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良方》~ 卷二 (13)
卷二 (13)
1. 癥瘕類論引總方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
上藥加薑棗,水煎服。
或加粳米百粒。
五君子煎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乾薑(炒,一、二錢)
上藥用水一鍾半,煎服。
六君子湯
即前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各一錢五分。
四物湯
用熟地黃,當歸(各三錢),芍藥(二錢),川芎(一錢)
水煎服。
五物煎
當歸(三、五、七錢),熟地(三、四錢),芍藥(酒炒,二錢),肉桂(二、三錢),川芎(一錢)
水煎服。
五味異功散
人參,白朮(炒)
茯苓,炙甘草,陳皮(各一錢)
上藥加薑棗,水煎服。
五福飲
人參(隨宜心)
熟地(隨宜腎)
當歸(二、三錢,肝),白朮(炒,一錢半,肺),炙甘草(一錢,脾),上藥水煎,食遠溫服。
暖肝煎
當歸(二、三錢),枸杞子(三錢),茯苓,小茴香,烏藥(各二錢),肉桂(一、二錢),沉香(一錢,或木香亦可)
上藥加生薑三、五片,水煎,食遠溫服。
和胃飲
陳皮、厚朴(各一錢半,制),乾薑(一、二錢,泡),炙甘草(一錢)
水煎溫服。
木香調氣散
木香,白檀香,白豆蔻,丁香(各二錢),炙甘草,藿香(各八錢),砂仁(四錢)
共研末,每服二錢,加食鹽少許,沸湯煎服。
解肝煎
製厚朴,半夏,陳皮,茯苓,蘇葉,芍藥(各一錢),砂仁(七分),加生薑(三、五片)
上藥水煎服之。
化肝煎
青皮,陳皮,芍藥(各二錢),土貝母(二、三錢),梔子(炒),丹皮、澤瀉(各錢半),如血見下部者,以甘草代之。
上藥水煎,食遠溫服。
木香順氣散
木香,香附,檳榔,青皮,陳皮,枳殼,砂仁,製厚朴,蒼朮(各一錢),炙甘草(五分),加生薑(三片)
水煎,食遠溫服。
排氣飲
陳皮(一錢五分),木香(七分),藿香(一錢五分),制香附(二錢)
枳殼(一錢五分,炒去心),澤瀉,烏藥,製厚朴(各二錢)
上藥水煎,熱服。
抑扶煎
製厚朴,陳皮,烏藥(各一錢五分),豬苓,澤瀉(各二錢),乾薑(一、二錢,泡),炙甘草(二錢),吳茱萸(鹽水炒,五、七分)
上藥水煎,食遠溫服。
搜風順氣丸
車前子(兩半),生熟大黃(五錢),大麻子(炒),郁李仁
牛膝(酒浸),菟絲子(酒浸),枳殼(麵炒)、山藥(各二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日服二十丸,紹酒溫服。
烏藥散
烏藥,莪朮(醋浸炒)
桂心,桃仁,當歸,青皮,木香(等分)
上藥研為細末,每日服二錢,以紹酒溫服。
六安煎
陳皮(一錢五分),半夏(二、三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杏仁(去皮尖,研,一錢),白芥子(五、七分,老年氣弱者不用)
白話文:
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各兩錢,炙甘草一錢。以上藥材加薑棗,水煎服。可加粳米一百粒。
五君子煎:人參、白朮、茯苓各兩錢,炙甘草一錢,乾薑(炒)一至兩錢。以上藥材用水一鍾半煎服。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各一錢五分。
四物湯:熟地黃、當歸各三錢,芍藥二錢,川芎一錢。水煎服。
五物煎:當歸三至七錢,熟地三至四錢,芍藥(酒炒)二錢,肉桂二至三錢,川芎一錢。水煎服。
五味異功散:人參、白朮(炒)、茯苓、炙甘草、陳皮各一錢。以上藥材加薑棗,水煎服。
五福飲:人參(酌量,依心而定),熟地(酌量,依腎而定),當歸(二至三錢,依肝而定),白朮(炒,一錢半,依肺而定),炙甘草(一錢,依脾而定)。以上藥材水煎,飯後溫服。
暖肝煎:當歸二至三錢,枸杞子三錢,茯苓、小茴香、烏藥各二錢,肉桂一至二錢,沉香一錢(或木香)。以上藥材加生薑三至五片,水煎,飯後溫服。
和胃飲:陳皮、厚朴(制)各一錢半,乾薑(泡)一至兩錢,炙甘草一錢。水煎溫服。
木香調氣散:木香、白檀香、白豆蔻、丁香各二錢,炙甘草、藿香各八錢,砂仁四錢。共研末,每次服二錢,加少許食鹽,沸湯煎服。
解肝煎:制厚朴、半夏、陳皮、茯苓、蘇葉、芍藥各一錢,砂仁七分,加生薑三至五片。以上藥材水煎服。
化肝煎:青皮、陳皮、芍藥各二錢,土貝母二至三錢,梔子(炒)、丹皮、澤瀉各一錢半。若見血下行,則以甘草代之。以上藥材水煎,飯後溫服。
木香順氣散:木香、香附、檳榔、青皮、陳皮、枳殼、砂仁、制厚朴、蒼朮各一錢,炙甘草五分,加生薑三片。水煎,飯後溫服。
排氣飲:陳皮一錢五分,木香七分,藿香一錢五分,制香附二錢,枳殼(炒去心)一錢五分,澤瀉、烏藥、制厚朴各二錢。以上藥材水煎,熱服。
抑扶煎:制厚朴、陳皮、烏藥各一錢五分,豬苓、澤瀉各二錢,乾薑(泡)一至兩錢,炙甘草二錢,吳茱萸(鹽水炒)五至七分。以上藥材水煎,飯後溫服。
搜風順氣丸:車前子(去一半),生熟大黃五錢,大麻子(炒)、郁李仁、牛膝(酒浸)、菟絲子(酒浸)、枳殼(麵炒)、山藥各二錢。研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小,每日服二十丸,溫酒服。
烏藥散:烏藥、莪朮(醋浸炒)、桂心、桃仁、當歸、青皮、木香等分。研為細末,每日服二錢,溫酒服。
六安煎:陳皮一錢五分,半夏二至三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杏仁(去皮尖,研)一錢,白芥子五至七分(老年氣虛者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