌皮热,小便短赤,服用一碗烏梅汤,小便就会清長,這是因為心火下降,肺氣清收,肝木恢復疏泄功能。但如果舌苔厚腻,就不适合服用烏梅汤,因为会加重湿气,导致胀满。如果患者还有畏寒的症状,也不适合服用乌梅汤。

暑月忽然昏倒,汗出如雨,頭昏不能起立。重量冰糖水,或白糖水,頻服。或豆漿加鹽,熱水調化,去渣服。大補中氣,膽經相火下降即愈。中暑而用補中藥以降膽經暑氣,可見非外來暑氣為病。

黃豆一把煎服,治一切暑病甚效。黃豆養津養中,能降上焦火氣。本書好用黃豆,因其功效高過他藥,故多用之。本書宗旨,在把握原則,以應萬變,使學者一洗漫無系統之習也。發熱欲嘔,服下即愈,但中虛脈虛者,又不如豆漿加鹽有力,與糖水有力。中虛脈虛兼心慌者,非服炙甘草三錢不效。

溫熱暑三病,均無實者。至於暑病,則暑傷肺氣,更無實者。閉厥一證,愈閉愈虛,所以開閉之藥,只合用輕清之品。王孟英醫案,伏暑之證,吾人認為自己的伏熱便合。

白話文:

夏天突然昏倒,滿身大汗,頭昏眼花,站不起來。可以喝冰糖水或白糖水,多喝幾次。也可以用黃豆漿加鹽,用熱水調和,去掉豆渣後喝下。補益中氣,膽經的相火下降就會痊癒。中暑用補中藥來降膽經的暑氣,可見中暑的病因並非單純的外來暑氣。

一把黃豆煎水喝,治療各種暑病都很有效。黃豆滋陰養中,能降上焦的火氣。這本書裡常用黃豆,因為它的功效比其他藥物高,所以使用頻率高。本書宗旨是掌握原則,以應付各種情況,讓學習者擺脫雜亂無章的學習模式。發熱想吐,喝下去就能治好,但脾胃虛弱、脈象虛弱的人,效果不如豆漿加鹽好,也不如糖水效果好。脾胃虛弱、脈象虛弱又心慌的人,必須服用炙甘草三錢才能見效。

溫熱暑三種疾病,都沒有實證。至於暑病,暑氣傷了肺氣,更沒有實證。閉厥症狀,越閉塞越虛弱,所以開閉的藥物,只能用輕清的藥品。王孟英的醫案中,伏暑的症狀,我們認為自己的伏熱也符合。

暑熱之氣,上熱下寒,天人所同。多有食寒,飲冷,腹痛瀉利,小便不利者。平胃散三錢一服即愈。兼口渴者加六一散。脈遲不渴,背惡寒心躁擾者,此為陰寒之病,平胃散加附子二錢。舌苔厚膩而脈象虛微之中,兼有沉弦一線,心中躁擾者,是臟寒而又兼暑。宜四逆湯,附片乾薑炙甘草各二錢以溫臟寒,加六一散三錢以清暑氣。單陰寒病,舌苔不厚膩也。

其有平日陽虛,忽然病暑者,不論外證如何,其脈浮大無比,按之空虛,是為陽虛。如按之空虛,卻於中部,現出細而兼緊,或細而不緊之一線,口又微苦,便是陽虛兼暑。陽虛兼暑,宜四逆湯。附片乾薑炙甘草各一二錢,以治陽虛,加冬瓜自然汁一兩以清暑,自然能愈。如無瓜汁,六一散三錢或麥冬三錢以代之。

白話文:

夏天酷熱,上半身燥熱,下半身冰冷,這是自然法則。很多人貪涼,吃冰喝冷,結果肚子痛、拉肚子,小便不順暢。服用平胃散三錢,一次服用即可痊癒。如果同時感到口渴,可以加六一散。如果脈象遲緩不口渴,背部發寒、心煩躁,這是陰寒體質引起的疾病,平胃散加附子二錢即可。如果舌苔厚膩,脈象虛弱,並且出現沉弦細脈,心中煩躁,這是臟腑寒氣加重,又同時受暑氣影響。宜用四逆湯,附片、乾薑、炙甘草各二錢溫暖臟腑的寒氣,再加六一散三錢清暑氣。單純的陰寒體質,舌苔不會厚膩。

如果平時體虛,突然中暑,無論外在症狀如何,脈象浮大,按之空虛,就是陽虛。如果按之空虛,但中部出現細脈且緊,或細脈不緊,口微苦,就是陽虛兼暑。陽虛兼暑,宜用四逆湯,附片、乾薑、炙甘草各一二錢治療陽虛,再加冬瓜自然汁一兩清暑,自然能痊癒。如果沒有冬瓜汁,可以用六一散三錢或麥冬三錢代替。

老人夏月多病此者。人身相火的暑氣聚於胃中,故脈細緊現於中部,細乃肝膽之脈,少陽相火,膽木從化,故口苦脈細。

溫病濕熱暑病,其重要責任,全在肺家。肺氣能收降下行,木氣升而復降,即不發生溫病。肺氣能收降下行,汗尿通利,濕不停留,熱無所附,即不發生濕熱病。肺氣能收降下行,相火不致逆騰,即不發生暑病。溫病外證,發熱身痛,神志昏迷,脈象模糊。暑病外證,惡寒發熱,熱則時進時退,時退時進,頭熱肢冷,氣熱欲嘔,脈則獨現中部,虛而稍數。濕熱病外證,頭重胸悶口苦,惡寒發熱,脈象濡數。

白話文:

老年人在夏天容易生病,這是因為人體內就像火一樣的暑氣聚集在胃中,所以脈象會在中焦部位呈現細緊,細脈代表肝膽的脈象,少陽相火,膽木從化,所以會出現口苦、脈細的症狀。

溫病、濕熱病和暑病,它們的關鍵在於肺臟。肺氣能收斂下降,木氣上升再下降,就不會發生溫病。肺氣能收斂下降,汗液和尿液暢通,濕氣不會停留,熱氣就無處附著,就不會發生濕熱病。肺氣能收斂下降,相火就不會逆流上衝,就不會發生暑病。溫病的外在表現是發熱、身痛、神志昏迷,脈象模糊不清。暑病的外在表現是惡寒發熱,熱度時進時退,頭熱肢冷,氣熱想吐,脈象只在中焦部位出現,虛弱而稍快。濕熱病的外在表現是頭重、胸悶、口苦,惡寒發熱,脈象濡滑而稍快。

須將溫熱經緯所載病證治法,熟玩深思,分別清楚,庶幾周密少失。然必歸本於本身之氣自病,方合事實,用藥乃有著落。

溫病濕熱暑病,皆尋常六氣之病。溫熱諸書,每將瘟疫攙入,學者讀之,遂將理路混亂。著者於疫病無實地徹底之經驗,以天人圓運動之原理度之,圓運動偏為時令病,偏之太過,則成疫耳。如是則病疫亦有六氣之分,不能限於溫熱也。偏之太過,中氣之阻,是疫病乃上實下虛之病。上愈實,下愈虛;下愈虛,上愈實。疫病諸書,只知實不知虛,誤了後人不少。

霍者大也,升降倒作,中氣將散,大亂之病也。夏秋之交,地面上的陽熱,盛滿蒸騰,是為相火。相火下降,地上清涼,地下溫暖。上清下溫,升降自然,中氣達運,不病霍亂。相火不降,中上則熱,中下則寒。人與造化同氣,中上熱則病熱霍亂,中下寒則病寒霍亂。熱霍亂之外,又有乾霍亂,中積霍亂。寒霍亂之外,又有濕霍亂,普通霍亂。

白話文:

想要精通溫熱病的病症和治療方法,需要認真研讀相關書籍,仔細思考,區分清楚各個細節,才能周全妥當,避免疏漏。然而,要真正理解溫熱病,必須回歸到人體本身的氣機變化,才能符合實際情況,用藥才能有的放矢。

溫病、濕熱、暑病,都是常見的六氣病。許多溫熱病的書籍,經常將瘟疫混雜其中,讀者容易混淆其中的道理。作者缺乏對瘟疫的實際經驗,只是用天人合一的理論來推測,認為瘟疫是時令病的極端表現,偏離正常狀態過度,就會變成瘟疫。所以,瘟疫也分屬於六氣,不應局限於溫熱病範疇。偏離過度,導致中氣受阻,正是瘟疫上實下虛的病理特徵。上實則下虛,下虛則上實,互相影響。很多瘟疫的書籍,只注重實證,忽略虛證,誤導了後人。

霍亂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升降失常,中氣將散,導致全身紊亂。夏秋之交,地面上的陽熱盛極而蒸騰,形成相火。相火下降,地表就會涼爽,地底則保持溫暖。上涼下溫,升降自然,中氣運行順暢,就不會生病。若相火不降,則上焦熱、下焦寒。人體與自然相應,上焦熱則會患熱霍亂,下焦寒則會患寒霍亂。除了熱霍亂,還有乾霍亂和中積霍亂。除了寒霍亂,還有濕霍亂和普通霍亂。

胸部絞痛而吐酸腐,腹部絞痛而瀉惡臭,大渴大煩,肢體燥擾,為熱霍亂。此皆中上火盛之人,感觸地面相火之熱,將本身火氣增加,阻塞氣機,灼傷陰液所致。脈象實數,舌無苔或有苔。方用新汲井水一大碗,一飲而愈。

相火之火,最喜降入下焦陰氣之中,最忌散出上焦陰氣之外。新汲井水,涼而不寒,至陰之氣,清降之質,服下之後,將火熱之氣收藏而下。於是火藏陰中,升降復常,津液續生,氣機舒展,是以諸病皆愈。痛而如絞,木氣阻滯。氣展木舒,故痛愈也。

胸腹絞痛,欲吐不得,欲瀉不得,舌起乾黃苔,渴能飲水,脈沉實有力。為乾霍亂。亦名悶霍亂。吐瀉者亦名熱霍亂。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或兼用刮痧法。刮痧法最效,立刻病減,胃間積氣刮通也。刮法詳下文。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黃連各一錢,不煎,開水泡,微有苦味便行。

白話文:

胸部感到絞痛並吐出酸腐之物,腹部絞痛並瀉出惡臭,口渴難耐,心煩意亂,四肢燥熱不安,這是熱霍亂。這些都是體內上火旺盛的人,受到地面相火之熱的影響,導致自身火氣更加旺盛,阻塞氣機,灼傷陰液所致。脈象沉實有力,舌頭上沒有苔或有少許苔。治療方法是服用新汲取的井水一大碗,一飲而愈。

相火最喜歡下降進入下焦的陰氣之中,最忌散發到上焦的陰氣之外。新汲取的井水,涼而不寒,是至陰之氣,具有清降的特性,服下之後,將火熱之氣收藏並下降。於是火氣藏於陰氣之中,升降恢復正常,津液重新生成,氣機舒展,所以各種病症都治癒了。疼痛如絞,是木氣阻塞。氣機舒展,木氣順暢,所以疼痛也消失了。

胸腹絞痛,想吐卻吐不出來,想瀉卻瀉不出來,舌頭上出現乾燥的黃色苔,口渴能喝水,脈象沉實有力,這是乾霍亂,也叫做悶霍亂。吐瀉者也叫做熱霍亂。治療方法是服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或同時使用刮痧法。刮痧法最有效,病症馬上减轻,因為刮痧可以疏通胃間積氣。刮痧方法詳見下文。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黃連各一錢,不煎,用開水泡,微有苦味即可。

服下之後,胸腹氣舒則愈。人身氣機,升降運動,無一息之停。胸腹絞痛者,氣機聚塞不通也。瀉心湯與刮痧法,皆係將聚塞的氣機,迅速疏通之故。

暑月之時,汙積之地,忽有暑積之氣,由口鼻入胃而病霍亂。胸腹滿痛,昏迷煩悶,或吐瀉或不吐瀉。先用痧藥取嚏,或紙撚取嚏,用新取黃三合撮,大蒜半個同搗,溫熱水調,去粗渣服。黃土大蒜,能滌積氣,助升降,此方治此病,有恰好妙處。虛證去滯之法。霍亂無實證,雖人霍亂舌有乾黃苔,乃一部份暫時之實熱耳。霍亂除寒霍亂外,皆胃滯也。

白話文:

喝下藥後,胸腹舒暢,病就好了。人體氣機不停地升降運動,胸腹絞痛是因為氣機阻塞不通暢。瀉心湯和刮痧都是為了快速疏通阻塞的氣機。

夏天潮濕的地方,突然出現暑熱,從口鼻進入胃部,就會得霍亂。胸腹脹痛,昏迷煩躁,可能嘔吐或不嘔吐。先用痧藥或紙捻引發噴嚏,再用新鮮黃土三合,大蒜半個搗碎,溫水調和,去掉渣滓服用。黃土大蒜可以清除積聚的氣,幫助升降,這個方法治霍亂非常有效,屬於虛證去滯的方法。霍亂沒有實證,雖然有些霍亂病人舌苔乾黃,但那只是暫時性的實熱現象。除了寒霍亂之外,其他霍亂都是胃滯引起的。

盛夏之時,太陽射地的熱,盛滿蒸騰,雨多之年,熱氣隨雨降入地下,上不病熱,下不病寒。雨少之年,熱氣不降,地面之際,上熱下寒。中上偏熱之人,感觸熱氣,增加了本身熱氣,熱傷津液,氣機因而阻滯,遂病熱霍亂乾霍亂。中下偏寒之人,感觸寒氣,增加了本身寒氣,中寒不能旋轉升降,遂病寒霍亂。

寒霍亂,胸滿而吐,吐非酸腐,腹冷痛而利,利非惡臭,亦有腹不痛者,口不渴舌無黃苔,小便不利,四肢無力,微作寒熱,氣微神清,脈象虛微或虛大。方用理中丸,黨參白朮炙甘草乾薑各二錢,蜜為丸,如無丸,亦可煎服。

中氣溫運,則胃氣降而不吐,脾氣升而不利,此病虛寒之中,又兼濕氣,故升降倒行,而病如此。此方參草補中之虛,白朮除濕,乾薑溫寒,故病癒也。然須有變通之法,因吐利之後,津液大傷,剛燥之藥,多不能受。如有當用此方,而此方服下,反又吐出者,此乾薑白朮燥橫太過,可用炒吳萸一錢以代乾薑,加炒黃連二分以降胃逆,用茯苓以代白朮便妥,參草仍用。黃連降胃逆所生之虛熱而止吐,使溫中之藥得順下耳。

白話文:

盛夏之時,太陽的熱力直射地面,熱氣充盈蒸騰。雨水豐沛的年份,熱氣隨著雨水降入地下,因此人體不易出現上熱下寒的病症。然而,雨水稀少的年份,熱氣無法下降,地面就會出現上熱下寒的情況。

體質偏熱的人,接觸到過量的熱氣,會加重體內的熱氣,導致津液受損,氣機阻滯,進而患上熱霍亂或乾霍亂。而體質偏寒的人,接觸到寒氣後,體內的寒氣也會加重,導致脾胃寒氣阻礙,升降失調,最終患上寒霍亂。

寒霍亂的症狀表現為胸部脹滿,嘔吐,但嘔吐物並非酸腐之物;腹部寒冷疼痛,腹瀉,但排泄物並非惡臭,也有些人腹痛不顯;口不渴,舌頭上沒有黃苔;小便不利;四肢無力,略微有寒熱交替;呼吸微弱,精神尚清,脈象虛弱或虛大。治療寒霍亂可以使用理中丸,配方為黨參、白朮、炙甘草、乾薑各二錢,用蜜丸成藥,若無丸劑,亦可煎服。

人體的中氣溫和運行,則胃氣下降而不嘔吐,脾氣上升而不腹瀉。寒霍亂患者體虛寒,且伴有濕氣,因此導致脾胃升降失常,出現上述症狀。理中丸中,黨參、甘草補益中氣虛損,白朮除濕,乾薑溫寒,因此能有效治療寒霍亂。

但需注意,寒霍亂患者因嘔吐腹瀉而損失大量津液,不宜使用過於燥烈的藥物。若使用理中丸後,患者仍出現嘔吐,則說明乾薑和白朮燥性過強,此時可用炒吳萸一錢代替乾薑,並加入炒黃連二分以降胃逆,用茯苓代替白朮,黨參和甘草仍舊使用。黃連可降胃逆所致的虛熱,止吐,使溫中藥物順利下降。

冷痛者,寒甚陽微,不似絞痛屬於木滯也。

此證如因病人服方仍吐,認為熱霍亂。而以熱霍亂之方治之,亦如熱霍亂誤服薑朮,必立見大禍。以生薑嚼之,不覺甚辣,便是寒病。

寒霍亂吐瀉之後,津液受傷,亦有渴欲飲水者,燥藥務必慎用。若欲飲不止,是陽氣自復矣。寒霍亂用燒鹽湯亦效。用食鹽燒紅,調溫熱水服,溫補中氣,亦理中丸之意。味不可鹹,適口為度,咸則傷陰。

若寒霍亂,吐利而兼汗出肢冷者,宜四逆湯。附片二錢,乾薑炙草各二錢回陽乃愈。如脈微欲絕,汗出外熱,小便復利,是陽氣虛脫於下,陰氣散失於上,須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復陰回陽乃愈。乾薑四錢,炙草三錢,附片二錢,豬膽汁略有苦味即行。重用薑草以溫補中氣而通脈,附片回陽,豬膽汁復陰,使四逆湯能下行也。

白話文:

感到冷痛的人,是因為寒氣過盛,陽氣不足,不像絞痛屬於肝氣鬱結。

這種病症,如果病人服用藥方後仍然嘔吐,就認為是熱霍亂。用治療熱霍亂的藥方來治療,就好像熱霍亂誤服薑朮,必定會立刻出現嚴重後果。用生薑咀嚼,如果感覺不到很辣,那就是寒病。

寒霍亂吐瀉之後,津液受損,也會有口渴想喝水的人,乾燥的藥物一定要謹慎使用。如果想喝水止不住,那是陽氣自行恢復了。寒霍亂用燒鹽湯也有效果。用食鹽燒紅,調溫熱水服用,溫補中氣,也是理中丸的意思。味道不可太鹹,以適口為度,太鹹會傷陰。

如果寒霍亂,嘔吐腹瀉並且伴隨出汗四肢冰冷,應該使用四逆湯。附子片兩錢,乾薑炙甘草各兩錢,回陽才能痊癒。如果脈象微弱快要斷絕,出汗體表發熱,小便又暢通,這是陽氣虛脫在下,陰氣散失在上,需要使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恢復陰陽才能痊癒。乾薑四錢,炙甘草三錢,附子片兩錢,豬膽汁略帶苦味即可。大量使用薑草以溫補中氣並通脈,附子片回陽,豬膽汁恢復陰氣,使四逆湯能下行。

此方如無豬膽汁,服下必仍吐出,氣脫而死。

濕霍亂,吐利之後,身熱,汗出,頭疼,渴而能飲,水仍吐出,小便不利。方用五苓散。茯苓豬苓各二錢,白朮澤瀉各一錢,桂枝一錢,研末,熱開水送下,多飲暖水,汗出尿利即愈。如無散服湯亦可。濕霍亂胸腹不絞痛。如吐水而胸間硬痛,須加木通二錢以助五苓散之力,乃愈。

熱汗者,濕氣阻格相火不能下降也。頭痛者,濕氣壅遏於上也。渴而能飲,飲而仍吐者,濕傷津液,相火不降,故渴而能飲,飲為濕格,不能下行,故吐也。五苓散,泄去水濕,相火下降故愈。用桂枝者,疏泄小便也。五苓散證之身熱,並非外感,乃濕氣阻格,相火不降之故。

白話文:

這方子如果沒有豬膽汁,服用後必定會再次嘔吐,導致元氣耗散而死。

濕霍亂,嘔吐腹瀉後,身體發熱、出汗、頭痛、口渴卻能喝水,但喝了水又會吐出來,小便不暢。治療要用五苓散:茯苓、豬苓各兩錢,白朮、澤瀉各一錢,桂枝一錢,研磨成粉末,用熱開水送服,多喝溫水,等到出汗排尿就會痊癒。如果沒有散劑,服用湯劑也可以。濕霍亂的症狀是胸腹不絞痛。如果嘔吐清水,胸部卻感到疼痛,需要加木通兩錢,輔助五苓散的效果,就能治癒。

出汗是因為濕氣阻隔了心火,使其無法下降。頭痛是因為濕氣阻塞在頭部。口渴卻能喝水,喝了又會吐,是因為濕氣傷了津液,心火無法下降,所以口渴卻能喝水,喝下去的水被濕氣阻隔,無法向下運行,所以又會吐出來。五苓散能泄去水濕,使心火下降,所以能治癒。使用桂枝,是為了疏通小便。五苓散所治療的發熱症狀,並不是外感,而是濕氣阻隔,心火無法下降造成的。

霍亂病,夏秋之間,病者極多,治法稍差,動關生死。王潛齋醫書五種,有重訂霍亂論,辨證明白,方法細密,為霍亂第一完備之書。所列熱霍亂誤服溫補之禍,一片苦心,嘉惠後學,讀之增人知識。惟謂熱霍亂為普通時氣之病,寒霍亂全為個人身體之病,卻未妥當。民國壬申,西北夏旱雨少,霍亂盛行。

醫見旱熱,用涼藥清熱皆死,醫用當歸扁豆川芎薏仁吳萸溫暖柔劑,加黃連一二分者,多得救活。可見大氣上熱不降,中下必寒,人身因而上熱下寒。天人一氣,不可置而不問。孟英先生,經驗宏富,我之師也,天人之理,則未盡解矣。

白話文:

霍亂病,在夏秋季節,病人特別多,治療方法稍有不慎,便會關係到生死。王潛齋醫書五種,其中有重訂霍亂論,辨證清楚,方法細緻,堪稱霍亂病治療最完備的書籍。書中列舉熱霍亂誤服溫補藥物的禍害,字裡行間充滿著對後學的用心,讀之令人增長知識。不過,書中認為熱霍亂是常見的時氣病,而寒霍亂完全是個人身體的病,這點卻不妥當。

