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良方》~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癥瘕類論引總方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

上藥加薑棗,水煎服。

或加粳米百粒。

五君子煎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乾薑(炒,一、二錢)

上藥用水一鍾半,煎服。

六君子湯

即前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

將上述藥材,加入生薑和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也可以加入一百粒粳米一同煎煮。

五君子煎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乾薑(炒過,一至二錢)

將上述藥材,以一碗半水煎煮後服用。

六君子湯

就是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再加入陳皮和半夏各一錢五分。

四物湯

用熟地,當歸(各三錢),芍藥(二錢),川芎(一錢)

水煎服。

五物煎

當歸(三、五、七錢),熟地(三、四錢),芍藥(酒炒,二錢),肉桂(二、三錢),川芎(一錢)

水煎服。

五味異功散

人參,白朮(炒)

茯苓,炙甘草,陳皮(各一錢)

白話文:

四物湯是用熟地、當歸各三錢,芍藥二錢,川芎一錢,水煎服。五物煎則是用當歸三、五、七錢,熟地三、四錢,酒炒芍藥二錢,肉桂二、三錢,川芎一錢,水煎服。五味異功散則是用人參、炒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各一錢。

上藥加薑棗,水煎服。

五福飲

人參(隨宜心)

熟地(隨宜腎)

當歸(二、三錢,肝),白朮(炒,一錢半,肺),炙甘草(一錢,脾),上藥水煎,食遠溫服。

暖肝煎

當歸(二、三錢),枸杞子(三錢),茯苓,小茴香,烏藥(各二錢),肉桂(一、二錢),沉香(一錢,或木香亦可)

上藥加生薑三、五片,水煎,食遠溫服。

白話文:

上藥加入生薑和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人參(依照心臟的需求)、熟地(依照腎臟的需求)、當歸(二到三錢,針對肝臟)、白朮(炒過,一錢半,針對肺臟)、炙甘草(一錢,針對脾臟),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飯後溫熱服用。當歸(二到三錢)、枸杞子(三錢)、茯苓、小茴香、烏藥(各二錢)、肉桂(一到二錢)、沉香(一錢,或換成木香也可以),以上藥材加入三到五片生薑,用水煎煮後,飯後溫熱服用。

和胃飲

陳皮、厚朴(各一錢半,制),乾薑(一、二錢,泡),炙甘草(一錢)

水煎溫服。

木香調氣散

木香,白檀香,白豆蔻,丁香(各二錢),炙甘草,藿香(各八錢),砂仁(四錢)

共研末,每服二錢,加食鹽少許,沸湯煎服。

解肝煎

白話文:

和胃飲:陳皮和厚朴各一錢半,制好;乾薑一到二錢,泡水;炙甘草一錢。水煎溫服。

木香調氣散:木香、白檀香、白豆蔻、丁香各二錢,炙甘草和藿香各八錢,砂仁四錢。共研末,每服二錢,加少許食鹽,用沸湯煎服。

解肝煎:

製厚朴,半夏,陳皮,茯苓,蘇葉,芍藥(各一錢),砂仁(七分),加生薑(三、五片)

上藥水煎服之。

化肝煎

青皮,陳皮,芍藥(各二錢),土貝母(二、三錢),梔子(炒),丹皮、澤瀉(各錢半),如血見下部者,以甘草代之。

上藥水煎,食遠溫服。

木香順氣散

木香,香附,檳榔,青皮,陳皮,枳殼,砂仁,製厚朴,蒼朮(各一錢),炙甘草(五分),加生薑(三片)

白話文:

厚朴、半夏、陳皮、茯苓、蘇葉、芍藥各一錢,砂仁七分,加生薑三至五片,水煎服。

青皮、陳皮、芍藥各二錢,土貝母二至三錢,梔子炒,丹皮、澤瀉各錢半,若見下部出血,則以甘草代替。水煎,飯後溫服。

木香、香附、檳榔、青皮、陳皮、枳殼、砂仁、製厚朴、蒼朮各一錢,炙甘草五分,加生薑三片。

水煎,食遠溫服。

排氣飲

陳皮(一錢五分),木香(七分),藿香(一錢五分),制香附(二錢)

