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時病本氣篇 (9)

回本書目錄

時病本氣篇 (9)

1. 時病本氣篇

以上加減平胃散,治普通水瀉,西瓜冬瓜汁治肺熱水瀉,大承氣湯治停食實證水瀉,烏梅黃豆粉治脈虛水瀉,鮮豬肉湯治陰虛水瀉,歸芍地黃丸治陰虛肝枯水瀉。

水瀉不噯酸,無停食關係,而渴能飲水者,用五苓六一散,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各二錢,桂枝一錢,六一散三錢煎服。五苓去濕,六一清熱利尿道也。消食之品忌用。若不噯酸而瀉白水,是食不停於上,而停於下,仍用停食治法。檳榔山楂麥芽神麯炒梔仁各一錢,連服二三劑,白水轉為黃水。即愈。

水瀉有滯者,以腹響腸鳴為證據。人身二便分利,又賴小腸運化之力。此運化作用,是整個圓運動。火土二氣,居小腸之部,為圓運動的樞機,中氣是也。若有一點停食,阻滯其間,整個運動不能圓融,小腸之力即不能將水分運入膀胱,水入大腸,便成水瀉。水入腸中,是以作響。

病水瀉者,若服藥後,腸已不響,小便已利,而仍水瀉,且轉黑綠色,食欲大減,是停食尚未全消,火土之氣轉寒,宜消食兼溫中之法。用炒檳榔炒山梔炒神麯炒麥芽各一錢,加乾薑一二錢,忌用炙草。黑綠轉為黃色,然後糞便漸乾乃愈。涼藥陰藥不可再用。如服乾薑發現燥熱,加吞歸芍地黃丸一二錢以養陰為治。

水瀉無尿,腹中雷鳴,咽中有傷食氣味。用檳榔大黃各一錢以消食,大烏梅十枚補木氣助疏泄以行水。傷食氣味已消,仍瀉者,是食已消去,疏泄不足,去大黃檳榔,單用烏梅日日服之,服至小便長為止。雖咽中無傷食氣味,而腹中雷鳴,是亦傷食。凡白朮山藥扁豆等一切補土之藥均忌。

此方可為水瀉總方,平穩而有特效,法則精當,藥味簡單,有益無弊也。水瀉誤補而死者多矣。食消尿利,一日即可復原。烏梅溫升肝經,脾即受益。溫降膽經,胃即受益。利尿又兼開胃進食之藥也。若尿利仍服烏梅,即小便加多肝脾枯燥,變生大病。烏梅其性溫燥故也。

水瀉,咽中已無傷食味者,不可用檳榔消滯。如人虛脈少,用參苓白朮散,黨參白朮茯苓各五錢煎服,連服三劑即止。雖有腹鳴之證,亦可服之。此腹鳴乃中土虛而不運之滯,不可消滯傷中,亦不可用炙草以橫中。

水瀉而鼻氣熱者,不可用大黃。鼻氣熱者多下寒,宜用檳榔一錢以去滯,陳艾葉一錢以溫乙木之寒。或用烏梅五枚以代艾葉亦可。

痢疾之病,何以多在夏令與秋初。因正當木氣敗退,土氣濕盛之時,偶然寒熱不調之大氣,人身的木氣遂陷於土氣之下,不能疏泄,遂病痢疾。而金氣當旺,木氣更衰,疏泄更難,故不易治。

後重,下紅白,腹痛,小便不利。此病中氣虛寒,不能升降木氣,肝木下陷,不能復升,鬱生下熱。木鬱生熱,疏泄不遂所致。方用乾薑二錢,炙草三錢,以溫補中氣,木香五分,以溫升木氣,以疏泄小便,當歸白芍各二錢,以養木氣之津液,而和其疏泄,炒黃連一錢,以清熱也。舌有黃厚苔者,加檳榔一錢以消胃滯,無黃厚苔切不可加。

白話文:

時病本氣篇

用加減平胃散可以治療一般的水瀉;用西瓜或冬瓜汁可以治療肺熱引起的水瀉;用大承氣湯可以治療因為食物積滯導致的實證水瀉;用烏梅和黃豆粉可以治療脈虛的水瀉;用新鮮豬肉湯可以治療陰虛的水瀉;用歸芍地黃丸可以治療陰虛引起的肝枯水瀉。

