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時病本氣篇 (20)

回本書目錄

時病本氣篇 (20)

1. 時病本氣篇

病虛脈,非有大濕外證,即易誤為陽虛。然脈在中部,因燥暑聚於中焦使然也。世謂喜冷飲為陽熱,喜熱飲為陰寒,寒則不思飲矣。人身六氣分離,燥熱偏盛,不能再與濕寒相合,故燥熱極反熱飲也。燥熱極舌反潤者,燥熱太勝,不能於他氣相合,心脾津液,被大勝之燥熱所迫,不能於燥熱相交,故舌有津液也。熱不在胃,故舌無苔。

傷寒陽明病燥,舌苔乾黃,乃燥氣病之實者。此則燥氣病之虛者。燥而虛的病,最難醫治。一發散即壞,一作瘧治即壞,秋深涼後復熱,往往有此病發生,世謂為秋瘟病是也。

①,此句出於《傷寒論·傷寒例》,有本作:「經曰:……」,此處將「經」誤認為「內經」。

又有一種秋燥瘧疾,惡寒作戰,隨即發熱,汗出病解,續又發作,不渴舌有膩薄苔,脈象中取而軟。俗稱悶頭擺子,前人謂為伏暑晚發。軟脈與濡脈相似,濡乃虛脈,軟乃實脈。方用苦杏仁鮮枇杷葉橘皮各五錢,以降肺氣,藿香半夏各三錢,以降胃氣,茯苓炙甘草各三錢以建土扶中,澤蘭荷葉各三錢,以宣舒暑氣。用輕宣之法自愈。

如其惡寒發熱,午後病勢較重,脈象中取而弦實者,又非輕宣之藥所能治。必須用溫散金氣燥結之方,乃能鬆開。九味羌活湯,羌活、白芷、川芎、防風、蒼朮,溫升溫散,黃芩生地清熱,甘草和中。細辛不可用。薑蔥每味少許,溫散甚宜。用人參敗毒散亦效。午後金氣當令,燥結力大,故發熱而脈弦實。

弦者,斂結不能疏泄之象,九味敗毒兩方,溫散力大,以開斂結於中之氣,甚為相宜。尺脈弱者,減輕用之。

金氣收斂,木氣疏泄。疏泄當令之病,收斂為藥,收斂當令之病,疏泄為藥。九味敗毒兩方,具木氣溫散疏泄之能,故治金氣燥結聚斂之時氣病,適合機宜。如當木氣疏泄之候,病外感發熱,禁用。

金燥病時行之時,如病者脈象虛小數疾,服前數方不效者,此屬內傷。虛小數疾之脈,此乃中氣無根,元氣將熄,一感時氣燥結之偏,支援不住,生命將亡。必須設法使數急復其和平,虛小轉為充足,元氣旺相,中氣有根,運動復圓,諸病乃愈。

方用巴戟天淫羊藿甜蓯蓉,各三錢,以補水中之火氣。火氣由下升於左,又復由上降於右,火氣右降則生中土。火氣由右下降,須借津液運行之力,用海藻昆布黃精各三錢,以助右降之津液。此方大補腎家之元氣,以生中氣,脈象自能由虛小轉為充足,有數急轉為和平。此時運動復圓,肺金之燥結,自能變為涼降,自然病癒。

如不先補腎氣以調和脈象,徒按病用藥,虛小數急之脈,根本已敗,已無運化藥力之能,勢必因藥力不化而加病也。

凡秋燥之惡寒發熱,皆肺金與心包相火之事,無整個榮衛關係。誤用麻黃荊芥,必生禍事。

白話文:

如果脈象呈現虛弱,而且沒有明顯的體表濕邪症狀,就容易被誤認為是陽氣虛弱。然而,如果脈搏在中間部位感覺不舒服,那是因為燥熱之氣聚集在中焦所導致的。一般人認為,喜歡喝冷飲是體內有陽熱,喜歡喝熱飲是體內有陰寒,但其實體內寒冷的人是不會想喝東西的。人體內的六種氣(風、寒、暑、濕、燥、火)是分開的,當燥熱之氣特別旺盛時,就無法和濕寒之氣相合,所以燥熱到了極點反而會想喝熱飲。燥熱到極點,舌頭反而會變得濕潤,這是因為燥熱太過強盛,無法和其他的氣相合,心脾的津液被強盛的燥熱逼迫,無法與燥熱相交流,所以舌頭才會顯得濕潤。因為熱不在胃,所以舌頭上不會有苔。

