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良方》~ 卷三 (9)
卷三 (9)
1. 急驚風方法(古謂之陽癇)
急驚症候,凡急驚之候,身熱面赤,搐搦上視,牙關緊硬,口鼻中氣熱,痰涎潮壅,忽然而發,發過容色如故。有偶因驚嚇而發者,有不因驚嚇而發者,然多是身先有熱而後發驚搐,未有身涼而發者也,此陽證也。蓋熱盛生痰,痰盛生驚、生風,宜用涼劑以除其熱,而化其痰,則驚風自除矣。切不可用辛燥等驅風藥,反助心火而為害也。當其搐溺大作時,但可扶持,不可把捉,恐風痰流入經絡,或至手足驚攣也。又不可驚慌失措,輒用艾火灸之,燈火燒之,此陽症大不宜於火攻。曾見有用火攻而壞事者矣。戒之戒之。此症雖急,若從容服清涼之劑,調理自可平安,不可聽信時醫,峻用攻擊,如巴豆、輕粉之類,以取速效,傷害不小。古諺云:急驚風慢慢醫,此邇言之切當而可用者也。
凡急驚有八候,不可不知,搐搦掣顫反引竄視是也。搐者兩手伸縮;搦者十指開合;掣者勢如相撲;顫者頭偏不正;反者身仰向後;引者臂若開弓;竄者目直似怒;視者睛露不活,是謂八候也。(身仰向後即所謂角弓反張也)
驚搐痘與驚風相似辨誤,凡欲出痘疹者,先身熱驚跳搐搦,此似驚風而非驚風也,最宜辨認,當服發散藥,切不可誤作驚風治之。
清熱鎮驚湯
連翹(去心蒂,研碎),柴胡,地骨皮,龍膽草,鉤藤,黃連,山梔仁(炒黑),片芩(酒炒),麥門冬(去心),木通,赤茯苓(去皮)
車前子,陳熾實(炒,各四分)
水一茶鍾零五分,煎至七分溫服,小兒分作數次服。
加減涼膈散
連翹,片芩,山梔仁(炒),枳實(炒),前胡(各五分),大黃(酒炒,一錢),薄荷,甘草(各二分)
水一鍾煎五分。三歲以下者,分二、三次服之,微利一、二次,痰熱自退。若已通利則不必盡劑。
宣風散
陳皮(去白為末),檳榔末(各五分),甘草末(二錢五分),黑牽牛(四兩半生半炒,取頭末一兩二錢五分)
以上四味和勻,一歲以下服三分,二歲以上服五分,五歲以上服七分,俱用蜜湯調服,微利一、二次為妙。
服前藥而痰熱未除者,後二方隨用一方微利之。若前方已效,則後二方不必服。
辰砂益元散、抱龍丸、牛黃丸等藥,急驚俱可用,若慢驚切不可用之。
白話文:
[對於急驚風的處理方式(古稱為陽癇)]
急驚風的主要症狀表現為:患者身體發熱,臉色紅潤,出現抽搐並向上凝視,牙關緊閉且堅硬,口鼻呼出的氣息熱度高,痰多且突然發作,發作完畢後,患者臉色恢復正常。有的病例是由於受到驚嚇而發病,有的則不是。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患者在發病前身體就有熱感,然後纔出現驚風和抽搐的情況,很少會在身體冷卻時發生。這是屬於陽性病症。通常熱度過高會導致痰液增多,痰多會引起驚風,應使用降溫藥物來消除體內的熱度,同時化解痰液,這樣驚風自然就會消失。千萬不能使用辛辣或燥熱的驅風藥物,這會增加心臟的火氣,造成更大的危害。
當患者抽搐劇烈時,我們只能在一旁輔助,不能強行制止,以免風痰流入經絡,可能導致手腳抽筋。也不能恐慌失措,隨意使用艾灸或燈火燒灼的方式治療,這種屬於陽性的病症,不適合用火攻的治療方式。我曾經見過有人因此而病情惡化的例子,必須嚴格遵守這個規則。雖然急驚風發作迅速,但如果平靜地服用清涼藥物,適當調理,是可以安全度過的。千萬不要聽信一些醫生的建議,使用巴豆、輕粉等強烈的藥物追求快速效果,這樣對患者的傷害很大。有句古語說得好:"急驚風要慢慢醫",這句話非常恰當,值得參考。
急驚風有八種典型的症狀,分別是:抽搐、搐搦、掣動、顫抖、反仰、拉弓、竄視、凝視。其中,抽搐是指雙手伸縮;搐搦是手指開合;掣動是像摔跤一樣的動作;顫抖是頭部偏斜;反仰是身體向後仰;拉弓是手臂像拉弓一樣;竄視是眼睛瞪得很大;凝視是眼神呆滯,這些都是急驚風的典型症狀。
對於疑似急驚風但實際上是出疹子的病人,他們也會有發熱、驚跳、抽搐的症狀,但這並不是急驚風,需要仔細區分,應該服用散熱藥物,千萬不能誤以為是急驚風來治療。
清熱鎮驚湯的成分包括:去心蒂、研碎的連翹,柴胡,地骨皮,龍膽草,鉤藤,黃連,炒黑的山梔仁,酒炒的片芩,去心的麥門冬,木通,去皮的赤茯苓,車前子,炒熟的陳熾實。用水煎煮至剩下七分,溫服,小兒需分多次服用。
加減涼膈散的成分包括:連翹,片芩,炒熟的山梔仁,炒熟的枳實,前胡,酒炒的大黃,薄荷,甘草。用水煎煮至剩下一半,3歲以下兒童需分2-3次服用,稍微拉肚子1-2次,痰熱就會消退。如果已經通便,就不必再服用。
宣風散的成分包括:去白的陳皮,檳榔,甘草,黑牽牛。以上四種藥材混合均勻,1歲以下服用3分,2歲以上服用5分,5歲以上服用7分,均需用蜂蜜水調服,稍微拉肚子1-2次即可。
如果服用前面的藥物,痰熱仍未消除,可以選擇後面的任一方再次服用。如果前面的藥物已經有效,後面的藥物就不用再服用了。
辰砂益元散、抱龍丸、牛黃丸等藥物,在急驚風的情況下都可以使用,但在慢驚風的情況下則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