枳殼(一錢五分,炒去心),澤瀉,烏藥,製厚朴(各二錢)

上藥水煎,熱服。

抑扶煎

製厚朴,陳皮,烏藥(各一錢五分),豬苓,澤瀉(各二錢),乾薑(一、二錢,泡),炙甘草(二錢),吳茱萸(鹽水炒,五、七分)

上藥水煎,食遠溫服。

搜風順氣丸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飯後溫熱服用。

車前子(兩半),生熟大黃(五錢),大麻子(炒),郁李仁

牛膝(酒浸),菟絲子(酒浸),枳殼(麵炒)、山藥(各二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日服二十丸,紹酒溫服。

烏藥散

烏藥,莪朮(醋浸炒)

桂心,桃仁,當歸,青皮,木香(等分)

上藥研為細末,每日服二錢,以紹酒溫服。

白話文:

取車前子、生熟大黃、炒大麻子、郁李仁、酒浸牛膝、酒浸菟絲子、麵炒枳殼、山藥各二錢,研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日服用二十丸,溫熱紹酒送服。

烏藥、醋浸炒莪朮、桂心、桃仁、當歸、青皮、木香等分,研成細末,每日服用二錢,溫熱紹酒送服。

六安煎

陳皮(一錢五分),半夏(二、三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杏仁(去皮尖,研,一錢),白芥子(五、七分,老年氣弱者不用)

上藥加生薑三、五片,水煎,食遠溫服。

桃仁承氣湯

桃仁(十二枚,去皮尖),官桂,甘草(各一錢),芒硝(三錢),大黃(半個或一兩,此從近法)

上藥用水一鍾,煎至七分溫服。

四磨湯

白話文:

六安煎:陳皮一錢五分,半夏二三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杏仁去皮尖研成粉末一錢,白芥子五七分(老年氣弱者不用)。以上藥材加生薑三五片,用清水煎煮,飯後溫服。

桃仁承氣湯:桃仁去皮尖十二枚,官桂、甘草各一錢,芒硝三錢,大黃半個或一兩(依個人情況調整用量)。以上藥材用一碗水煎煮,煮至七分溫熱即可服用。

四磨湯:

沉香,烏藥,枳實,檳榔

上藥四味,用開水共磨服之。

廓清飲

枳殼(二錢,麵炒),製厚朴(一錢五分),大腹皮(一錢),白芥子(五、七分或一、二錢),連皮茯苓用(二、三錢),蘿蔔子生搗(一錢,如腹不甚脹,能食者不必用此),澤瀉(二、三錢),陳皮(一錢)

上藥水煎,食遠溫服。

大分清飲

茯苓,澤瀉,木通(各二錢),豬苓,梔子(焙)

白話文:

沉香、烏藥、枳實、檳榔,這四味藥,用開水一起磨碎服用。

枳殼(二錢,用麵粉炒過),製厚朴(一錢五分),大腹皮(一錢),白芥子(五到七分或一到二錢),帶皮茯苓(二到三錢),蘿蔔子生搗碎(一錢,如果肚子不很脹,能吃東西的就不需要用這個),澤瀉(二到三錢),陳皮(一錢)。

以上藥材用清水煎煮,飯後溫熱服用。

茯苓、澤瀉、木通(各二錢)、豬苓、梔子(烘乾)

枳殼(炒),車前子(各一錢)

水煎,食遠溫服。

抽薪飲

黃芩,石斛,木通,梔子(炒)

黃柏(各一、二錢),澤瀉,枳殼(炒,各錢半),細甘草(三分)

上藥水煎,食遠溫服。

濟川煎

當歸(三、五錢),牛膝(二錢),肉蓯蓉(酒洗去鹽,二、三錢),澤瀉(錢半),升麻(五、七分或一錢),枳殼(一錢,炒)(甚虛者不必用)

