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傷寒論方解下篇 (2)

回本書目錄

傷寒論方解下篇 (2)

1. 傷寒論方解下篇

榮衛表病,誤下之後,脈促胸滿。脈促為表未解,胸滿為膽經寒。桂草薑棗以解表,去芍藥之寒膽經也。若脈促胸滿而又微惡寒者,此惡寒乃腎陽虛,去芍藥並加附子以補腎陽也。

榮衛表病,發汗,汗出不解,仍發熱心悸者,腎陽傷水濕起也。水寒則木氣拔根而克土,故頭眩身瞤動也。身瞤動者風木動也。土敗腎寒,中氣失根,故振振欲擘地而居也。苓、朮補土氣,附子溫水寒,芍藥息風木,生薑溫中降逆以止眩也。芍藥、生薑並用,可去芍藥寒中之弊。水寒土不敗,風木不至動到如此地步,故息風須兼扶土,此為大法。

茯苓,人參,炙草,乾薑,附子

發汗之後,若又下之,表病不解,又加煩躁,陽亡而土濕也。四逆湯加人參以回陽,加茯苓以去土濕也。雖有表病,卻不治表,以煩躁乃陽亡之事,故以回陽為主。

乾薑,附子

汗下亡陽,陽虛則晝日煩躁,夜乃安靜。大氣之中,晝則陽出,夜則陽入,晝陽氣少,夜陽氣多,人身亦然,故晝煩躁,而夜安。乾薑、附子以補陽也。

重發汗以亡腎陽,腎陽不能交心,則恍惚心亂。陽陷不升,則小便後陰痛。當是溫腎補中之法,禹餘糧收攝陽氣也。

桂枝,炙草

發汗過多,心悸欲得按。汗泄腎陽,木氣拔根,風動而衝於上也。風木之氣即肝木之陽,肝陽下陷,則肝風上衝,肝陽上升,則肝風自平。桂枝升肝陽,炙草補中氣,肝風衝到上部,中虛極矣。心悸得按,奔豚之漸也。

茯苓,桂枝,炙草,大棗

汗傷腎陽,腎陽乃木氣之根,腎陽傷,木氣失根,則肝陽下陷而肝風上衝。其人臍下悸動,乃肝風上衝欲作奔豚之兆。桂枝升肝陽,以止悸降衝,茯苓、炙草、大棗補土氣以禦風木,大棗富有津液,最潤木氣而平風也。

於桂枝湯再加桂二兩

燒針令出汗,針處起赤核,燒針之熱,將腎陽引出,故針處起赤核,此腎陽大虛之徵,木氣必由少腹衝心而成奔豚之狀。桂枝湯加桂以大升肝陽,肝陽升,衝氣乃平。若不上衝,不可與桂枝加桂。灸其核上各一壯者,灸以溫回浮出之腎陽也。不上衝者,肝陽未陷,故不可加桂以升肝陽。

茯苓,白朮,桂枝,炙草

吐下傷損腎陽,則風木上衝,心悸頭眩。若因其脈沉緊而又汗之。風木更衝,木衝克土,振振身搖。桂枝以達木氣之陽,陽達則風衝平息而病癒,茯苓草棗所以補中土,和升降以禦風木也。凡木病,中土必虛,故治風木之衝,以達木兼補土為要。

於桂枝湯內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

燒針之火,能引陽外出,陽亡驚狂,起臥不安。於桂枝湯去芍藥之寒,加蜀漆以去濁痰,加龍骨牡蠣以鎮攝陽氣,因脈浮故用桂枝、薑、棗、草以解表。驚狂起臥不安,必有濁痰阻塞心竅也。

白話文:

榮衛表病: 身體表面出了問題,如果錯誤地使用了瀉下的藥物,會出現脈搏跳動加快、胸悶的症狀。脈搏跳動加快表示表面的病症還沒有解除,胸悶則是因為膽經受到寒邪侵襲。使用桂枝、甘草、生薑、大棗這些藥材可以解除表面的病邪,去掉芍藥是因為它會加重膽經的寒冷。如果脈搏跳動加快、胸悶,同時還稍微怕冷,這怕冷是因為腎陽虛弱,這時就要去掉芍藥,並加上附子來溫補腎陽。

