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良方》~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治小兒各症

大蚌肉搗爛,攤塗患處。

或用大活蝦蟆一隻去爪,剝一整皮貼瘡上,奇效。

小兒頭上肥瘡

芝麻油,黃豆油,臘黃油

和勻調搽。

小兒龜背

龜尿(不拘多少)摩小兒胸背上,久之即瘥。

小兒腹痛曲腰啼哭

淡豆豉,生薑,蔥白

均切細,以食鹽半飯碗,同炒熱,用手巾包熨肚上,立止。

或用苧麻根搗碎(不拘多少),滾水潤濕,貼於臍上。

小兒失音不語

蝦蟆膽(取汁),貼在舌尖上,少頃即語。

三歲不能行走

五加皮(研,五錢),牛膝(研,二錢),木瓜(研,二錢半)

米湯加紹酒少許調服,每服五、七分。

小兒嘔吐泄瀉

車前子(一錢),肉豆蔻(三分),砂仁(五分),炒廣皮(五分),炒乾葛(一錢),子丁香(三分),生甘草(五分),酒炒白芍(一錢),炒麥芽(一錢),炒山藥(一錢)

共研細末。每服五分,生薑湯送下。

或用糯米粉三錢,雞蛋清調攤紙上貼囟門,瀉止去藥。如嘔吐不止亦用此藥貼腳心,其吐即止。

小兒面米食積

白灰面(十兩),青礬(一兩)

水調作成十小餅,炭火煅研,入棗肉隨數,仍作小餅,日常食之,食積自愈,名為快活餅。

或用鍋巴(炒焦黃,三斤),炒神麯(四兩),炒蝦仁(二兩)蒸山楂(四兩),蓮肉(去心,四兩),雞肫皮(焙乾,二兩),共研細末。以白霜米粉,和作餅常食,永免積病,且健脾無比。

天弔頭目仰視

蟬蛻,米漿

水煮焙乾,研末,冷水調用。

小兒卵腫

蚯蚓連土為末,吐涎調敷。

如小兒坐地被蚯蚓呵腫者,以吹火火筒,令婦人吹其腫處,即消。或用雄鴨涎沫敷之,立消。

小兒疳熱,凡熱疳屎如米泔,大便不調者。

糞蛆(不拘多少),水洗淨曬乾,燒研,入食物內食之。

小兒乖瘡

用肥皂核(燒灰)五錢存性,二黃散五錢

先用甘草梢、淨銀花,煎水洗後,用麻油調以前藥搽敷。

小兒胎毒頭癢,凡小兒月內頭上紅赤,癢極頭搖,出血,癢後大哭,不睡,遍身無皮,一片血肉,其癢非常。

白附子,蛇床子,黃丹(各五錢),羌活,獨活,白蘚皮,飛滑石,雄黃,枯礬,胭脂(各三錢)

上藥共煅灰為細末,用香油調搽。如瘡癢濕者,宜乾摻之。一切癢瘡均效。

小兒遍身浮腫

香苞皮(不拘多少),水煎湯,與小兒洗浴,即愈。

太和丸,凡小兒內傷,乳食嘔吐腹脹,外感風寒,頭疼發熱者。

香附子(紹酒炒)

蒼朮(米泔水炒)

蘇葉,羌活,川芎,神麯,山楂,積穀,麥芽,廣皮(各一兩),生甘草(五錢)

上藥共炒,研極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開水化服。

小兒痢疾

桐葉三、四斤,煎湯洗足,每日洗三、五次即愈。

白話文:

治療小兒各種疾病

用大蚌肉搗爛,敷在患處。

或者用一隻活的去掉爪子的大癩蛤蟆,剝下整張皮貼在瘡上,效果很好。

小兒頭上的脂溢性皮炎

用芝麻油、黃豆油、豬油混合均勻,塗抹患處。

小兒雞胸

用龜的尿液(多少不限)塗抹在小兒的胸背部,時間長了就會好。

小兒腹痛,彎腰啼哭

將淡豆豉、生薑、蔥白都切碎,加入半碗食鹽一起炒熱,用手巾包好熨在肚子上,馬上就能止痛。

或者用苧麻根搗碎(多少不限),用滾燙的開水浸濕後,貼在肚臍上。

小兒失聲,不能說話

取癩蛤蟆的膽汁,塗在舌尖上,一會兒就能說話了。

三歲還不會走路

將五加皮(研磨成粉,約18.75克)、牛膝(研磨成粉,約7.5克)、木瓜(研磨成粉,約9.375克)

用米湯加入少量紹興酒調和服用,每次服用約1.875-2.8125克。

小兒嘔吐、腹瀉

將車前子(約3.75克)、肉豆蔻(約1.125克)、砂仁(約1.875克)、炒過的廣陳皮(約1.875克)、炒過的葛根(約3.75克)、丁香(約1.125克)、生甘草(約1.875克)、酒炒過的白芍(約3.75克)、炒麥芽(約3.75克)、炒山藥(約3.75克)

一起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約1.875克,用生薑湯送服。

或者用糯米粉約11.25克,用雞蛋清調和攤在紙上,貼在囟門處,腹瀉停止後就去掉藥。如果嘔吐不止,也可以用此藥貼在腳心,嘔吐就會停止。

小兒面色蠟黃,消化不良

用白灰面(約375克)、青礬(約37.5克)

用水調和做成十個小餅,用炭火燒煅後研磨成粉,加入紅棗肉隨意,再做成小餅,每天食用,消化不良的症狀就會好轉,叫做快活餅。

或者用炒焦的鍋巴(約1125克)、炒神曲(約150克)、炒蝦仁(約75克)、蒸過的山楂(約150克)、去心的蓮子(約150克)、焙乾的雞內金(約75克),一起研磨成細末。用白霜米粉調和做成餅經常食用,永遠不會有消化不良的毛病,而且非常健脾。

抽搐,眼睛上翻

將蟬蛻和米漿

一起煮過後焙乾,研磨成粉,用冷水調服。

小兒睾丸腫大

將蚯蚓連同泥土一起搗成末,用口水調和後敷在患處。

如果小兒坐在地上被蚯蚓呵氣後腫了,可以用吹火筒,讓婦女對著腫的地方吹氣,腫就會消退。或者用雄鴨的口水敷在患處,馬上就能消腫。

小兒疳積發熱,凡是發熱疳積,大便像米泔水一樣,大便不正常的。

用糞蛆(多少不限),洗乾淨曬乾,燒成灰研磨成粉,加入食物中食用。

小兒疥瘡

用肥皂核(燒成灰)約18.75克,二黃散約18.75克

先用甘草梢、金銀花煎水清洗患處,然後用麻油調和之前的藥粉塗抹患處。

小兒胎毒,頭皮癢,凡是出生不滿月的小兒頭上紅腫,癢得厲害,頭搖來搖去,抓破出血,癢過後大哭,睡不著覺,全身皮膚潰爛,一片血肉模糊,癢得非常難受。

用白附子、蛇床子、黃丹(各約18.75克),羌活、獨活、白蘚皮、飛滑石、雄黃、枯礬、胭脂(各約11.25克)

將以上藥材一起煅燒成灰,研磨成細末,用香油調和後塗抹。如果瘡癢而且潮濕,就用乾粉撒在患處。對一切癢瘡都有效。

小兒全身浮腫

用香苞皮(多少不限),用水煎湯,給小兒洗浴,就會好。

太和丸,凡是小兒內傷、吃奶或食物後嘔吐腹脹,外感風寒、頭痛發熱的。

香附子(用紹興酒炒過)

蒼朮(用米泔水炒過)

蘇葉、羌活、川芎、神曲、山楂、積穀、麥芽、廣陳皮(各約37.5克),生甘草(約18.75克)

以上藥材一起炒過,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像芡實一樣大,每次服用一丸,用開水化開服用。

小兒痢疾

用桐葉約1125-1500克,煎湯洗腳,每天洗三到五次就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