白話文:

枳殼(炒)和車前子(各一錢),用水煎煮,飯後溫熱服用。

黃芩、石斛、木通、梔子(炒)、黃柏(各一、二錢)、澤瀉、枳殼(炒,各錢半)、細甘草(三分),這些藥材用水煎煮,飯後溫熱服用。

當歸(三、五錢)、牛膝(二錢)、肉蓯蓉(酒洗去鹽,二、三錢)、澤瀉(錢半)、升麻(五、七分或一錢)、枳殼(一錢,炒),身體虛弱者可以不用枳殼。

上水煎服,食前服。

小分清飲

茯苓(一、二錢),澤瀉、豬苓(各二、三錢),苡仁(二錢),炒枳殼(一錢),製厚朴(一錢)

水煎,食前服。

七氣湯

製半夏(五兩),肉桂、人參、炙甘草(各一兩),加生薑(三片)

水煎服。

調經飲

當歸(三、五錢),山楂(一、二錢),牛膝,制香附(各二錢),青皮,茯苓(各錢半)

水煎,食遠服。

大補元煎

白話文:

上水煎服,食前服。

茯苓一到二錢,澤瀉和豬苓各二到三錢,苡仁二錢,炒枳殼一錢,製厚朴一錢。水煎,飯前服用。

製半夏五兩,肉桂、人參、炙甘草各一兩,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當歸三到五錢,山楂一到二錢,牛膝和制香附各二錢,青皮和茯苓各一錢半。水煎,飯後服用。

人參,炒山藥,杜仲,熟地,當歸(瀉盛者去之,加五味、故紙等)

山茱萸(畏酸吞酸者去之)

枸杞(鹽水炒)

炙甘草

上藥水煎,食遠溫服。

補中益氣湯

人參,白朮,炒黃耆,炙甘草(各一錢五分),當歸(一錢)

水煎,食遠溫服。

陳皮(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加薑棗水煎,空心午前服之。

參朮湯

白話文:

人參、炒山藥、杜仲、熟地、當歸(如果病人有瀉痢過度的情況就不要放當歸,可以加五味子、故紙等藥材代替)。

山茱萸(如果病人怕酸、吞酸就不要放山茱萸)。

枸杞(用鹽水炒過)。

炙甘草。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飯後溫熱服用。

這是補中益氣湯的藥方。

人參、白朮、炒黃耆、炙甘草(每味藥各一錢五分),當歸(一錢)。

用水煎煮,飯後溫熱服用。

陳皮(五分)、升麻、柴胡(每味藥各三分),加生薑、大棗用水煎煮,空腹或飯前服用。

這是參朮湯的藥方。

人參,白朮,黃耆(各二錢),白茯苓、炙甘草、陳皮(各一錢)

吐瀉甚者,加製附子一錢,水煎食遠服。

參歸湯

人參,當歸(等分)

先用豬心一個,破作數片,煎湯沉取清汁,煎前藥服。

六味回陽飲

人參(一、二兩或數錢),製附子(二、三錢),炙甘草(一、二錢),炮乾薑(二、三錢),熟地(五錢或一兩),當歸(三錢)

如泄瀉者,或血動者,以土炒冬朮二、三錢代之。

白話文:

人參、白朮、黃耆各兩錢,白茯苓、炙甘草、陳皮各一錢。

如果腹瀉嚴重,可以加製附子一錢,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

人參、當歸等量。

先用豬心一個,切成幾片,煎煮後取清湯,煎好藥後服用。

人參一到二兩或幾錢,製附子二到三錢,炙甘草一到二錢,炮乾薑二到三錢,熟地五錢或一兩,當歸三錢。

如果腹瀉或出血,可以用土炒冬朮二到三錢代替白朮。

上藥共用水二鍾,武火煎溫服。

獨參湯

人參(二兩)