榮衛表病: 身體表面出了問題,使用發汗的方法治療,結果汗出後病情沒有好轉,仍然發熱、心悸,這是因為腎陽受到損傷,導致體內水濕之氣上湧。水寒就會導致肝木之氣失去根基,反而反過來克制脾土,所以會出現頭暈、身體顫動的症狀。身體顫動是因為肝木之風在活動。脾土虛弱、腎陽虛寒,導致中氣失去根基,所以會有想趴在地上才能感到安穩的感覺。茯苓、白朮可以補脾土之氣,附子可以溫散水寒,芍藥可以平息肝木之風,生薑可以溫暖中焦,使上逆的氣下降,從而止住頭暈。芍藥和生薑一起使用,可以消除芍藥的寒性弊端。如果體內的水寒不至於使脾土虛弱,肝木之風也不會活動到如此地步,所以平息肝風必須同時扶助脾土,這是治療的大原則。

茯苓,人參,炙甘草,乾薑,附子

使用了發汗的方法後,如果又用了瀉下的藥物,表面的病邪還沒有解除,又出現煩躁不安的症狀,這是因為陽氣虛脫,脾土濕盛。使用四逆湯再加入人參可以挽回陽氣,加入茯苓可以去除脾土的濕氣。雖然有表面的病邪,卻不治療表面,因為煩躁不安是陽氣虛脫的表現,所以以挽回陽氣為主。

乾薑,附子

發汗或瀉下導致陽氣虛脫,陽虛就會在白天感到煩躁不安,到了晚上反而會安靜下來。大自然中,白天陽氣向外發散,晚上陽氣向內收斂,人體也是如此,所以白天陽氣不足會感到煩躁,晚上陽氣充足反而會安靜。乾薑和附子可以溫補陽氣。

多次發汗導致腎陽虛弱,腎陽不能與心陽相交,就會出現精神恍惚、心緒紊亂的症狀。陽氣下陷而不能上升,就會出現小便後陰部疼痛的症狀。這時應當使用溫補腎陽、補益中氣的方法,禹餘糧可以收攝浮散的陽氣。

桂枝,炙甘草

發汗過多導致心悸,喜歡按壓胸口。汗液的流失會耗損腎陽,導致肝木之氣失去根基,肝風因而活動並向上衝逆。肝木之氣就是肝的陽氣,肝陽下陷,就會導致肝風向上衝逆;肝陽上升,肝風自然平息。桂枝可以升發肝陽,炙甘草可以補益中氣,肝風衝到上部,說明中氣已經極度虛弱。心悸喜歡按壓,是即將出現奔豚的徵兆。

茯苓,桂枝,炙甘草,大棗

汗液流失損傷腎陽,腎陽是肝木之氣的根基,腎陽受損,肝木之氣就會失去根基,導致肝陽下陷,肝風向上衝逆。病人臍下部位會悸動,這是肝風向上衝逆,即將出現奔豚的徵兆。桂枝可以升發肝陽,止住悸動,使上衝的氣下降;茯苓、炙甘草、大棗可以補益脾土之氣,抵禦肝木之風,大棗富含津液,最能滋潤肝木之氣,平息肝風。

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再加桂枝二兩

用燒紅的針來針刺,使人出汗,針刺的部位會出現紅色的硬塊。燒針的熱力會把腎陽引出體外,所以針刺的部位會出現紅色的硬塊,這是腎陽大虛的徵兆,肝木之氣必然會從少腹向上衝擊心臟,形成奔豚的症狀。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桂枝可以大大升發肝陽,肝陽上升,上衝的氣就會平息。如果沒有上衝的症狀,就不可以加桂枝。可以用艾灸灸刺那個紅色的硬塊,目的是溫補已經浮出的腎陽。如果沒有上衝,說明肝陽還沒有下陷,所以不可以加桂枝來升發肝陽。

茯苓,白朮,桂枝,炙甘草

使用嘔吐或瀉下的方法會損傷腎陽,導致肝風向上衝逆,出現心悸、頭暈的症狀。如果因為脈象沉緊而又使用發汗的方法,肝風會更加上衝,肝木衝克脾土,導致身體顫動。桂枝可以疏達肝木之氣的陽氣,陽氣疏達,風邪就會平息,病症就會痊癒;茯苓、甘草、大棗可以補益中焦脾土,調和升降之氣,抵禦肝木之風。凡是肝木的病症,中焦脾土一定虛弱,所以治療肝木上衝,必須同時疏達肝木,補益脾土。

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去掉芍藥,加上蜀漆、龍骨、牡蠣

燒針的熱力會把陽氣引到體外,陽氣耗損會導致驚狂、起臥不安。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去掉芍藥的寒性,加入蜀漆可以去除體內的濁痰,加入龍骨、牡蠣可以鎮攝浮越的陽氣。因為脈象浮,所以使用桂枝、生薑、大棗、甘草來解除表邪。驚狂、起臥不安,必然是有濁痰阻塞了心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