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良方》~ 卷三 (2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5)

1. 另備痘科緊要諸症方論

各等分為細末,乾摻之,即熱退結痂而愈。其有仍作熱作膿而不即愈者,皆內毒未淨也,仍用大連翹飲以解之。

凡痘有餘毒,流注各處,出清水者,宜以綿蠶散摻之。

綿蠶散,出蛾綿蠶(不拘多少),用生明礬末填在內,燒汁令盡成灰,為末乾摻之。

衄血,凡痘有鼻中衄血者,毒氣上衝於肺也。此其毒氣外泄,亦非惡候,不必驚慌,只用發灰散或清肺湯治之。切不可竣用寒涼,如犀角、生地、山梔、生大黃之類,冰伏其血,必為大害。世人不諳此理,一遇痘瘡有衄血咽喉口舌等症,即認為實熱,遂投以寒涼,冰凝血脈,以致痘瘡不得成膿,而變為壞症者多矣,是治未而防其本味之甚者也。(惟有鼻衄可治,若他處出血者危也,用寒涼必制,所以取效而無害)

發灰散

用少壯無病人之頭髮,不拘男女,以肥皂洗淨垢氣,又用溫湯洗淨肥皂氣,焙乾。量發多少,用新瓦罐一隻,將發填入內令滿,淨瓦片蓋口。用鹽和泥封之,又全封瓦罐,曬乾。用木炭火圍罐一半,煅一炷香之久,取出,候冷其灰成塊,研極細末。每用二錢,童便七分,酒三分調服,立止。

輕者用灰吹鼻,亦止。此方極妙,不惟可用之痘瘡,凡諸血症,皆可用之。

清肺湯

酒炒花粉,麥門冬(去心皮、酒蒸),甘草,桔梗,當歸(酒洗,各五分),酒浸生白芍,酒炒片芩,酒洗牡丹皮蜜炒知母(各四分),生薑(一片)

同煎。一、二服,立止。如有發灰入一錢,調服尤妙。

水疱,凡痘有水泡而無膿者,血少不能化膿也,急宜用參歸鹿茸湯竣補其血。

參歸鹿茸湯

鹿茸(酒塗炙去毛,炙恐其羶也,三錢),嫩綿黃耆(蜜炙,一錢五分),當歸身(酒洗,一錢五分),炙草(六分),人參(一錢二分),加生薑(一片),好龍眼肉(三枚)

同煎去渣,入好酒一杯溫服。

若膿疱與水泡相半者,無大妨害。如十分中有二三分膿疱者,猶有生意。惟渾身水泡全無膿漿,則危矣。然胃氣好,而飲食如常者亦可望生。但毒氣未散,須防發癰耳。如或兒小痘多,則血氣有限,不能盡成膿漿,而水疱與膿疱相間,此常理也。若無他症,不必施治。

口瘡,凡痘有口舌生瘡者,或熱毒、或虛火,當以痘色辨之。切不可概認為實熱,而純用寒涼解毒。如痘色紅紫湧盛者,熱毒也,用清上飲主之;如痘色淡白者,虛火也,用參麥清補湯主之,外用赴筵散搽之。

清上飲

薄荷,防風,甘草(各四分),白葛粉,牛蒡,連翹,桔梗,酒炒黃連,酒炒花粉,麥門冬(各六分),生薑(一片)

同煎溫服。

參麥清補湯

人參(八分),麥門冬(去心酒蒸曬乾,一錢二分),白花粉(酒蒸曬乾),生黃耆(各一錢),前胡,牛蒡(炒,各五分),炙草,生甘草(各三分),酒炒白芍,生白芍(各四分),酒洗當歸(八分),酒洗紅花(三分),大川芎,桔梗

白話文:

將藥粉均勻混合成細末,直接塗抹在患處,就能退熱並結痂痊癒。如果仍然發熱化膿,沒有立即好轉,那是因為體內的毒素沒有清除乾淨,需要繼續服用大連翹飲來解毒。

如果出痘後還有殘留毒素,流竄到身體各處,並出現流出清水的現象,可以用綿蠶散塗抹。

綿蠶散的製作方法是:取蠶蛾產的綿蠶(數量不限),在裡面填滿生明礬粉末,燒到完全變成灰,磨成粉末後直接塗抹在患處。

鼻出血:如果出痘時出現鼻出血,那是因為毒氣向上衝擊肺部。這表示毒氣正在向外發散,並不是壞的徵兆,不必驚慌,只要用發灰散或清肺湯治療即可。千萬不能過度使用寒涼藥物,例如犀角、生地、山梔、生大黃之類的藥材,這些藥會把血凝固住,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世人不懂這個道理,一旦出痘出現鼻出血、咽喉或口舌等症狀,就認為是實熱,於是使用寒涼藥物,使血脈凝結,導致痘瘡無法化膿,而變成壞症的情況很多,這是沒有了解病因就過度治療的嚴重錯誤。(只有鼻出血可以這樣治療,如果是其他部位出血,情況就危險了,必須用寒涼藥物控制,這樣才能有效且無害)

發灰散的製作方法是:取年輕力壯、沒有疾病的人的頭髮,不論男女,用肥皂清洗掉污垢,再用溫水洗淨肥皂,烘乾。根據頭髮的量,取一個新的瓦罐,將頭髮填滿,用乾淨的瓦片蓋住罐口。用鹽和泥將罐口封住,再將整個瓦罐封住,曬乾。用木炭火圍住瓦罐的一半,燒一炷香的時間,取出,等冷卻後,灰會結成塊狀,將其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用二錢,加入七分童子小便和三分酒調和後服用,就能立刻止血。

輕微的情況可以用灰吹入鼻腔,也能止血。這個方子非常有效,不只可以用於治療痘瘡,各種出血症狀都可以使用。

清肺湯的藥方是:

酒炒花粉,麥門冬(去除心皮,用酒蒸),甘草,桔梗,當歸(用酒洗,各五分),用酒浸泡過的生白芍,酒炒片芩,酒洗牡丹皮,蜜炒知母(各四分),生薑(一片)

一起煎煮。服用一兩次,就能立刻止血。如果加入一錢發灰一起調服,效果更好。

水泡:如果出痘時出現水泡而沒有膿液,那是因為體內血液不足,無法化膿,應立即用參歸鹿茸湯來補血。

參歸鹿茸湯的藥方是:

鹿茸(用酒塗抹後烤過,去除絨毛,烤的目的是去除腥味,三錢),嫩綿黃耆(用蜜烤過,一錢五分),當歸身(用酒洗過,一錢五分),炙甘草(六分),人參(一錢二分),加入生薑(一片),好龍眼肉(三枚)

一起煎煮後去渣,加入一杯好酒溫服。

如果膿皰和水泡各佔一半,則沒有大礙。如果十分中有二三分是膿皰,就還有希望。如果全身都是水泡而完全沒有膿液,情況就危險了。但如果胃氣好,飲食正常,也還有可能存活。不過因為毒氣還沒散去,要提防長癰。如果小孩出痘較多,那麼血氣有限,不能完全化成膿液,而出現水泡和膿皰相間的情況,這是很正常的。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就不必治療。

口瘡:如果出痘時口舌生瘡,可能是熱毒或虛火引起的,要根據痘瘡的顏色來判斷。千萬不能一概認為是實熱,而單純使用寒涼藥物解毒。如果痘瘡顏色紅紫且隆起,就是熱毒引起的,用清上飲治療;如果痘瘡顏色淡白,就是虛火引起的,用參麥清補湯治療,並外用赴筵散塗抹患處。

清上飲的藥方是:

薄荷,防風,甘草(各四分),白葛粉,牛蒡,連翹,桔梗,酒炒黃連,酒炒花粉,麥門冬(各六分),生薑(一片)

一起煎煮後溫服。

參麥清補湯的藥方是:

人參(八分),麥門冬(去除心,用酒蒸後曬乾,一錢二分),白花粉(用酒蒸後曬乾),生黃耆(各一錢),前胡,牛蒡(炒過,各五分),炙甘草,生甘草(各三分),酒炒白芍,生白芍(各四分),酒洗當歸(八分),酒洗紅花(三分),大川芎,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