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時病本氣篇 (4)
時病本氣篇 (4)
1. 時病本氣篇
無以上諸證,只寒熱頭疼者,蔥白三個,淡豆豉二錢,鹽少許,煎服即愈。此非暑病,乃暑月感寒,脈必有弦緊之象。弦緊者,寒傷榮而衛閉也。故用蔥白通之,豉能通滯,又能養中,鹽補中氣,不加鹽,見效不徹底,鹽味宜稍厚些,但不可太鹹。
又有暑月熱極之時,心慌意亂,做臥不安,面紅膚熱,身軟無力,不思飲食,舌淨無苔,或舌色滿紅。此暑火不降,木氣失根也。方用烏梅五大枚,冰糖二兩,煎湯熱服,酸甘相得,痛飲一碗立愈。凡熱極而死者,皆相火不降,木氣失根,中下之氣皆並於上之故。此亦暑病一種,但非暑氣入肺,窒塞氣機耳。此證脈虛或洪。暑月發熱,烏梅白糖湯特效。
烏梅善收相火,大補木氣。暑熱極盛,氣升不降之時,為補益妙方。如秋涼服之,少腹頓脹。蓋相火已降,木氣業已得根,不宜再事斂補也。熱極之時,心慌皮熱,小便短赤,一服烏梅湯,小便清長,亦相火下降,肺氣清收,木氣復疏泄之力也。惟舌有膩苔,不宜服用,將濕斂住,必增脹滿,病有惡寒者,亦不宜服用。
暑月忽然昏倒,汗出如雨,頭昏不能起立。重量冰糖水,或白糖水,頻服。或豆漿加鹽,熱水調化,去渣服。大補中氣,膽經相火下降即愈。中暑而用補中藥以降膽經暑氣,可見非外來暑氣為病。
黃豆一把煎服,治一切暑病甚效。黃豆養津養中,能降上焦火氣。本書好用黃豆,因其功效高過他藥,故多用之。本書宗旨,在把握原則,以應萬變,使學者一洗漫無系統之習也。發熱欲嘔,服下即愈,但中虛脈虛者,又不如豆漿加鹽有力,與糖水有力。中虛脈虛兼心慌者,非服炙甘草三錢不效。
溫熱暑三病,均無實者。至於暑病,則暑傷肺氣,更無實者。閉厥一證,愈閉愈虛,所以開閉之藥,只合用輕清之品。王孟英醫案,伏暑之證,吾人認為自己的伏熱便合。
暑熱之氣,上熱下寒,天人所同。多有食寒,飲冷,腹痛瀉利,小便不利者。平胃散三錢一服即愈。兼口渴者加六一散。脈遲不渴,背惡寒心躁擾者,此為陰寒之病,平胃散加附子二錢。舌苔厚膩而脈象虛微之中,兼有沉弦一線,心中躁擾者,是臟寒而又兼暑。宜四逆湯,附片乾薑炙甘草各二錢以溫臟寒,加六一散三錢以清暑氣。單陰寒病,舌苔不厚膩也。
其有平日陽虛,忽然病暑者,不論外證如何,其脈浮大無比,按之空虛,是為陽虛。如按之空虛,卻於中部,現出細而兼緊,或細而不緊之一線,口又微苦,便是陽虛兼暑。陽虛兼暑,宜四逆湯。附片乾薑炙甘草各一二錢,以治陽虛,加冬瓜自然汁一兩以清暑,自然能愈。如無瓜汁,六一散三錢或麥冬三錢以代之。
老人夏月多病此者。人身相火的暑氣聚於胃中,故脈細緊現於中部,細乃肝膽之脈,少陽相火,膽木從化,故口苦脈細。
白話文:
如果沒有以上描述的各種症狀,只有發冷發熱、頭痛的,可以用蔥白三根、淡豆豉二錢,加少許鹽,一起煎煮後服用就能痊癒。這不是中暑,而是暑熱月份感受了寒氣,脈象一定會呈現弦緊的樣子。脈象弦緊,表示寒氣傷到了身體的營養部分,導致衛氣閉塞。所以用蔥白來疏通,豆豉能疏通阻塞,又能滋養脾胃,鹽能補益中氣,不加鹽的話,效果不徹底,鹽味應該稍微重一點,但不能太鹹。
