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傷寒論方解下篇 (3)
傷寒論方解下篇 (3)
1. 傷寒論方解下篇
桂枝,炙草,龍骨,牡蠣
燒針亡陽而生煩躁,此煩躁較驚狂之陽亡病虛,故不用蜀漆之去痰,而用桂枝和表,炙草補中,龍牡鎮陽也。
下利而脈浮革腸鳴,浮革為木氣虛寒,腸鳴肝膽寒熱不和,腸間停有水氣。當歸、桂枝溫木氣之寒,桂枝、白芍調肝膽之寒熱,通草通調肝經而平膽熱,細辛補益木氣,而理腸間之水,草、棗補中也。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
吐為中寒,入口即吐為上熱。乾薑溫中寒,連、芩清上熱,人參補中氣。厥陰之氣,下寒上熱。故其病如此。
榮衛病時,發汗又下,而脈仍浮。榮衛病仍在,仍再用桂枝湯以和榮衛也。
葛根,黃連,黃芩,炙草
利不止而脈促喘汗。脈促為表未解,喘而汗出為陽明經氣之熱。脈促喘汗之利,此陽明經之熱利也。葛根升散手陽明經氣以解表,連芩清熱止利,炙草補中也。
麻黃,杏仁,炙草,石膏
發汗下後,汗出而喘。汗乃胃熱,喘乃肺實。石膏清胃熱,麻黃杏仁瀉肺實,炙草補中氣也。若身外有大熱,其內必寒,不可用石膏。
服桂枝湯而大汗出,煩渴不解,脈洪而大,此本有陽明胃熱,服桂枝、生薑增了胃熱,胃熱蒸發,故大汗出大煩渴。脈洪而大,虛也。故用白虎以清胃熱,加人參生津液以補虛也。若吐下後,七八日,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渴而舌上干燥而煩,能飲水數升,亦津傷燥起,亦宜白虎清燥,加人參以生津液也。
梔子,厚朴,枳實
下後胃中氣滯,胃熱上逆,故心煩腹痛,臥起不安。梔子清滌胃逆之熱,厚朴、枳實舒降胃氣之滯也。
梔子,乾薑
大下傷中,中寒則相火不降而身熱不去,胃熱上逆而心微煩。乾薑溫中以降相火而退身熱,梔子清胃熱而止微煩也。
梔子,香豉
胃熱上逆,又加津凝氣滯,則心煩而胸中窒塞。梔子清胃熱以除煩,淡豆豉以和中宣滯,以去胸窒也。
於梔子豉湯內加炙草
梔子豉湯證而煩,不得眠,心中懊憹。與梔子豉湯。若少氣者,是中氣不足,加炙草以補中氣也。
於梔子豉湯內加生薑
若梔子豉湯證加嘔者,加生薑以降胃止嘔也。
麻黃,升麻,當歸,芍藥,黃芩,知母,葳蕤,天冬,石膏,炙草,乾薑 白朮,茯苓,桂枝
大下之後,泄利不止,咽喉不利而吐膿血,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脈沉而遲。咽喉不利,吐膿血,金氣上逆生燥也。泄利不止,中氣虛寒,木氣下陷生熱也。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津液傷也。脈沉而遲,衛氣閉束也。升麻升陷,當歸、芍藥、黃芩養木清熱,知母、石膏、天冬、葳蕤清金潤燥,薑、草、苓、朮溫補中氣,麻黃、桂枝調榮衛也。膿血泄利,皆傷津液。
白話文:
桂枝、炙甘草、龍骨、牡蠣
如果因為燒針治療導致陽氣耗散而產生煩躁,這種煩躁與驚狂不同,屬於陽氣耗損、身體虛弱的表現。因此不使用蜀漆來祛痰,而是使用桂枝來調和體表,炙甘草補益中焦,龍骨、牡蠣則用來鎮定散失的陽氣。
當歸、桂枝、白芍、通草、細辛、炙甘草、大棗