民國壬申年,西北地區夏日乾旱少雨,霍亂流行。

當時,醫生遇到旱熱症狀,使用涼藥清熱的病人,大多數都死了;醫生改用當歸、扁豆、川芎、薏仁、吳萸等溫暖柔性的藥物,加入黃連一二分,病人大多被救活。由此可見,大氣上熱不降,中下必寒,人體因此呈現上熱下寒的狀態。天人相應,不可忽視。孟英先生,醫術精湛,是我的老師,但是對於天人合一之理,似乎還沒有完全理解。

霍亂病,除寒霍亂外,凡胸腹絞痛而吐利,或至手足溫,腳轉筋,四肢發厥者,皆宜溫通胸腹滯氣。用藿香葉荊芥各二錢,濃煎溫服或嚼服。滯氣一通,諸病自愈。寒霍亂忌用。如病在處暑以後者,白馬通一味極效。詳下文燥氣霍亂中。

凡胸腹絞痛之霍亂,一面服藿香荊芥疏氣,一面用刮痧法,用磁碗邊抹植物油,刮背脊兩旁肩胛骨之間,順刮而下,不可倒刮,頸項,兩肩,兩肘彎,兩腿彎,刮出紅點,內外氣通則愈。人身臟腑皆繫於脊,即繫於肩胛骨中間之處。頸項兩肩肘彎腿彎,為臟腑經絡之總刮,故刮之而臟腑之滯氣皆通。

白話文:

霍亂病,除了寒霍亂以外,凡是胸腹絞痛並且嘔吐腹瀉,甚至手腳發熱,腳抽筋,四肢發麻的,都應該溫通胸腹的滯氣。可以使用藿香和荊芥各兩錢,濃煎溫服或嚼服。滯氣一通,所有病症自然痊癒。寒霍亂忌用。如果疾病發生在處暑以後,白馬通一味藥效果極佳。詳細內容請參考下文燥氣霍亂部分。

凡是胸腹絞痛的霍亂,一方面服用藿香荊芥疏通氣血,另一方面可以用刮痧法,用磁碗邊抹植物油,刮背脊兩旁肩胛骨之間,順著往下刮,不可逆著刮,頸項、兩肩、兩肘彎、兩腿彎,刮出紅點,內外氣通暢則病癒。人體臟腑都連繫在脊椎上,也就是連繫在肩胛骨中間的位置。頸項、兩肩、肘彎、腿彎,是臟腑經絡的總刮部位,因此刮這些部位可以疏通臟腑的滯氣。

惟胸腹不絞痛之寒霍亂,則不可刮,刮則氣散。胸腹雖不絞痛,而背脹肢麻,面色漆黑者,仍可刮之。刮後服重量白糖水,以補中氣,養津液,頻頻服之。

胸腹絞痛,上吐下瀉,舌無乾黃苔,而有潤黃苔,為普通霍亂。重量白糖水,頻頻溫服,補養中氣,補養津液。中氣回復,胃降脾升,吐瀉自止而病癒。或用黃豆漿約重三兩,熱水調化,去渣服。豆與鹽皆補中氣,而豆並能調和肝膽木氣之邪氣,時令病最宜用豆,即是調和木氣。

如無豆漿,用豆豉一把,加鹽煮水服,鹽味厚些為合,惟不可鹹,鹽味薄則補中無力,鹽味鹹則傷陰液,宜加注意。世用食鹽水甚效,此寒霍亂也。鹽傷津液,非寒證慎用。

白話文:

如果胸腹不絞痛的寒霍亂,就不能刮痧,刮痧會散氣。即使胸腹不絞痛,但背部脹痛、四肢麻木、面色漆黑,還是可以刮痧。刮痧後要喝大量白糖水,以補充中氣、滋養津液,要頻頻喝。

胸腹絞痛,上吐下瀉,舌頭沒有乾燥發黃的苔,而是潤濕的黃苔,屬於普通的霍亂。要大量喝溫熱的白糖水,頻頻飲用,補充中氣和津液。中氣恢復,胃氣下降,脾氣上升,吐瀉自然停止,病就會痊癒。也可以用約三兩重的黃豆漿,用熱水調勻,去渣服用。豆子和鹽都能補充中氣,而黃豆還能調和肝膽木氣的邪氣,時令病最適合用黃豆,也就是調和木氣。

如果沒有黃豆漿,可以用一把黃豆豉,加鹽煮水服用,鹽味要濃一些才合適,但不能過鹹,鹽味淡則補充中氣無力,鹽味鹹則會傷陰液,要注意。民間用食鹽水治療效果很好,這是因為寒霍亂。鹽會傷津液,不是寒證就不要輕易使用。

霍亂煩渴者,烏梅五枚煎湯,調生白蜜一匙立愈。烏梅降膽經,生津液,白蜜潤肺胃也。

霍亂統分不渴者,與渴而能飲水不吐出者,與渴而能飲水仍吐出者。不渴者用燒鹽湯,溫補中氣即愈。渴而水不吐出者,用藿香荊芥各一二錢,研末白水吞下,疏通胃滯即愈。如不及為末,嚼吞亦可,煎服亦可。渴而水仍吐出者,用燒鹽湯,吞藿香荊芥即愈。水仍吐出,兼中寒也。

此三方,可為霍亂治法之總結。如非不渴之寒霍亂,忌用鹽,否則鹽傷津液,吐利又傷津液,必壞。白糖水養中養津,霍亂皆宜多食。寒霍亂病人食之喜悅者,亦宜食。不喜悅者不必食,津液已傷,則食之喜悅也。黃荊條葉寥花葉各一葉,嚼食,白糖水送下,或煎服。治胸腹絞痛之霍亂而渴者,特效。

白話文:

霍亂治療方法:

1. 霍亂煩渴者:

  • 使用烏梅五枚煎湯,加入生白蜜一匙,立即見效。
  • 烏梅能降膽經,生津液;白蜜則潤肺胃。

2. 霍亂統分不渴者:

  • 不渴者: 用燒鹽湯溫補中氣,即可痊癒。
  • 渴而水不吐出者: 用藿香和荊芥各一二錢,研磨成粉末,用白水送服,疏通胃滯即可痊癒。若無時間研磨,可直接咀嚼吞服或煎服。
  • 渴而水仍吐出者: 用燒鹽湯,吞服藿香和荊芥粉末即可痊癒。水仍吐出,表示兼有中寒之症。

3. 總結:

  • 以上三種方法,可概括霍亂治療方法。
  • 除了不渴之寒霍亂,忌用鹽,因為鹽會傷津液,而吐利也會傷津液,必將加重病情。
  • 白糖水能養中養津,適合各種霍亂患者多食。寒霍亂患者若食用白糖水感到舒服,就應食用;若感到不舒服,則不必食用,因為津液已受損,食用白糖水反而會感到不舒服。
  • 黃荊條葉和寥花葉各一葉,咀嚼食用,用白糖水送服,或煎服。對治療胸腹絞痛伴隨口渴的霍亂患者,有奇效。

胸腹不絞痛不渴者,忌服。此二物與藿香荊芥氣味相同,疏通之力量較大,故寒霍亂忌之。荊條可編筐箕之條,其葉五岔七岔不等,有寥花處多有之。燒鹽湯,白糖水,藿香荊芥,荊條葉寥花葉,霍亂盛行時之簡便良方也。荊條葉寥花葉,宜早備隨身應用,做成一分重一丸,一丸便效。

夏月火氣濕氣當令,夏火灼金,木氣退化,人身亦然。脾濕土滯,升降不調,肺熱不能將水收入膀胱,肝虛不能疏泄水濕水入大腸,遂成水瀉。水瀉分普通水瀉。肺熱水瀉。停食水瀉。傷陰水瀉。水瀉已愈二便難分。濕氣水瀉。轉寒水瀉。

水瀉一日一二次者,為普通水瀉。方用加減平胃散。蒼朮厚朴橘皮檳榔炙草白芍當歸梔仁各一錢,即愈。蒼朮溫散水濕,橘皮檳榔調理胃間滯氣,梔仁清肺熱助收斂,厚朴溫肝陽助疏泄,炙草補中氣,歸芍養津液也。煎一次分三次服,一服尿利瀉止,即止服。尿利切不可再服。再服傷陰,尿多即成大禍。

白話文:

如果胸腹不絞痛也不口渴,就不要服用藿香和荊芥。這兩種藥材跟藿香和荊芥的氣味相似,但疏通的力量更強,因此寒霍亂忌用。荊條可以編織成筐子和簸箕,葉子有五個分支或七個分支,不等,有寥花的地方比較多。用燒鹽水、白糖水、藿香、荊芥、荊條葉、寥花葉,是霍亂盛行時簡單有效的藥方。荊條葉和寥花葉,最好提前備好,隨身攜帶,製成一錢一丸,一丸即可見效。

夏天是火氣和濕氣當令的季節,夏火灼燒著陽氣,木氣衰退,人體也是如此。脾胃濕氣重,導致升降失調,肺熱無法將水氣輸送到膀胱,肝虛無法疏泄水濕,水氣就會進入大腸,造成水瀉。水瀉分為普通水瀉、肺熱水瀉、停食水瀉、傷陰水瀉、水瀉已愈二便難分、濕氣水瀉、轉寒水瀉等。

一天瀉一到兩次,屬於普通水瀉,可以用加減平胃散治療。蒼朮、厚朴、橘皮、檳榔、炙草、白芍、當歸、梔仁各一錢,即可治癒。蒼朮溫散水濕,橘皮、檳榔調理胃間滯氣,梔仁清肺熱助收斂,厚朴溫肝陽助疏泄,炙草補中氣,當歸、白芍養津液。煎藥一次,分三次服用,一服藥後尿量增多,瀉止,就停止服用。尿量增多後,不可再服用,否則會傷陰,尿量過多會造成更大的禍患。

夏日肺熱汗出而水瀉,好西瓜飽啖,肺熱清小便利,水解制止。汗出亦肺熱也。老人或體弱人,用冬瓜蒸自然汁溫服,清利肺胃,瀉亦能止。夏日水瀉,肛門覺熱者,即是肺熱,西瓜汁冬瓜汁極效。總之夏火克金,則熱氣傷肺,肺熱不能收斂,故病水瀉。所以清肺熱,理胃滯,為夏月利水唯一妙方。不可徒用薑苓,反傷津液而增肺熱也。

水瀉多兼停食,不論何時,誤服溫補,多致瀉死。停食水瀉,分虛證實證。實證噯酸,惡食,口苦,潮熱,譫語,腹滿痛拒按,脈實有力,舌有黃燥厚苔。虛證噯酸,惡食,不潮熱譫語,不腹滿痛拒按,不發熱,或發熱,起則頭眩,口或苦或不苦。舌無燥苔,或有苔不多,脈虛而緊,緊者積聚之象也。

白話文:

夏天容易出現肺熱,導致出汗並且腹瀉,很多人喜歡吃西瓜來解暑,西瓜能清肺熱,使小便順暢,並止瀉。出汗也是肺熱的表現。老年人或體弱者,可以用冬瓜蒸煮,取汁溫熱飲用,清利肺胃,也能止瀉。夏天腹瀉,肛門感覺發熱的,就是肺熱,西瓜汁和冬瓜汁效果很好。總之,夏天陽氣過盛會損傷肺金,熱氣傷肺,導致肺熱無法收斂,所以就會生病腹瀉。因此,清肺熱、調理胃滯,是夏季治療腹瀉的最佳方法。不能只用薑、苓等溫熱藥物,反而會損傷津液,加重肺熱。

腹瀉常常伴隨著食物積滯,不論什麼時候,誤服溫補藥物,都可能導致瀉死。停食腹瀉,分虛證和實證。實證表現為噯氣、反胃、口苦、潮熱、神志不清、肚子脹痛、按壓疼痛、脈象有力,舌苔黃厚乾燥。虛證表現為噯氣、反胃、沒有潮熱、神志不清,肚子不脹痛、按壓不痛,不發燒,或者發燒,但起身後頭暈,口苦或不苦。舌苔沒有乾燥的,或者舌苔不多,脈象虛弱而緊,緊象徵著積聚。

實證用大承氣湯下之。下去燥糞,水瀉乃止。虛證用加減平胃散。

凡用平胃散,總須輔以清熱養液之藥,小便一利,切勿再服。再服傷陰,小便一多,必貽大患。朮朴燥熱,利水力大之故。

烏梅八枚,白糖二兩,水瀉極效。此夏熱上盛,相火不降,木氣退敗,不能疏泄,烏梅補木氣助疏泄,降相火故效。夏日木氣不能疏泄,故水入大腸也。如夏日陰雨不熱,水瀉盛行,用黃豆炒熱磨粉食,運水燥濕,尿利而愈。凡交夏病水瀉痢疾者,服此方即愈。

水瀉日久,諸藥不效,食欲照常。此瀉傷陰液,熱氣外溢,宜豬肉煮濃湯,去油隨意啖食,補起陰液,熱氣內收,小便清利即愈。如胸中有停食臭味者,用湯吞服神麯檳榔各一錢可也。瀉久傷陰,後患甚大。此方補陰,非草木之品所能及,不可輕視。

白話文:

如果病人是實證,可以用大承氣湯瀉下,瀉掉燥熱的糞便,水瀉就會停止。如果是虛證,則要用加減平胃散。

使用平胃散時,一定要配合清熱滋陰的藥物,一旦小便暢通,就不要再服用,因為再服藥會傷陰,小便過多,就會造成很大的問題。這是因為術、朴燥熱,利水效果強大的緣故。

可以用八枚烏梅、兩兩白糖治療水瀉,效果極佳。這是因為夏季陽氣盛,相火不降,木氣衰敗,無法疏泄,烏梅可以補益木氣,幫助疏泄,降伏相火,所以有效。夏季木氣無法疏泄,所以水會積聚在大腸。如果夏季陰雨不熱,水瀉流行,可以用炒熱的黃豆磨成粉食用,運化水濕,小便通暢,就會痊癒。所有夏季交替時出現水瀉、痢疾的病人,服用這個方子都能痊癒。

如果水瀉時間長,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但食慾仍然正常,這是因為瀉傷了陰液,熱氣外溢,應該用豬肉煮成濃湯,去除油脂,隨意食用,補充陰液,熱氣就會內收,小便清利就會痊癒。如果胸中有停滯的食物臭味,可以用湯服用神麴、檳榔各一錢。水瀉時間長會傷陰,後患無窮。這個方子補益陰液,是草木藥物無法比擬的,不可輕視。

如水瀉已愈,大小便仍分不開,可用歸芍地黃丸,一次吞服一錢,一日三次服,大小便自能分開。緣水瀉傷陰,肝木失養,不能自主其疏泄之權。欲小便則大便並出,或則先解大便少許,然後能解小便,大便雖無水而是爛糞,一日仍有二三次。歸芍地黃丸,乃本草綱目以補陰,加當歸芍藥以調肝木也。此方水瀉,而人虛脈弱,素日肝木枯熱者,最效。

以上加減平胃散,治普通水瀉,西瓜冬瓜汁治肺熱水瀉,大承氣湯治停食實證水瀉,烏梅黃豆粉治脈虛水瀉,鮮豬肉湯治陰虛水瀉,歸芍地黃丸治陰虛肝枯水瀉。

白話文:

如果水瀉已經好了,但大小便仍然分不清,可以用歸芍地黃丸,一次吞服一錢,一天三次,大小便自然會分開。因為水瀉傷了陰氣,肝木失養,無法控制自身的疏泄功能。想要小便時,大便也會跟著出來,或者先解一點大便,才能解小便,大便雖然沒有水,但還是爛糞,一天仍然有兩三次。歸芍地黃丸,是本草綱目記載的補陰藥方,加入當歸芍藥來調和肝木。這個藥方適合水瀉後,身體虛弱,脈象虛弱,平時肝木枯熱的人。

以上加減平胃散,用於治療普通水瀉;西瓜冬瓜汁,治療肺熱水瀉;大承氣湯,治療停食實證水瀉;烏梅黃豆粉,治療脈虛水瀉;鮮豬肉湯,治療陰虛水瀉;歸芍地黃丸,治療陰虛肝枯水瀉。

水瀉不噯酸,無停食關係,而渴能飲水者,用五苓六一散,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各二錢,桂枝一錢,六一散三錢煎服。五苓去濕,六一清熱利尿道也。消食之品忌用。若不噯酸而瀉白水,是食不停於上,而停於下,仍用停食治法。檳榔山楂麥芽神麯炒梔仁各一錢,連服二三劑,白水轉為黃水。即愈。

水瀉有滯者,以腹響腸鳴為證據。人身二便分利,又賴小腸運化之力。此運化作用,是整個圓運動。火土二氣,居小腸之部,為圓運動的樞機,中氣是也。若有一點停食,阻滯其間,整個運動不能圓融,小腸之力即不能將水分運入膀胱,水入大腸,便成水瀉。水入腸中,是以作響。

白話文:

如果拉肚子但不反酸,沒有吃太多食物的關係,而且口渴可以喝水,可以用五苓六一散。五苓六一散的藥方是: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各二錢,桂枝一錢,六一散三錢,一起煎服。五苓去濕,六一清熱利尿。消化食物的藥物不要使用。如果沒有反酸卻拉稀水,表示食物沒有停留在胃裡,而是停留在腸道,還是要用治療停食的方法。檳榔、山楂、麥芽、神麯、炒梔仁各一錢,連續服用二三劑,稀水就會變成黃水,就會痊癒。

拉肚子有積食的人,以肚子響腸鳴為證據。人體的二便暢通,依靠小腸的運化能力。小腸的運化功能,像是一個完整的圓周運動。火土二氣,位於小腸,是這個圓周運動的樞紐,也就是中氣。如果有一點食物停留在小腸,阻礙了這個運動的循環,小腸的功能就無法將水分運送到膀胱,水會進入大腸,就會導致拉肚子。水進入腸道,就會發出響聲。

病水瀉者,若服藥後,腸已不響,小便已利,而仍水瀉,且轉黑綠色,食欲大減,是停食尚未全消,火土之氣轉寒,宜消食兼溫中之法。用炒檳榔炒山梔炒神麯炒麥芽各一錢,加乾薑一二錢,忌用炙草。黑綠轉為黃色,然後糞便漸乾乃愈。涼藥陰藥不可再用。如服乾薑發現燥熱,加吞歸芍地黃丸一二錢以養陰為治。

水瀉無尿,腹中雷鳴,咽中有傷食氣味。用檳榔大黃各一錢以消食,大烏梅十枚補木氣助疏泄以行水。傷食氣味已消,仍瀉者,是食已消去,疏泄不足,去大黃檳榔,單用烏梅日日服之,服至小便長為止。雖咽中無傷食氣味,而腹中雷鳴,是亦傷食。凡白朮山藥扁豆等一切補土之藥均忌。

白話文:

如果病人腹瀉,服用藥物後腸鳴停止,小便順暢,但腹瀉仍然持續且糞便轉為黑綠色,食慾也大幅下降,代表食物殘渣尚未完全消化,脾胃的陽氣轉寒,需要使用消食溫中的方法。可以將炒檳榔、炒山梔、炒神麴、炒麥芽各一錢,加入乾薑一二錢,忌用炙草,一起煎服。當糞便由黑綠色轉為黃色,然後逐漸乾燥即可痊癒。這段時間不可再服用寒涼性質的藥物。如果服用乾薑後感到燥熱,可以服用歸芍地黃丸一二錢來滋陰降火。

如果腹瀉伴隨無尿、腹中雷鳴、咽喉有食物殘渣的味道,可以用檳榔和大黃各一錢消食,再用大烏梅十枚補脾胃之氣,幫助利水排泄。如果食物殘渣的味道消除了,但腹瀉仍然持續,代表食物已經消化完畢,但脾胃運化功能不足,可以停用大黃和檳榔,只用烏梅每日服用,直到小便恢復正常為止。即使咽喉沒有食物殘渣的味道,但腹中仍然雷鳴,也屬於食積未消。這時候要忌用白朮、山藥、扁豆等補脾胃的藥物。

此方可為水瀉總方,平穩而有特效,法則精當,藥味簡單,有益無弊也。水瀉誤補而死者多矣。食消尿利,一日即可復原。烏梅溫升肝經,脾即受益。溫降膽經,胃即受益。利尿又兼開胃進食之藥也。若尿利仍服烏梅,即小便加多肝脾枯燥,變生大病。烏梅其性溫燥故也。

水瀉,咽中已無傷食味者,不可用檳榔消滯。如人虛脈少,用參苓白朮散,黨參白朮茯苓各五錢煎服,連服三劑即止。雖有腹鳴之證,亦可服之。此腹鳴乃中土虛而不運之滯,不可消滯傷中,亦不可用炙草以橫中。

水瀉而鼻氣熱者,不可用大黃。鼻氣熱者多下寒,宜用檳榔一錢以去滯,陳艾葉一錢以溫乙木之寒。或用烏梅五枚以代艾葉亦可。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可以用於治療各種水瀉症,效果顯著且穩定,方法精準,藥材簡單,有益無害。許多人因為誤補而死於水瀉。如果消化良好、尿量正常,一天就能恢復健康。烏梅溫暖上升肝經,脾臟就能受益。溫暖下降膽經,胃也能受益。它同時具有利尿和開胃進食的作用。如果尿量正常還繼續服用烏梅,就會導致小便過多,肝脾乾燥,進而產生大病。這是因為烏梅性溫燥。

水瀉症狀,如果喉嚨中已經沒有食物殘渣的味道,就不可以使用檳榔消滯。如果病人脈象虛弱,可以使用參苓白朮散,黨參、白朮、茯苓各五錢煎服,連續服用三劑即可。即使有腹鳴症狀,也可以服用。這種腹鳴是脾胃虛弱,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不能用消滯藥物傷脾胃,也不能用炙草橫行中焦。

