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良方》~ 卷六 (6)
卷六 (6)
1. 各種補遺
又方
黃耆(一錢),人參,炙甘草,當歸(酒洗),白朮(各五分),橘紅,菖蒲,防風,荊芥(各二分),升麻,柴胡(各二分)
水煎服。
耳膿
枯礬,龍骨(研,各二錢),黃丹(水飛,一錢五分)
干胭脂(七分),麝香(少許)
為細末。先須以絲棉纏拭去膿,別用絲棉引藥入耳中。如無干胭脂,亦可即以濟寧油胭脂,同枯礬指擦如粉,用之。
或枯礬、干胭脂、麝香三味等分用。一方單用枯礬吹入即愈。
聤耳流膿
用菖蒲根水洗淨,搗取汁。先以棉旋,將耳中膿水捻淨,然後將蒲汁灌入,蕩洗數次全愈。
又方,凡小兒腎熱上衝於耳,生膿作痛,或因沐浴水入耳中,亦令作膿,謂之聤耳,久而不愈則成聾。
枯礬,黃丹,龍骨(各五分),麝香(一分)
共為細末,先以棉碇子蘸盡耳內膿水,用藥一匙,分摻兩耳,每日二次,勿令風入。
蜈蚣入耳
姜滴入,或韭汁雞冠血滴入,俱好。
暴聾灸法
雞心檳榔一個,將臍內剜一窩,如錢眼大,實以麝香,坐於患耳肉上。以艾炷灸之,不過二、三次,即效。
塞耳聾方
龍腦(一分),椒目(五分),杏仁(去皮,二分)
拌搗研勻,綿裹,棗核大,塞耳。日二易之。
耳中汁出,凡治耳中汁出,或痛或膿。
用杏仁(炒)令赤黑,研成膏,綿裹納耳中。日三、四度易之。或亂髮裹塞之,亦妙。
耳痛出水
杏仁(炒焦)為末,蔥涎搜和為丸,以綿裹塞耳。兼治耳聾有膿。
風寒鼻塞
川芎,藁本,細辛,羌活,炙甘草(各一兩),蒼朮(米泔浸,五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蔥白三寸,煎服。
肺虛鼻塞,凡治肺虛,為四氣所幹,鼻內壅塞,涕出不已。或氣不通,不聞香臭。
辛荑,川芎,細辛,白芷,升麻,防風,羌活,藁本,炙甘草,木通(各等分),一方有蒼耳子(減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陽明鼻塞
升麻,黃耆,丁香(各一錢),羌活,葛根,防風(各五分),麻黃(不去節,二錢)
上藥用水二鍾,蔥白二莖,煎八分,食遠熱服。
鼻塞腦冷,凡治鼻塞腦冷,清涕常流。
細辛,川芎,川棕,黑附子(炮去皮臍)
乾薑,吳茱萸(各二錢五分),桂心(三錢),皂角屑(二錢五分)
將諸藥用米醋浸過一宿,次用豬脂二兩,熬油入前藥,煎附子色黃為度。以棉蘸藥塞鼻中。
鼻淵,凡治鼻流濁涕不止,名曰鼻淵。
蒼耳子(炒,一錢五分),辛荑,薄荷葉(各五錢),白芷(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蔥湯或茶清,食後調下。
肺熱鼻塞,凡治風熱在肺,鼻流濁涕,窒塞不通。
細辛白芷與防風,羌活當歸半夏芎,
桔梗茯苓陳皮輩,十般等分銼和同,
白話文:
各種補遺
又一藥方
黃耆(約3.75克),人參、炙甘草、當歸(用酒洗過)、白朮(各約1.875克),橘紅、菖蒲、防風、荊芥(各約0.75克),升麻、柴胡(各約0.75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耳膿
枯礬、龍骨(磨成粉,各約7.5克),黃丹(用水漂洗過的,約5.625克),乾胭脂(約2.625克),麝香(少量)。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先用絲棉纏繞擦拭清除耳內膿液,再用絲棉沾取藥粉放入耳中。如果沒有乾胭脂,也可以用濟寧油胭脂代替,和枯礬一起用手指搓成粉末使用。
