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傷寒論方解中篇 (1)
傷寒論方解中篇 (1)
1. 傷寒論方解中篇
衛氣不共榮氣和諧,只有疏泄而無收斂,故自汗。榮氣和者,榮氣自和不與衛氣和也。
發熱汗出,為榮弱衛強。榮氣疏泄,自傷本氣,故曰弱也。衛氣不與榮氣交和,故曰強也。邪風即榮氣偏於疏泄之氣,非外來之風。故以芍藥斂榮氣之疏泄以息邪風,桂枝實表陽,炙草薑棗補中氣也。
發汗一字,誤卻後人不少。收斂之性,如何能發?發汗宜作調汗讀,榮衛調和則汗出也。
煩為陽氣勝,先刺風府以泄陽,俾桂枝湯奏全功也。
衛氣閉束,則肺金不降而病衄。麻黃湯發汗以泄衛閉,則肺金降不病衄。緊者,衛閉之象也。
既是傷寒,衛閉惡寒,用麻黃湯發汗宜解。半日許復煩,脈浮而數,應再用桂枝湯降膽經以去煩而和榮衛,不可再用麻黃也。
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葛根
榮衛表氣與陽明胃腑之經氣同病。發熱、惡寒、頭痛、項強、汗出、惡風,榮衛病也。項背幾幾硬直,向後反折,陽明經氣病也。桂枝湯解榮衛,葛根解陽明經氣也。葛根清涼升散,專升手陽明經。手陽明升,足陽明自降。故葛根為陽明經病主藥。
葛根,麻黃,桂枝,芍藥,炙草,生薑,大棗
若榮衛病惡寒無汗,又見陽明經病之幾幾,桂枝湯加葛根以升散陽明經氣,加麻黃以解衛氣之惡寒無汗也。若此證又見下利,此亦陽明經氣下陷之熱利,仍用此方以升散陽明下陷之經氣,而調榮衛之氣。表病兼下利,非裏病,乃經病,乃表病也。
於葛根湯內加半夏
若葛根湯證不下利而嘔,此手陽明經氣下陷於後,因而足陽明經氣上逆於前。故用葛根以解榮衛表氣與陽明經氣,加半夏降足陽明經以止嘔也。
榮衛與陽明胃腑之經氣合病,喘而胸滿,宜麻黃湯瀉衛氣之喘滿,不可下也。單是陽明經氣病,脈浮無汗而喘,亦宜麻黃湯發汗。衛氣乃肺金所司,喘者,肺氣因衛氣之閉束而上逆,故宜麻黃也。
陽明病脈遲。遲者緩實之象,既緩實似近於可下之證,然汗出多又微惡寒,是有表證,宜桂枝湯發汗以解表也。總而言之,表證未解,總宜解表,解表用桂枝湯也。若誤下之,此為大逆。如便硬而脈浮大,亦不得因便硬而言下。浮為表證,亦宜桂枝湯發汗解表。至於傷寒六七日,不大便而頭痛有熱。
此胃熱實象,宜調胃承氣湯以和胃。若小便清而不赤,仍是表病,並非裏病,仍用桂枝湯以解表。若頭痛無熱,則膽經上逆,必衄,亦宜桂枝湯以降膽經也。
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發熱。日晡發熱,乃陽明之燥,其脈當實。宜以大承氣湯下之。如不實,仍是榮衛表病,仍宜桂枝湯。
表氣鬱極,則戰而後汗解。將戰之先,其脈陰陽俱停。如不戰汗,但寸脈微者,先出汗而病解。但尺脈微者,熱傷津液,必用調胃承氣湯以和胃熱,使陰陽和平,其病乃解。陽脈微,胃腑之熱不實也。
白話文:
傷寒論方解中篇
衛氣與榮氣未能協調共榮,只疏泄而不收斂,所以自汗。榮氣本身和諧,並不一定與衛氣和諧。
