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良方》~ 卷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4)

1. 癥瘕類論引總方

上藥加生薑三、五片,水煎,食遠溫服。

桃仁承氣湯

桃仁(十二枚,去皮尖),官桂,甘草(各一錢),芒硝(三錢),大黃(半個或一兩,此從近法)

上藥用水一鍾,煎至七分溫服。

四磨湯

沉香,烏藥,枳實,檳榔

上藥四味,用開水共磨服之。

廓清飲

枳殼(二錢,麵炒),製厚朴(一錢五分),大腹皮(一錢),白芥子(五、七分或一、二錢),連皮茯苓用(二、三錢),蘿蔔子生搗(一錢,如腹不甚脹,能食者不必用此),澤瀉(二、三錢),陳皮(一錢)

上藥水煎,食遠溫服。

大分清飲

茯苓,澤瀉,木通(各二錢),豬苓,梔子(焙)

枳殼(炒),車前子(各一錢)

水煎,食遠溫服。

抽薪飲

黃芩,石斛,木通,梔子(炒)

黃柏(各一、二錢),澤瀉,枳殼(炒,各錢半),細甘草(三分)

上藥水煎,食遠溫服。

濟川煎

當歸(三、五錢),牛膝(二錢),肉蓯蓉(酒洗去鹽,二、三錢),澤瀉(錢半),升麻(五、七分或一錢),枳殼(一錢,炒)(甚虛者不必用)

上水煎服,食前服。

小分清飲

茯苓(一、二錢),澤瀉、豬苓(各二、三錢),苡仁(二錢),炒枳殼(一錢),製厚朴(一錢)

水煎,食前服。

七氣湯

製半夏(五兩),肉桂、人參、炙甘草(各一兩),加生薑(三片)

水煎服。

調經飲

當歸(三、五錢),山楂(一、二錢),牛膝,制香附(各二錢),青皮,茯苓(各錢半)

水煎,食遠服。

大補元煎

人參,炒山藥,杜仲,熟地,當歸(瀉盛者去之,加五味、故紙等)

山茱萸(畏酸吞酸者去之)

枸杞(鹽水炒)

炙甘草

上藥水煎,食遠溫服。

補中益氣湯

人參,白朮,炒黃耆,炙甘草(各一錢五分),當歸(一錢)

水煎,食遠溫服。

陳皮(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加薑棗水煎,空心午前服之。

參朮湯

人參,白朮,黃耆(各二錢),白茯苓、炙甘草、陳皮(各一錢)

吐瀉甚者,加製附子一錢,水煎食遠服。

參歸湯

人參,當歸(等分)

先用豬心一個,破作數片,煎湯沉取清汁,煎前藥服。

六味回陽飲

人參(一、二兩或數錢),製附子(二、三錢),炙甘草(一、二錢),炮乾薑(二、三錢),熟地(五錢或一兩),當歸(三錢)

如泄瀉者,或血動者,以土炒冬朮二、三錢代之。

上藥共用水二鍾,武火煎溫服。

獨參湯

人參(二兩)

用水一升煮,取四合乘熱燉熱服,兼以人參煮粥食之,亦妙。

六味地黃丸

熟地(八兩,蒸搗),山茱萸(炒),炒山藥(各四兩),丹皮,澤瀉,白茯苓(各二兩)

上為細末,和地黃加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粒,空心食前開水吞下,淡鹽湯亦可。

白話文:

加味藥方

上述藥方,可以加入三到五片生薑,用水煎煮,在飯後稍微溫熱時服用。

桃仁承氣湯

桃仁(十二枚,去皮尖),桂皮,甘草(各約3.75克),芒硝(約11.25克),大黃(半個或約37.5克,這裡依照現代用法)。

以上藥材加水約200毫升,煎煮至約剩140毫升時,溫服。

四磨湯

沉香,烏藥,枳實,檳榔

將以上四味藥材,用熱開水研磨後服用。

廓清飲

枳殼(約7.5克,用麵粉拌炒過),製厚朴(約5.6克),大腹皮(約3.75克),白芥子(約2-3克或3.75-7.5克),連皮茯苓(約7.5-11.25克),生蘿蔔子(約3.75克,如果腹脹不嚴重,食慾正常可不用),澤瀉(約7.5-11.25克),陳皮(約3.75克)。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在飯後稍微溫熱時服用。

大分清飲

茯苓,澤瀉,木通(各約7.5克),豬苓,梔子(焙乾的)

枳殼(炒過),車前子(各約3.75克)。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在飯後稍微溫熱時服用。

抽薪飲

黃芩,石斛,木通,梔子(炒過)

黃柏(各約3.75-7.5克),澤瀉,枳殼(炒過,各約5.6克),細甘草(約1克)。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在飯後稍微溫熱時服用。

濟川煎

當歸(約11.25-18.75克),牛膝(約7.5克),肉蓯蓉(用酒洗過去除鹽分,約7.5-11.25克),澤瀉(約5.6克),升麻(約2-3克或3.75克),枳殼(約3.75克,炒過)(體虛嚴重者可不用)。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在飯前服用。

小分清飲

茯苓(約3.75-7.5克),澤瀉、豬苓(各約7.5-11.25克),薏苡仁(約7.5克),炒枳殼(約3.75克),製厚朴(約3.75克)。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在飯前服用。

七氣湯

製半夏(約187.5克),肉桂、人參、炙甘草(各約37.5克),加入生薑(三片)。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調經飲

當歸(約11.25-18.75克),山楂(約3.75-7.5克),牛膝,制香附(各約7.5克),青皮,茯苓(各約5.6克)。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在飯後服用。

大補元煎

人參,炒山藥,杜仲,熟地,當歸(體內實熱者可去除,加入五味子、補骨脂等),

山茱萸(如果怕酸、或吃酸會不適者可去除)

枸杞(用鹽水炒過)

炙甘草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在飯後稍微溫熱時服用。

補中益氣湯

人參,白朮,炒黃耆,炙甘草(各約5.6克),當歸(約3.75克)。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在飯後稍微溫熱時服用。

陳皮(約2克),升麻,柴胡(各約1克),加入生薑、紅棗一起用水煎煮,空腹在中午以前服用。

參朮湯

人參,白朮,黃耆(各約7.5克),白茯苓、炙甘草、陳皮(各約3.75克)。

如果嘔吐或腹瀉嚴重,可以加入製附子約3.75克,用水煎煮,在飯後服用。

參歸湯

人參,當歸(等量)。

先用豬心一個,切成數片,煎湯取清澈的汁液,用此汁液煎煮上述藥材後服用。

六味回陽飲

人參(約3.75-7.5克或更多),製附子(約7.5-11.25克),炙甘草(約3.75-7.5克),炮乾薑(約7.5-11.25克),熟地(約18.75克或更多),當歸(約11.25克)。

如果腹瀉或有出血情況,可以用土炒過的白朮約7.5-11.25克代替。

以上藥材加水約400毫升,用大火煎煮後溫服。

獨參湯

人參(約75克)。

用約2000毫升的水煮,取約800毫升趁熱燉熱服用,同時用人參煮粥食用,效果更好。

六味地黃丸

熟地(約300克,蒸熟搗爛),山茱萸(炒過),炒山藥(各約150克),丹皮,澤瀉,白茯苓(各約75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熟地,再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約60-70粒,空腹在飯前用開水吞服,也可以用淡鹽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