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傷寒論方解下篇 (5)

回本書目錄

傷寒論方解下篇 (5)

1. 傷寒論方解下篇

旋覆花,生薑,半夏,代赭石,炙草,人參,大棗

若下利等病已愈,只是心下痞硬,噎氣不除。此僅中虛胃逆。參棗炙草補中虛,旋覆花半夏赭石生薑降胃逆也。

瓜蒂,赤小豆

若病如榮衛之惡寒發熱,但不頭痛項強。而胸痞氣衝,不得呼吸,此為胸中有痰。當用瓜蒂赤小豆湧吐胸中之痰也。此赤小豆乃半紅半黑者,紅如朱,黑如漆,有毒,非金匱赤小豆當歸散之赤小豆。赤小豆當歸散之赤小豆,乃食品之紅飯豆。

黃連,乾薑,人參,炙草,大棗,半夏,桂枝

腹中痛,欲嘔吐。欲嘔吐為胸中有熱,腹中痛為胃中有寒。上熱中寒中氣之虛。黃連清熱,乾薑溫寒,參棗炙草補中氣,半夏降胃陰以收熱,桂枝達肝陽以散寒,寒熱不調,故名邪氣。

梔子,炙草,柏皮

脾濕夾熱則發黃。梔子柏皮清熱以行濕,炙草補中以培土也。

麻黃,連翹,杏仁,炙草,生薑,大棗,赤小豆,生梓白皮

黃病乃瘀熱在裏。熱瘀之由,由於汗孔不開,尿道不利,中氣不足。麻黃杏仁開汗孔,連翹赤小豆利尿道,炙草薑棗補中氣,生梓白皮清瘀熱也。此赤小豆是紅飯豆,乃食品無毒。不是半紅半黑之赤小豆。

茵陳蒿,梔子,大黃

黃病而至腹滿,小便不利,乃濕熱結聚之實證。大黃下結聚,梔子茵陳清濕熱也。大陰陰濕,小便不利,不可下之。惟濕熱結聚之小便不利,非下去濕熱之結聚,小便不能利也。

於桂枝湯加重芍藥

太陰臟病,無滿痛者。其滿而痛,乃濕熱阻遏木氣,木氣結聚之故。於桂枝湯加重芍藥,以瀉木氣之結聚也。

於桂枝加芍藥湯內加大黃

如腹滿而痛至於大痛實痛,此木邪結聚已深,須於桂枝加芍藥湯中加大黃以重瀉木氣。太陰土氣病則陰寒,大黃瀉木氣之結,非瀉大陰也。桂枝湯乃調和木氣之第一方,其中炙草薑棗調中氣生津液,尤為調和木氣要藥,故攻瀉木氣,宜用此湯加芍藥大黃。

甘草

少陰之氣,水火同宮,病則寒水克火。故傷寒少陰病,屬於腎臟陰盛,故以附子溫腎陽為王。少陰陽亡病寒,少陰陽復則又病熱。因中氣已傷,升降之力弱少,故陽復之後,陽升不降,於是病熱,咽痛即陽復生熱不能下降之病。甘草補中降熱也。

桔梗,炙草

服甘草湯,病不瘥,此必熱氣傷肺,咽中已現白點。白點者,肺家津液被熱灼傷而成膿也。炙草補中降熱,桔梗降肺排膿。有膿之處,熱結難散,必須排膿,熱乃能散,桔梗降肺排膿,是其特長。

半夏,桂枝,炙草

少陰咽痛,有木氣化風上衝者。木氣化風,肝陽下陷也。桂枝升肝陽以熄風,半夏降逆,炙草補中。凡下陷上逆,中氣必虛。

白話文:

旋覆花、生薑、半夏、代赭石、炙甘草、人參、大棗

如果拉肚子等病已經好了,只是心下覺得痞塞、脹硬,打嗝、氣逆的症狀還沒消除,這只是因為中氣虛弱、胃氣上逆。用人參、大棗、炙甘草來補中氣的虛弱,用旋覆花、半夏、赭石、生薑來降胃氣的上逆。