水瀉症狀伴隨鼻氣熱的,不能服用大黃。鼻氣熱通常是寒氣向下所致,宜用檳榔一錢去滯,陳艾葉一錢溫暖乙木之寒。也可以用烏梅五枚代替艾葉。

痢疾之病,何以多在夏令與秋初。因正當木氣敗退,土氣濕盛之時,偶然寒熱不調之大氣,人身的木氣遂陷於土氣之下,不能疏泄,遂病痢疾。而金氣當旺,木氣更衰,疏泄更難,故不易治。

後重,下紅白,腹痛,小便不利。此病中氣虛寒,不能升降木氣,肝木下陷,不能復升,鬱生下熱。木鬱生熱,疏泄不遂所致。方用乾薑二錢,炙草三錢,以溫補中氣,木香五分,以溫升木氣,以疏泄小便,當歸白芍各二錢,以養木氣之津液,而和其疏泄,炒黃連一錢,以清熱也。舌有黃厚苔者,加檳榔一錢以消胃滯,無黃厚苔切不可加。

白話文:

痢疾的成因與治療

痢疾這個病症,為什麼常在夏季和初秋的時候發生呢?因為這段時間正值木氣衰退,土氣濕盛的時候。如果碰上氣溫突然變化,忽冷忽熱,人體的木氣就會被土氣壓制,無法正常運作,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進而引發痢疾。而到了秋季,金氣當旺,木氣更加衰弱,疏泄更加困難,所以痢疾也更難治療。

痢疾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頻繁,排便後肛門墜脹,糞便顏色偏紅或白,腹部疼痛,小便不暢。這種情況下,患者的脾胃中氣虛寒,無法正常升降木氣,導致肝木下陷,無法上行,在體內鬱積生熱。木氣鬱滯生熱,疏泄功能失調,就會引起痢疾。

治療痢疾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 乾薑二錢,炙草三錢: 用於溫補脾胃中氣,增強脾胃的升降功能。
  • 木香五分: 用於溫升肝木之氣,促進肝氣疏泄,利尿通便。
  • 當歸、白芍各二錢: 用於滋養肝木的津液,調節肝氣的疏泄功能,防止肝氣過於亢奮。
  • 炒黃連一錢: 用於清熱解毒,消除體內熱邪。

如果患者舌苔發黃、厚膩,則可以加檳榔一錢,幫助消解胃腸積滯。但如果舌苔不黃厚膩,則不可加檳榔。

黃連春夏用吳萸水炒,立秋後不炒。

紅白者,大腸中之脂膏,被木氣衝擊而下也。大腸氣屬庚金,金主收斂,木氣下陷於庚金之中,則衝擊於肛門,而庚金之氣,有收斂之,故覺後重。稍下紅白,木氣稍遂,故又暫止。木氣主動,暫遂一時,又欲疏泄,木氣疏泄,金氣收斂,相為乘除,故痢疾一日數十次。世以紅白為邪氣,非下盡不可,誤事多矣。

又以痢疾為有滯,非消導不可,滯誠有之,亦本身之氣之滯,只可調和升降,萬不可消。世云痢初起無補法,木鬱不升,愈補愈鬱也。如病人所在地,冬令雷鳴,或冬令不冷,大氣中陽根不足,則夏日痢疾,多有兼下寒而紅多白少者。黃連忌用。宜加生艾葉一錢以溫下寒,切不可用附片。

白話文:

黃連在春夏時節使用時,要用吳萸水炒過,到了立秋後就不需要再炒。

紅白痢疾的病因是腸道中的油脂,被木氣衝擊而排泄出來。大腸屬金,金主收斂,木氣下陷於金氣之中,就會衝擊肛門,而金氣有收斂的作用,所以病人會感到排便後沉重。稍後紅白痢疾減少,是因為木氣稍微消退,所以暫時停止。木氣主動,暫時消退後,又想疏泄,木氣疏泄,金氣收斂,相互作用,所以痢疾一天可以發生好幾次。世俗認為紅白痢疾是邪氣,必須排泄乾淨,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會造成許多問題。

又有人認為痢疾是因食物積滯,必須消導才能治癒。雖然的確存在積滯,但那也是自身氣機的積滯,只能調和升降,絕對不能消導。俗話說痢疾初期不能補,是因為木氣鬱結不升,補得越多,鬱結就越嚴重。如果病人所在的地域,冬天有雷鳴,或者冬天不冷,大氣中的陽氣不足,那麼夏天的痢疾,常會伴隨寒氣,排泄的紅色物多,白色物少。這種情況下黃連不能使用,應該加入生艾葉一錢溫下寒氣,絕對不能用附片。

附片補水木之陽,木氣正鬱而補之,鬱更加矣。普通痢疾最多,此方經過多少困難而成。審度脈象加減用之,無不效者。

此方亦治噤口痢疾,痢而至不食,中敗極矣。不食之原因,木氣橫結,中氣大敗,胃口熱結也。木氣橫結以克胃土,歸芍木香以舒木氣,中氣大敗,炙草乾薑以溫補中氣,熱結胃口,黃連清熱開胃,故能食而痢止也。痢疾之水熱,乃木氣寒陷於下,鬱而生熱。今不能食,則上下皆熱。上下皆熱,中氣虛寒。薑連與木香白芍並用,其旨微矣。

痢疾如在立秋以後,其水氣之鬱而不能疏泄,乃金氣斂結之故。於方中加薤白五錢葛根三錢,薤白降辛金,葛根升庚金,金氣通調,水氣之疏泄乃遂,小便乃利,病乃能愈。普通痢疾方之黃連,秋後痢疾多宜用之,春夏痢疾慎用。秋後陽氣歸下,水氣得根,水熱較足,春夏之痢疾,水氣虛寒,其熱不足故也。

白話文:

附子補益水木之陽,但如果木氣已經鬱結,再補益它,反而會加重鬱結。普通痢疾最常見,這個方子經歷了許多困難才研發出來。要仔細觀察脈象,根據情況增減藥量使用,沒有不有效的。

這個方子也能治療噤口痢疾,患者腹瀉到不吃東西,脾胃極度虛弱。不吃東西的原因是木氣橫結,中氣大敗,胃口熱結。木氣橫結克制胃土,用白芍、木香舒展木氣;中氣大敗,用炙草、乾薑溫補中氣;熱結胃口,用黃連清熱開胃,因此可以恢復食慾,腹瀉也會停止。痢疾的水熱,是因為木氣寒氣下降到下焦,鬱結而生熱。現在患者不能吃東西,表示上下都熱。上下皆熱,中氣虛寒。薑、連與木香、白芍一起使用,其妙處很深奧。

如果痢疾發生在立秋之後,水氣鬱結不能疏泄,是因為金氣收斂收縮的緣故。在方子中加入薤白五錢、葛根三錢,薤白辛味下降,葛根升發金氣,金氣調暢,水氣就能疏泄,小便順暢,疾病自然痊癒。普通痢疾方中的黃連,秋後痢疾多宜使用,春夏痢疾要謹慎使用。秋後陽氣下降,水氣得到根源,水熱較足;春夏之痢疾,水氣虛寒,熱氣不足。

腹痛,下紅白,白多紅少,或全白不紅,後重,小便不利,口渴,身熱,口臭,氣實,口苦,舌苔乾黃。脈象沉而實,或數而細沉有力。方用白頭翁、黃柏、當歸、白芍、葛根、檳榔各二錢,黃連一錢,繞臍痛甚,按之更痛者,加酒製大黃一二錢,清熱養水,疏滯升陷即愈。脈弱者大黃忌用。

如下白物而不口渴,或下如熟藕粉之物,脈不實,用普通痢疾方,去乾薑,木香減半。白頭翁黃柏最寒,能清下部木氣鬱熱。

腹痛,下紅白,極重,紅多白少,或全紅無白,小便不利,不渴,口淡,氣微,或面紅,舌苔白而潤。脈象沉微,或洪大按之無有。方用桃花湯,乾薑、赤石脂、粳米各三錢,溫寒即愈。左脈較右脈細者,加當歸白芍各一錢以潤養木氣。乾薑溫中,赤石脂固滑脫,粳米生津液保胃氣也。如脈不微不洪,用普通痢疾方,去黃連加艾葉一錢,並加炙草一錢。

白話文:

肚子痛,拉肚子,顏色紅白相間,白色多紅色少,或者全是白色沒有紅色,排便後肛門墜脹,小便不順暢,口渴,身體發熱,口臭,氣喘,口苦,舌苔乾燥發黃。脈象沉而有力,或者又快又細,沉而有力。可以用白頭翁、黃柏、當歸、白芍、葛根、檳榔各兩錢,黃連一錢,如果繞著肚臍痛,按壓更痛,可以加酒製大黃一到兩錢。清熱解毒,滋陰潤燥,通暢腸道,下陷即愈。脈搏虛弱者忌用大黃。

如果拉肚子是白色,但沒有口渴,或者像熟藕粉一樣的白色,脈搏不實,可以用一般的痢疾藥方,去掉乾薑,木香減半。白頭翁和黃柏性寒,可以清熱下焦的鬱熱。

肚子痛,拉肚子,顏色紅白相間,非常嚴重,紅色多白色少,或者全是紅色沒有白色,小便不順暢,不口渴,口淡,氣虛,或者臉紅,舌苔白而濕潤。脈象沉而微弱,或者脈搏洪大按下去卻沒有感覺。可以用桃花湯,乾薑、赤石脂、粳米各三錢,溫暖寒氣,病就好了。左側脈搏比右側脈搏細弱,可以加當歸、白芍各一錢,滋養肝氣。乾薑溫暖脾胃,赤石脂收斂止瀉,粳米生津液,保護胃氣。如果脈搏不微弱也不洪大,可以用一般的痢疾藥方,去掉黃連,加艾葉一錢,再加炙草一錢。

此因外感,榮衛失和,引動裏氣失和,而病痢疾也。痢疾證狀,亦如普通痢疾,惟加身痛,與惡寒發熱,脈象數促。方用桂枝加葛根。桂枝、芍藥、炙甘草、生薑各三錢,小紅棗肉六枚,葛根三錢。桂枝湯和榮氣,加葛根和衛氣,榮衛和則肝肺之氣和,肝肺氣和,疏泄與收斂調和不偏,是以痢愈。然方中藥品,只在解表,並不治痢,可以見表裏一氣之意矣。

葛根和衛氣者,葛根善升大腸金氣,大腸氣升,肺氣自降,肺氣為衛氣之主,肺氣降故衛氣和也。

痢疾盛行之際,有病痢疾而手足抽搐,牙關緊閉者,此即外感痢疾。衛氣閉束不舒,榮氣乾澀不潤,故現證如此。此方開衛氣之閉,潤榮氣之澀,葛根芍藥各加為四五錢可也。葛根開衛氣之閉,芍藥潤榮氣只澀。

白話文:

這是因為外感入侵,導致人體表裡的氣機失調,引發了痢疾。痢疾的症狀和一般的痢疾相似,但特別的是會伴隨身體疼痛、畏寒發熱,脈象也比較急促。可以用桂枝加葛根的藥方來治療。藥方中包含桂枝、芍藥、炙甘草、生薑各三錢,小紅棗肉六枚,葛根三錢。桂枝湯可以溫和表面的氣機,再加上葛根可以調節人體表面的氣機,表裡氣機調和,肝肺之氣也就調和了,肝肺氣和則疏泄和收斂功能都能正常運作,所以痢疾就能痊癒。不過這個藥方主要是解表,並不能直接治療痢疾,這也說明了表裡相通的道理。

葛根能和衛氣是因為它能提升大腸的陽氣,大腸的陽氣上升,肺氣自然下降,肺氣是衛氣的根本,肺氣下降就能調節衛氣。

當痢疾流行的時候,有些人會出現痢疾伴隨手足抽搐、牙關緊閉的症狀,這是因為外感引發的痢疾導致了衛氣閉塞,榮氣乾燥,因此出現了這些症狀。這個時候需要用藥方來開通衛氣,滋潤榮氣,可以增加葛根和芍藥的用量,各加到四五錢。葛根可以開通衛氣,芍藥則可以滋潤榮氣。

凡病痢疾,小便一利,木氣升達,諸病即愈。如小便已利,病仍未愈,此為大虛。宜黨參、白朮各二錢,山藥炙甘草各三錢。左脈較細者,加白芍當歸各一錢。不思食者,加甜蓯蓉炮薑各五分以至一二錢。附片不用較妥,其性剛烈,不宜痢疾,痢病用之能將水氣燥傷,水氣更亂。

或用參朮苓草當歸萸肉甜蓯蓉各一二錢,補脾養肝血亦效。此方脈虛痢久者,甚相宜也。小便不利,認為應當補虛者,此二方均宜。

凡體虛,不能用木香以利小便之人,可用鮮葡萄須一握,煎服,小便即利。或肥烏梅五枚,白糖一勺亦佳,補木氣助疏泄也。東行李根白皮,補木氣助疏泄亦效。

白話文:

凡是患了痢疾,小便暢通,木氣上升,各種病症就會痊癒。如果小便已經暢通,病症仍然沒有好轉,這就是元氣大虛。應該服用黨參、白朮各兩錢,山藥、炙甘草各三錢。如果左邊脈搏較細弱,就再加白芍、當歸各一錢。如果沒有食慾,就再加甜蓯蓉、炮薑各五分到一兩錢。附片最好不要用,它的性情剛烈,不適合痢疾,用在痢疾上會使水氣受損,導致水氣更亂。

也可以用參、朮、苓、草、當歸、萸肉、甜蓯蓉各一兩錢,補脾養肝血,效果也很好。這個方子適用於脈虛、痢疾久治不愈的病人。如果小便不暢,認為應該補虛的,這兩個方子都很合適。

凡是體虛,不能用木香來利小便的人,可以用新鮮葡萄藤一握,煎服,小便就會暢通。或者用肥烏梅五枚,白糖一勺也很好,可以補木氣,幫助疏泄。東行李根白皮,補木氣,幫助疏泄,效果也很好。

普通痢疾,如在冬天不聞雷而有雪有冰之地,黃連可加至二錢,因其地大氣陽足,水氣之熱較實,非黃連不能清去其熱。能用黃連的普通痢疾,其愈極速,不能用黃連而用梔仁,其愈稍遲。然不能用黃連之地而亦用之,傷損脾陽,必遺後患,日久難愈。此人所忽也。

如痢疾日久,飲食照常,左脈小而沉,小便不利而腹滿痛者。好西瓜飽食,小便清利,諸病自愈。或生荸薺十數枚,連皮嚼食,養陰去積即愈。此即熱傷陰份之痢也。

如舌白如粉不渴,日痢數十行。小便不利,痢下之物,白而沉重,胸腹如格,漸至不食,諸藥不效者。用椿葉包圍腰腹,緊墊肛門,並閉口做深呼吸,以聞椿葉的香氣,並煎椿葉濃汁,時時啖之,約半日之間,小便自利而愈。此危候也。然其脈必沉弱,如痢疾發燒,脈洪大有力則凶矣。

白話文:

一般腹瀉,如果是在冬天,沒有打雷卻下雪結冰的地方,可以用黃連加到兩錢,因為這種地方陽氣充足,水氣偏熱,只有黃連才能清熱。能用黃連治療的腹瀉,很快就痊癒,不能用黃連而用梔子,癒合速度就比較慢。但是,如果不能用黃連的地方卻硬要用,會損傷脾胃陽氣,留下後患,日久難愈。很多人就是忽略了這一點。

如果腹瀉時間長,飲食正常,左邊脈搏細弱而沉,小便不暢,腹部脹滿疼痛,就代表是熱傷陰分導致的。可以多吃西瓜,讓小便暢通,就能自愈。也可以吃十幾個荸薺,連皮嚼食,滋陰去積就能痊癒。

如果舌苔白如粉末,不口渴,一天腹瀉好幾次,小便不暢,排泄物白色沉重,胸腹像被卡住一樣,逐漸不想吃東西,各種藥物都不起作用,可以用椿葉包圍腰腹,緊緊墊住肛門,閉口深呼吸,聞椿葉的香氣,同時煎煮濃稠的椿葉汁,隨時喝一些,大約半天的時間,小便就會暢通,然後痊癒。這種情況很危險。但是,如果脈搏沉弱,而腹瀉發燒,脈搏洪大有力,那就凶多吉少。

椿葉收斂金氣,溫運木氣也。東行李根白皮二兩濃煎亦效,李根最補木氣,性微燥。木香有氣味厚量重,本方分量,乃薄者。如用厚者,須減三分之一,否則傷血燥肝。

痢疾後重,如力大難支,有內臟都要壓出之勢,此為大虛。白芍五錢雌雞一隻,燉服,即能減輕。老年人與上年冬季鳴雷交夏病痢疾之地,多有大虛之證。雞大補木氣之陽,白芍和之助其上升也。後重力大難支,木氣陷極之象。痢疾的原則,中虛木陷。世之好用大黃殺人者,原則未認清也。

每年痢疾盛行之時,每日食炒熱黃豆粉少許。溫寒,燥濕,疏木,使木氣不陷,即可不病痢疾,可靠之法也。

白話文:

椿葉能收斂金氣,溫運木氣。東行李根白皮二兩濃煎也有效,李根最能補益木氣,但性微燥。木香氣味厚重,本方用量較少,若用量較大,需減三分之一,否則會傷血燥肝。

痢疾後身體虛弱,感覺力氣很大但卻難以支撐,好像內臟都要壓出來一樣,這是大虛的表現。用白芍五錢和一隻雌雞燉服,就能減輕這種症狀。老年人和上年冬季打雷交夏發生痢疾的地方,大多有這種大虛的症狀。雞能大補木氣之陽,白芍和助其上升。痢疾後重力大難支,是木氣下陷的徵兆。痢疾的原則是中虛木陷。世俗中很多人濫用大黃治療,其實並未真正理解痢疾的原理。

每年痢疾盛行的時候,每天食用少許炒熱的黃豆粉,可以溫寒、燥濕、疏通木氣,使木氣不致下陷,就能避免罹患痢疾,這是一個可靠的方法。

病痢時,過服熱藥,病癒之後,大便後有膿血滴出,腸胃間時痛時響,小便時少時多,腰下脊骨中,每夜必有似欲下墜之意,並作響聲,腎脈肝脈如無,面色深黃,經年累月不愈者。此肝腎被熱藥灼傷,陰陽俱虛,腎寒肝熱而土濕。方用黃土湯,附子以溫腎寒,阿膠生地黃芩以清肝熱,白朮灶心土以除土濕,炙草補中,服後肝腎脈起,升降流通,其病乃愈。白芍降膽經以升肝經,清熱滯收疏泄,以術草輔之重用最宜。

時方之歸脾湯亦效。

白話文:

患者患痢疾時,服用過多溫熱藥物,病癒後大便帶膿血,腸胃時常疼痛伴有響聲,小便時多時少,腰部脊椎處每晚都感到下墜感並伴隨響聲,腎脈肝脈幾乎摸不到,面色深黃,持續多年未愈。

這是因為肝腎被溫熱藥物灼傷,陰陽俱虛,腎寒肝熱,脾土濕困。

治療應以黃土湯為主,附子溫腎寒,阿膠、生地黃、黃芩清肝熱,白朮、灶心土除脾土濕,炙甘草補中氣。服用後肝腎脈絡恢復,升降流通,疾病得以痊癒。

白芍降膽經以升肝經,清熱滯、收疏泄,配合白朮、炙甘草重用最為合適。

時方中的歸脾湯也有效。

紅痢有寒證有熱證,究竟寒多熱少。白痢有熱證有寒證,究竟熱多寒少。一壯漢三十餘歲,未結婚。病紅痢,不渴,口亦不苦,舌亦無苔,脈沉實,命服龍膽草炙甘草各二錢而愈。一孕婦,病白痢,如清涕,脈虛微,命服附子理中湯加當歸鹿茸,十餘劑乃愈。

痢疾原則,只分寒熱兩門。熱證用《傷寒論》白頭翁湯為提綱,寒證用《傷寒論》桃花湯為提綱。勿擾他藥。

一少年病痢,日下數十行。服石膏黃連等藥,病加重。予診其脈,弦而長,胸饑。此木氣疏泄之病也。用阿膠五錢,炙草三錢,饑止脈平,痢略減,脈仍弦。以為陰傷濕盛,用鴨蛋做成之皮蛋兩枚,服後糞下極多痢大減,仍日數行。後用白朮白芍各五錢並食豬肉而愈。後之用白朮白芍者,痢久則土敗木盛也。

白話文:

痢疾分為寒症和熱症,一般來說,紅色痢疾以寒症居多,白色痢疾則以熱症居多。有一個三十多歲的壯漢,未婚,患了紅色痢疾,不口渴,口也不苦,舌頭也沒有苔,脈象沉實,服用龍膽草和炙甘草各兩錢後痊癒。還有一個孕婦,患了白色痢疾,痢疾像清鼻涕一樣,脈象虛微,服用附子理中湯加入當歸和鹿茸,十多劑就痊癒了。

痢疾的治療原則,只要分為寒症和熱症兩類。熱症以傷寒論中的白頭翁湯為主,寒症以傷寒論中的桃花湯為主,不要再添加其他藥物。

有一個少年患了痢疾,一天拉肚子幾十次。他服用石膏、黃連等藥物,病情卻加重。我診脈後發現脈象弦而長,胸部飢餓。這是木氣疏泄過度的病症,所以我用阿膠五錢、炙甘草三錢,飢餓感消失,脈象平穩,痢疾也略微減輕,但脈象仍然弦。我認為是陰虛濕盛,所以用鴨蛋做成的皮蛋兩枚,服用後排便量很多,痢疾明顯減輕,但仍然一天拉肚子幾次。後來我用白朮和白芍各五錢,並搭配豬肉食用,最終痊癒。之所以後來用白朮和白芍,是因為痢疾時間長久,土氣衰敗,木氣旺盛。