用水一升煮,取四合乘熱燉熱服,兼以人參煮粥食之,亦妙。

六味地黃丸

熟地(八兩,蒸搗),山茱萸(炒),炒山藥(各四兩),丹皮,澤瀉,白茯苓(各二兩)

上為細末,和地黃加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粒,空心食前開水吞下,淡鹽湯亦可。

舉元煎

人參,炙黃耆(各三、五錢),炙甘草(一、二錢),炒升麻(五、七分),炒白朮(二、三錢)

白話文:

上藥加水兩杯,用大火煮沸後溫服。

人參兩錢,用水一杯煮沸,取四分之一杯,趁熱服用,也可將人參煮粥食用,效果也不錯。

熟地黃八錢蒸熟搗碎,山茱萸、炒山藥各四錢,丹皮、澤瀉、白茯苓各二錢,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熟地黃,加入煉蜜製成丸藥,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六、七十粒,空腹飯前用開水吞服,淡鹽水也可以。

人參、炙黃耆各三錢五分,炙甘草一錢二分,炒升麻五分七厘,炒白朮二錢三分。

上藥水煎溫服。

大營煎

當歸(三、五錢),熟地(三、五、七錢),枸杞(鹽水炒,二、三錢),牛膝(錢半),肉桂,炙甘草(各一、二錢),炒杜仲(二錢)

上藥水煎服。

八味地黃丸

即前六味丸內加肉桂、製附子各一兩,水煎服。

壽脾煎

白朮(二、三錢),當歸,山藥(各二錢),炙甘草(一錢),棗仁(錢半),制遠志(三、五分),炮乾薑(一、二、三錢),蓮肉(去心炒,二十粒),人參隨宜(急者用一兩)

白話文:

上藥用水煎煮,溫熱後服用。

當歸三到五錢、熟地三到七錢、枸杞用鹽水炒過,二到三錢、牛膝一錢半、肉桂和炙甘草各一到二錢、炒過的杜仲二錢。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

八味地黃丸的藥材包括前六味丸的藥材,再加上肉桂和製附子各一兩,用水煎煮服用。

白朮二到三錢、當歸和山藥各二錢、炙甘草一錢、棗仁一錢半、制遠志三到五分、炮乾薑一到三錢、蓮肉去心炒過,二十粒,人參依情況添加,緊急情況下用一兩。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

水煎服。

通遙飲

當歸(二、三錢),熟地(三、五錢),炒棗仁(二錢),白芍,茯神(各錢半),炙甘草(一錢),制遠志(三、五分),陳皮(八分)

水煎食遠服。

加味逍遙散

當歸,白芍,白朮,茯神,甘草,柴胡(各等分),丹皮梔子(各七分),加生薑(一片)

上藥水煎服。

歸脾湯

人參,黃耆,炒白朮,茯苓,炒棗仁(各二錢),遠志,當歸(各一錢),木香,甘草(各五分,炙)

白話文:

水煎服。

通遙飲:當歸二到三錢,熟地三到五錢,炒棗仁二錢,白芍、茯神各一錢半,炙甘草一錢,制遠志三到五分,陳皮八分。水煎服,飯後服用。

加味逍遙散:當歸、白芍、白朮、茯神、甘草、柴胡各等份,丹皮、梔子各七分,加生薑一片。上藥水煎服。

歸脾湯:人參、黃耆、炒白朮、茯苓、炒棗仁各二錢,遠志、當歸各一錢,木香、甘草各五分,甘草炙。

上藥水煎溫服。

養忠煎

人參,炒白扁豆(各二、三錢),乾薑(炒黃)

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炒山藥(二、三錢)

上藥水煎,食遠服。

苓朮二陳煎

豬苓,澤瀉,茯苓(各錢半),半夏(三錢),白朮(二錢),陳皮(一錢),炙甘草(八分),乾薑(炒黃,一、二錢)