瓜蒂、赤小豆

如果生病像榮衛失調那樣怕冷發熱,但不頭痛、脖子不僵硬,而是胸口痞塞,氣向上衝,呼吸困難,這是因為胸中有痰。應該用瓜蒂和赤小豆來催吐胸中的痰。這裡用的赤小豆是半紅半黑的,紅色像朱砂,黑色像漆,有毒性,不是《金匱要略》中赤小豆當歸散裡用的赤小豆。《金匱要略》赤小豆當歸散用的赤小豆,是食物裡常見的紅飯豆。

黃連、乾薑、人參、炙甘草、大棗、半夏、桂枝

肚子痛,想嘔吐。想嘔吐是因為胸中有熱,肚子痛是因為胃中有寒。這是上熱、中寒、中氣虛的表現。用黃連來清除熱邪,用乾薑來溫散寒邪,用人參、大棗、炙甘草來補中氣,用半夏來降胃陰以清除熱邪,用桂枝來疏通肝陽以散寒。寒熱不調和,所以稱為邪氣。

梔子、炙甘草、柏皮

脾臟濕熱交雜就會出現黃疸。用梔子、柏皮來清除熱邪、排除濕氣,用炙甘草來補中氣、培固脾土。

麻黃、連翹、杏仁、炙甘草、生薑、大棗、赤小豆、生梓白皮

黃疸病是由於體內有瘀熱。瘀熱的產生是因為汗孔不暢通,小便不利,中氣不足。用麻黃、杏仁來打開汗孔,用連翹、赤小豆來疏利小便,用炙甘草、生薑、大棗來補中氣,用生梓白皮來清除瘀熱。這裡的赤小豆是紅飯豆,是食物,沒有毒性,不是半紅半黑的赤小豆。

茵陳蒿、梔子、大黃

黃疸病如果出現腹脹、小便不利,是濕熱鬱積的實證。用大黃來瀉下鬱積,用梔子、茵陳蒿來清除濕熱。太陰病屬於陰濕,小便不利,不適合用瀉下的方法。只有濕熱鬱積導致的小便不利,才可以用瀉下的方法去除濕熱的鬱積,小便才能通暢。

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重芍藥的用量

太陰臟腑的病,沒有腹脹腹痛的症狀。如果出現腹脹腹痛,是因為濕熱阻礙木氣的運行,導致木氣鬱積。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重芍藥的用量,來疏洩木氣的鬱積。

在桂枝加芍藥湯的基礎上加大黃

如果腹脹腹痛加重,甚至出現劇痛、實痛,說明木邪鬱積已經很深,必須在桂枝加芍藥湯的基礎上加大黃,來強力疏洩木氣。太陰的脾土之氣生病時會偏向陰寒,大黃是疏洩木氣的鬱結,不是瀉太陰的脾土。桂枝湯是調和木氣的首選方劑,其中炙甘草、生薑、大棗能調補中氣、滋生津液,更是調和木氣的重要藥物,所以攻洩木氣,適合用桂枝湯加芍藥、大黃。

甘草

少陰的陰氣和陽氣同處,生病時寒水會抑制陽火。所以傷寒的少陰病,屬於腎臟陰盛,要用附子來溫補腎陽。少陰陽氣衰竭時會產生寒證,少陰陽氣恢復時又會產生熱證。因為中氣已經損傷,升降的功能減弱,所以陽氣恢復後,陽氣上升而不能下降,於是會出現熱證,咽喉疼痛就是陽氣恢復後產生熱而不能下降的表現。用甘草來補中氣、降熱。

桔梗、炙甘草

服用了甘草湯,病沒有好轉,這一定是熱邪損傷了肺,咽喉中已經出現了白點。白點是肺部的津液被熱邪灼傷而形成的膿。用炙甘草來補中氣、降熱,用桔梗來降肺氣、排除膿液。有膿的地方,熱邪難以散去,必須排除膿液,熱邪才能散去,桔梗降肺、排膿是它的特長。

半夏、桂枝、炙甘草

少陰咽痛,有木氣化為風向上衝的現象。木氣化風,是肝陽下陷的表現。用桂枝來升肝陽、平熄風邪,用半夏來降逆氣,用炙甘草來補中氣。凡是下陷上逆的病症,中氣必然是虛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