食豬肉,補陰液也。痢之為病如此復雜,不知原理徒守成方者,宜其施治不效了。後方白朮前方炙草,凡木病須補中土。仲景先師曰見肝之病,當先實脾,其義如此。皮蛋養陰除濕。

瘧疾外證,惡寒,發熱,汗出病解,或熱退病解,病解之後,一如平人,病深則隔日一作,病淺則當日一作。此金氣斂結,木氣鬱結,中氣滯結之病也。

《金匱》云:瘧脈多弦。弦者木氣鬱結不舒之象。西南方此病最多,因西南方土薄水淺,地下封藏力弱,降入地下的陽氣,雖非春季升發之時,亦隨時忽降忽升,將下降的金氣,抵觸不能降下。金氣主收斂,既降不下於土氣之下,具斂結於土氣之際,於是木氣與金氣斂結,疏泄不通,大氣之中,常有偏於斂結作用。人氣感之,遂病瘧而現弦脈。

白話文:

吃豬肉可以補充陰液。痢疾這種病很複雜,如果不懂原理只按照固定的方子治病,當然就會沒效果。後面方子用白朮,前面方子用炙草,因為所有木病都需要補中土。張仲景老師說過,遇到肝病,要先補脾,道理就是這樣。皮蛋可以養陰除濕。

瘧疾的外部症狀,會有怕冷、發熱、出汗,出汗後病就好了,或者發燒退了病就好了,病好了之後跟正常人一樣,如果病嚴重就會隔天發作一次,如果病輕就會當天發作一次。這是金氣收斂凝結,木氣鬱結,中氣阻塞的病。

《金匱要略》說:瘧疾的脈象大多是弦脈。弦脈代表木氣鬱結不通的現象。西南方這種病很多,因為西南方土壤薄、水淺,地下封藏力量弱,下降到地下的陽氣,雖然不是春季升發的時候,也會隨著時間忽降忽升,將下降的金氣阻擋住,無法降下去。金氣主收斂,既然降不下去到土氣之下,就收斂凝結在土氣的邊緣,於是木氣和金氣就收斂凝結,疏泄不通,大氣之中,經常偏向於收斂凝結的作用。人體的氣受到影響,就患上瘧疾,出現弦脈。

必弦象退淨,瘧乃不發。北方偶有病瘧,則停食而感寒氣所成而已。瘧疾分普通瘧疾,惡性瘧疾。

惡寒,發熱,或單寒不熱,汗出病罷,起居眠食,一如平人,為普通瘧疾。方用麥冬草果仁烏梅方,麥冬三錢草果仁一錢烏梅三枚切細吞服,病發前服一劑,煎服亦可。服後胸腹響動即愈。小兒減半,麥冬開金氣只結,草果仁開中氣之結,烏梅開木氣之結,故病癒也。

寒熱已罷,仍不能食,不能眠,或常熱不休,汗出體倦,或吐,或腹脹滿,面黃肉腫,尿少,脈虛,等等虛象,為惡性瘧疾。方用八珍益母丸三錢,烏梅三枚,煎湯吞送。如無丸,用湯藥,黨參白朮茯苓炙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各一錢益母草五分,凡體氣虛弱,與老年之人,與久病瘧疾之人,宜服此方。平日曾服薑附者,加乾薑附子各五分。

白話文:

只要把瘧疾的徵兆徹底清除,瘧疾就不會發作。北方偶爾出現瘧疾,通常都是因為飲食不節、受寒氣所致。瘧疾分為普通瘧疾和惡性瘧疾。

普通瘧疾的症狀是怕冷、發熱,或單純怕冷不發熱,出汗後病狀消失,起居、睡眠、飲食都跟平常人一樣。治療方法是服用麥冬、草果仁、烏梅的方劑,麥冬三錢、草果仁一錢、烏梅三枚切碎吞服,在發病前服用一劑,也可以煎服。服用後胸腹有響動,病症就會痊癒。小兒減半服用。麥冬可以開金氣的結,草果仁可以開中氣的結,烏梅可以開木氣的結,所以病能治癒。

如果寒熱消失後,仍然無法進食,無法入睡,或持續發熱不退,出汗體力虛弱,或嘔吐,或腹脹滿,面黃肉腫,尿量減少,脈搏虛弱,等等虛弱的症狀,就是惡性瘧疾。治療方法是服用八珍益母丸三錢,烏梅三枚,煎湯吞服。如果沒有丸藥,可以用湯藥,黨參、白朮、茯苓、炙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各一錢,益母草五分。凡是體氣虛弱者、老年人、久病瘧疾者,都適合服用此方。平時有服用薑附的人,可以加乾薑、附子各五分。

參朮苓草補氣分,歸芎芍地補血分,益母草活動氣血之結。虛人老人,其效極大。開結之品只益母草一味,且甚和平,而補氣補血之品乃如此之多,愈虛愈結,治虛為重,治結為輕之法也。老人最怕瘧疾,臟腑榮衛,整個損壞之故。

麥冬草果仁烏梅方,治普通瘧疾,無有不效,不傷身體,省事多矣。如惡寒多而發抖者,是內熱素盛,將麥冬加倍用之。麥冬寒胃,草果耗氣,應服八珍益母者,不可服之。麥冬證,脈弦細有力,八珍證脈無力也。八珍益母證,如脈象太虛,可用麥冬錢半草果五分以代益母,益母散力太大恐更虧也。

白話文:

參、術、苓、草補氣分,歸、芎、芍、地補血分,益母草活躍氣血之凝結。虛弱的人或老年人,這種療法的效果非常顯著。只用益母草來開解凝結,且其性質平和,然而補氣與補血的藥物卻如此之多,這是因為越是虛弱的人越容易有凝結,所以治虛的療法比治凝結的療法更重要。老年人最怕的是瘧疾,這是因為他們的臟腑功能已經嚴重受損。

麥冬、草果、烏梅的方子可以治療一般的瘧疾,效果非常好,並且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簡便得多。如果發冷多且發抖,表示內部熱量過盛,應該將麥冬的用量加倍。但麥冬會使胃寒,草果則會消耗體力,如果需要服用八珍益母,就不適合服用此方。麥冬的症狀表現為脈象弦細有力,而八珍益母的症狀則是脈象無力。如果八珍益母的症狀表現為脈象虛弱,可以將麥冬的用量減為錢半,草果的用量減為五分,用來替代益母,因為益母的散力過大,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虛弱。

瘧疾復雜,此篇只列此二方者,凡前賢醫案用涼藥清肺之病,皆可以麥冬一方的原理方法括之。前賢王孟英醫案,多有清熱治癒者,方法細密可學。凡前賢用補劑而愈者,皆可以八珍益母一方的原理方法括之。有單用洋參見效者,補金氣之降,以開金氣之結也。用烏梅白糖見效者,補木氣之疏泄,以開金氣之結也。

用燒酒泡紅棗燒焦見效者,亦開金氣木氣之結也。用醋糖見效者,開金木之結也。

冷而不熱,脈弦細而沉,為麥冬證。如脈不弦細,但沉而不顯明,亦為麥冬證。沉而不顯為伏脈,亦斂結之象也。如單熱不冷,而小便短者,烏梅四枚以補木氣收相火。小便短者,木氣虛寒,烏梅特效。如單熱不冷,小便長而且多,脈不微不虛者,白虎湯清金氣之燥熱,補中氣之虛極效。

白話文:

瘧疾的治療方法複雜,這篇文章僅列出兩種方劑。所有前賢醫案中用涼藥治療肺熱的疾病,皆可以用麥冬一方的原理和方法來概括。前賢王孟英醫案中,有很多清熱治癒的例子,其方法細緻值得學習。所有前賢用補劑治療而痊癒的案例,皆可以用八珍益母一方的原理和方法來概括。

單獨使用洋參見效的,是補金氣以降,以打開金氣的結滯。用烏梅白糖見效的,是補木氣以疏泄,以打開金氣的結滯。

用燒酒泡紅棗燒焦見效的,也是打開金氣和木氣的結滯。用醋糖見效的,是打開金木的結滯。

如果患者體寒而不熱,脈象弦細而沉,屬於麥冬證。如果脈象不弦細,但沉而不顯明,也屬於麥冬證。沉而不顯明,稱為伏脈,也是斂結的象徵。

如果患者單純發熱而不體寒,並且小便短少,則可以用烏梅四枚來補木氣收相火。小便短少,是因為木氣虛寒,烏梅對此症狀有特效。如果患者單純發熱而不體寒,小便量多且長,脈象不微弱不虛,則可以用白虎湯來清金氣的燥熱,補中氣的虛弱,效果極佳。

烏梅禁用。單熱不冷,兼骨節煩痛而嘔者,又須遵《金匱》之法,白虎湯加桂枝,一面清金燥,一面和榮衛為治。冬雷鳴,起大風,冬不寒而反熱之地,多麥冬兼烏梅證,與八珍益母證,或甚至八珍益母加附子乾薑乃愈也。白虎湯詳傷寒方解篇。

烏梅五枚,桂枝三錢,麥冬生石膏各五錢,炙甘草生薑各三錢,紅棗六錢(據前慣例,可能為枚),草果檳榔各一錢。治普通瘧疾日久不愈者,特效。桂枝烏梅以解熱,麥冬石膏以解寒,炙草薑棗以補中。瘧疾的寒熱,榮衛與中氣的關係,非少陽膽經的寒熱關係。柴胡升散,千金方喜用之,只知少陽經之寒熱,不知榮衛的寒熱也。

白話文:

烏梅禁止使用。單純發熱不伴隨寒冷,而且兼有骨節疼痛和嘔吐的人,需要按照《金匱》的療法,用白虎湯加桂枝,一方面清熱燥濕,另一方面調和營衛來治療。冬天打雷,刮大風,冬天不冷反而熱的地方,容易出現麥冬加烏梅的症狀,可以參考八珍益母湯,甚至可以加附子乾薑來治療。白虎湯的詳細內容請參考傷寒論的方解篇。

烏梅五枚,桂枝三錢,麥冬生石膏各五錢,炙甘草生薑各三錢,紅棗六錢,草果檳榔各一錢。用於治療一般瘧疾,久治不癒者,效果顯著。桂枝烏梅用來解熱,麥冬石膏用來解寒,炙草薑棗用來補中。瘧疾的寒熱,營衛和中氣的關係,不同於少陽膽經的寒熱關係。柴胡升散,千金方喜歡使用它,只知道少陽經的寒熱,卻不知道營衛的寒熱。

謂石膏麥冬係用以退熱不知榮衛的寒熱也。瘧疾之熱出於榮,寒出於衛。榮衛調和,寒熱自罷。榮衛調和,全賴中氣,所以炙草薑棗有莫大之功。草果檳榔,開結之法,亦不可少。服麥冬草果仁方不愈者,亦可服此方。

瘧疾只要有寒熱證在,無論兼現何證,總以麥冬草果烏梅方為主。瘧疾已罷,乃治他證。一五十餘歲病者,腹腫脹,腳亦腫,不能食,舌苔黃,口苦,尿赤,隔三日交申時發冷發熱,病已兩月。用麥冬草果烏梅,於申時初服下,瘧疾不發,四小時時後,舌苔黃退半,進食甚多,口不苦,尿轉清,連服三劑,諸證全愈。如瘧未愈,而治他證,榮衛未和,必因他經之藥,而使瘧病加重。

白話文:

石膏和麥冬是用來退熱的,但它們不分清寒熱是屬於表還是裡。瘧疾的熱來自表,寒來自裡。表裡調和,寒熱自然消失。表裡調和要靠中氣,所以炙甘草、生薑、大棗功不可沒。草果和檳榔可以開結,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服用麥冬草果仁方沒有效果,也可以服用這個方子。

只要有寒熱症狀的瘧疾,無論其他症狀如何,都以麥冬草果烏梅方為主。瘧疾痊癒後,再治療其他症狀。有一位五十多歲的病人,腹部和腳都腫脹,無法進食,舌苔黃,口苦,小便赤,每隔三天在申時發冷發熱,已經兩個月了。服用麥冬草果烏梅方,在申時初服用後,瘧疾沒有發作,四個小時後,舌苔黃退了一半,食慾大增,口不苦,小便轉清,連續服用了三劑,所有症狀都痊癒了。如果瘧疾沒有痊癒,而只治療其他症狀,表裡沒有調和,就容易因為其他藥物而加重瘧疾。

先治瘧疾,瘧愈而榮衛調和,陰陽不亂,臟腑復其平和之常,諸證自愈。能食飯之功也。

麥冬草果仁烏梅方,如因他病成虛而發冷者,禁服。須一病即發冷,純屬瘧疾者,乃可用之。草果傷氣,麥冬寒胃之故。然較其他用砒霜常山之藥穩妥多矣。

如麥冬草果烏梅湯證,服後仍發微冷微熱,或冷熱止,不思食,此脾虛也。麥冬三錢烏梅三枚黨參茯苓白朮各三錢,不用草果。一日服二劑,脾土復原自愈。其脈必不弦細。不可再服草果傷脾。此則惡性瘧疾之類矣。

瘧疾之寒熱有一定之時間,不比暑病之熱,時進時退,時退時進。認清此點,便與暑證分清也。

白話文:

首先要治療瘧疾,瘧疾治癒後,人體的氣血調和,陰陽平衡,臟腑恢復正常,其他症狀自然會消失。這就如同能夠正常吃飯一樣。

麥冬草果仁烏梅的藥方,如果因其他疾病導致虛弱而發冷,就禁止服用。必須是單純因為瘧疾才發冷,才能使用此方。因為草果傷氣,麥冬寒胃。然而,與其他使用砒霜、常山等藥物相比,這個方子還是穩妥得多。

如果服用麥冬草果烏梅湯後,仍然感到微微發冷發熱,或者冷熱停止,不想吃東西,這就是脾虛。可以改用麥冬三錢、烏梅三枚、黨參、茯苓、白朮各三錢,不用草果。一天服用兩劑,脾土恢復後,就會自然痊癒。這時候脈象一定不會弦細。不可再服用草果傷脾。這種情況屬於惡性瘧疾的類型。

瘧疾的寒熱發作有固定的時間,不像暑病的熱症,時進時退,反覆無常。只要清楚這一點,就能與暑症區分開來。

白喉,小病也,死亡卻多。藥之誤也。喉痛分中虛喉痛,陰虛喉痛,濕熱喉痛,外感喉痛,陽虛喉痛,爛喉痧,普通喉痛。

中虛喉痛,喉痛不作寒熱,或微作寒熱,精神倦怠,飲食減少,面色萎弱或浮紅,脈象虛小,重按更微。方用炙甘草一錢煎服即愈。如其不愈,炙甘草桔梗各一錢,煎服,分多次服下。此病因中氣虛,少陰心經之火不能下降也。少陰之經,心火與腎水同氣,心火下降交於腎水,不逆衝咽喉,則咽喉不痛。

心火下降,全賴中氣,心火上逆,中氣必虛。故用炙甘草養中降火。不瘥者,心火不降,肺金必傷,金被火刑,收斂滯塞,肺主津液,津凝成膿,咽喉之間,即起白點。故甘草湯加桔梗,以補中排膿降肺也。脈象虛小,中虛之象。若重按更虛,誤治即死。

白話文:

白喉,小病也,死亡卻多。藥之誤也。喉痛分中虛喉痛,陰虛喉痛,濕熱喉痛,外感喉痛,陽虛喉痛,爛喉痧,普通喉痛。

白喉雖然是種小病,但死亡率卻很高,主要原因是藥物使用錯誤。 喉嚨痛可以分為七種:中虛喉痛、陰虛喉痛、濕熱喉痛、外感喉痛、陽虛喉痛、爛喉痧和普通喉痛。

**中虛喉痛:**喉嚨痛不伴隨寒熱,或僅有輕微的寒熱,精神疲倦,食慾不振,面色蒼白或泛紅,脈搏虛弱,按壓時更微弱。治療方法是用炙甘草一錢煎服即可痊癒。若未痊癒,則可使用炙甘草和桔梗各一錢煎服,分次服用。此病因中氣虛弱,導致少陰心經的火氣無法下降所致。 少陰心經的火氣與腎水的氣息相通,心火下降與腎水交匯,不會逆流衝擊咽喉,所以咽喉就不會疼痛。

心火下降的關鍵在於中氣,心火上逆則中氣必然虛弱。 因此使用炙甘草來滋養中氣,降火氣。若未痊癒,則表示心火未降,肺金必然受損,金被火氣灼傷,就會收斂滯塞,肺主津液,津液凝結形成膿液,咽喉之間就會出現白點。因此在甘草湯中加入桔梗,以補中氣、排出膿液、降肺火。脈搏虛弱是中氣虛弱的表現,若按壓時更虛弱,則誤治便會致命。

喉痛不作寒熱,或作微寒微熱,精神並不倦怠,飲食亦不減少,面色如常,脈象或沉或細弦或薄而澀,或左尺微少。咽部紅而不鮮,紅處甚寬,或不作紅色,方用當歸五分,嚼食立愈。或用豬膚湯,豬腹皮煮成濃湯,去油加白糖隨時服,分多次服下。陰虛者,火金不降而津液虧也。

火金不降,此亦尋常之病,原無何等危險。自元金養陰清肺湯盛行,白喉遂成要命的危險大證。冬春之交,死亡接踵。養陰清肺湯,除薄荷甘草外,其餘麥冬生地芍藥貝母丹皮元參,苦寒滋膩,寒中敗脾。此體強火旺脈實氣壯之人,病喉症之方也。白喉證,脈實氣壯者少,氣弱脈虛者多。

白話文:

喉嚨痛,不伴有寒熱,或有輕微寒熱,精神狀態良好,食慾也未減少,臉色正常,脈象可能沉或細弦或薄而澀,或左尺脈略微減少。咽喉部泛紅,但顏色不鮮豔,紅腫範圍較大,或者沒有發紅,可用當歸五分,嚼食即可痊癒。或者用豬腹皮煮成濃湯,去油後加白糖,隨時服用,分多次服用。陰虛者,由於火氣上炎,津液不足。

火氣上炎,這是常見的病症,並無危險。自從「養陰清肺湯」流行以來,白喉症卻成了致命的危險疾病。冬春交替之際,死亡病例接連不斷。「養陰清肺湯」除了薄荷和甘草之外,其他藥物如麥冬、生地、芍藥、貝母、丹皮、元參,都屬苦寒滋膩之品,會損傷脾胃。此方適合體質強壯,火氣旺盛,脈象實,氣血充盈的人使用。而白喉症患者,脈象實,氣血充盈者較少,氣虛脈弱者居多。

如中虛症服之,心慌,腹瀉,增熱,加痛,一日即死。

傷寒湯,養陰清肺,不濕脾胃,不寒中氣,功效極大。虛家極其相宜。即脈實體壯之人服之,亦奏殊效。或用淡豆豉一把煎服甚效。小兒尤宜。

喉症,冬季春季極重,夏季為輕,秋季更輕。冬季火正當藏根,不當上衝,春季木火甫經萌芽,不當上衝,故病重。夏季火炎於上,應病喉症,故病輕。秋季肺金燥結,斂住火氣,不得下行,故更輕。重者重在下焦根本動搖也。脈象弦細,津液傷耗之象。白喉的脈,是怕中沉,較浮部虛少,中氣離根,則中沉少也。如不急於補中,而用涼藥必死。

此症惡寒發熱,舌有薄苔,喉痛如鎖,身痛,胸悶,或不痛不悶,脈象緊促。方用苦酒湯,半夏一錢研細,雞蛋一個,去淨蛋黃,將半夏和蛋白仍入蛋殼中,再加白醋,滿蛋殼,攪勻。用柴火於蛋殼下,煮三沸,候溫,徐徐服下,不愈再作服。此方苦酒半夏,散濕開閉,蛋白潤肺清熱也。

白話文:

如果體虛的人服用這個藥,會出現心慌、腹瀉、發熱、加重疼痛,甚至可能在一天內死亡。

傷寒湯可以滋陰清肺,不傷脾胃,不寒中氣,療效非常顯著。虛弱的人非常適合服用。即使是脈象實證、體質強壯的人服用,也能收到奇效。也可以用淡豆豉一把煎服,效果也很顯著。尤其適合小兒服用。

喉症在冬季和春季最嚴重,夏季較輕,秋季更輕。冬天陽氣應該收斂潛藏,不應該上衝,春天陽氣剛剛萌發,也不應該上衝,所以病症重。夏天陽氣炎熱向上,與喉症相應,所以病症輕。秋天肺金燥結,收斂陽氣,陽氣不能下行,所以病症更輕。病症嚴重說明下焦根本受損。脈象弦細,代表津液損耗。白喉的脈象,中沉部分較弱,浮部也虛少,這是因為中氣離根,所以中沉部分也較少。如果不及時補中,而使用寒涼藥物,就會導致死亡。

這種病症會出現惡寒發熱,舌苔薄白,喉嚨疼痛如鎖喉,身體疼痛,胸悶,或者不痛不悶,脈象緊促。可以用苦酒湯,將半夏一錢研磨成粉末,雞蛋一個去黃留蛋白,將半夏粉末和蛋白放回蛋殼中,再加白醋,滿蛋殼,攪勻。用柴火在蛋殼下煮沸三遍,待溫後徐徐服用,如果沒有痊癒就再服用一次。這個方子中苦酒半夏可以散濕開閉,蛋白可以潤肺清熱。

寒熱,舌有苔,身痛,胸悶,皆濕之現證。濕熱凝冱,故痛如鎖。此證如服炙甘草,必將濕熱補住,而痛加重也。脈象緊促,閉結之象。喉痛如鎖,不可忽也。苦酒即白醋。

此症惡寒,微發熱,卻惡寒特別之甚,而體痛,舌有黃燥苔,口臭,喉痛極劇,脈象緊而有力,或沉細有力。惡寒脈沉緊有力,為必要證據。乃外感風寒,衛氣閉住內熱之證也。方用麻杏甘石湯,麻黃二錢,杏仁三錢,炙草一錢,生石膏三錢,熱服即愈。麻黃開衛氣之閉以舒肺而止身痛,杏仁降肺潤肺,生石膏散熱結以止喉痛,炙草補中氣也。

白話文:

身體發冷發熱,舌頭上有苔,全身疼痛,胸口悶,這些都是濕氣的表現。濕熱凝結在一起,所以疼痛得像被鎖住一樣。這種情況如果服用炙甘草,就會把濕熱補住,導致疼痛加重。脈象緊而急促,像是被阻塞住的樣子。喉嚨痛得像被鎖住一樣,不可輕忽。苦酒指的是白醋。

這個病症會怕冷,稍微發熱,但怕冷的程度特別嚴重,而且身體疼痛,舌頭上有黃色的乾苔,口臭,喉嚨劇烈疼痛,脈象緊而有力,或者沉細有力。怕冷,脈象沉緊有力,是確診的必要證據。這是外感風寒,衛氣閉塞導致內熱的表現。可以用麻杏甘石湯治療,麻黃二錢,杏仁三錢,炙草一錢,生石膏三錢,熱服即可痊癒。麻黃可以打開衛氣的閉塞,舒展肺氣,止住身體疼痛;杏仁可以降肺潤肺;生石膏可以散熱結,止住喉嚨疼痛;炙草可以補益中氣。

如口臭而舌苔厚膩太甚,時時噁心欲嘔者,加生大黃五分或一錢,以清胃間濁熱乃愈。脈沉緊有力,衛閉熱結之象,為用麻黃石膏之據。

此症亦由外感而來,微發熱惡寒,不渴,不食,胸滿氣微,神怠,脈虛遲微小無神。喉痛不甚。速速回陽補中,方用四逆湯,附片乾薑炙草各二錢,加童便半杯。病人所在地,上年冬至前後鳴雷,或冬至後不冷,春間即有此病,不速治之即成傷寒少陰證而死。或用豬腰湯,溫補腎家亦效。

幼童宜之。幼童小兒,當冬至立春只間,嘗有神憊面黃而喉痛者,其脈必微少而遲,豬腰湯極效。豬腰湯,詳古方篇腎氣丸。冬至後咳而吐,宜此方。

白話文:

如果口臭,舌苔又厚又膩,而且經常噁心想吐,可以加生大黃五分或一錢,用來清胃裡面的濁熱,病就會好。脈象沉而緊,有力,是衛氣閉塞,熱氣凝結的表現,這是使用麻黃石膏的依據。

這種病症也可能是由外感引起的,稍微發熱,怕冷,不渴,不想吃東西,胸部發悶,氣息微弱,精神疲倦,脈象虛弱遲緩,微小,沒有力氣。喉嚨疼痛不太嚴重。要趕快回陽補中,可以使用四逆湯,附子、乾薑、炙甘草各二錢,再加入童便半杯。病人所在的地区,去年冬至前後打雷,或者冬至後不冷,春天就會出現這種病症,如果不及時治疗,就会发展成伤寒少阴证而死亡。或者用豬腰湯,溫補腎氣也很有效。

小兒適合用這種藥方。小兒在冬至和立春之間,經常出現精神萎靡,面黃,喉嚨痛的症狀,脈象一定微弱遲緩,豬腰湯效果很好。豬腰湯的具体配方,請參考古方篇裡的腎氣丸。冬至後咳嗽並吐痰,也適合用這個藥方。

白喉病,如中虛陰虛陽虛,審查不清,可用試探法。用炙草一錢煎濃湯服下,病減輕者即屬陽虛中虛,痛反加重者,即屬陰虛,雖痛加重,卻不妨事。睡醒痛減,亦為中虛。睡醒痛加,亦為陰虛。如口並不苦,嚼食炙甘草不知甜味,此陽大虛也。

白者,肺經已傷,紅者,肺經未傷,白愈多者,中氣愈虛。有初病不過一白點,腫不大,服甘桔湯後,白點加多,腫加大者,此非藥之過,乃病氣正盛,然隨盛隨衰,病即遂愈,不必疑慮。

凡中虛喉痛,面色多紅,服涼藥即死。凡可食涼藥之病,面色必不紅。內熱愈實者,面色必深垢而微黃也。喉症亦然。喉症之死,皆死於中氣亡脫,如中不虛者,雖病至筋肉潰爛,亦不致死。

白話文:

白喉病,如果患者是虛寒體質,也就是陽虛、中虛或陰虛,診斷不明確時,可以採用試探法。用炙甘草一錢煎成濃湯喝下,如果病症減輕,就屬於陽虛或中虛,如果疼痛加重,就屬於陰虛。即使疼痛加重,也不必過於擔心。睡醒後疼痛減輕,也是中虛的表現;睡醒後疼痛加重,則是陰虛的表現。如果口裡不苦,咀嚼炙甘草也嘗不出甜味,就表示陽氣非常虛弱。

白喉顏色,白色表示肺經已經受傷,紅色則表示肺經尚未受傷。白色越多,代表患者的元氣越虛弱。有些病人剛開始只有一個小白點,腫脹也不大,服用甘桔湯後,白點反而增多,腫脹也加大了,這不是藥物失效,而是病氣正盛的表現。不過隨著病氣盛極必衰,病症很快就會痊癒,不用擔心。

一般來說,如果患者是中虛引起的喉痛,面色多半會發紅,服用涼性藥物就會致命。凡是能服用涼性藥物的疾病,患者的面色一定不會發紅。內熱越旺盛,面色就會越暗沉、略帶黃色,喉症也是如此。喉症致死的原因,都是因為中氣耗竭,如果患者中氣不虛,即使病情發展到肌肉潰爛,也不至於致命。

如溫病而兼白喉,須先治白喉,後治溫病。治白喉,用炙甘草生甘草各五分,桔梗一錢,炙草服後,喉痛已減,溫熱加無妨。服炙草所加之熱,乃胃家之熱,溫病胃熱為順也。如喉間並無白點,而有紅點,此是陰虛火逆,用生甘草降火即愈。忌用炙草。如滿喉紅成一圈,此肺氣不足,不能生津下降,用豬膚湯潤之,或六味地黃丸滋陰乃效。

脈虛者,用生黨參三錢,小棗十枚,煎湯徐服,使中氣復旺,以生肺氣,肺氣降而生津,自然病癒。

如豬膚湯服後,見效又痛者,次咽圈之紅,乃心火不降,此心火不降,乃腎氣不升,心腎相交,升降互根,用腎氣丸一二錢,調服而愈。或豬腰不去內膜,煮濃湯溫服,以補腎氣,腎氣能升,心火自降也。其脈必微而無神,如服涼藥即危。看喉之法,命病者張口念哈字,舌自向下,自能得見患處。

白話文:

如果患上溫病又同時伴隨白喉,要先治療白喉,之後再治溫病。治療白喉,可以用炙甘草和生甘草各五分,桔梗一錢,用炙草煎服,喉嚨痛減輕後,再加入溫熱藥物也不會有問題。服用炙草所增加的熱量,是針對胃部的熱,溫病的胃熱順應了這個熱量。如果喉嚨沒有白色斑點,只有紅色斑點,這是陰虛火逆,用生甘草降火即可痊癒。忌用炙甘草。如果喉嚨全都是紅色,形成一個圈,這是肺氣不足,不能生津降氣,可以用豬膚湯滋潤,或服用六味地黃丸滋陰才能有效。

脈象虛弱的人,可以用生黨參三錢,小棗十枚,煎湯慢慢服用,使中氣恢復旺盛,以生肺氣,肺氣下降就會生津,自然就會痊癒。

如果服用豬膚湯後見效,但又疼痛,喉嚨紅圈的疼痛,這是心火不降,心火不降是因為腎氣不升,心腎相交,升降互根,可以用腎氣丸一二錢調服治療。也可以將豬腰不去內膜,煮成濃湯溫服,以補腎氣,腎氣能升,心火自然會降。這種情況的脈象一定很微弱,沒有神氣,如果服用涼藥就會很危險。觀察喉嚨的方法,讓病人張開口念“哈”字,舌頭自然向下,就能清楚地看到患處。

凡喉痛,除中虛陽虛陰虛三證外,可用刮痧法,一疏通氣血,痛即能止。刮痧法,詳霍亂中。

此病,乃猩紅熱之兼證也,不可治喉,治喉必壞。猩紅熱治癒,爛喉痧自愈。猩紅熱治法,用三豆飲加減,詳本書溫病本氣篇。

藥店所售吹喉散,皆清涼疏散之藥,除中虛喉痛,陽虛喉痛外,皆宜用此藥吹之,甚妥。王孟英自製之錫類散最妙,方詳王孟英醫案篇。

喉痛臃腫,俗稱鵝子。言腫處如鵝蛋也。鵝子臃腫,滴水難下,脈實有力者,將鵝子刺破,吐出膿血即愈。脈虛者,用西醫洗腸器,貯入稠粥汁,由肛門灌入,穀氣入腹,中氣轉動,鵝子減小,便能服藥。麻杏石甘湯證之喉痛,刺破血出,脈通,惡寒罷,立愈。

白話文:

喉嚨痛除了體質虛弱的情況之外,可以用刮痧的方法來疏通氣血,疼痛就會減輕。刮痧的方法在霍亂篇中詳細記載。

這種病症是猩紅熱的併發症,不能直接治療喉嚨,治療喉嚨反而會加重病情。猩紅熱治癒了,喉嚨的炎症自然就會消退。治療猩紅熱的方法,可以用三豆飲加減,詳見本書溫病本氣篇。

藥店裡賣的吹喉散,都是清涼疏散的藥物,除了體質虛弱和陽虛引起的喉嚨痛之外,其他喉嚨痛都可以用這個藥吹,效果很好。王孟英自己製作的錫類散效果最妙,方劑詳見王孟英醫案篇。

喉嚨腫痛,俗稱鵝子,因為腫的地方像鵝蛋一樣。鵝子腫痛,連水都難以下嚥,脈象有力,可以將鵝子刺破,排出膿血就會痊癒。脈象虛弱的,可以用西醫的洗腸器灌入稠粥汁,由肛門灌入,穀氣進入腹部,中氣運作,鵝子就會縮小,然後就可以服用藥物。麻杏石甘湯適用於這種喉嚨痛,刺破放血,脈象通暢,惡寒消失,就會馬上痊癒。

辨別喉痛寒熱,用炙甘草試驗外,可用肉桂一錢煎服。寒者其痛立減,再服肉桂即愈。熱者其痛立加,雖加痛無妨,因熱證喉痛,不致動關生死也。白喉,病在咽頭者重,病在喉頭者輕。咽頭屬胃,中虛陽虛則病在咽頭。喉頭屬肺,中虛陽虛以外諸證,皆病在喉頭。中虛陽虛易死,故病則咽重於喉也。

無以上各種喉痛脈證,而喉痛者,用王孟英青龍白虎湯,橄欖十枚,生蘿蔔半個,搗爛煎服。無橄欖用青果亦佳。橄欖涼降,蘿蔔溫降,不偏涼又不偏熱,能將肺間逆熱降下,最善之方。喉證起時,宜多備之。藥鋪的西藏青果甚好。

白話文:

判斷喉嚨痛是寒症還是熱症,除了用炙甘草試驗之外,可以用肉桂一錢煎服。如果是寒症,疼痛會馬上減輕,再服一次肉桂就會痊癒。如果是熱症,疼痛會馬上加劇,雖然會加劇疼痛,但不用擔心,因為熱症引起的喉嚨痛,不會危及性命。

白喉,病在咽頭的比較嚴重,病在喉頭的比較輕。咽頭屬於胃,體內虛弱陽氣不足就會病在咽頭。喉頭屬於肺,除了體內虛弱陽氣不足之外的其他病症,都會病在喉頭。體內虛弱陽氣不足容易致命,所以病在咽頭比病在喉頭更嚴重。

如果沒有以上喉嚨痛的脈象,而喉嚨痛的,可以用王孟英的青龍白虎湯,加上橄欖十枚,生蘿蔔半個,搗爛煎服。沒有橄欖可以用青果代替,效果也很好。橄欖性涼降,蘿蔔性溫降,既不偏涼也不偏熱,能夠將肺部的逆熱降下來,是治療喉嚨痛最有效的藥方。喉嚨痛發作時,應該多備一些。藥鋪裡的西藏青果品質很好。

同氣為感,異氣為冒。大氣疏泄,人氣也疏泄,大氣收斂,人氣亦收斂,為感。大氣疏泄,人氣收斂,大氣收斂,人氣疏泄,為冒。感冒者,感冒風寒也。感冒與傷寒溫病不同,傷寒溫病,榮衛感冒,裏氣遂病,故病重,故人死。感冒之病,半在肺家,半在榮衛,裏氣不病,故病輕,人不死也。

惡寒,發熱,身痛,能起床,並不覺劇。用蔥豉湯,蔥頭四個,連鬚,淡豆豉,有鹽者亦可,兩羹匙,煎服。此亦麻黃證之意義,病氣極輕者。蔥頭降散衛氣,豆豉調中宣滯也,鹽最補中。

不惡寒只發熱,神智清者,仍用蔥豉湯。神昏者,一味黃豆湯。養中,養榮,即愈。神昏,不惡寒只發熱,此溫病之屬,故不用蔥豉之宣通,只用黃豆養中養榮,相火歸根,病即愈也。此二方輕而又輕,病癒之後,無有他弊。神志不昏,仍是感冒,並非溫病,故仍用蔥豉湯。

白話文:

人體的氣息會受到大自然的氣息影響,氣息相合則身體健康,氣息相衝則容易生病。當大自然的氣息舒展,人體的氣息也會舒展;當大自然的氣息收斂,人體的氣息也會收斂,這就是「感」。當大自然的氣息舒展,人體的氣息收斂,或大自然的氣息收斂,人體的氣息舒展,就會造成「冒」。感冒就是因為受了風寒之氣。感冒和傷寒溫病不同,傷寒溫病會影響到人體的榮衛和內氣,因此病情較重,甚至可能致命。感冒則主要影響肺部和榮衛,內氣不受影響,所以病情較輕,不會致命。

如果出現惡寒、發熱、身體疼痛,但還能起床活動,症狀不嚴重,可以用蔥豉湯治療。蔥頭有散發衛氣的作用,豆豉可以調和脾胃,鹽則能補益中氣。這種情況類似麻黃證,病氣非常輕微。

如果只發熱不惡寒,神智清醒,也可以用蔥豉湯治療。如果神智不清,則可以用黃豆湯治療。黃豆可以滋養脾胃和氣血,使病氣歸於根本,就能痊癒。神智不清、只發熱不惡寒,屬於溫病的範疇,因此不用蔥豉湯來宣通氣血,而是用黃豆湯來滋養脾胃和氣血。這兩種湯方都很簡單,治癒後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如果神智清醒,仍然是感冒,不是溫病,就可以繼續用蔥豉湯治療。

此病非傷寒,非溫病,惡寒發熱,頭疼身痛,不能起床,數日之後,亦覺口苦,脈象躁急。此時令之氣驟然上升,感傷榮衛,人多同病,故曰時行。方用生黑豆五錢,薄荷一錢,桑葉一錢,淡豆豉三錢,冰糖一兩,煎服。安臥不必厚蓋,自然汗出而愈。凡外感厚蓋,每每汗出太多,致生流弊。

此方即《傷寒論》麻黃桂枝各半湯之法,不用麻桂本方,而用薄荷桑葉以代麻桂,豆豉冰糖以代白芍生薑大棗炙甘草。因剛燥之品取汗,必須確係麻黃桂枝證,方可照方用藥。黑豆潤降膽經,亦可替代芍藥,而無寒中之弊。淡豆豉和平調中,有能宣運滯氣。如病已多日,口已苦者,加柴胡、黃芩各一錢,以升降少陽經氣。

白話文:

這病既不是傷寒,也不是溫病,患者會發冷發熱、頭疼全身痠痛,連起床都困難,病了幾天後,還會感覺口苦,脈象也變得急促。這時病邪會突然上升,傷害人體的正氣,很多人會同時染上這種病,所以叫做「時行」。治療方法是用生黑豆五錢、薄荷一錢、桑葉一錢、淡豆豉三錢、冰糖一兩,煎水服用。病人要安心臥床休息,不必蓋太多被子,自然就會出汗,病就會好。如果外感風寒時蓋太多被子,很容易出汗太多,反而會造成不好的後果。

這個方子是參考《傷寒論》裡麻黃桂枝各半湯的做法,不過不用麻黃桂枝,而是用薄荷桑葉代替,用豆豉冰糖代替白芍生薑和甘草。因為薄荷桑葉等辛涼之品會發汗,必須是確診為麻黃桂枝證才能使用這個方子。黑豆能滋陰降火,也能代替芍藥,而且不會有寒性副作用。淡豆豉能和脾胃,能宣通滯氣。如果病人已經病了好幾天,口苦了,可以加柴胡和黃芩各一錢,來調節少陽經的氣機。

病因呼吸驟然上升之大氣而來,中氣驟虛,故脈象躁急。此病失治,多有變成大病者。

外感惡寒發熱,並惡風,身痛,並覺內熱,脈不浮虛而沉數。服發汗藥汗大出,病解過半日,病仍如故,惡寒更甚。再服發汗藥,病必不已,寒熱必更甚,不發汗病由何解。此為兼瘧外感。方用重劑蔥豉湯,從頭帶鬚五個,淡豆豉五錢,麥冬三錢,草果仁一錢,服後滿身微汗,榮衛復和即愈。豆豉和榮,蔥頭和衛,麥冬草果開瘧結也。

此等病無論服何方,無不病更加重者。惟此方和榮衛開瘧結,微汗而愈。此活潑之法,果能悟通,其學力必非尋常可比。

此病不速解決,即轉成大柴胡湯證,其證口苦,申酉熱增,而出冷汗,起則頭暈,不思食,常欲吐,舌苔黃而潤,夜半發冷,腹微滿,面黃,口臭,不渴,大便不結,解時覺熱。其口苦苔潤,腹微滿,口臭欲嘔者,膽胃熱也。頭出冷汗,起則頭暈者,少陽相火逆升也。夜半發冷者,膽經結,子時膽經氣動也。

白話文:

病患是因為突然吸入大量冷空氣而導致體內中氣虛弱,所以脈象才會急促。如果病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很容易發展成嚴重的疾病。

患者因為外感風寒而發熱,怕風,全身痠痛,同時感到體內有熱氣,脈象不浮不虛,反而沉而數。服用發汗藥後,大量出汗,病況似乎減輕了一半,但過了一陣子,病情又恢復原狀,而且還更加怕冷。再次服用發汗藥,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寒熱更加嚴重,不發汗又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是兼有瘧疾和外感兩種病症,可以用重劑蔥豉湯治療。蔥豉湯由蔥頭帶鬚五個、淡豆豉五錢、麥冬三錢、草果仁一錢組成,服用後微微出汗,營衛之氣恢復和諧,病症就會痊癒。豆豉可以滋養營氣,蔥頭可以調和衛氣,麥冬和草果可以化解瘧疾的結症。

這種病症無論服用什麼藥方,都無法有效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情。只有這個方子能滋養營氣,調和衛氣,化解瘧疾的結症,微微出汗就能痊癒。這種靈活應變的治療方法,如果能真正理解,醫術一定會超越常人。

如果病情沒有及時治療,就會轉變成大柴胡湯證。症狀包括口苦,下午申時酉時熱度加重,並且出冷汗,起身時頭暈,不想吃飯,經常想吐,舌苔黃而濕潤,半夜發冷,腹部微微脹滿,臉色發黃,口臭,不渴,大便不成形,排泄時感覺熱。口苦、舌苔濕潤、腹部微微脹滿、口臭想吐,這是膽胃熱的表現。起身頭暈,出冷汗,是少陽相火逆升的表現。半夜發冷,是膽經氣結,子時膽經氣動的表現。

宜柴胡、黃芩、芍藥解少陽經之結,降相火之逆,大黃、枳實清胃以去黃也。宜用輕劑,連日服之,徐徐解除,不可瀉下。苔黃而潤,胃熱不實也。

特別感冒,惡寒發熱,頭疼身痛,口渴,脈沉軟有力。惡寒至於發戰,身痛有如被杖,口渴而卻淡者。此體強之人,內熱素深,忽感外感,衛氣閉住內熱也。方用荊芥、薄荷、桑葉、竹葉各二三錢,以開衛閉。黃芩、生石膏、天花粉、金銀花各二三錢以清內熱,自然汗出而愈。

內熱脈軟,此軟字有厚實之意,非虛軟之軟,虛軟之軟,脈薄而微,只可謂為虛脈,不可謂為軟脈。惡寒無內熱不發戰。內寒口淡,食鹽知鹹味;內熱口淡,食鹽不知鹹味。身痛如被杖者,衛閉之甚,內愈熱衛愈閉也,且有閉至脈伏於沉部之下者。此衛閉之甚,因於內熱,脈沉有力,故不補中以助內熱也。

白話文:

柴胡、黃芩、芍藥可以治療少陽經的鬱結,降解上焦的熱氣,大黃和枳實清熱瀉火,去除黃疸。用藥要輕,連續服用,慢慢解除病症,不可瀉下。舌苔黃而潤,說明胃熱不實。

有些人感冒,伴隨惡寒發熱、頭疼身痛、口渴,脈沉而有力。惡寒甚至發戰,身痛像被棍子打一樣,口渴卻感到淡味。這種情況屬於體質較強的人,體內積熱已久,突然受寒,導致衛氣閉塞,內熱無法散發。可以用荊芥、薄荷、桑葉、竹葉開通衛氣,並用黃芩、生石膏、天花粉、金銀花清熱,自然出汗就會痊癒。

內熱時脈會偏軟,這裡的“軟”指的是厚實,不是虛弱的意思。虛弱的脈搏會薄弱微小,稱為虛脈,而不會稱為軟脈。惡寒不伴隨內熱不會發戰。內寒口淡,吃鹽能感受到鹹味;內熱口淡,吃鹽卻感受不到鹹味。身痛如被棍子打,說明衛氣閉塞嚴重,內熱越盛,衛氣閉塞越嚴重,甚至會導致脈搏沉伏在沉部以下。這種衛氣閉塞嚴重是因為內熱,脈沉有力,所以不能補中,以免助長內熱。