上藥水煎服。

溫胃飲

人參(二、三錢或一兩),炒白朮(一、二錢或一兩),炒扁豆(二錢),陳皮(一錢或不用),乾薑(炒焦),當歸(各二錢,滑泄者不用)

白話文:

意思

將藥材用水煎煮,待溫熱後服用。

養忠煎

  • 人參,炒白扁豆(各二、三錢),乾薑(炒黃)
  • 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炒山藥(二、三錢)

意思

取人參、炒白扁豆、乾薑(炒黃)、茯苓、炙甘草、炒山藥,各取上述劑量,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苓朮二陳煎]

  • 豬苓,澤瀉,茯苓(各錢半),半夏(三錢),白朮(二錢),陳皮(一錢),炙甘草(八分),乾薑(炒黃,一、二錢)

意思

取豬苓、澤瀉、茯苓、半夏、白朮、陳皮、炙甘草、乾薑(炒黃),各取上述劑量,用水煎煮後服用。

[溫胃飲]

  • 人參(二、三錢或一兩),炒白朮(一、二錢或一兩),炒扁豆(二錢),陳皮(一錢或不用),乾薑(炒焦),當歸(各二錢,滑泄者不用)

意思

取人參、炒白朮、炒扁豆、陳皮、乾薑(炒焦)、當歸,各取上述劑量,用水煎煮後服用。 其中,人參、炒白朮可根據個人情況,取二、三錢或一兩;陳皮可選擇使用或不使用;當歸則適用於非滑泄患者。

甘草(炙,一錢)

上藥水煎,食遠溫服。

胃關煎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炒山藥,炒白扁豆(各二錢),焦乾姜,炒白朮(二、三錢),制吳茱萸(五、七分),炙甘草(二錢)

水煎,食遠溫服。

丁香茯苓湯

製半夏,橘紅,茯苓(各一兩半),丁香,製附子,肉桂(各五錢),炮乾薑,木香(各一兩),砂仁(五錢)

每服四錢,水一鍾半,加姜七片,黑棗一個,煎服。

理中湯

白話文:

甘草炙過,用一錢,水煎後,飯後溫服。

熟地三到五錢或一兩,山藥、白扁豆各二錢,乾薑炒過,白朮二到三錢,吳茱萸制過,五到七分,甘草炙過,二錢。水煎後,飯後溫服。

半夏制過,橘紅、茯苓各一兩半,丁香、附子制過,肉桂各五錢,乾薑炮製,木香一兩,砂仁五錢。每服四錢,水一碗半,加入薑七片,黑棗一個,煎服。

人參,炒白朮,炒乾姜,炙甘草(各一兩)

上藥四味,搗篩為末,以蜜糊丸,如雞豆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三、四日後,如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

理陰煎

熟地(三、五、七錢),當歸(二、三錢),炙甘草(一、二錢或加肉桂一、二錢)

水煎熱服。

天台烏藥散

烏藥,木香,炒茴香,炒良薑,青皮(各五錢),檳榔(二個)

川楝子(十個),巴豆(七十粒)

白話文:

人參,炒白朮,炒乾姜,炙甘草(各取一兩)

以上四味藥材,研磨篩選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同雞蛋豆。每次服用時,將一丸放入沸水中研碎,然後溫熱飲用。若在連續三到四日後,腹部仍無暖意,可以增加至三到四丸。

理陰煎

熟地(使用三、五、七錢),當歸(使用二、三錢),炙甘草(使用一、二錢,或者加上肉桂一、二錢)

加水煮沸後,熱服。

天台烏藥散

烏藥,木香,炒茴香,炒良薑,青皮(各取五錢),檳榔(兩個)

川楝子(使用十個),巴豆(使用七十粒)

上將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加麩炒黑,去麩並巴豆不用,其餘共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下,甚者,加用生薑泡酒下。

良方交加散

生地(一斤取汁),生薑(十二兩取汁)

