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良方》~ 卷三 (9)
卷三 (9)
1. 急驚風方法(古謂之陽癇)
急驚症候,凡急驚之候,身熱面赤,搐搦上視,牙關緊硬,口鼻中氣熱,痰涎潮壅,忽然而發,發過容色如故。有偶因驚嚇而發者,有不因驚嚇而發者,然多是身先有熱而後發驚搐,未有身涼而發者也,此陽證也。蓋熱盛生痰,痰盛生驚、生風,宜用涼劑以除其熱,而化其痰,則驚風自除矣。切不可用辛燥等驅風藥,反助心火而為害也。當其搐溺大作時,但可扶持,不可把捉,恐風痰流入經絡,或至手足驚攣也。又不可驚慌失措,輒用艾火灸之,燈火燒之,此陽症大不宜於火攻。曾見有用火攻而壞事者矣。戒之戒之。此症雖急,若從容服清涼之劑,調理自可平安,不可聽信時醫,峻用攻擊,如巴豆、輕粉之類,以取速效,傷害不小。古諺云:急驚風慢慢醫,此邇言之切當而可用者也。
白話文:
以下是簡化的版本: 【急驚症狀】 急性驚厥的症狀包括身體發熱、面部發紅、抽搐和眼球向上看、牙齒緊閉、口腔中的氣流熱燙、喉嚨中有大量粘液堵塞,並且突然發作。有些是因爲受到驚嚇才發病,有些則不是因爲受驚嚇引起的。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發燒之後纔會出現驚厥的情況,沒有體溫正常時發生這種情況的例子。這是陽證的表現。由於熱度過高會產生黏液,過多的黏液會導致驚厥和風邪產生,因此應該使用涼劑來消除熱量並化解黏液,這樣就可以去除驚厥和風邪了。絕對不能使用辛辣乾燥藥物驅趕風邪,否則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從而造成危害。當孩子正在劇烈地痙攣的時候,只能扶住他,不要抓住他的手腳,以免風邪進入經絡或者導致四肢痙攣。也不要過於恐慌,隨便就用電燈泡燒灼或者用艾草燻烤,這種陽性的病症不適合採用攻擊的方法治療。曾經有人嘗試過這種方法並且造成了嚴重的後果。要謹慎對待這個問題!雖然這個病很緊急,但是隻要從容服用清涼藥劑進行調理,就能夠恢復健康。千萬不要聽從那些庸醫的話,猛烈地採取攻擊療法,例如使用巴豆、輕粉之類的藥物快速見效,這樣做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古人說:“急性驚厥要慢慢地治”,這句話非常正確而且值得我們借鑑。
凡急驚有八候,不可不知,搐搦掣顫反引竄視是也。搐者兩手伸縮;搦者十指開合;掣者勢如相撲;顫者頭偏不正;反者身仰向後;引者臂若開弓;竄者目直似怒;視者睛露不活,是謂八候也。(身仰向後即所謂角弓反張也)
驚搐痘與驚風相似辨誤,凡欲出痘疹者,先身熱驚跳搐搦,此似驚風而非驚風也,最宜辨認,當服發散藥,切不可誤作驚風治之。
清熱鎮驚湯
連翹(去心蒂,研碎),柴胡,地骨皮,龍膽草,鉤藤,黃連,山梔仁(炒黑),片芩(酒炒),麥門冬(去心),木通,赤茯苓(去皮)
白話文:
人若突然受到驚嚇,會有八種徵兆,不可不察。這些徵兆分別是:手腳抽搐、手指開合、身體僵硬、頭歪不正、身體向後仰、手臂如弓般伸展、眼睛直視似怒、瞳孔失神,這就是所謂的八候。其中,身體向後仰也叫角弓反張。
有些人出疹子之前會發燒、驚跳、抽搐,雖然看起來像驚風,但其實並非真正的驚風,要小心辨認。應服用發散藥物,切勿誤以為是驚風而用錯藥。
治療這種症狀的藥方叫做清熱鎮驚湯,裡面包含連翹(去心蒂,研碎)、柴胡、地骨皮、龍膽草、鉤藤、黃連、山梔仁(炒黑)、片芩(酒炒)、麥門冬(去心)、木通、赤茯苓(去皮)。
車前子,陳熾實(炒,各四分)
水一茶鍾零五分,煎至七分溫服,小兒分作數次服。
加減涼膈散
連翹,片芩,山梔仁(炒),枳實(炒),前胡(各五分),大黃(酒炒,一錢),薄荷,甘草(各二分)
水一鍾煎五分。三歲以下者,分二、三次服之,微利一、二次,痰熱自退。若已通利則不必盡劑。
宣風散
白話文:
車前子、陳皮各取四分,炒熟後用水一茶鍾零五分煎煮,直到七分溫熱即可服用,小兒分次服用。
加減涼膈散則需取連翹、片芩、山梔仁(炒)、枳實(炒)、前胡各五分,大黃一錢(酒炒)、薄荷、甘草各二分。用水一鍾煎煮五分,三歲以下孩童分兩三次服用,微利一、二次,痰熱自然退散。若已通利,則不必服用完畢。
宣風散另有方劑,不需在此說明。
陳皮(去白為末),檳榔末(各五分),甘草末(二錢五分),黑牽牛(四兩半生半炒,取頭末一兩二錢五分)
以上四味和勻,一歲以下服三分,二歲以上服五分,五歲以上服七分,俱用蜜湯調服,微利一、二次為妙。
服前藥而痰熱未除者,後二方隨用一方微利之。若前方已效,則後二方不必服。
辰砂益元散、抱龍丸、牛黃丸等藥,急驚俱可用,若慢驚切不可用之。
白話文:
將陳皮去白研磨成粉,檳榔也研磨成粉,各取五分,甘草研磨成粉取二錢五分,黑牽牛四兩半生半炒,取頭部研磨成粉一兩二錢五分。將以上四味藥粉混合均勻,一歲以下服用三分,二歲以上服用五分,五歲以上服用七分,都用蜜湯調服,微利一、二次即可。
若服用藥物後痰熱未除,可再用其他方劑,使其略微通便。若前方藥物已見效,則後面的方劑就不用再服用。
辰砂益元散、抱龍丸、牛黃丸等藥,適用於急驚,若為慢驚則不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