熱傷津液,腠理乾澀,且有身重難以轉側者。亦有服清熱藥後,脈起熱通,舌苔始現乾黃者。加生黃一錢煎服,以清內熱可也。

嘗有冬春之交,忽然身體微寒微熱,按其脈小弱而急,身體微痛,頭不疼。服補中益氣丸三錢而愈,或八珍丸三錢而愈。又有夏令熱極之時,忽然身痛惡寒,壯熱灼手,脈象洪大,重按空虛,服淡豆豉、扁豆、黑豆、綠豆各三五錢而愈。又有忽然頭痛如劈,壯熱烙手,不思飲食,脈象洪數,重按甚微,或脈象平和,獨右尺浮起動搖者,用巴戟天、甜蓯蓉各五錢以溫補腎氣,綠豆一兩以降熱逆而愈。頭痛如劈,乃腎陽離根上衝之證,非外感之頭痛也。

白話文:

當人體因熱邪損傷津液,導致皮膚乾燥粗糙,並且感到身體沉重難以翻身時,可以觀察是否在服用清熱藥後,脈象出現熱象,舌苔也轉為乾黃。此時可以加服生黃一錢煎服,以清解內熱。

在冬春交替之際,有些人會突然感到身體微寒微熱,脈象細弱而急促,身體微痛,頭部卻不痛。這時可以服用補中益氣丸或八珍丸三錢,通常能緩解症狀。

而到了夏季酷熱時,有些人可能會突然出現身體疼痛、畏寒、發熱、手心灼熱,脈象洪大,重按時則空虛無力。這時可以服用淡豆豉、扁豆、黑豆、綠豆各三五錢,可以緩解症狀。

還有些人會突然出現頭痛如裂、發熱、手心灼熱、不想吃飯,脈象洪數,重按時非常微弱,或者脈象平和,只有右尺脈浮動搖擺。這時可以用巴戟天、甜蓯蓉各五錢溫補腎氣,再加上綠豆一兩以降解熱逆,通常可以治癒。這種頭痛如裂,是腎陽離根上衝導致的,並非外感引起的頭痛。

此乃內傷之病,感動時氣之偏,中氣頓虛,榮衛無力,有如外感。凡感冒之頭痛,不痛如劈也。

惡寒發熱身痛,乃榮衛之事,榮衛乃整個樞體之氣表,司於肝肺,發於脾胃,源於兩腎。補中益氣丸治癒,此脾胃之中氣虛陷。八珍丸治癒,此氣血之虛虧。豆豉、黑豆、扁豆、綠豆治癒,此中虛而相火外越。巴戟、蓯蓉、綠豆治癒,此腎虛而腎陽亢動。故皆有榮衛之外證,而脈則內虛之內證,故皆治內而愈。

治內而愈者,裏氣乃表氣之本,裏氣和表氣乃和也。如不治本,而以世俗治外感之升散藥治之,必虛脫也。可見外感之病,乃榮衛感傷風寒而自病也。外感之病,必惡寒不輕,身痛亦烈,脈有沉緊,有麻黃證的意義,乃可用薄荷等舒散之藥以開衛氣之收斂。否則桂枝湯,亦是調和內氣之方。

白話文:

這是內傷的病症,因為受到時令氣候的影響,導致中氣虛弱,氣血循環無力,症狀類似外感。例如感冒引起的頭痛,會痛得像要裂開一樣。

惡寒發熱、身體疼痛,都是氣血循環的問題,而氣血循環是全身氣血的表層,與肝、肺相通,發源於脾胃,根源在於腎臟。補中益氣丸可以治癒中氣虛弱的病症;八珍丸可以治癒氣血虛虧的病症;豆豉、黑豆、扁豆、綠豆可以治療中氣虛弱導致內火外炎的病症;巴戟、蓯蓉、綠豆可以治療腎虛導致腎陽亢奮的病症。這些病症雖然有氣血循環的表面症狀,但脈象卻反映出內虛的病因,所以都需要治療內虛才能痊癒。

治療內虛才能痊癒的原因是,內氣是表氣的根源,內氣和表氣都恢復正常,身體才能康復。如果只治標不治本,用世俗治療外感的升散藥物,就會導致身體更加虛弱。可以看出,外感是氣血循環受到風寒侵襲而導致的病症。外感病症通常會有明顯的惡寒,身體疼痛也十分劇烈,脈象沉緊,符合麻黃證的症狀。可以用薄荷等舒散的藥物來疏通氣血循環的收斂。如果沒有這些症狀,也可以用桂枝湯調和內氣。

如單發熱不惡寒,一味黃豆湯,養中養榮以和榮衛而愈。其內虛的關係,尤不可忽矣。湯頭歌訣之九味羌活湯,一切外感,均不可用。詳湯頭改錯篇。

陽熱之氣,應當由地面上降入地面下時,忽然降不下去,天氣驟熱,則病熱傷風。空氣中陽熱逆騰,金氣受傷,人身應之。熱傷風外證,噴嚏連連,鼻鳴清涕,頭目覺熱,似作寒熱,動則汗出。然能照常動作,意識如故,竟有十日半月不愈者,病延日久,遂致虛憊。

此肺家收斂之金氣,被空氣之熱上衝之病也。病在肺家,不在榮衛,故能飲食動作,熱衛肺,故噴嚏連連,鼻鳴清涕。肺主皮毛,牽連榮衛,故似作寒熱。熱氣上衝,肺氣不能降之,故頭自覺熱。熱衝肺逆,大氣偏升,中氣必虛,故動則汗出。

白話文:

如果單純發燒不發冷,可以用黃豆湯來調理,滋養脾胃、補益氣血,使營衛調和而痊癒。但要注意,內虛是病根,不可忽視。至於「九味羌活湯」,這類藥方針對一切外感都不適用,詳細內容請參考「湯頭改錯篇」。

當陽熱之氣應該從地面上降入地面下時,卻突然降不下去,天氣驟然變熱,就會導致病熱傷風。空氣中的陽熱逆流上升,金氣受損,人體也隨之產生病變。熱傷風的外在症狀包括:連續打噴嚏、鼻塞流清鼻涕、頭部和眼睛感覺發熱、像是發寒發熱、活動時容易出汗。雖然可以照常活動,意識也正常,但可能持續十天半個月都無法痊癒,病程拖長,導致體虛。

這是因為肺部的收斂之金氣被空氣中的熱氣向上衝擊造成的病症。病症在肺部,不在營衛,所以還能正常飲食活動。熱氣侵襲肺部,所以會連續打噴嚏、鼻塞流清鼻涕。肺主皮毛,牽連營衛,所以會感覺像是發寒發熱。熱氣向上衝擊,肺氣無法下降,所以頭部會感覺發熱。熱氣衝擊肺部逆行,導致氣機上逆,中氣必然虛弱,所以活動時容易出汗。

此病名為熱傷風,其實是傷熱風。因大氣中的金氣,被大氣中的熱氣衝散,不能收斂。人身木火之氣,亦化熱不降,而衝傷肺家,乃自己本身之氣自病。此病無論多日,舌上無苔,脈象虛數。方用枯黃芩、薄荷、白朮、炙草、黨參、當歸、白芍各一錢,冰糖、紅棗各五錢,脈重按虛微者,加乾薑一錢。

用黃芩清衝入肺家熱,用薄荷降肺氣之逆,偏升之病,中氣必虛,故兼用白朮、炙草、黨參以溫補中氣。當歸、芍藥平榮氣之疏泄,並養耗散之津液。重用冰糖、大棗養中氣補津液也。脈重按虛微,中氣必寒。故加乾薑。

如服方病癒,僅頭熱不減,此肺氣已降,肝熱獨衝。用黑豆一味煮濃湯加鹽少許,服下即愈。熱傷風病,日久不愈,金氣不收,木氣妄動,相火外散,中土失根,尚再加咳嗽,易成癆疾。黑豆養木平衝,鹽補中氣。

白話文:

這種病叫做熱傷風,其實是熱氣傷了風氣。因為大氣中的金氣被熱氣衝散,無法收斂。人體的木火之氣也化熱不降,衝傷了肺部,是自己本身的氣機出了問題。這個病無論持續多久,舌頭上都沒有苔,脈象虛弱而數。治療方法是用枯黃芩、薄荷、白朮、炙草、黨參、當歸、白芍各一錢,冰糖、紅棗各五錢,如果脈象沉重按壓虛弱,再加乾薑一錢。

用黃芩清熱降火,用薄荷降逆肺氣,因為是偏升的病症,中氣必然虛弱,所以用白朮、炙草、黨參溫補中氣。當歸、芍藥平調氣血,並滋養消耗的津液。大量使用冰糖、紅棗滋養中氣,補充津液。脈象沉重按壓虛弱,代表中氣寒虛,所以加乾薑。

如果服藥後病癒,只有頭部發熱未減,這是肺氣已經下降,肝火獨自上衝。用黑豆煮濃湯加少許鹽,服用後即可痊癒。熱傷風病如果久治不愈,金氣無法收斂,木氣妄動,相火外散,中土失根,還伴有咳嗽,容易發展成癆疾。黑豆滋養肝木,平調衝逆,鹽補中氣。

此病多發現於秋季。四時之中,大氣忽然溫升,亦有病者。服黃豆、黑豆、綠豆各一把,潤降溫升之氣並養中氣亦效。脈虛者,加冰糖一兩以補中氣。

熱傷風如發現於冬春之交,宜服八珍丸。因陽氣由靜而動,化熱上衝,力量最大。最傷土氣,最傷血液。參、朮、芩、草以補土氣,芍、地、芎、歸以補血液故效。三十二年冬桂林盛行。因桂林夏季,熱度一百一十度者多日,處暑後即無大雨,並無大雷。入地之陽,可謂十足。

卻冬季無雪不冷,冬至前後,大氣中常有火燒黃土臭味,燉紅肉臭味,夜多大風,晝間山頭多布黃霧。此種陽多不藏之氣象,令人頭昏。陽多不藏,一到大寒,應當陽動木泄之時,力量特大,所以傷血傷氣也。冬春之交,川、滇、黔無此氣象,入冬聞雷,降入地下的陽氣,本來不盛也。

白話文:

秋季容易出現這種病症,但即使在其他季節,天氣突然變暖也可能導致發病。可以用黃豆、黑豆、綠豆各一把,來調理身體,滋潤下降的氣息,同時也補充中氣。如果脈象虛弱,可以加一兩冰糖來補益中氣。

如果熱傷風發生在冬春交替時,應該服用八珍丸。因為陽氣從靜止轉為活躍,化熱向上衝擊,力量最強,最容易損傷脾土和血液。八珍丸中的人參、白朮、黃芩、黃連補益脾土,芍藥、地黃、川芎、當歸補益血液,所以有效。三十二年冬天,桂林地區流行這種病症,是因為桂林夏天氣溫經常達到一百一十度,處暑之後卻沒有大雨,也沒有雷聲,地下的陽氣十分充足。

雖然冬天沒有下雪,氣溫也不冷,但冬至前後,空氣中經常有燒焦泥土的臭味,燉紅肉的臭味,晚上風很大,白天山頭上經常出現黃色的霧氣。這種陽氣過盛不收斂的現象,會讓人頭昏。陽氣不藏,到了大寒,原本應該陽氣生發,木氣泄露的時節,力量就會特別大,所以也會傷血傷氣。冬春之交,四川、雲南、貴州地區沒有這種現象,而且冬天會聽到雷聲,說明地下的陽氣本來就不旺盛。

長江一帶無此氣象,冬有雪也。北方無此氣象,土厚水深,陽氣入地者深,出地者不急也。

熱傷風,用冰糖糯米粥,補中氣補肺陰極效。宜多食。或用小黃豆兩把,煮極爛睡前連渣服亦效。黃豆能補中氣,養木平衝,潤肺金,補津液助降氣而資收斂故效。黃豆方,如其效只暫時,加生薑三錢與食鹽即效。因火氣上逆入肺,即不降入土中,肺雖熱,胃卻寒。加薑以溫胃寒。食鹽補中。治肺熱須顧胃寒,此治熱傷風之原則也。食鹽以適口為度,不可太鹹。

治感冒病,不可用桂枝。桂枝溫燥之性,只宜真傷寒中風之桂枝湯麻黃湯證。此證無溫燥的關係故也。此外之感冒,常有溫燥的關係,用之病必加重。湯頭歌訣之九味羌活湯,一派溫升之藥,常見世人用之而加病者,不知感冒之理故也。

白話文:

長江地區沒有這種氣候,冬天也會下雪。北方地區也沒有這種氣候,土壤厚實,水深,陽氣深入地下,從地下出來的陽氣也不急促。

熱傷風,可以用冰糖糯米粥,補中氣、補肺陰,效果極佳。應該多食用。或者用小黃豆兩把,煮得非常爛,睡前連渣一起服用,也有效。黃豆能補中氣,養木平衝,潤肺金,補津液助降氣而有助於收斂,所以有效。黃豆方,如果效果只是暫時,可以加生薑三錢和食鹽,就會有效。因為火氣逆行上衝進入肺,就無法降入土中,肺雖然熱,但胃卻寒。加薑可以溫暖胃寒,食鹽補中。治療肺熱必須顧及胃寒,這是治療熱傷風的原則。食鹽要以適合口味為度,不可太鹹。

治療感冒,不可使用桂枝。桂枝溫燥的特性,只適合真傷寒中風的桂枝湯、麻黃湯證。這種證狀沒有溫燥的關係,所以不適合使用。其他感冒,常常有溫燥的關係,使用就會加重病情。湯頭歌訣中的九味羌活湯,都是溫升的藥物,常見有人使用卻加重病情,是因為不懂感冒的道理。

大暑以後,燥金氣動,感冒之者,惡寒發熱,時止時作,胸部似塞,腹部似脹,或頭痛或頭不痛,脈象弦澀,動在中部。緣秋燥之時,大氣中已降入地下之火氣,忽然逆升,與涼降之金氣抵觸,金氣涼降不下,火氣逆升不上,金火裹束,遂燥結於中氣之間。人身感之,肺金斂結則惡寒,相火逆升則發熱,金火裹束於中部,則胸腹塞脹。

頭痛者,肺金斂結,降氣不舒也。燥結於中四字注意。先用刮痧法刮背心脊骨兩旁,刮出紅點,榮衛氣通,乃可用蔥豉湯與麥冬草果仁湯,重劑合用,以開散之。如無效者,用人參敗毒散,羌活、獨活、柴胡、川芎、薄荷、前胡、枳實、桔梗、茯苓、生甘草、黨參、生薑各一錢煎服。

白話文:

大暑過後,乾燥的氣候開始影響人體,容易感冒。感冒的症狀包括發冷發熱,時好時壞,胸口覺得悶塞,腹部感到脹滿,有些人還會頭痛,有些人則不會頭痛,脈象呈現弦澀,脈搏跳動的位置在中間。這是因為秋天乾燥的季節,原本下降到地下的火氣突然逆流上升,與涼爽下降的金氣相互抵觸,導致金氣無法下降,火氣也無法上升,金火相互糾纏,造成中氣之間的乾燥和阻塞。人體受到影響,肺金收縮凝結,所以會感到發冷;相火逆流上升,所以會發熱;金火糾纏在中部,所以會感到胸悶腹脹。

頭痛是因為肺金收縮凝結,下降的氣機不暢通所致。要注意“燥結於中”這四個字。首先可以用刮痧的方法刮背部脊骨兩側,刮出紅點,使營衛之氣流通,然後再用蔥豉湯和麥冬草果仁湯,加大劑量一起服用,以達到開散的效果。如果沒有效果,可以用人參敗毒散、羌活、獨活、柴胡、川芎、薄荷、前胡、枳實、桔梗、茯苓、生甘草、黨參、生薑各一錢煎服。

羌、獨、柴、芎其性升散,最開肺金之斂結。薄荷、枳殼、前胡、桔梗、生薑,其性降散,能消胸腹之塞脹。黨參益氣生津以潤燥結,茯苓甘草補土和中。燥氣斂結,病結在中,降不下去,故兼用升散也。否則外感最忌升散,只宜降散。人參敗毒散,惟宜此病,注意。脈來中取弦澀,乾燥斂結之象。

初病如失治,遂釀成下文之小建中湯證。此病一刮之後多自愈者。病時只可食稠粥,不可食乾飯。

初病失治,裏氣內結而成痞脹。腹部如鼓,左脇按之作痛,面色青黃宜小建中湯。飴糖善養津液而開結塞,芍藥桂枝,升降木氣,炙甘草薑棗調補中土。土木調和,運動能圓,青黃自退。青乃木氣之枯,黃乃血壞也。腹脹左脇作痛,金結木敗之象。此方開結調木,故效。如舌有乾黃苔,脈象沉實者,則燥結成實,於原方加生大黃,生枳實各一錢緩緩下其燥結。

白話文:

羌、獨、柴、芎這四味藥性升散,能開闊肺部的收斂結節。薄荷、枳殼、前胡、桔梗、生薑這五味藥性降散,能消除胸部與腹部的堵塞脹滿。黨參能夠補充體力並產生津液以潤澤乾燥的結節,茯苓與甘草補強脾胃,調和中間的氣息。當體內乾燥氣息導致結節時,為了讓結節下降,我們會使用升散的方法;反之,對於外來感染,最忌用升散,應當使用降散。人參敗毒散適合這種病情,請注意。脈搏觸感中間帶有弦澀,這是乾燥結節的徵兆。

如果初病未能得到治療,便會導致後文的小建中湯證狀的形成。這類疾病經過刮痧後大多可以自行痊癒。在患病期間,只能食用稠粥,不能吃乾糧。

如果初病未能得到治療,體內的氣息會在內部結成結塊和脹大。腹部像鼓一樣,左側脛骨按壓會感到疼痛,面色青黃時,適合服用小建中湯。飴糖能滋養津液並打開堵塞,芍藥與桂枝調整木氣的上升與下降,炙甘草、薑棗調節補強中間的土氣。土與木氣調和後,活動可以圓滿,青黃色會自然退去。青色是木氣的枯竭,黃色則是血液的破壞。腹部脹大且左側脛骨疼痛,是金氣結聚而木氣衰敗的表現。這個方子能打開結塊調理木氣,因此有效。若舌頭有乾黃的苔跡,脈象沈實,則表明乾燥結塊已成實物,需在原本的方劑中加入生大黃、生枳實各一錢,緩慢排出乾燥結塊。

舌無苔,脈不沉實,忌下。此病江南多有之,西醫稱黑熱證是也。

乾咳,咽喉不利,麥門冬湯。麥冬半夏潤燥開結,參棗米草補中生津也。

此病乃燥暑二氣,裹束不降之病也。初得先寒後熱,大渴熱飲,天明熱退,申酉復熱,卻只熱不寒。舌如豬腰色,濕潤如水而無苔,脈在中部。方用竹葉石膏湯。石膏麥冬竹葉半夏各五錢,以清燥暑,而通降肺金結氣,人參粳米各五錢,補氣生津,炙草三錢補中氣。《內經》①曰:脈盛身寒,得之傷寒,脈虛身熱,得之傷暑。

病虛脈,非有大濕外證,即易誤為陽虛。然脈在中部,因燥暑聚於中焦使然也。世謂喜冷飲為陽熱,喜熱飲為陰寒,寒則不思飲矣。人身六氣分離,燥熱偏盛,不能再與濕寒相合,故燥熱極反熱飲也。燥熱極舌反潤者,燥熱太勝,不能於他氣相合,心脾津液,被大勝之燥熱所迫,不能於燥熱相交,故舌有津液也。熱不在胃,故舌無苔。

白話文:

舌頭上沒有舌苔,脈象也不沉實,不能服用瀉下藥物。這種病在江南地區很常見,西醫稱之為黑熱證。

乾咳,咽喉不舒服,可以用麥門冬湯治療。麥冬和半夏可以潤燥開結,人參、大棗、米和草藥則可以補中生津。

這種病是由於燥熱之氣裹束不降所致。剛開始時先寒後熱,口渴想喝冷飲,天亮後熱退,下午申酉時分又發熱,但只熱不寒。舌頭顏色像豬腰,濕潤像水一樣,沒有舌苔,脈象在手腕的中部。可以用竹葉石膏湯治療。石膏、麥冬、竹葉、半夏各五錢,用來清燥暑,通降肺金結氣;人參、粳米各五錢,補氣生津;炙草三錢,補中氣。《內經》說:「脈象盛而身體寒冷,是因傷寒所致;脈象虛而身體發熱,是因傷暑所致。」

這種病的脈象虛弱,如果沒有明顯的濕邪外證,很容易誤認為是陽虛。但脈象位於手腕的中部,是因為燥熱之氣聚集在中焦所致。有些人認為喜歡喝冷飲的是陽熱,喜歡喝熱飲的是陰寒,寒冷的人就不想喝東西。人體內的六種氣息各自分離,燥熱之氣過盛,就不能再與濕寒之氣相合,所以燥熱極度盛者反而喜歡喝熱飲。燥熱極度盛者,舌頭反而濕潤,是因為燥熱過勝,不能與其他氣息相合,心脾津液被過勝的燥熱之氣所迫,不能與燥熱相交,所以舌頭上有津液。熱氣不在胃裡,所以舌頭上沒有舌苔。

傷寒陽明病燥,舌苔乾黃,乃燥氣病之實者。此則燥氣病之虛者。燥而虛的病,最難醫治。一發散即壞,一作瘧治即壞,秋深涼後復熱,往往有此病發生,世謂為秋瘟病是也。

①,此句出於《傷寒論·傷寒例》,有本作:「經曰:……」,此處將「經」誤認為「內經」。

又有一種秋燥瘧疾,惡寒作戰,隨即發熱,汗出病解,續又發作,不渴舌有膩薄苔,脈象中取而軟。俗稱悶頭擺子,前人謂為伏暑晚發。軟脈與濡脈相似,濡乃虛脈,軟乃實脈。方用苦杏仁鮮枇杷葉橘皮各五錢,以降肺氣,藿香半夏各三錢,以降胃氣,茯苓炙甘草各三錢以建土扶中,澤蘭荷葉各三錢,以宣舒暑氣。用輕宣之法自愈。

白話文:

傷寒陽明病如果伴隨舌苔乾黃,屬於燥氣病實證。但也有燥氣病虛證,燥而虛的病最難治療。如果用發散的方法治療,病情就會惡化;如果用治療瘧疾的方法治療,也會導致病情加重。秋季氣溫下降後,又容易出現這種燥熱症狀,民間稱之為秋瘟病。

還有一種秋燥瘧疾,患者會出現惡寒發熱、出汗後症狀緩解,但接著又再次發作。患者不渴,舌苔薄膩,脈象中取而軟。民間稱之為「悶頭擺子」,前人認為是伏暑晚發。軟脈與濡脈相似,濡脈是虛脈,軟脈是實脈。治療可以用苦杏仁、鮮枇杷葉、橘皮各五錢,以降肺氣;藿香、半夏各三錢,以降胃氣;茯苓、炙甘草各三錢,以健脾扶中;澤蘭、荷葉各三錢,以宣散暑氣。採用輕宣的方法,就能自愈。

如其惡寒發熱,午後病勢較重,脈象中取而弦實者,又非輕宣之藥所能治。必須用溫散金氣燥結之方,乃能鬆開。九味羌活湯,羌活、白芷、川芎、防風、蒼朮,溫升溫散,黃芩生地清熱,甘草和中。細辛不可用。薑蔥每味少許,溫散甚宜。用人參敗毒散亦效。午後金氣當令,燥結力大,故發熱而脈弦實。

弦者,斂結不能疏泄之象,九味敗毒兩方,溫散力大,以開斂結於中之氣,甚為相宜。尺脈弱者,減輕用之。

金氣收斂,木氣疏泄。疏泄當令之病,收斂為藥,收斂當令之病,疏泄為藥。九味敗毒兩方,具木氣溫散疏泄之能,故治金氣燥結聚斂之時氣病,適合機宜。如當木氣疏泄之候,病外感發熱,禁用。

白話文:

如果病人出現惡寒發熱,下午病情加重,脈象摸起來偏緊實,這就不是單靠清宣的藥物可以治癒的。必須使用溫散金氣燥結的方劑才能鬆解。九味羌活湯,包含羌活、白芷、川芎、防風、蒼朮,溫升溫散;黃芩、生地清熱;甘草和中。細辛不可使用。薑蔥各少許,溫散效果很好。使用人參敗毒散也會有療效。下午金氣當令,燥結力量較大,所以會發熱且脈象緊實。

緊實的脈象代表著收斂凝結,無法疏泄,九味羌活湯和人參敗毒散這兩種方劑,溫散之力較強,可以打開收斂凝結在體內的氣,非常適合這種情況。如果尺脈較弱,則應減少用藥量。

金氣主收斂,木氣主疏泄。疏泄當令的疾病,就用收斂的藥物;收斂當令的疾病,就用疏泄的藥物。九味羌活湯和人參敗毒散,都具有木氣溫散疏泄的能力,因此用於治療金氣燥結聚斂的時氣病,非常合適。如果是在木氣疏泄當令的時候,病患因為外感而發熱,則不適合使用這兩種方劑。

金燥病時行之時,如病者脈象虛小數疾,服前數方不效者,此屬內傷。虛小數疾之脈,此乃中氣無根,元氣將熄,一感時氣燥結之偏,支援不住,生命將亡。必須設法使數急復其和平,虛小轉為充足,元氣旺相,中氣有根,運動復圓,諸病乃愈。

方用巴戟天淫羊藿甜蓯蓉,各三錢,以補水中之火氣。火氣由下升於左,又復由上降於右,火氣右降則生中土。火氣由右下降,須借津液運行之力,用海藻昆布黃精各三錢,以助右降之津液。此方大補腎家之元氣,以生中氣,脈象自能由虛小轉為充足,有數急轉為和平。此時運動復圓,肺金之燥結,自能變為涼降,自然病癒。

白話文:

當金燥病流行時,如果病人脈象虛弱微小,跳動頻快,服用之前的藥方無效,就屬於內傷。虛弱微小、跳動頻快的脈象,表示中氣無根,元氣將要熄滅,一遇到時令乾燥凝聚的邪氣,就無法抵抗,生命將要垂危。必須想辦法讓脈象由急促恢復平和,虛弱微小轉變為充實,元氣旺盛,中氣有根,身體恢復正常運作,各種病症才能痊癒。

處方使用巴戟天、淫羊藿、甜蓯蓉各三錢,用來補益水中的火氣。火氣由下往上升至左側,又再由上往下降至右側,火氣往右下降就會滋生脾土。火氣往右下降,需要借用津液運行的力量,因此加入海藻、昆布、黃精各三錢,幫助右降的津液運行。這個方子主要補益腎臟的元氣,從而滋生中氣,脈象自然就能從虛弱微小轉變為充實,跳動頻快轉變為平和。此時身體恢復正常運作,肺金的乾燥凝聚之邪自然會轉變為涼降,疾病自然就會痊癒。

如不先補腎氣以調和脈象,徒按病用藥,虛小數急之脈,根本已敗,已無運化藥力之能,勢必因藥力不化而加病也。

凡秋燥之惡寒發熱,皆肺金與心包相火之事,無整個榮衛關係。誤用麻黃荊芥,必生禍事。

己卯秋,成都四川國醫專校二人病瘧,多日未愈。忽一日天氣大冷,由單衣而換棉衣,兩瘧疾不藥而愈,可見金氣能涼降徹底,則不燥結於中而病瘧也。燥結之病,四川最多,四川霧多之故。

民國丙子年與王生養林同住南京清涼山掃葉樓,立秋次日見山下地面起白氣一層,此秋氣將地面陽熱,收降入地,陽熱不能順下,又復逆升而上之象,亦燥結之氣也,故南京鄉下黑熱病甚多。若蘇州杭州,夏季極熱,冬季極冷,且有冰雪,大氣的圓運動充足,所以少燥結之病。

白話文:

如果沒有先補腎氣來調整脈象,只單純地按照病症用藥,對於脈象虛弱、微小、數快的人來說,根本已經虛弱無力,藥物根本無法發揮作用,反而會因為藥力無法轉化而加重病情。

所有秋季乾燥導致的怕冷發熱,都是肺金與心包相火失衡造成的,與整體的氣血運行沒有關係。如果錯誤地使用麻黃、荊芥等藥物,一定會帶來嚴重後果。

己卯年秋天,成都國醫專校兩位學生患上瘧疾,治療多日未見好轉。突然有一天,天氣變得非常寒冷,他們從單衣換成了棉衣,兩個人的瘧疾竟然不藥而癒,這說明了金氣具有降溫的作用,如果金氣能徹底降溫,就不會導致燥熱停滯在體內而患上瘧疾。燥熱停滯的疾病在四川地區最常見,這與四川地區霧氣較多有關。

民國丙子年,我和王先生一起住在南京清涼山掃葉樓,立秋第二天,看到山下地面冒出一層白氣,這是秋氣將地面陽氣收降入地,陽氣無法順利下降,反而逆流上升的現象,也是燥熱停滯的氣象,因此南京鄉下患上黑熱病的人很多。反觀蘇州杭州,夏季非常炎熱,冬季非常寒冷,還會下雪,大氣的循環運動充足,所以燥熱停滯的疾病比較少見。

奉天洮南一帶,沙漠甚多,春月亦有燥氣,乾燥云耳,不燥結也。

此病發於秋季,脈弱在中不移。秋金收斂,故脈在中。燥氣傷津,故脈弱也。微脈弱脈,皆是虛脈。微乃陽氣虛,弱乃陰液虛。微脈指下不足,重按則無。弱脈指下不足,重按不移。中虛陽虛喉痛,皆微脈也。燥氣喉痛乃弱脈。冬季亦有此病,總以脈弱不移為主。方用:

天花粉,麥冬,天冬,玉竹,橘皮,各一錢,法半夏 二錢,炙草 二錢,薄荷 一錢

花粉二冬玉竹潤肺清燥,橘夏降肺胃,薄荷開肺閉,炙草補中氣。潤肺藥中,不可離補氣藥。此方亦治上文陰虛喉痛。

白話文:

奉天洮南一帶,沙漠地區很多,即使是春天也會有乾燥的氣候,這是因為乾燥,而不是因為燥熱。

這種病症通常在秋季發作,脈象虛弱,在中焦位置,並且不移動。秋季屬金,主收斂,所以脈象在中焦。乾燥之氣損傷津液,所以脈象虛弱。微脈和弱脈都是虛脈的表現。微脈是指按下去脈象微弱,重按則消失。弱脈是指按下去脈象微弱,重按也不移動。中氣虛、陽氣虛導致的喉嚨痛,都屬於微脈。而乾燥之氣引起的喉嚨痛則是弱脈。冬季也會有這種病症,總的來說,以脈象虛弱且不移動為主要特徵。

治療方法:

  • 天花粉、麥冬、天冬、玉竹、橘皮,各一錢
  • 法半夏 二錢
  • 炙草 二錢
  • 薄荷 一錢

天花粉、二冬(麥冬、天冬)、玉竹潤肺清燥,橘皮、半夏降肺胃,薄荷開肺閉,炙草補中氣。潤肺藥物中,不可缺少補氣藥物。此方也能治療上文提到的陰虛喉痛。

初覺手足微麻,惡寒發熱,頭暈心煩,胸悶身倦,繼即吐瀉不止,卻又汗出,大渴能飲,脈則右大於左,舌心黃膩。吐瀉至於肉脫目陷,一日即死。方用:白馬通三五枚,溫開水絞汁,服下立愈。發散藥,寒涼藥,溫暖藥,均不相宜。發散藥服之,汗出熱不退,熱反增加,因舌心黃膩,右脈大於左脈,右為火金土三氣之位,右脈大於左,金土火三氣陽結於中也。陽結於中,病不在表,故發散不宜。

陽結於中,因感時氣之燥使然,燥結須用開通,陽結乃中虛不運,故涼藥不宜。脈右大於左,為陽結之象,熱藥助陽,故服後昏迷。白馬通,溫潤開通,是以下嚥之後,由胸而腹,立刻舒展。白馬通即白馬屎。屎能解毒,凡時氣為病,便含毒氣,燥氣結聚力大,故白馬通開結,較他藥為優。

白話文:

一開始感覺手腳微微發麻,伴隨發冷發熱、頭暈心煩、胸悶乏力,接著便不停嘔吐腹瀉,同時還出汗,口渴想喝水,脈搏右側比左側強勁,舌頭中央黃膩。嘔吐腹瀉嚴重到瘦骨嶙峋、眼窩深陷,一天之內就去世了。治療方法是用白馬通三五枚,用溫開水榨汁服用,服下後立即痊癒。散寒藥、寒涼藥、溫暖藥都不適合。散寒藥服用後,會出汗但熱度不退,反而加重病情,因為舌頭中央黃膩,右側脈搏比左側強勁,右側代表火、金、土三種氣息的位置,右側脈搏比左側強勁,表示金、土、火三種氣息的陽氣聚集在身體內部。陽氣聚集在內部,疾病不在表面,所以不適合散寒。

陽氣聚集在內部,是因受時節氣候乾燥的影響導致的,乾燥導致的阻塞需要用溫和的藥物來疏通,陽氣聚集在內部是因為身體虛弱無法正常運作,所以涼藥也不適合。右側脈搏比左側強勁,是陽氣聚集的徵兆,溫熱的藥物會助長陽氣,所以服用後會昏迷。白馬通,溫潤通暢,服下後從喉嚨到胸部再到腹部,立刻舒展。白馬通就是白馬糞便。糞便能解毒,因為時節氣候引起的疾病都含有毒氣,乾燥的氣息凝聚力強,所以白馬通能疏通阻塞,比其他藥物效果更佳。

《內經》曰:夫虛者氣出也,夫實者氣入也。氣即陽氣,春後陽氣出地,故發熱則脈浮,秋後陽氣入地,故發熱則脈在中。秋燥而發生燥氣霍亂之時證,乃陽入而不能順下,燥結中焦,升降停滯,故吐瀉發熱而大渴能飲。白馬通所以為此病特效藥之方也。無白馬通,他色白馬通亦可,惟須早服速服。

若至吐瀉而目陷肉脫,便來不及挽救矣。夏秋之交,如有此病,亦可用之。預先防病,亦可服也。性氣和平,多服無妨。昆明收稻以後,即有此病。戊寅秋,病尤甚。著者用此方見效,因廣為宣傳,救活不少。

瘴氣地方,交秋之後,惡寒悶熱,速服此方,立刻汗出病解。瘴瘧服之尤效。瘴瘧乃燥結之病,白馬通開通燥結故效。

白話文:

《內經》說,身體虛弱的人,陽氣會外泄;身體強壯的人,陽氣會內藏。陽氣隨著季節變化,春天之後,陽氣上升,所以發熱時脈象浮在表面;秋天之後,陽氣下降,所以發熱時脈象在身體中央。秋天乾燥,容易出現燥氣霍亂,這是因為陽氣下降而無法順利往下走,導致中焦燥結,升降失調,所以會出現嘔吐、腹瀉、發熱、口渴等症狀。白馬通是治療這種疾病的特效藥,沒有白馬通,其他顏色白馬通也可以使用,但一定要及早服用。

如果已經出現嘔吐、腹瀉、眼窩凹陷、肉體消瘦等症狀,就來不及治療了。夏秋交替季節,如果有這種病症,也可以服用白馬通。平時預防,也可以服用,性氣平和,多服用也沒有問題。昆明收割稻穀之後,就會出現這種疾病,戊寅年秋天,病症特別嚴重。我用這個方法治療,效果很好,因此廣泛宣傳,救活了不少人。

瘴氣地區,秋天來臨後,容易出現惡寒發熱,趕快服用白馬通,馬上就會出汗,病症就會解除。治療瘴瘧病效果尤其顯著。瘴瘧病也是燥結引起的疾病,白馬通可以打開燥結,所以療效顯著。

本草綱目謂,時行病起,合陰陽垂死者,白馬通絞汁三合,日夜各二服。合陰陽者,陰陽不分也。吐瀉而又大渴,便是陰陽不分之證。本草綱目又謂吐利不止,不知是何病證,服之極效。又治絞腸痧,痛欲死者。王孟英霍亂論,載有此方,名曰獨勝散。

如燥氣霍亂發生之時,不吐不瀉,只惡寒發熱,舌苔白黃滿布,或口臭或口不臭者,白馬通亦效。

易經係辭有云,乾為天,為金,為良馬云云。馬秉造化的金氣,燥氣霍亂為金氣的結病,故用金氣的通藥。故白馬通為燥氣霍亂的特效藥。馬屎名曰通,通結力大也。

白話文:

《本草綱目》記載,流行病發作,病情危重,生命垂危者,可以用白馬通絞汁三合,每天早晚各服用兩次。所謂合陰陽,指的是陰陽失調。出現嘔吐腹瀉伴隨口渴,就是陰陽失調的症狀。《本草綱目》還提到,對於原因不明的腹瀉不止,服用白馬通效果極佳。白馬通也能治療絞腸痧,疼痛難忍,命懸一線的患者。王孟英的《霍亂論》中收錄了這個方子,名為「獨勝散」。

如果出現燥氣霍亂,沒有嘔吐腹瀉,只是惡寒發熱,舌苔白黃佈滿,口臭或無口臭,白馬通同樣有效。

《易經·繫辭》中說,乾為天,為金,為良馬等等。馬具有造化的金氣,燥氣霍亂是金氣的結症,所以用金氣的通藥來治療。因此,白馬通是燥氣霍亂的特效藥。馬屎名為通,因為它具有通結的功效。

此病服竹葉石膏湯甚效。竹葉五錢,石膏、麥冬、半夏,各四錢開金氣之燥結,黨參、炙草、粳米,各三錢,補中氣也。此病與下文成都霍亂,溫清並用參看。一則汗出能飲,全屬燥熱,故主竹葉石膏。一則無汗,飲仍吐出,為中寒,故溫清並用。

昆明同學劉澄志二少君,於燥氣盛行之時,病惡寒發熱,頭痛心煩,舌苔滿黃而潤,舌邊舌尖一線深紅,脈虛躁,不食,煩亂譫語,先服人參敗毒散,病勢見輕,次日仍重。著者用稻草心一握,煎水服下,一小時熱全退。次日舌苔退去十分之九,只有舌心一點仍黃,再服稻草心少許,黃全退,飲食照常而愈。

白話文:

這種病服用竹葉石膏湯效果很好。方劑中竹葉五錢,石膏、麥冬、半夏各四錢,能開解金氣的燥熱結聚;黨參、炙草、粳米各三錢,可補益中氣。此病與後文提到的成都霍亂,都需要溫清並用,互相參照。一方面患者出汗能喝水,屬於燥熱症狀,所以以竹葉石膏為主;另一方面患者無汗,飲水卻會吐出,屬於中寒症狀,所以需要溫清並用。

昆明的學生劉澄志,在燥氣盛行的季節患病,症狀是惡寒發熱,頭痛心煩,舌苔滿布黃色且濕潤,舌邊舌尖只有一線深紅色,脈象虛弱躁動,不思飲食,煩躁胡言亂語。他先服用了人參敗毒散,病情有所減輕,但第二天又加重。我用稻草心一把煎水給他服用,一小時後熱症全部退去。第二天舌苔退去九成,只有舌心部位還有一點黃色,再服用少量稻草心,黃色就完全消退,飲食正常,病就好了。

舌滿黃而邊尖一線深紅,此瘟疫病之舌苔也。稻草治癒之,如不用稻草而用他方,必纏綿多日,病將轉深而成難治。此亦金氣燥結之病,白馬通亦效。此病一切現象,皆舌苔滿黃而潤使然。舌苔滿黃,胃氣結也,黃而潤,胃氣不實也。胃氣虛結,中宮不運,上焦火氣不能下降,則煩亂譫語不食心煩頭痛,金氣燥結則榮衛不通,惡寒發熱,金氣將暑火斂結於土氣之中,故舌邊舌尖俱鮮紅而黃色滿布也。稻草心秉秋金之氣,中空善通,亦金氣之結病,用金氣之通藥之意。

最傷津液,慎用慎用。

此等病,北方甚少,南方甚多,西南非常之多。北方大氣,壓力甚大,交秋之後,由熱而涼,由涼而寒,陽熱壓入土下,愈壓愈深,陽氣降沉,不再逆升,金氣降令暢行,故涼降而不病燥。故北方少燥氣霍亂及燥氣瘧疾之病。西南方的大氣,壓力小於北方,交秋之後,金氣涼降之令,被降而復升的陽熱所格,遂燥結於土氣之際。大氣中有燥結的病,故人身有燥結之病也。

白話文:

舌頭上佈滿黃色苔,邊緣還有一條深紅色的線,這是瘟疫病的舌苔。稻草可以治癒這種病,如果不用稻草而用其他藥方,病症就會纏綿不休,病情會加重,變得難以治療。這也是金氣燥結引起的病症,白馬通也能有效治療。這種病的所有症狀,都是因為舌苔佈滿黃色且潤滑造成的。舌苔佈滿黃色,是胃氣結滯的表現,黃色且潤滑,是胃氣虛弱的表現。胃氣虛弱且結滯,中焦運化失調,上焦的火氣無法下降,就會出現心煩意亂、胡言亂語、食慾不振、頭疼等症狀。金氣燥結,則榮衛不通,就會出現惡寒發熱的症狀。金氣將暑氣的熱量束縛在土氣之中,所以舌頭邊緣和舌尖都呈現鮮紅色,而舌苔則佈滿黃色。稻草芯秉承著秋金之氣,中間空心,容易流通,也是針對金氣結滯的病症,用金氣通暢的藥物來治療。

這種病最傷津液,要謹慎使用藥物。

這種病在北方很少見,在南方很常見,在西南地區尤其多見。北方的氣壓很大,秋季交替時,氣溫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陽熱被壓入地下,越壓越深,陽氣下降沉潛,不再逆升,金氣降臨暢行無阻,所以涼爽下降,不會產生燥熱的病症。因此,北方很少出現燥氣霍亂和燥氣瘧疾等病症。西南地區的氣壓比北方小,秋季交替時,金氣涼降的命令,被下降後又上升的陽熱所阻礙,於是燥熱就結滯在土氣之間。大氣中有燥熱結滯的病,所以人體也會出現燥熱結滯的病症。

西南方大氣壓力小者,西南土薄水淺,地下封藏力量不固,陽氣隨時逆升,故金氣壓不下去。西南多霧,霧即地下水中陽氣。

己卯年成都病霍亂,一街一日死六七十人。病狀忽然惡寒發熱,手足微麻,上吐下瀉,小便不利,溺孔肛門均熱,胸腹絞痛,胸痞,舌黃白而膩,大渴飲熱,隨又吐出,吐有酸味,肢冷過肘,脈沉伏,目陷肉脫。此病中寒肺燥,中寒不能運化,升降倒作,故上吐下瀉,小便不利。

肺燥傷津,水分被劫,故溺孔肛門覺熱。津愈傷肺愈燥故大渴。中寒不能化水,故飲後仍復吐出。燥氣之病,血脈燥結,故肢麻不溫。燥結之甚,故脈沉伏。燥結不通,故痞而絞痛。津傷故目陷肉脫。燥結則陽氣不能四達,故肢冷。

白話文:

西南地區地勢低窪,土壤薄弱,地下水位淺,地氣不穩固,陽氣容易上浮,導致金氣無法壓制。西南地區多霧,霧氣其實是地下水中的陽氣蒸發形成的。

己卯年成都發生霍亂疫情,一天之內就死了六七十人。病人突然發冷發熱,手腳發麻,嘔吐腹瀉,小便不暢,肛門和尿道口都感到灼熱,胸腹絞痛,胸悶,舌苔黃白且厚膩,口渴想喝熱水,但喝下去又吐出來,吐出的東西有酸味,手腳冰冷,脈象沉而細弱,眼窩凹陷,肉體消瘦。這種病症屬於寒邪侵襲肺部,導致肺部乾燥,寒邪阻礙氣血運行,升降失調,因此出現嘔吐腹瀉和排尿不暢。