上以地黃汁炒姜渣,薑汁炒地黃渣,干為末,每服三錢,紹酒調服。

決津煎

當歸(三、五錢或一兩),澤瀉(錢半),牛膝(二錢),肉桂(一、二、三錢),熟地(二、三錢或五、六錢或不用亦可),烏藥(一錢,如氣虛者不用亦可)

白話文:

巴豆稍微打碎,和川楝子一起用麩炒至黑色,去掉麩和巴豆,剩下的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溫酒送服,症状严重者,可以用生薑泡酒送服。

生地取汁一斤,生薑取汁十二兩。用地黃汁炒薑渣,薑汁炒地黃渣,曬乾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紹酒調服。

當歸三、五錢或一兩,澤瀉錢半,牛膝二錢,肉桂一、二、三錢,熟地二、三錢或五、六錢或不用,烏藥一錢,氣虛者不用。

水煎,食前服。

通瘀煎

歸尾(三、五錢),山楂,香附,紅花(各二錢,新者炒黃)烏藥,青皮(各一錢),木香(七分),澤瀉(一錢五分)

水煎加紹酒一杯,食前服。

加減四物湯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蓬朮,三稜,肉桂,乾漆(炒煙盡,各等分)

上藥水煎,食遠服。

失笑散

五靈子(淨者),蒲黃(等分俱炒)

白話文:

通瘀煎:歸尾、山楂、香附、紅花(各二錢,新者炒黃)、烏藥、青皮(各一錢)、木香(七分)、澤瀉(一錢五分),加水煎煮,加入一杯紹酒,飯前服用。

加減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蓬朮、三稜、肉桂、乾漆(炒煙盡,各等分),加水煎煮,飯後服用。

失笑散:五靈子(淨者)、蒲黃(等分俱炒),加水煎煮。

上為末,酒煎二、三錢,熱服。

五苓散

白朮,豬苓,茯苓(各七錢半),肉桂(五錢),澤瀉(一兩二錢半)

研末,開水調下,每日三服。

元胡當歸散

當歸,赤芍,劉寄奴,沒藥,枳殼(麩炒),元胡索(炒,各等分)

研末,熱酒一錢調服。

三稜丸

莪朮(醋炒浸)

三稜(各三兩),青皮,炒麥芽,半夏(各一兩)

白話文:

  1. 上述藥方需研磨成粉末,加入熱酒煎煮至二到三錢,後熱服。

  2. 五苓散

  • 白朮、豬苓、茯苓(各份量為七錢半)、肉桂(五錢)、澤瀉(總計一兩二錢半)。
  •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用開水調和後服用,每日三次。
  1. 元胡當歸散
  • 當歸、赤芍、劉寄奴、沒藥、枳殼(麩炒)、元胡索(炒,各等分)。
  •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用熱酒調和後,每次服用一錢。
  1. 三稜丸
  • 莪朮(醋炒浸)、三稜(各三兩)、青皮、炒麥芽、半夏(各一兩)。
  • 將莪朮和三稜用醋浸泡後研磨成粉末,青皮、炒麥芽、半夏則單獨研磨,然後混合所有粉末服用。

加好醋一鍾,煮熟焙為末,醋為丸,如桐子大,淡醋湯下,每服四十丸。如痰積,生薑湯送下。

荔香散

荔枝核(炮微焦)

大茴香(等分,炒)

共為細末,用好酒調服。

四苓散

白朮,豬苓,茯苓(各七錢半),澤瀉(一兩二錢)

上為細末,開水調服,每服二錢。另用大黃末一兩,好醋一升,共熬成膏,和藥為丸,如梧子大,紹酒吞服五、七丸,溫服。

白話文:

荔香散

將荔枝核稍微炒至微焦,與大茴香(兩者等量,炒香)研磨成細粉,用好酒調服。

四苓散

將白朮、豬苓、茯苓各取七錢半,澤瀉取一兩二錢,研磨成細粉。用開水調服,每次服用二錢。另外,將大黃粉一兩與好醋一升一起熬製成膏狀,再與四苓散的粉末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用紹興酒吞服,每次五到七粒,溫水送服。