水瀉如果沒有打嗝酸腐的感覺,和食物積滯沒有關係,而且口渴能喝水,就用五苓散加六一散。其中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各用二錢,桂枝用一錢,六一散用三錢,一起煎服。五苓散可以去除體內濕氣,六一散可以清熱利尿。這時候要避免使用消食的藥物。如果沒有打嗝酸腐的感覺,卻拉出白色稀水,這表示食物不是積滯在上,而是停留在下,仍然要用治療食物積滯的方法。可以用檳榔、山楂、麥芽、神曲、炒梔仁各一錢,連續服用二到三劑,讓拉出的白色稀水變成黃色,就可以痊癒。

水瀉如果有積滯的現象,可以腹部有聲響、腸鳴作為證據。人體的大小便順利排泄,是靠小腸的運化能力。這個運化作用,是一個完整的循環運動。火土兩種氣,位在小腸的部位,是循環運動的樞紐,也就是中氣。如果有一點食物積滯在其中,阻礙了循環的順暢,小腸就無法把水分運送到膀胱,水進入大腸,就會形成水瀉。水進入腸道,就會發出聲響。

患水瀉的人,如果服藥後,腸鳴已經停止,小便也順暢了,但仍然拉水瀉,而且顏色變成黑綠色,食慾也大大減少,這表示食物積滯還沒有完全消除,火土之氣轉為虛寒,應該用消食兼溫中的方法。可以用炒過的檳榔、炒山梔、炒神曲、炒麥芽各一錢,加上乾薑一到二錢,避免使用炙甘草。等到黑綠色變成黃色,然後大便逐漸變乾,就可以痊癒。涼性的藥和滋陰的藥都不能再用了。如果服用乾薑後感覺燥熱,可以加上歸芍地黃丸一到二錢來滋養陰液。

水瀉如果沒有小便,腹部雷鳴,而且咽喉中有食物積滯的氣味。可以用檳榔和大黃各一錢來消食,用大烏梅十枚來補益肝氣,幫助疏通排泄,以利水液運行。如果食物積滯的氣味已經消除,仍然腹瀉,這表示食物已經消化了,只是疏通排泄的功能不足,可以去除大黃和檳榔,單獨用烏梅每天服用,直到小便恢復正常為止。即使咽喉沒有食物積滯的氣味,但腹部有雷鳴聲,也還是屬於食物積滯。凡是白朮、山藥、扁豆等一切補脾胃的藥物都應避免使用。

這個方子可以作為治療水瀉的通用方法,效果平穩而顯著,治療原則精當,藥味簡單,有益而無害。因為誤用補藥導致水瀉死亡的人很多。如果食物消化,小便順利,一天之內就可以恢復正常。烏梅可以溫和地升發肝經的氣機,脾就能受益;可以溫和地降下膽經的氣機,胃就能受益。它既有利尿作用,又能開胃促進食慾。如果小便已經正常了,仍然服用烏梅,就會導致小便增多,肝脾乾燥,反而會引發大病。這是因為烏梅的性質溫燥的緣故。

水瀉如果咽喉中已經沒有食物積滯的氣味,就不可以用檳榔來消食滯。如果病人脈象虛弱,可以用參苓白朮散,其中黨參、白朮、茯苓各用五錢煎服,連續服用三劑就可以止瀉。即使有腹鳴的現象,也可以服用。這種腹鳴是中土虛弱而不運化的停滯,不能用消食的藥物來傷害中氣,也不可以用炙甘草來阻礙中氣的運行。

水瀉如果伴有鼻氣發熱的現象,就不可以用大黃。鼻氣發熱的人多半是下焦虛寒,可以用檳榔一錢來去除積滯,陳艾葉一錢來溫暖肝木的虛寒。或者用烏梅五枚來代替艾葉也可以。

痢疾這種病,為什麼大多發生在夏季和初秋呢?因為這時候正值木氣衰退,土氣濕盛的時候,如果遇到偶爾的寒熱不調的天氣,人體的木氣就會被土氣所壓制,不能疏通排泄,就會導致痢疾。而且到了秋季,金氣旺盛,木氣更加衰弱,疏通排泄更加困難,所以不容易治療。

痢疾表現為裡急後重、拉出紅白色黏液、腹痛、小便不利。這種病是中氣虛寒,不能升降木氣,肝木下陷,不能恢復上升,鬱滯產生下熱。這是因為木氣鬱滯產生熱,疏通排泄的功能失調所導致的。可以用乾薑二錢,炙甘草三錢,來溫補中氣;用木香五分,來溫升木氣,疏通小便;用當歸和白芍各二錢,來滋養肝木的津液,調和它的疏泄;用炒黃連一錢,來清熱。如果舌苔黃厚,可以加檳榔一錢來消除胃的積滯,沒有黃厚苔就絕對不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