或將枯礬、乾胭脂、麝香三味藥材等份混合使用。另一種方法是單獨將枯礬吹入耳中即可治癒。
聤耳流膿
用菖蒲根水清洗乾淨後,搗碎取汁。先用棉花棒將耳內膿液清理乾淨,然後將菖蒲汁灌入耳中,沖洗數次即可痊癒。
又一藥方,小孩子腎虛導致熱氣上衝到耳朵,產生膿液疼痛,或是因為洗澡時水進入耳朵,也可能導致化膿,這種情況稱為聤耳,久治不癒會變成耳聾。
枯礬、黃丹、龍骨(各約1.875克),麝香(約0.375克)。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先用棉花棒沾盡耳內膿液,用一小匙藥粉,分兩次撒入雙耳,每日兩次,注意不要讓風吹到。
蜈蚣進入耳朵
將薑汁滴入耳朵,或是韭菜汁混合雞冠血滴入,都有效果。
突發性耳聾的灸法
取一個雞心檳榔,在檳榔的肚臍處挖一個如錢幣大小的洞,放入麝香,將檳榔貼在患耳的肉上。用艾炷灸這個部位,約二、三次就會有效。
治療耳聾的藥方
龍腦(約0.375克),椒目(約1.875克),杏仁(去皮,約0.75克)。
將所有藥材拌勻搗碎研磨成粉,用棉花包裹,做成棗核大小,塞入耳朵。每日更換兩次。
耳中流出汁液,凡是治療耳中流出汁液,伴隨疼痛或膿液的情況。
用杏仁(炒過)炒到焦黑,磨成膏狀,用棉花包裹放入耳中。每日更換三到四次。或是用頭髮包裹塞入耳朵,效果也很好。
耳痛流出水液
杏仁(炒焦)磨成粉,用蔥的黏液攪拌成丸,用棉花包裹塞入耳朵。也可以同時治療耳聾且有膿的情況。
風寒引起的鼻塞
川芎、藁本、細辛、羌活、炙甘草(各約37.5克),蒼朮(用米泔水浸泡,約187.5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約11.25克,用水一杯,生薑三片,蔥白約9公分,一起煎煮服用。
肺虛引起的鼻塞,凡是治療肺虛,受到外在環境影響,導致鼻內堵塞,鼻涕流不停,或是氣不通暢,聞不到味道的情況。
辛夷、川芎、細辛、白芷、升麻、防風、羌活、藁本、炙甘草、木通(各等份),另一種藥方有蒼耳子(減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約7.5克,飯後用茶水沖服。
陽明經引起的鼻塞
升麻、黃耆、丁香(各約3.75克),羌活、葛根、防風(各約1.875克),麻黃(不去節,約7.5克)。
將以上藥材用水兩杯,蔥白兩段,煎煮到剩八分,飯後稍冷服用。
鼻塞腦冷,凡是治療鼻塞、腦部發冷,鼻涕清稀且經常流不停的情況。
細辛、川芎、川棕、黑附子(炮製後去皮臍)
乾薑、吳茱萸(各約9.375克),桂心(約11.25克),皂角屑(約9.375克)。
將所有藥材用米醋浸泡一晚,然後用豬油約75克,熬製成油,放入之前浸泡過的藥材一起煎煮,直到附子的顏色變黃。用棉花沾取藥油塞入鼻孔。
鼻淵,凡是治療鼻流出渾濁鼻涕不止的情況,稱為鼻淵。
蒼耳子(炒過,約5.625克),辛夷、薄荷葉(各約18.75克),白芷(約37.5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約7.5克。用蔥湯或茶水沖服,飯後服用。
肺熱引起的鼻塞,凡是治療風熱在肺,鼻流濁涕,堵塞不通的情況。
用細辛白芷與防風,羌活當歸半夏芎, 桔梗茯苓陳皮輩,十味等份切和同。 (這段是歌訣,意思是將細辛、白芷、防風、羌活、當歸、半夏、川芎、桔梗、茯苓、陳皮等十種藥材等份切碎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