加好醋一鍾,煮熟焙為末,醋為丸,如桐子大,淡醋湯下,每服四十丸。如痰積,生薑湯送下。

取一鍾好的醋,煮沸後將醋蒸乾,再研磨成粉末,用醋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用淡醋湯送服,每次服用四十粒。如果患有痰積,可用生薑湯送服。

奪命丹

附子(炮,半兩),乾漆(碎炒煙淨)

牡丹皮(各一兩)

共研細末。

活痰丸

製半夏(二兩),白芥子,豬苓(各二兩),乾薑(炒黃,一兩),炙甘草(五錢),陳皮(四兩,切碎,用鹽三錢入水中,浸一宿曬乾)

上為細末,水調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開水送下。

穿山甲散

白話文:

附子(炮製,半兩),乾漆(碎炒至煙淨)與牡丹皮(各一兩),研磨成細末。

製半夏(二兩),白芥子,豬苓(各二兩),乾薑(炒至黃色,一兩),炙甘草(五錢),陳皮(四兩,切碎,用鹽三錢浸泡水中一夜,曬乾)混合研磨成細末,用水調和浸泡,用蒸餅做成丸子,大小如綠豆,用開水送服。

穿山甲(炒焦),鱉甲(醋炙)

赤芍,炒大黃,乾漆(炒,煙淨)

桂心(各一兩),川芎(醋炒),芫花,歸尾(各半兩),麝香(一錢)

上為細末,紹酒溫服一錢。

桃仁煎

桃仁,炒大黃(各一兩),虻蟲(炒黑,半兩),朴硝(一兩)

共為末,加陳醋一鍾,磁瓦器中煮前三味,不住手攪,煎至可丸,乃下朴硝為丸,如梧子大。不吃晚食,五更初,紹酒溫服五丸,日午腹中能下穢物。

白話文:

穿山甲炒焦,鱉甲醋炙,赤芍、炒大黃、乾漆(炒至煙淨),桂心、川芎(醋炒)、芫花、歸尾,以及麝香(一錢),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溫紹酒服用一錢。

另取桃仁、炒大黃,以及虻蟲(炒黑),共研成末,加入陳醋一鍾,用磁瓦器煮前三味藥材,不斷攪拌,煎至可製成丸狀時,加入朴硝製成丸藥,大小如梧子。晚飯後禁食,五更時分,用溫紹酒服用五丸,中午即可排出穢物。

赤金豆

巴霜(去皮膜去油,一錢五分),生附子(略切炒燥,二錢),皂角(炒微焦,二錢),輕粉(一錢),丁香,木香,天竺黃(各三錢),硃砂(二錢為衣)

上為末,醋浸蒸餅為丸,硃砂為衣,開水調服。或姜醋茶蜜,茴香、使君子煎湯,為引送下,亦可。

麻仁丸

芝麻(四兩,研取汁)

杏仁(四兩,去皮尖研泥)

大黃(五兩),山梔(十兩)

上為末,煉蜜入麻油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開水送下。

白話文:

赤金豆

巴霜(去除皮膜和油,用量一錢五分),生附子(切成小塊,炒至乾燥,用量二錢),皂角(炒至微焦,用量二錢),輕粉(用量一錢),丁香、木香、天竺黃(各用量三錢),硃砂(用量二錢,作為丸藥的外衣)。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浸泡過的蒸餅做成丸藥,以硃砂作為外衣,用開水調服。或者用薑醋茶蜜、茴香和使君子煎湯,作為藥引送服,也行。

麻仁丸

芝麻(四兩,研磨取汁),

杏仁(四兩,去除皮尖,研磨成泥),

大黃(五兩),山梔(十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煉好的蜂蜜和麻油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開水送服。

萬病丸

乾漆(炒煙出,青為度)

牛膝(紹酒洗焙,各一兩)