發熱且出汗,是榮氣虛弱、衛氣強盛的表現。榮氣過度疏泄,損傷自身元氣,所以說它虛弱;衛氣不與榮氣協調,所以說它強盛。所謂的邪風,實際上是指榮氣偏向疏泄的狀態,並不是外來的風邪。因此用芍藥收斂榮氣的疏泄來平息邪風,桂枝溫煦表陽,炙甘草、生薑、大棗補益中氣。
「發汗」一詞,誤導了許多後人。具有收斂性質的藥物,怎麼可能發汗?「發汗」應理解為「調汗」,榮衛調和則汗出。
煩躁是陽氣過盛的表現,先用針刺風府穴洩瀉陽氣,才能使桂枝湯發揮最大療效。
衛氣閉塞,則肺金不降而導致鼻出血。麻黃湯發汗可以疏泄衛氣的閉塞,使肺金下降,就不會鼻出血。身體緊束,是衛氣閉塞的表現。
既是傷寒,衛氣閉塞、惡寒,應用麻黃湯發汗來解除。若半日後再次煩躁,脈象浮數,應再次使用桂枝湯以降降膽經,去除煩躁,調和榮衛,不可再用麻黃湯。
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葛根:
榮衛表氣與陽明胃腑經氣同時患病。發熱、惡寒、頭痛、項強、汗出、惡風,是榮衛病;項背僵硬直挺,甚至向後反折,是陽明經氣病。桂枝湯治療榮衛病,葛根治療陽明經氣病。葛根清涼升散,專門升提手陽明經。手陽明經上升,足陽明經自然下降。因此,葛根是治療陽明經病的主藥。
葛根、麻黃、桂枝、芍藥、炙甘草、生薑、大棗:
若榮衛病出現惡寒無汗,又見陽明經病的僵硬等症狀,則在桂枝湯中加入葛根以升散陽明經氣,加入麻黃以解除衛氣的惡寒無汗。若此證還見腹瀉,這是陽明經氣下陷引起的熱性腹瀉,仍然用這個方劑升散陽明經氣的下陷,並調和榮衛之氣。表證兼見下瀉,並非裡證,而是經病,屬於表證。
在葛根湯中加入半夏:
若葛根湯證無腹瀉而嘔吐,這是手陽明經氣下陷於後,導致足陽明經氣上逆於前。因此用葛根來治療榮衛表氣與陽明經氣的病證,加半夏以降降足陽明經氣以止嘔。
榮衛與陽明胃腑經氣合病,出現喘息胸悶,宜用麻黃湯瀉去衛氣導致的喘息胸悶,不可攻下。單純是陽明經氣病,脈象浮大無汗而喘息,也可用麻黃湯發汗。衛氣由肺金所主,喘息是肺氣因衛氣閉塞而上逆所致,故宜用麻黃。
陽明病脈象遲緩。遲緩是脈象緩實的表現,看似可以攻下,但汗出較多且輕微惡寒,是有表證的,宜用桂枝湯發汗解表。總而言之,表證未解,就應該解表,解表用桂枝湯。如果誤用攻下之法,這是大忌。如果大便祕結,脈象浮大,也不能因為大便祕結而攻下。脈象浮大是表證,也應使用桂枝湯發汗解表。至於傷寒病程到六七天,大便不通,頭痛發熱,
這是胃熱實證,宜用調胃承氣湯和胃。如果小便清澈不赤,仍然是表證,不是裡證,仍然用桂枝湯解表。如果頭痛無熱,是膽經上逆,必然鼻出血,也應該用桂枝湯以降膽經。
煩熱,出汗則解,類似瘧疾,午后發熱。午后發熱是陽明經燥熱,脈象應當實數。宜用大承氣湯攻下。如果不實數,仍然是榮衛表證,仍然用桂枝湯。
表氣鬱結到極點,則會戰慄,然後出汗而解。將要戰慄之前,脈象陰陽俱停。如果不戰慄出汗,但寸脈微弱,先出汗則病好轉。但尺脈微弱,是熱傷津液,必須用調胃承氣湯和解胃熱,使陰陽平和,疾病才能痊癒。陽脈微弱,是胃腑熱證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