如果出現腹瀉、脈象浮革、腸鳴的症狀,脈象浮革代表肝木之氣虛寒,腸鳴則表示肝膽寒熱不調,腸道內可能積有水氣。使用當歸、桂枝來溫養肝木之氣的寒,桂枝、白芍則用來調和肝膽的寒熱,通草疏通肝經以平息膽熱,細辛補益肝木之氣並調理腸道中的水氣,炙甘草、大棗則用來補益中焦。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
嘔吐屬於中焦虛寒,如果是剛吃下東西就吐,則屬於上焦有熱。乾薑溫補中焦的虛寒,黃連、黃芩則清除上焦的熱邪,人參補益中焦的氣。這是由於厥陰經的氣機出現下寒上熱的現象,才會產生這樣的病症。
如果營衛之氣生病時,既發汗又使用攻下藥,脈象仍然浮,這代表營衛之氣的疾病仍然存在,所以應該繼續使用桂枝湯來調和營衛之氣。
葛根、黃連、黃芩、炙甘草
如果腹瀉不止,而且脈象急促、呼吸急促、多汗,脈象急促代表體表之邪未解,呼吸急促、多汗則表示陽明經氣有熱。這是陽明經的熱邪導致的腹瀉。使用葛根升發手陽明經的氣機以解除體表之邪,黃連、黃芩清熱止瀉,炙甘草則用來補益中焦。
麻黃、杏仁、炙甘草、石膏
如果在使用發汗或攻下藥後,出現汗出而喘的症狀,汗出是由於胃熱引起,喘則是由於肺氣壅實。石膏清除胃熱,麻黃、杏仁宣洩肺氣的壅實,炙甘草則用來補益中焦的氣。如果身體外部有明顯的熱象,其內部必然有寒邪,就不可以使用石膏。
如果服用桂枝湯後大量出汗,口渴難解,脈象洪大有力,這是因為原本就有陽明胃熱,服用桂枝、生薑後加重了胃熱,胃熱蒸騰導致大量出汗和嚴重口渴。脈象洪大有力,其實是虛證。因此應該使用白虎湯來清除胃熱,並加入人參來生津液以補虛。如果在使用吐法或攻下法後,七八天出現熱邪結在體內,表裡都有熱,口渴、舌頭乾燥、煩躁,能喝下許多水,這是由於津液損傷、燥熱引起的,也應該使用白虎湯來清除燥熱,並加入人參來生津液。
梔子、厚朴、枳實
如果在使用攻下藥後,胃中氣機阻滯,胃熱上逆,因此會出現心煩、腹痛、坐立不安。使用梔子清除胃中上逆的熱邪,厚朴、枳實則用來舒暢、降泄胃氣的阻滯。
梔子、乾薑
如果使用攻下藥過度而損傷中焦,中焦虛寒則相火不能下潛而導致身體發熱,胃熱上逆則導致心中微微煩躁。乾薑溫補中焦以引導相火下潛而退去身熱,梔子清除胃熱以止住微微的煩躁。
梔子、淡豆豉
如果胃熱上逆,又加上津液凝結、氣機阻滯,就會出現心煩和胸中悶塞。使用梔子清除胃熱以解除煩躁,淡豆豉調和中焦、宣散氣機的阻滯,以消除胸中的窒塞感。
在梔子豉湯中加入炙甘草
如果使用梔子豉湯證而出現煩躁、失眠、心中懊惱的症狀,應使用梔子豉湯。如果出現氣短的症狀,代表中氣不足,應該加入炙甘草來補益中氣。
在梔子豉湯中加入生薑
如果使用梔子豉湯證又出現嘔吐,應該加入生薑來降胃止嘔。
麻黃、升麻、當歸、芍藥、黃芩、知母、葳蕤、天冬、石膏、炙甘草、乾薑、白朮、茯苓、桂枝
如果在使用攻下藥後,出現腹瀉不止、咽喉不利、吐膿血、手足厥逆、下部脈搏摸不到、脈象沉而遲的症狀。咽喉不利、吐膿血是金氣上逆產生燥熱的表現。腹瀉不止是中氣虛寒、肝木之氣下陷生熱的表現。手足厥逆、下部脈搏摸不到是津液損傷的表現。脈象沉而遲則是衛氣閉塞的表現。使用升麻升提下陷的氣機,當歸、芍藥、黃芩滋養肝木、清除熱邪,知母、石膏、天冬、葳蕤清除金氣燥熱、滋潤津液,乾薑、炙甘草、茯苓、白朮溫補中氣,麻黃、桂枝則用來調和營衛之氣。膿血和腹瀉都會損傷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