上為末,生地黃汁一升,用砂鍋慢火煎熬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湯送下。

熨痞方

一層用麝香二、三分,摻肉上。二層阿魏一、二錢。三層芒硝一、二兩,歸蓋於上。上先用蕎麥麵和成條,量痞大小圍住,鋪藥於內,以青布蓋之。隨燒熱磚四、五塊,輪流布上熨之,覺腹中氣行寬快,即是痞消之兆。以手烘熱摩之,亦妙。內須服調養氣血之藥。

琥珀膏

白話文:

萬病丸用乾漆炒至青色,牛膝用紹酒洗淨後烘乾,各取一兩,研磨成粉末,加入生地黃汁一升,用砂鍋慢火熬煮成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熨痞方需先將蕎麥麵和成條,大小依痞塊尺寸圍住,在條內鋪上藥物,第一層為麝香二至三分,摻入肉末;第二層為阿魏一至二錢;第三層為芒硝一至二兩,用青布蓋住。接著燒熱四五塊磚,輪流放在布上熨燙,感到腹部氣流通暢舒緩,便是痞塊消散的徵兆。也可以用手掌烘熱後按摩患處,效果也不錯。內服則需服用調理氣血的藥物。

琥珀膏則未提及製作方法。

琥珀,白芷,防風,當歸,木鱉子,木通(各一兩),丁香,桂心,硃砂,木香,松香(各半兩),麻油(二斤)

先將琥珀等六味各一兩為末,其餘藥入油煎黑,溜去渣,徐入黃丹,再煎,軟硬得中,入前藥成膏貼之。

阿魏膏

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川山甲,生地,大黃,白芷,天麻,兩頭尖,紅花,木鱉(十枚,去殼),亂髮(一團),槐枝,柳枝,桃枝(各半兩)

白話文:

阿魏膏配方及製作方法:

藥材:

  • 琥珀、白芷、防風、當歸、木鱉子、木通 各一兩
  • 丁香、桂心、硃砂、木香、松香 各半兩
  • 麻油 二斤

製作方法:

  1. 將琥珀等六味藥材(琥珀、白芷、防風、當歸、木鱉子、木通)研磨成粉末。
  2. 將其餘藥材(丁香、桂心、硃砂、木香、松香)放入麻油中煎煮至藥汁呈黑色。
  3. 去除藥渣,慢慢加入黃丹繼續煎煮,直到藥膏軟硬適中。
  4. 將步驟一研磨好的藥粉加入藥膏中,混合成膏狀。

另需準備:

  • 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川山甲、生地、大黃、白芷、天麻、兩頭尖、紅花、木鱉(十枚,去殼)、亂髮(一團)、槐枝、柳枝、桃枝 各半兩

使用方法:

將製作好的阿魏膏塗抹於患處。

備註:

  • 以上藥材的劑量僅供參考,實際使用需遵醫囑。

上用麻油二斤四兩,煎藥黑,去渣,入發再煎,發化仍去渣。入上好真正黃丹煎,收軟硬得中,入後細藥,即成膏矣。

阿魏、芒硝、蘇合油、乳香、沒藥(各五兩),麝香三錢。

上凡貼膏藥,須先用朴硝隨患處鋪半指厚,以紙蓋用,熱熨斗熨良久,如硝耗,再加熨之。二時許,方貼膏藥,若是肝積,加蘆薈末,同熨之。

白話文:

先用麻油兩斤四兩煎藥,煎到藥汁變黑,去除藥渣,再加入頭髮繼續煎,頭髮融化後再去除渣滓。接著加入上等真正的黃丹煎煮,收火時藥膏軟硬適中,最後加入細藥粉,就製成了膏藥。

阿魏、芒硝、蘇合油、乳香、沒藥各五兩,麝香三錢。

凡是貼膏藥,都要先用朴硝鋪在患處,厚度約半根手指,用紙蓋住,用熱熨斗熨燙很久,如果朴硝減少就再加,繼續熨燙。大約兩小時後,就可以貼膏藥。如果是肝積,還要加蘆薈末一起熨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