肺部乾燥損傷津液,水分被消耗殆盡,所以肛門和尿道口感覺灼熱。津液損傷,肺部更加乾燥,所以口渴。寒邪阻礙水分代謝,所以喝下去的水又吐出來。燥熱之邪導致血脈阻塞,所以手腳發麻冰冷。燥熱之邪嚴重,所以脈象沉而細弱。燥熱之邪阻礙氣血流通,所以胸悶絞痛。津液損傷,所以眼窩凹陷,肉體消瘦。燥熱之邪阻塞氣血,導致陽氣無法正常運行,所以手腳冰冷。

方用乾薑白朮沙參炙草各三錢,藿香砂仁各一錢,以溫運中宮,滑石生石膏麥冬各五錢,以開通肺氣之燥結,車前仁木通各三錢,以助滑石麥冬之力。木瓜三錢,運木氣調疏泄,以利尿止瀉而和四肢。中宮運化,燥結開通,津液復生,升降復舊,於是肢溫脈起,諸病皆愈。未曾出汗者,加蒼朮薄荷各二錢,以發表也。

此因客冬不冷,地下封藏的陽氣不多,節交夏至,相火不降,中氣虛寒,金氣被刑於相火,遂燥結不通。故治以溫中清燥生津之法乃愈。此病北少南多,北方則夏日雨少燥熱過盛之時,始有此病。

白話文:

方劑說明:

此方藥物組成如下:

  • 乾薑、白朮、沙參、炙草 各三錢,溫暖中焦,促進脾胃運化。
  • 藿香、砂仁 各一錢,化解濕濁,增強脾胃功能。
  • 滑石、生石膏、麥冬 各五錢,清熱生津,潤燥通肺,緩解肺氣燥結。
  • 車前子、木通 各三錢,輔助滑石、麥冬,加強利尿通便效果。
  • 木瓜 三錢,疏肝理氣,調節脾胃功能,促進尿液排出,止瀉止痛,改善四肢乏力。

藥物合用,溫中清燥、生津開通,使中焦運化恢復正常,肺氣通暢,津液生化,升降有序,最終達到肢體溫暖、脈象有力,疾病痊癒的功效。

若患者未曾出汗,則可加蒼朮、薄荷 各二錢,以促進發汗排邪。

病因分析:

此病因是冬日氣候不寒,地下陽氣不足,夏至時節,陽氣不降,中焦脾胃虛寒,肺金被相火克制,導致燥熱結聚,不通暢。

治法:

因此,治療方法以溫中清燥、生津開通為主。

病症分布:

此病北方較少,南方較多,北方只有在夏季少雨、燥熱過盛時才會出現。

六氣為病,惟金氣燥結,將相火暑氣,斂於胸膈之間,令人莫測其所以然。前人謂為伏暑晚發,其實並非大氣中的暑氣,中於人身,伏藏至秋始發而成病也。此病多發於立秋處暑之後,處者入也,暑者,相火之氣也。金氣涼降到底,愈降愈涼,暑火之氣乃愈降愈深。暑火藏於水中,不逆升出地,而與金氣抵觸,使金氣斂降之功,被暑火格拒不下而成斂結之過。相火之下降,金氣降之也,金火俱逆,中上各經之氣,為之橫塞。

相火逆騰,中下無根,所以病象無常,而致死極速。北方土厚水深,下降之火封藏的住,秋涼冬寒氣象極順,西南土薄水淺,陽氣下降封藏不住,忽降忽升,所以燥氣之病,北少南多也。

白話文:

六氣致病,金氣燥結之症

六種氣候變化可以導致疾病,其中以金氣燥結最為特殊。金氣燥結是指暑氣在金氣(秋季)來臨之際,被封閉在胸膈之間,讓人難以理解其病因。前人稱之為伏暑晚發,其實並不是大氣中的暑氣直接進入人體,而是暑氣在人體內潛伏,直到秋季才發病。

這種疾病多發生在立秋和處暑之後。處者,入也,指暑氣進入人體。暑者,相火之氣,指人體內部的陽氣。金氣涼降,愈降愈涼,暑火之氣也隨著下降,但因金氣涼降,水氣更盛,暑火之氣被水氣包裹,無法上升,卻又與金氣下降的氣流相抵觸,導致金氣無法順利下降而積聚在胸膈之間,形成燥結之症。

相火下降是金氣涼降的作用,而金火俱逆,則導致全身經脈氣血流通受阻。相火逆騰,卻又沒有根基,所以病症變化莫測,死亡速度極快。

北方土厚水深,陽氣下降能順利封藏,秋季涼爽,冬季寒冷,氣候變化規律,所以金氣燥結之症較少。而西南地區土薄水淺,陽氣下降難以封藏,忽冷忽熱,所以金氣燥結之症較多。

《內經》:冬傷於寒,春傷於風、夏傷於暑,秋傷於濕。獨無傷燥之文。論者以為《內經》遺漏,不知風為木氣,濕為土氣,寒為水氣,皆不可傷。惟燥氣宜傷,燥氣斂結,金氣受病。燥氣傷去,則金氣涼降澈底。火藏水中,下溫上清,皆燥氣不向右逆起之德。內經無傷燥之文,亦燥起獨宜傷去之意歟。

成都一帶,四季感冒悉用銀翹散,頗多見效。因此一帶地方的地層,全係紅沙石,土薄水淺,所入於地下的陽熱,不如北方封藏深固。秋涼之後,常有反熱之時,冬時又不凍冰。金氣不降,隨時都被水中陽氣逆升格拒。金氣降斂之性不遂,竟成一種一年四季皆有燥結的大氣,而成銀翹散開通金氣之功。

白話文:

《內經》指出,冬季受寒,春季受風,夏季受暑,秋季受濕都會傷身,唯獨沒有提到燥氣的傷害。有些人認為《內經》遺漏了燥氣,其實不然。風屬木氣,濕屬土氣,寒屬水氣,這些氣候都不可輕易傷害人體。唯獨燥氣容易傷人,因為燥氣具有收斂凝結的特性,容易導致金氣受損。然而,如果燥氣傷害去除,金氣就能順利下降,達到清涼徹底的效果。火氣藏於水中,向下溫暖,向上清涼,這些都是燥氣不逆向而上的功德。所以,《內經》沒有提到燥氣的傷害,也是因為燥氣獨特的特性,必須要被去除。

成都地區,一年四季的感冒都用銀翹散治療,效果很好。因為成都地區的地質以紅沙石為主,土層薄,水位淺,陽熱無法深入地下,不像北方那樣封藏深固。秋季涼爽後,常常出現反熱的情況,冬天也無法結冰。金氣無法下降,隨時都受到水中的陽氣逆升格拒。金氣下降收斂的特性無法發揮,形成一年四季都有燥結的大氣,而銀翹散就能開通金氣,解除燥結。

銀翹散治溫病不效,治燥病極效。溫乃木氣疏泄傷肺之病,忌開通肺氣之藥。燥乃金氣斂結之病,喜開通肺氣之藥。成都有某大醫將所開痢疾方給病瘧者,次早有友人告以誤,醫急命人赴瘧者家,謂方給錯,請勿服。病家曰藥已服,病已好矣。無不稱羨其醫運之紅。某大醫云:乃銀翹散加減也。

此方,凡感冒而胸悶、脈不浮而有聚於中部之象者,不論何時何地,皆適用之,不僅成都一帶適宜。惟溫病不可用之。痢疾瘧疾,皆金木二氣結聚之病、結於下則病痢,結於中則病瘧,故銀翹散皆效。

痧症諸書,名目繁多,其實只要忽然發熱欲吐,肢麻背脹,就是痧症。名目雖多,原則只是一個閉字。燥金閉結,刮而通之,閉開即愈。處暑以後,燥金氣動,地面之上,金火裹束。

白話文:

銀翹散治溫病效果不好,但治燥病卻非常有效。溫病是木氣疏泄傷肺導致的疾病,忌諱使用開通肺氣的藥物。燥病則是金氣收斂凝結造成的疾病,反而適合用開通肺氣的藥物。成都有一位名醫,將他開的痢疾藥方給了瘧疾患者,第二天早上有朋友告訴他開錯了藥。醫生急忙派人去瘧疾患者家,說藥方給錯了,請患者不要服用。病人家說藥已經服了,病也好了。大家都稱讚這位醫生的好運氣。這位名醫解釋說,那是銀翹散加減後的方子。

這個方子,凡是感冒且胸悶、脈象不浮但聚集於中部的患者,不論時間地點,都適用,不僅僅在成都地區。只不過溫病不能使用它。痢疾和瘧疾,都是金木二氣凝結的疾病,凝結在下則患痢疾,凝結在中則患瘧疾,所以銀翹散都能有效治療。

痧症的醫書中,名稱繁多,實際上只要突然發熱想吐、肢體麻木、背部脹痛,就是痧症。名稱雖然多,但原理只有一個「閉」字。燥金閉結,刮痧通開,閉塞解除就能痊癒。處暑之後,燥金氣活躍,地面之上,金火互相包裹。

勞力之人,飽受暑火薰蒸,引動本身相火暑氣,充塞肺家,一遇涼風偶襲,閉其皮毛,暑火無處發洩,燥金又加閉斂,榮衛腠理,不能流通,暑燥之氣閉結於肺,遂現惡寒發熱、胸背作脹、四肢作麻、頭痛口苦欲吐,種種急證,宜先用檢查法。其法用醫生中指節,向病人胸缺盆骨下,用力一按一拖,拖處隨指突起一條,便是痧脹。

隨將胸部的肉捏而提之。左右捏提各三四道,不可提過乳頭。再將背脊兩旁刮出紅點,背脹肢麻即松,不藥而愈。如其不能全愈、可用:

生石膏,麥冬

各五錢以清肺氣之暑燥,杏仁,絲瓜絡,荷葉邊,竹茹 各三錢,鮮竹葉二十張以開通肺部與榮衛腠理之閉結。

白話文:

勞動的人,容易受到暑熱的薰蒸,引發體內的相火暑氣,充斥在肺部。一旦遇到涼風侵襲,就會閉塞皮膚毛孔,暑熱無處發散。乾燥的氣候又會加重閉塞,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暑熱燥氣就會停留在肺部,出現惡寒發熱、胸背脹滿、四肢麻木、頭痛口苦想吐等急症。這時候應該先用檢查法。

檢查方法是:醫生用中指的指節,用力按壓患者的胸部鎖骨下方的凹陷處,然後向下拉動,拉動的地方會隨着手指出現一條突起的痕跡,這就是痧脹。

接着,將胸部的肌肉捏起並向上提,左右各捏提三四道,不可超過乳頭。再將背脊兩側刮出紅點,背部脹滿、肢體麻木就會緩解,不需用藥就能痊癒。

如果症狀沒有完全好轉,可以用以下藥物:

生石膏、麥冬 各五錢,用來清肺部的暑熱燥氣。杏仁、絲瓜絡、荷葉邊、竹茹 各三錢,鮮竹葉二十張,用來打開肺部與氣血運行通道的閉塞。

服藥嘔吐者,另服生薑汁一羹匙,以降胃止嘔。氣虛者,加炙甘草二錢以補中氣。小便不利者,加薏苡仁三錢以利水濕。數日乃愈。次日三日仍用本方減半服。此病肺氣燥結,閉住相火為主。榮衛腠理因而不通,故現以上諸證。此病初則脈沉,繼則由沉而起也。此病四時皆有,處暑以後較多較重。

西南皆有,廣西較多較重。此方由仲聖竹葉石膏湯,變化而來之方。

痧霍亂者、霍亂而兼痧症。上吐下瀉,胸腹內燒,而四肢卻涼,大渴能飲,飲後嘔吐,其吐甚遠,吐後仍飲,脈沉。

痧乃外寒閉束,故脈沉。外寒閉住內熱,故肢涼,胸腹內燒而大渴能飲。經脈閉束不舒,胃不能降,故仍吐出。內熱結於膈上,故吐出有力。方用:

白話文:

如果吃藥後嘔吐,可以喝一匙生薑汁來降胃止嘔。如果是氣虛,可以加兩錢炙甘草來補中氣。如果小便不順暢,可以加三錢薏苡仁來利水消腫。通常服用幾日就能痊癒,隔天再連續服用三天,但藥量減半。這種病症主要是因為肺氣燥結,閉住內熱所致,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因此出現上述症狀。起初脈象沉伏,之後會由沉而起。這種病症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但處暑之後比較多且嚴重,尤其是在西南地區,廣西地區更為常見。這個方子是從仲聖竹葉石膏湯演變而來的。

痧霍亂指的是患有霍亂並伴有痧症的患者。他們會出現上吐下瀉、胸腹灼熱、四肢冰冷、口渴且能喝水,喝完水後又會嘔吐,而且吐得很遠,吐完後還會繼續喝水,脈象沉伏。

痧症是因為外寒閉塞導致的,所以脈象沉伏。外寒阻礙內熱,所以四肢冰冷、胸腹灼熱卻又口渴。經脈閉塞不通暢,胃氣不能下降,因此會持續嘔吐。內熱積聚在膈膜之上,所以嘔吐力道很強。治療這個病症的方子是:

荊芥,薄荷,香薷各三錢以開衛氣之閉,藿香 三錢,降香 一錢,以降胃逆,黃連一錢以降胃熱,扁豆三錢以養胃氣

服後肢溫渴止,再聞通關散少許,以取嚏,然後滿身汗出而愈。通關散藥鋪有售者。

飛滑石 十五兩,綿茵陳 十一兩,淡黃芩 十兩,石菖蒲 六兩,川貝母 木通五兩,藿香,射干,連翹,薄荷,白豆蔻四兩。

白話文:

用荊芥、薄荷、香薷各三錢來打開閉塞的衛氣,藿香三錢、降香一錢來降逆胃氣,黃連一錢來降胃熱,扁豆三錢來養護胃氣。服下後,四肢溫暖、口渴消除,再聞一聞通關散,打個噴嚏,然後全身出汗,病就好了。通關散藥鋪都有賣。

通關散的藥方是:飛滑石十五兩、綿茵陳十一兩、淡黃芩十兩、石菖蒲六兩、川貝母、木通各五兩、藿香、射干、連翹、薄荷、白豆蔻各四兩。

上藥曬乾,生研細末,見火則藥性盡熱每服三錢、開水調服,一日二次、或以神麯糊丸,開水化服亦可。

王孟英注云:此治濕溫時疫之主方也。《六元正紀》:五運分步,每年春分後十三日交二運,徵火旺,天乃漸溫;①芒種後十日交三運,宮土旺,地乃漸濕,溫濕蒸騰,更加烈日之暑,爍石流金。人在氣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氣,留而不去,乃成溫熱時疫之病,而為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痛、斑疹、身黃、頤腫、口渴、溺赤、便秘、吐瀉、瘧痢、淋濁、瘡瘍等症。

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膩,或乾黃者,是暑濕、熱疫之邪,尚在氣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而薄滋味,遠酒色,尤為辟疫之仙方。智者識之,醫家臨證,能准乎此化栽,自可十全為上。

白話文:

將藥材曬乾後磨成細粉,遇火則藥性會完全散失。每次服用三錢,用溫水調服,一天兩次。也可以用麵粉糊成丸子,用溫水送服。

王孟英註解說,這是治療濕溫時疫的主方。《六元正紀》記載,五運分步,每年春分後十三日交二運,屬火旺,天氣逐漸變暖;芒種後十日交三運,屬土旺,地氣逐漸濕潤,溫濕蒸騰,再加上烈日酷暑,熱力極強。人處於氣交之中,吸入這些氣息,積累不散,就會形成溫熱時疫,出現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體酸痛、咽喉疼痛、斑疹、皮膚發黃、下巴腫脹、口渴、尿赤、便秘、嘔吐、腹瀉、瘧疾、淋濁、瘡瘍等症狀。

只要觀察病人舌苔,如果是淡白或厚膩,或是乾黃的,就說明暑濕、熱疫之邪還在氣分,用此丹藥治療即可見效。平時要清淡飲食,遠離酒色,這才是預防時疫的良方。聰明的人應該明白這些道理,醫生在臨床診治時,能夠準確地運用這些知識,就能夠達到最佳的效果。

上參喻家言張石頑葉天士沈堯封。以上王孟英語。

①,「《六元正紀》……天乃漸溫」:據《溫熱經緯》加。

犀角尖磨汁,石菖蒲、黃芩,生地冷水洗淨,浸透,搗絞汁,銀花各一斤。人中黃四兩研末,連翹十兩,飛淨清黛、香豉各八兩,元參七兩,花粉、紫草各四兩,各藥生曬,切忌火炒,香豉煮爛為丸、切莫加蜜。①每重三錢,涼開水化服,小兒用半丸。

王孟英注云:溫熱時疫諸病,邪不即解,耗液傷榮,逆陷,痙厥昏狂,譫語發斑等證,但看病人舌苔乾者,是溫邪直入血分。酷熱之時,陰虛之體,新產婦人,患此最多,急須用此,多可挽回,切勿拘泥日期,誤投別藥,以僨事也。②兼治痘病重毒,夾帶紫斑危證,暨痘後余毒內熾、口糜咽腐,目赤神煩諸證。上參葉氏本治驗。以上王孟英語。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一個中藥方劑,出自王孟英的著作,其主要成分包括犀角、石菖蒲、黃芩、生地、銀花、人中黃、連翹、清黛、香豉、元參、花粉、紫草等。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溫熱時疫諸病,特別是邪氣不退、耗傷津液、神志不清、發斑等症狀。方劑的組成和用法都有一定的依據和臨床驗證,尤其適合陰虛體質、產婦以及痘病患者。

謹按:本書溫病時病,皆重在人身本氣自病,皆是虛證。王氏案中有云此二方一治氣分、一治血分,是王氏亦認為人身本氣自病也。認定人身本氣自病,用藥乃有著落。葉氏王氏,於治時令之濕熱病,經驗宏富、處方活潑,不愧前輩名賢。本書時病溫病、只是重在認識原則,最後讀此二方,庶可無微不至也。

神犀丹如無犀角、不用亦效。至於此證發生,必係淫雨多日又加酷熱,濕熱膠冱,人氣感之。本氣自病。如酷熱無雨、相火不降、熱而不濕,則時證發生。反多上熱下寒之病矣。濕熱病初起,則頭重胸悶口苦也。

白話文:

這本書講的溫病時病,都強調人體本身的元氣生病,也就是虛證。王氏醫案中說過,這兩種方子,一個治氣分,一個治血分,說明王氏也認為人體元氣生病。確定了人體元氣生病,用藥就有依據了。葉氏和王氏在治療時令的濕熱病方面,經驗豐富、處方靈活,不愧是前輩名醫。本書講的時病溫病,只是著重認識原則,最後再看這兩種方子,就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了。

神犀丹如果沒有犀角,不用也一樣有效。至於這種病症的發生,一定是連續多日淫雨加上酷熱,濕熱交結,人體的元氣受到影響,導致本氣生病。如果天氣酷熱無雨,相火不降,熱而不濕,就會出現其他病症,反而容易出現上熱下寒的情況。濕熱病剛開始,就會出現頭重、胸悶、口苦的症狀。

①,考《溫熱經緯》為:烏犀角尖磨汁,石菖蒲、黃芩各六兩。生地冷水洗淨,浸透,搗絞汁,銀花各一斤,如有鮮者,搗絞汁用尤良。糞清連翹各十兩板藍根九兩。無則以飛淨青黛代之,香豉八兩元參七兩花粉紫草各四兩。各生曬研細,忌用火炒。以犀角、地黃汁、糞清和搗為丸,切勿加蜜,如難丸,可將香豉煮爛。

每丸三錢。涼開水化服。日二次,小兒減半。如無糞清,可加人中黃四兩,研入。

②,「溫熱時疫諸病……以僨事也」:《溫熱經緯》原文作:「溫熱暑疫諸病,邪不即解,耗液傷營,逆傳內陷,痙厥昏狂,譫語發斑等證,但看病人舌色,乾光,或紫絳,或圓硬,或黑苔,皆以此丹救之。若初病即覺神情昏躁而舌赤口乾者,是溫暑直入營分。酷暑之時,陰虛之體,及新產婦人,患此最多,急須用此,多可挽回。

白話文:

《溫熱經緯》中記載,將烏犀角尖磨成汁,石菖蒲、黃芩各取六兩,生地用冷水洗淨,浸透後搗碎取汁,銀花取一斤,如有新鮮的,則搗碎取汁效果更佳。糞清、連翹各取十兩,板藍根取九兩。若沒有板藍根,可以用飛淨的青黛代替,香豉取八兩,人參取七兩,花粉、紫草各取四兩。將所有藥材晒乾研成細末,切忌用火炒。用犀角、地黃汁和糞清一起搗成丸藥,切勿加蜜,若難以成丸,可將香豉煮爛。

每丸三錢,用涼開水送服,每日兩次,小兒減半服用。若沒有糞清,可以加入人中黃四兩,一同研磨。

《溫熱經緯》中提到,溫熱時疫諸病,邪氣不消退,導致津液耗損,營氣受傷,逆傳入內,引起痙厥、昏迷、神志不清、說胡話、發斑等症狀。觀察病人的舌頭,如果舌頭乾燥光滑,或呈現紫絳色,或圓硬,或舌苔黑,都可用此丹藥救治。若剛開始生病就感到精神昏沉躁動,舌頭發紅口乾,是溫熱暑邪直接進入營分。酷暑季節,陰虛體質的人,以及產後婦女,最容易患上此病,需要及時用此丹藥,多可挽回生命。

切勿拘泥日數,誤投別劑,以僨事也。兼治痘瘄毒重,夾帶紫斑危證,暨痘疹後余毒內熾、口糜咽腐,目赤神煩諸證。」

時病本氣篇終

白話文:

千萬不要拘泥於天數,誤用了其他的藥物,以致事情搞砸。同時也可以治療痘瘡毒性重,伴有紫斑的危急症狀,以及痘瘡疹子後餘毒內燒、口腔糜爛咽喉腐蝕、眼睛紅腫神情煩躁等症狀。

時病本氣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