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良方》~ 卷二 (1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5)

1. 癥瘕類論引總方

舉元煎

人參,炙黃耆(各三、五錢),炙甘草(一、二錢),炒升麻(五、七分),炒白朮(二、三錢)

上藥水煎溫服。

大營煎

當歸(三、五錢),熟地(三、五、七錢),枸杞(鹽水炒,二、三錢),牛膝(錢半),肉桂,炙甘草(各一、二錢),炒杜仲(二錢)

上藥水煎服。

八味地黃丸

即前六味丸內加肉桂、製附子各一兩,水煎服。

壽脾煎

白朮(二、三錢),當歸,山藥(各二錢),炙甘草(一錢),棗仁(錢半),制遠志(三、五分),炮乾薑(一、二、三錢),蓮肉(去心炒,二十粒),人參隨宜(急者用一兩)

水煎服。

通遙飲

當歸(二、三錢),熟地(三、五錢),炒棗仁(二錢),白芍,茯神(各錢半),炙甘草(一錢),制遠志(三、五分),陳皮(八分)

水煎食遠服。

加味逍遙散

當歸,白芍,白朮,茯神,甘草,柴胡(各等分),丹皮梔子(各七分),加生薑(一片)

上藥水煎服。

歸脾湯

人參,黃耆,炒白朮,茯苓,炒棗仁(各二錢),遠志,當歸(各一錢),木香,甘草(各五分,炙)

上藥水煎溫服。

養忠煎

人參,炒白扁豆(各二、三錢),乾薑(炒黃)

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炒山藥(二、三錢)

上藥水煎,食遠服。

苓朮二陳煎

豬苓,澤瀉,茯苓(各錢半),半夏(三錢),白朮(二錢),陳皮(一錢),炙甘草(八分),乾薑(炒黃,一、二錢)

上藥水煎服。

溫胃飲

人參(二、三錢或一兩),炒白朮(一、二錢或一兩),炒扁豆(二錢),陳皮(一錢或不用),乾薑(炒焦),當歸(各二錢,滑泄者不用)

甘草(炙,一錢)

上藥水煎,食遠溫服。

胃關煎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炒山藥,炒白扁豆(各二錢),焦乾姜,炒白朮(二、三錢),制吳茱萸(五、七分),炙甘草(二錢)

水煎,食遠溫服。

丁香茯苓湯

製半夏,橘紅,茯苓(各一兩半),丁香,製附子,肉桂(各五錢),炮乾薑,木香(各一兩),砂仁(五錢)

每服四錢,水一鍾半,加姜七片,黑棗一個,煎服。

理中湯

人參,炒白朮,炒乾姜,炙甘草(各一兩)

上藥四味,搗篩為末,以蜜糊丸,如雞豆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三、四日後,如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

理陰煎

熟地(三、五、七錢),當歸(二、三錢),炙甘草(一、二錢或加肉桂一、二錢)

水煎熱服。

天台烏藥散

烏藥,木香,炒茴香,炒良薑,青皮(各五錢),檳榔(二個)

川楝子(十個),巴豆(七十粒)

上將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加麩炒黑,去麩並巴豆不用,其餘共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下,甚者,加用生薑泡酒下。

白話文:

舉元煎

人參、炙烤過的黃耆(各11.25克到18.75克),炙烤過的甘草(3.75克到7.5克),炒過的升麻(1.875克到2.625克),炒過的白朮(7.5克到11.25克)。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大營煎

當歸(11.25克到18.75克),熟地黃(11.25克到18.75克或26.25克),用鹽水炒過的枸杞(7.5克到11.25克),牛膝(約5.6克),肉桂、炙烤過的甘草(各3.75克到7.5克),炒過的杜仲(7.5克)。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八味地黃丸

就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肉桂和炮製過的附子各37.5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壽脾煎

白朮(7.5克到11.25克),當歸、山藥(各7.5克),炙烤過的甘草(3.75克),酸棗仁(約5.6克),炮製過的遠志(1.875克到2.625克),炮製過的乾薑(3.75克到7.5克或11.25克),去心的炒蓮子(20粒),人參用量可以根據情況調整(情況緊急時用37.5克)。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通遙飲

當歸(7.5克到11.25克),熟地黃(11.25克到18.75克),炒過的酸棗仁(7.5克),白芍、茯神(各約5.6克),炙烤過的甘草(3.75克),炮製過的遠志(1.875克到2.625克),陳皮(約3克)。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在飯後較遠的時間服用。

加味逍遙散

當歸、白芍、白朮、茯神、甘草、柴胡(各等量),丹皮、梔子(各約2.6克),再加入生薑(一片)。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歸脾湯

人參、黃耆、炒過的白朮、茯苓、炒過的酸棗仁(各7.5克),遠志、當歸(各3.75克),木香、炙烤過的甘草(各約1.875克)。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養忠煎

人參、炒過的白扁豆(各7.5克到11.25克),炒黃的乾薑、茯苓(各7.5克),炙烤過的甘草(3.75克),炒過的山藥(7.5克到11.25克)。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在飯後較遠的時間服用。

苓朮二陳煎

豬苓、澤瀉、茯苓(各約5.6克),半夏(11.25克),白朮(7.5克),陳皮(3.75克),炙烤過的甘草(約3克),炒黃的乾薑(3.75克到7.5克)。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溫胃飲

人參(7.5克到11.25克或37.5克),炒過的白朮(3.75克到7.5克或37.5克),炒過的白扁豆(7.5克),陳皮(3.75克或不用),炒焦的乾薑、當歸(各7.5克,若容易腹瀉則不用當歸),炙烤過的甘草(3.75克)。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在飯後較遠的時間溫熱服用。

胃關煎

熟地黃(11.25克到18.75克或37.5克),炒過的山藥、炒過的白扁豆(各7.5克),焦乾薑、炒過的白朮(7.5克到11.25克),炮製過的吳茱萸(約1.875克到2.625克),炙烤過的甘草(7.5克)。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在飯後較遠的時間溫熱服用。

丁香茯苓湯

炮製過的半夏、橘紅、茯苓(各約56.25克),丁香、炮製過的附子、肉桂(各約18.75克),炮製過的乾薑、木香(各約37.5克),砂仁(約18.75克)。

每次服用15克,加約450毫升水,加入生薑七片、黑棗一顆,一起煎煮後服用。

理中湯

人參、炒過的白朮、炒過的乾薑、炙烤過的甘草(各37.5克)。

將以上四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製成丸狀,如雞豆大小,用剛燒開的熱水沖泡數次,將藥丸研碎,溫熱服用,連續服用三四天後,如果腹部沒有溫熱的感覺,就增加到每次三四丸。

理陰煎

熟地黃(11.25克到18.75克或26.25克),當歸(7.5克到11.25克),炙烤過的甘草(3.75克到7.5克或加入肉桂3.75克到7.5克)。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熱服。

天台烏藥散

烏藥、木香、炒過的茴香、炒過的良薑、青皮(各約18.75克),檳榔(兩個),川楝子(十個),巴豆(七十粒)。

將巴豆稍微敲破,和川楝子一起用麩皮炒黑,去除麩皮和巴豆不用,其餘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約3.75克,用溫酒送服,病情嚴重者,加用生薑泡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