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時病本氣篇 (1)

回本書目錄

時病本氣篇 (1)

1. 時病本氣篇

時病者,因時令之大氣變動所發生之病。如中暑、霍亂、痢疾、白喉、瘧疾、時行感冒、燥氣、痧症、濕熱等是也。病雖因於時氣,病實成於本氣。自來論時病者,皆認為外來時邪中入人身為病,於人身本氣自病,全不重視。

學醫治病,先要將「認定著落」四字徹底用功。時令病,如認定為時令之大氣中入人身為病,則用藥必以驅逐時氣為著落。驅逐時氣之藥,即是傷耗人身本氣之藥。本氣傷耗,病必加重。病既重矣,尤以為時氣驅逐不盡,又將驅逐時氣之藥,繼續用之,本氣更傷,氣傷人死仍不解何以人死之由,比比然也。認定時令病乃人身本氣為病,則用藥必以調和人身本氣為著落。

本篇各方,皆調和本氣之方。時令之氣之偏,人身本氣自病之誘因耳。調和本氣,處處乃有辯法。臨床經驗,自有理得心安之樂。王叔和書未讀通,將《內經》「冬傷於寒春必病溫」的「寒」字,認為風寒的「寒」字,於《傷寒論》開首妄加序例,曰:寒毒傷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於是本氣自病,都認為伏氣為病,相習不察,殺人多矣。

荀子曰:六淫之氣,皆起於地,與天無關。《內經》曰:在地為五行,在天為六氣。荀子為周秦時人,《內經》則周秦時醫家之所言。天空本無所有,實際研求,《內經》不如荀子可靠矣。《內經》又曰:「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雲霧不精,故上應白露不下。

」雲霧,乃地下水中所藏之陽氣,上升於天空所成,《內經》又合於荀子矣。讀中醫書籍,非先認識原理,自己有了判斷能力,鮮不被前人之說所擾亂者。時病本氣篇之作,非有意反對前人,事實上原如此也。

大氣中的暑氣,即太陽直射地面之相火,應往下降,尚未下降之氣。人身中的暑氣,即膽·經相火,尚未降入中氣以下之氣。病者,此火氣在地面之上,薰蒸燔灼,傷人肺氣,所謂從口鼻而入是也。一傷之後,引起本身相火,熏人肺金,即是本身相火的暑氣自病。引起之後,外來暑氣即不負責。中者,傷也。

外來暑氣,既是太陽射到地面的熱氣。此熱氣人人都呼吸之,而病暑者不過於百人之一人,可見暑病乃人身的暑氣自病,外來暑氣,不過誘因耳。

少陽暑火,下降則為土氣之根,不降則為金氣之賊。肺氣清降之人,吸入暑氣,肺能降之,降則暑化而成生土之火。肺氣不能清降之人,吸入暑氣,暑氣不降,停在上焦,引動本身相火暑氣,逆傷肺家,遂成暑病。暑病分輕重兩證。

輕證暑病,發熱,熱有進退,微惡寒,時作時止,頭痛,身軟,精神倦怠,或欲嘔或不嘔,或瀉或不瀉,舌有薄苔,或黃或白,惡見日光。脈象虛,中部取之。方用藿香一錢,扁豆四錢煎服。瀉與嘔均加厚朴一錢,吳茱萸三分,黃連三分。頭痛甚,加黑豆三錢。鼻氣熱,加焦梔仁二錢。

白話文:

時病本氣篇

時病是因為季節變遷,大氣環境變化而引起的疾病,例如中暑、霍亂、痢疾、白喉、瘧疾、流行性感冒、燥症、痧症、濕熱等。雖然疾病的誘因來自於時令的氣候變化,但疾病的真正原因卻是人體本身的氣機失調。以往論述時病的醫家,都認為是外來的邪氣入侵人體所致,而忽略了人體本身氣機的失調。

學習醫術治病,首先要徹底理解「認定著落」這四個字的含義。如果將時令病認定為外界的時令之氣入侵人體而致病,那麼用藥就會以驅逐時氣為目標。然而,驅逐時氣的藥物往往會損傷人體的元氣,導致病情加重。病情加重後,如果仍然執著於驅逐時氣,繼續使用同樣的藥物,則會進一步損傷元氣,最終導致死亡,卻仍然不明白死亡的原因,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如果將時令病認定為人體本身的氣機失調所致,那麼用藥就應該以調和人體元氣為目標。

本篇所列舉的各種藥方,都是以調和人體元氣為原則。時令之氣的偏盛,只是誘發人體本身氣機失調的原因。調和人體元氣,處處都有其道理和方法,臨床實踐中,就能體會到其中的道理,獲得心安理得的滿足感。王叔和沒有徹底讀懂《內經》,誤將《內經》中「冬傷於寒,春必病溫」中的「寒」字理解為風寒的「寒」,在《傷寒論》的開篇妄加解釋,說寒邪損傷肌膚,到春天就變成溫病。於是,所有的人體本身氣機失調的疾病,都被認為是伏氣(潛伏的邪氣)所致,大家習以為常,不加辨別,因此導致許多人死亡。

荀子說:六淫之邪氣,都起源於地,與天沒有關係。《內經》則說:在地為五行,在天為六氣。荀子是周秦時期的人,而《內經》也是周秦時期醫家所著述的醫書。天空本無所有,實際探究,《內經》的說法不如荀子的說法可靠。《內經》又說:「天氣清淨光明,德性充盈,所以不會下降;雲霧不精純,所以上應白露也不會下降。」雲霧,是地下水中蘊藏的陽氣上升到天空所形成的,《內經》的說法也符合荀子的觀點。閱讀中醫書籍,如果不先了解其基本原理,自己沒有判斷能力,就很容易被前人的說法所迷惑。撰寫這篇《時病本氣篇》,並不是有意反對前人,而是事實確實如此。

大氣中的暑氣,就是太陽直射地面產生的相火,是尚未下降的熱氣。人體中的暑氣,就是膽經的相火,是尚未下降到中焦以下的熱氣。疾病的產生,是因為這種地面上的熱氣薰蒸燔灼,損傷肺氣,從口鼻而入。這種損傷之後,會引起人體本身的相火,進一步損傷肺金,這就是人體本身相火暑氣所致的疾病。疾病產生之後,外來的暑氣就不再是主要原因了。中,就是損傷的意思。

外來的暑氣,是太陽照射地面產生的熱氣。這種熱氣人人都會呼吸到,但中暑的人卻只有百人之一,由此可見,暑病主要是人體本身的暑氣失調所致,外來的暑氣只不過是誘因而已。

少陽的暑火,下降則成為土氣的根本,不下降則成為傷害肺金的邪氣。肺氣清降的人,吸入暑氣,肺氣可以將暑氣降下,降下之後,暑氣就會轉化為生土的火。肺氣不能清降的人,吸入暑氣,暑氣不能下降,停留在上焦,就會引動人體本身的相火暑氣,逆行損傷肺臟,從而導致暑病。暑病分為輕重兩種。

輕症暑病的症狀是:發熱,熱象時有時無,輕微惡寒,時作時止,頭痛,身體乏力,精神倦怠,可能想吐也可能不想吐,可能腹瀉也可能不腹瀉,舌苔薄白或薄黃,怕見陽光。脈象虛弱,在脈搏的中部可以感覺到。治療方劑:藿香一錢,扁豆四錢煎服。如有腹瀉或嘔吐,加厚朴一錢,吳茱萸三分,黃連三分。頭痛嚴重者,加黑豆三錢。鼻腔感覺發熱者,加焦梔仁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