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傷寒論方解下篇 (1)
傷寒論方解下篇 (1)
1. 傷寒論方解下篇
榮衛表病只宜解汗,若不汗解,而誤下之,下傷太陰脾臟,而瀉利不止,卻又有榮衛之身體疼痛表證。雖有表證,不可治表,當急救裏,宜四逆湯以溫太陰,然後用桂枝湯以解表也。
桂枝,芍藥,炙草,生薑,大棗,人參
發汗之後,身痛而脈沉遲。發汗傷損中氣,故脈沉遲。發汗傷津,津虧不能養木,木枯風動,故身痛。桂枝白芍養木息風,草棗補中,加芍藥潤木枯,加生薑行經脈,加人參補中氣而生津液。
發汗之後,脈數煩渴。發汗傷及太陰,太陰濕起,阻格相火不能下降,故煩而渴。脈數者,虛也。故以五苓泄太陰之濕也。
若發汗後脈浮,小便不利而微熱消渴。此渴亦太陰之濕也。微熱脈浮,亦濕格相火也。故以五苓泄太陰之濕也。
若病在表,不發汗而以冷水噀之灌之,肉上粟起,欲飲而反不渴。亦太陰濕溢於皮膚,亦宜五苓泄太陰之濕也。
文蛤
文蛤善入太陰而去皮毛之水濕也。
桔梗,貝母,巴豆
痰實結在胸間,巴豆桔梗貝母破痰實也。此方乃結胸之方,應移在下文結胸條後,此處係榮衛壞入太陰之經病也。
黃連,半夏,栝蔞實
痰實有寒熱之分。白散所治為寒痰。此方所治為熱痰。黃連、半夏、栝蔞清掃熱痰也。此方應移下文痞證後。
芍藥,炙草,生薑,大棗,茯苓,白朮
頭項強痛,有因榮衛不和者,有因濕氣鬱阻者。小便不利,濕也。濕阻膽經下降之路,故心下滿痛,而發微熱。宜桂枝湯去桂枝之調榮衛,加白朮、茯苓以去濕,仍用芍藥降膽經,炙草薑棗補中氣也。
厚朴,生薑,半夏,炙草,人參
發汗傷中,脾家陰濕已起,故腹脹滿。參、草補中,厚朴、生薑、半夏溫散陰濕也。
桂枝湯內加厚朴、杏仁
表病攻裏,故表病不解而加喘滿。桂枝湯解表,加杏仁、厚朴溫降肺胃以消太陰之喘滿也。
乾薑,炙草
自汗尿多心煩,津液已傷。反用桂枝湯加附子增桂枝以發汗,津液更傷。無津液則陽無所歸而中陽亡,遂肢厥咽乾吐逆躁煩。乾薑、炙草溫補中陽,中陽回復,厥躁等證乃止。
芍藥,炙草
中回之後,津液未復,木氣枯燥故腳不伸。芍藥炙草以潤木液,其腳乃伸。用承氣湯使大便微溏,陽明結消,譫語乃止。若重發汗復加燒針,因而陽亡譫語者,宜四逆湯以回陽也。
於桂枝湯內加附子
發汗後汗漏不止。陽亡風動,故惡風、尿難、肢急。附子回腎陽,桂枝實表陽,芍藥息風斂陽,炙草、薑、棗補中氣也。
芍藥,炙草,附子
發汗而表病不解,反惡寒,此惡寒乃腎陽虛也。附子以補腎陽,芍藥、甘草以解表也。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桂枝湯內去芍藥
白話文:
傷寒論方解下篇
表證病症只適合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沒有通過發汗痊癒,而錯誤地使用下瀉的方法,會損傷脾臟,導致腹瀉不止,卻仍然伴有表證的身體疼痛。雖然有表證,但不能治療表證,應該緊急治療裡證,宜用四逆湯溫補脾胃,然後再用桂枝湯治療表證。
發汗後,身體疼痛,脈象沉弱遲緩。這是因為發汗損傷了元氣,所以脈象沉弱遲緩;發汗損傷津液,津液不足不能滋養肝木,肝木枯竭而導致風邪活動,所以身體疼痛。桂枝、白芍藥滋養肝木、平息風邪,炙甘草、大棗補益中氣,加芍藥潤澤枯竭的肝木,加生薑使經脈通暢,加人參補益中氣並滋生津液。
發汗後,脈象數而有力,口渴。這是因為發汗損傷了脾胃,脾胃的濕邪上升,阻礙了心火下降,所以煩躁口渴。脈象數而有力,表示體內虛弱。所以要用五苓散瀉去脾胃的濕邪。
如果發汗後脈象浮,小便不利,並且有輕微發熱、口渴。這種口渴也是脾胃濕邪造成的,輕微發熱、脈象浮,也是濕邪阻礙心火造成的。所以要用五苓散瀉去脾胃的濕邪。
如果病症在表,沒有發汗而用冷水漱口或灌腸,皮膚上出現雞皮疙瘩,想喝水卻並不口渴。這也是脾胃濕邪溢於皮膚,也應該用五苓散瀉去脾胃濕邪。
文蛤善於進入脾胃經,去除皮毛的水濕。
痰飲積聚在胸間,巴豆、桔梗、貝母可以破除痰飲。這個方劑是治療結胸的方劑,應該移到下文結胸條目之後,這裡記載的是榮衛受損而影響到脾胃的經脈疾病。
痰飲有寒熱之分。白散治療的是寒痰,這個方劑治療的是熱痰。黃連、半夏、栝樓可以清除熱痰。這個方劑應該移到下文痞證之後。
頭項強痛,有的因為榮衛失調,有的因為濕邪鬱結。小便不利,是濕邪的表現。濕邪阻礙膽經氣血下行,所以心下滿悶疼痛,並有輕微發熱。應該用桂枝湯去除桂枝的調和榮衛的作用,加入白朮、茯苓以去除濕邪,仍然使用芍藥瀉膽經,炙甘草、生薑、大棗補益中氣。
發汗損傷中氣,脾胃陰濕已盛,所以腹部脹滿。人參、炙甘草補益中氣,厚朴、生薑、半夏溫散陰濕。
桂枝湯內加入厚朴、杏仁。表證深入裡證,所以表證不解而出現喘滿。桂枝湯治療表證,加入杏仁、厚朴溫降肺胃以消除脾胃的喘滿。
自汗、尿多、心煩,津液已傷。如果反用桂枝湯加附子來發汗,津液會更加受損。沒有津液,陽氣就沒有歸宿,中陽就會衰敗,於是出現四肢厥冷、咽喉乾燥、嘔吐、煩躁等症狀。乾薑、炙甘草溫補中陽,中陽恢復後,厥冷、煩躁等症狀就會停止。
中陽恢復後,津液尚未恢復,肝氣枯燥,所以腳不能伸直。芍藥、炙甘草滋潤肝氣,腳就能伸直。服用承氣湯使大便稍稀,陽明經的結滯消除,譫語就會停止。如果再次發汗,又加用針灸,因而陽氣衰敗出現譫語,應該用四逆湯回陽。
在桂枝湯內加入附子。發汗後汗出不止。陽氣衰敗,風邪活動,所以惡風、小便困難、四肢拘急。附子回補腎陽,桂枝固表陽,芍藥息風斂陽,炙甘草、生薑、大棗補益中氣。
發汗後表證不解,反而惡寒,這種惡寒是腎陽虛弱造成的。附子補益腎陽,芍藥、甘草解表。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在桂枝湯中去除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