傷寒陽明病引起的燥,舌苔會呈現乾燥發黃,那是燥氣實證的表現。這裡所說的燥熱,則是燥氣虛證的表現。這種燥而虛的病最難治療,一用發散的藥物就會病情惡化,當作瘧疾來治療也會惡化。秋天轉涼後又復發熱,常常會出現這種病,世俗稱之為秋瘟病。

還有一種秋燥引起的瘧疾,會感到寒冷發抖,然後發熱,出汗後病情會暫時緩解,但接著又會發作,口不渴,舌頭上有薄薄的膩苔,脈象在中間部位摸起來柔軟。俗稱悶頭擺子,古人認為這是伏暑晚發的表現。柔軟的脈象和濡脈相似,濡脈是虛脈,而軟脈是實脈。可以用苦杏仁、新鮮枇杷葉、橘皮各五錢來降低肺氣,用藿香、半夏各三錢來降低胃氣,用茯苓、炙甘草各三錢來健脾胃,用澤蘭、荷葉各三錢來疏散暑氣,用輕微疏散的方法就可以自行痊癒。

如果感到寒冷發熱,而且午後病情加重,脈象在中間部位摸起來是弦實的,那就不能用輕微疏散的藥物來治療。必須用溫散金氣燥結的藥方才能鬆開。可以用九味羌活湯,裡面有羌活、白芷、川芎、防風、蒼朮,這些藥有溫升溫散的作用,搭配黃芩、生地來清熱,甘草來調和脾胃。細辛不能用。薑蔥每樣少許,溫散效果很好。用人參敗毒散也有效果。午後是金氣當令的時候,燥結力量很大,所以會發熱而且脈象弦實。

弦脈是收斂凝結而無法疏散的表現,九味羌活湯和人參敗毒散這兩個藥方,溫散力量很強,可以打開凝結在中部的氣,非常適合這種情況。如果尺脈虛弱,就應該減少用量。

金氣有收斂的作用,木氣有疏泄的作用。在疏泄的時令發生的病,用收斂的藥物來治療;在收斂的時令發生的病,用疏泄的藥物來治療。九味羌活湯和人參敗毒散這兩個藥方,具有木氣溫散疏泄的功能,所以治療金氣燥結聚斂的時氣病,非常合適。如果是在木氣疏泄的時候,因為外感發熱而生病,就不能使用這兩個藥方。

當金燥病流行的時候,如果病人的脈象是虛弱、細小、頻數而且急促的,服用之前的藥方都沒有效果,那就是內傷引起的。虛弱、細小、頻數而且急促的脈象,表示中氣沒有根基,元氣快要衰竭,一旦受到時氣燥結之氣的影響,就無法支撐,生命危在旦夕。必須想辦法使頻數急促的脈象恢復平和,讓虛弱細小的脈象轉為充實,元氣旺盛,中氣有根基,身體機能恢復正常,各種疾病才能痊癒。

可以用巴戟天、淫羊藿、甜蓯蓉各三錢,來補腎中的火氣。火氣從下往左上升,又從上往右下降,火氣向右下降就可以生養脾土。火氣要向右下降,必須借助津液的運行,所以可以用海藻、昆布、黃精各三錢,來幫助津液向右運行。這個藥方可以大補腎臟的元氣,從而生養中氣,脈象自然可以從虛弱細小轉為充實,從頻數急促轉為平和。這時身體機能恢復正常,肺金的燥結之氣,自然會轉為涼潤下降,疾病自然就會痊癒。

如果不先補腎氣來調和脈象,只是按照病症用藥,虛弱、細小、頻數而且急促的脈象,根本已經敗壞,已經沒有能力運化藥力,一定會因為藥力無法運化而使病情加重。

凡是秋燥引起的惡寒發熱,都是肺金和心包相火的事情,沒有涉及到整個營衛系統。如果誤用麻黃、荊芥等發散的藥物,一定會產生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