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傷寒論方解上篇 (4)
傷寒論方解上篇 (4)
1. 傷寒論方解上篇
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大棗,芍藥,枳實,大黃
於小柴胡湯去人參炙草之補陽補土,加芍藥以降膽經之逆,枳實大黃以下胃腑之熱,仍用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大棗以解少陽之經也。少陽經病,亦少陽經本氣病。小柴胡湯為和解少陽之經,預防陰臟陽退之法。大柴胡湯為和解少陽之經,預防陽腑熱進之法。口苦心下痞硬,少陽膽經之結也。嘔吐酸臭而下熱利,陽明胃腑之熱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方劑「大柴胡湯」的組成與應用,以及與「小柴胡湯」的區別。
大柴胡湯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去除了人參和炙甘草這兩種補益陽氣和脾胃的藥材,然後加入了芍藥來平降膽經的逆氣,再加入枳實和大黃來清除胃腑的熱邪。
它仍然保留了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大棗這些藥材,用來疏解少陽經的病邪。這裡所說的少陽經病,指的是少陽經本身的氣機失調。小柴胡湯的作用是調和少陽經的氣機,防止病情發展到陰經,導致陽氣衰退。而大柴胡湯的作用則是調和少陽經,同時防止陽腑的熱邪進一步加重。
如果出現口苦、心下痞硬的症狀,這是因為少陽膽經氣機鬱結所導致。如果出現嘔吐酸臭的內容物,並且伴隨腹瀉,這是因為陽明胃腑有熱。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