還有一種情況,在暑熱極盛的時候,會感到心慌意亂、坐臥不安、面紅發熱、身體軟弱無力、不想吃東西、舌頭乾淨沒有舌苔,或者舌頭呈現滿紅色。這是因為暑熱之火沒有下降,肝木失去了根基。可以用烏梅五個,加冰糖二兩,煎湯後趁熱服用,酸味和甜味相互調和,痛快地喝下一碗就能立即痊癒。凡是因暑熱極盛而死亡的人,都是因為相火沒有下降,肝木失去了根基,導致體內中下之氣都向上湧動的緣故。這也是一種中暑,但不是暑氣進入肺部,阻塞了氣機。這種症狀的脈象是虛弱或洪大的。暑熱月份發燒,用烏梅白糖湯效果很好。
烏梅善於收斂相火,又能大補肝木之氣。在暑熱極盛、氣機向上升而不下降的時候,是補益的妙方。如果到了秋涼時服用,會導致小腹脹滿。因為這時相火已經下降,肝木之氣也已經有了根基,不宜再進行收斂補益。暑熱極盛時,會感到心慌、皮膚發熱、小便短少發紅,服用烏梅湯後,小便會變得清澈量多,這也是相火下降、肺氣清肅收斂、肝木恢復疏泄能力的表現。只有舌苔黏膩的人,不適合服用,會將濕氣收斂住,必然會增加脹滿感。病症有惡寒的人,也不適合服用。
在暑熱月份,如果突然昏倒,汗如雨下,頭暈無法站立,可以多喝冰糖水或白糖水。也可以用豆漿加鹽,用熱水沖開後,去掉豆渣服用。這可以大補中氣,膽經的相火下降後就會痊癒。中暑卻用補中藥來降低膽經的暑氣,可見這並非是外來的暑氣導致的疾病。
用一把黃豆煎煮後服用,治療各種暑病效果很好。黃豆能滋養體液、補益脾胃,能降低上焦的火氣。這本書很喜歡用黃豆,是因為它的功效比其他藥物高,所以經常使用。本書的宗旨,在於掌握原則,以應對各種變化,讓學者們擺脫漫無系統的學習習慣。發熱想嘔吐,服用黃豆後就會痊癒。但是,對於中氣虛弱、脈象虛弱的人,又不如服用加鹽的豆漿或糖水效果好。中氣虛弱、脈象虛弱又兼有心慌的人,非服用炙甘草三錢不能見效。
溫病、熱病和暑病這三種疾病,都沒有實證。至於暑病,是由於暑氣傷害肺氣,更沒有實證。閉厥這種病症,越是閉塞就越虛弱,所以開閉的藥物,只適合用輕清的藥物。王孟英的醫案中,潛伏的暑熱病症,我認為是自身潛伏的熱邪導致的。
暑熱的氣,是上熱下寒,這是人和自然界共同的現象。很多人會因為吃了寒涼食物、喝了冷飲,導致腹痛、腹瀉、小便不暢。服用平胃散三錢,就能痊癒。如果兼有口渴,可以加用六一散。脈象遲緩但不口渴,背部發冷,心中煩躁不安的,這是屬於陰寒的病症,可以用平胃散加附子二錢。舌苔厚膩,脈象虛弱中又帶有沉弦的,心中煩躁不安,這是臟腑寒冷又兼有暑熱。應該用四逆湯,用附子、乾薑、炙甘草各二錢來溫暖臟腑的寒冷,再加六一散三錢來清除暑氣。單純的陰寒病,舌苔不會厚膩。
有的人平時陽氣虛弱,突然得了暑病,不論外在症狀如何,脈象都會浮大無比,按下去是空虛的,這就是陽虛。如果按下去是空虛的,卻在中間部位出現細而又帶有緊象的脈象,或者只是細而不緊,並且口中微苦,這就是陽虛兼有暑熱。陽虛兼有暑熱,適合用四逆湯。用附子、乾薑、炙甘草各一二錢來治療陽虛,再加冬瓜自然汁一兩來清除暑熱,自然就能痊癒。如果沒有冬瓜汁,可以用六一散三錢或麥冬三錢來代替。
老年人在夏天多患這種病。人體相火的暑氣積聚在胃中,所以脈象細緊會出現在中間部位,細脈是肝膽的脈象,屬於少陽的相火,膽木隨之轉化,所以會口苦、脈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