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良方》~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治外科各症並跌打損傷

羌活(一錢),黃柏(一錢),防風(一錢),當歸尾(一錢),藁本(一錢),肉桂(一錢),連翹(八分),蒼朮(米泔浸炒,一錢),陳皮(八分),黃耆(鹽水炒,一錢五分)

紹酒一鍾,水二鍾,煎八分碗,食前服。

瘰癧等瘡,凡瘰癧等瘡,足三陰虛者。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茯苓(一錢),生甘草(一錢),當歸(一錢),川芎(一錢),熟地(一錢),芍藥(一錢),黃柏(紹酒炒,七分),知母(紹酒炒,七分)

水煎服。

瘡瘍虧損多汗,凡瘡瘍真陰虧損,或膿血過多,失於補托,以致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喘短搐、頭暈泄瀉等症。

人參(五錢或一兩),附子(泡去皮臍,一兩),乾薑(炒,三、五錢),白朮(三、五錢)

水煎作二、三次服。

四氣流注,凡四氣流注於足太陰經,骨節煩疼,四肢拘攣,自汗氣短,小便不利或手足浮腫。

附子(制,四錢),防己(四錢),桔梗(四錢),甘草(炙,二錢),白朮(二錢),茯苓(三錢),生薑(三片)

水煎,食遠服。

瘡瘍陽氣脫陷厥逆,凡瘡瘍陽氣脫陷,嘔吐畏寒、泄瀉厥逆等症。

附子(制,一錢),乾薑(炒,一錢),芍藥(炒,一錢),人參(一錢),甘草(炙,一錢),茯苓(一錢),肉桂心(一錢),白朮(一錢)

水煎,食遠涼服。

瘡不腫痛腐潰,凡脾腎虛寒,瘡屬純陰或藥損元氣,不腫痛、不腐潰,或腹痛泄瀉、嘔吐厥逆,及陽氣脫陷等症。

柴胡(五分),人參(三錢),白朮(三錢),黃耆(二、三錢),乾薑(炒,一錢),附子(炒,一錢),生甘草(二錢),陳皮(一錢),當歸(二、三錢),升麻(五分)

紹酒一鍾,水煎涼服。如不應,倍加姜附。

肺疽辨症,凡疽毒在外者易識,惟肺中患疽難知,於何辨之?若患者兩腳骨疼痛,或腳骨不痛而舌下生物如細豆一粒,心口之上,內作微痛,及咳嗽、口乾咽燥等情,此即肺中生毒之證也。

即用:桔梗(三錢),生甘草(二錢)

煎水服下。

如覺稍安,肺之患毒無疑矣,再用犀角丸服之。乳香(研末,一兩),沒藥(研末,一面),麝香(一錢五分),犀黃(三分)

雄精(五錢),共研和勻,煮黃米飯一兩,同搗爛為丸,如綠豆大。(曬乾燥忌焙烘)每服三錢,陳紹酒熱吞送下,連服十服自愈。

世人但知腳痛醫腳,咳嗽醫嗽,舌下一粒便以刀刺,為害不淺。

肺癰辨症,凡口吐臭痰,胸中作腥作痛者,肺癰也,此症有三不治:時吐臭痰如硬米飯者不治;嘔膿不止者不治;白痰變赤者不治。惟嘔惡而膿自出者易治。宜服地黃保生歸脾等湯輪眼自愈。若不早治悔之晚矣。

肺疽肺癰兩症如無力者,以陳年芥菜□,每晨取半杯滾豆腐漿沖眼。服則胸中一塊塞上塞下,塞至數次,方能吐出,連吐惡膿,日服自愈。終身戒食鴨、豆、白鯗、紅蘿蔔、鰻魚、甲魚,食則復發難生。

白話文:

治療外科各種疾病與跌打損傷

羌活(3.75克),黃柏(3.75克),防風(3.75克),當歸尾(3.75克),藁本(3.75克),肉桂(3.75克),連翹(3克),蒼朮(用米湯浸泡後炒過,3.75克),陳皮(3克),黃耆(用鹽水炒過,5.625克)

用紹興酒一杯,水兩杯,煎煮至剩八分碗的量,飯前服用。

瘰癧等瘡

凡是瘰癧等瘡,屬於足三陰經(指肝、脾、腎三經)虛弱的。

人參(3.75克),白朮(3.75克),茯苓(3.75克),生甘草(3.75克),當歸(3.75克),川芎(3.75克),熟地(3.75克),芍藥(3.75克),黃柏(用紹興酒炒過,2.625克),知母(用紹興酒炒過,2.625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瘡瘍虛損多汗

凡是瘡瘍導致陰液嚴重虧損,或者膿血流失過多,沒有及時補養扶正,以至於出現氣喘急促、自汗盜汗、氣喘短促、抽搐、頭暈、腹瀉等症狀。

人參(18.75克或37.5克),附子(泡過,去除皮臍,37.5克),乾薑(炒過,11.25克或18.75克),白朮(11.25克或18.75克)

用水煎煮後分兩三次服用。

四氣流注

凡是四氣(指風、寒、濕、熱)侵襲足太陰脾經,導致骨節疼痛、四肢拘攣、自汗氣短、小便不暢,或手腳浮腫。

附子(製過的,15克),防己(15克),桔梗(15克),甘草(炙過的,7.5克),白朮(7.5克),茯苓(11.25克),生薑(三片)

用水煎煮,在飯後服用。

瘡瘍陽氣脫陷厥逆

凡是瘡瘍導致陽氣虛脫下陷,出現嘔吐、畏寒、腹瀉、手腳冰冷等症狀。

附子(製過的,3.75克),乾薑(炒過的,3.75克),芍藥(炒過的,3.75克),人參(3.75克),甘草(炙過的,3.75克),茯苓(3.75克),肉桂心(3.75克),白朮(3.75克)

用水煎煮,放涼後在飯後服用。

瘡不腫痛腐潰

凡是脾腎虛寒,瘡瘍屬陰性,或者因藥物損傷元氣,導致瘡不紅腫疼痛、不潰爛,或者出現腹痛腹瀉、嘔吐、手腳冰冷,以及陽氣虛脫等症狀。

柴胡(1.875克),人參(11.25克),白朮(11.25克),黃耆(7.5或11.25克),乾薑(炒過的,3.75克),附子(炒過的,3.75克),生甘草(7.5克),陳皮(3.75克),當歸(7.5或11.25克),升麻(1.875克)

用紹興酒一杯,水煎煮後放涼服用。如果沒有效果,可加倍用量薑和附子。

肺疽辨證

凡是長在體外的瘡容易辨識,唯獨肺部的癰疽難以察覺,如何辨別呢?如果患者兩腳骨疼痛,或者腳骨不痛但在舌頭下長出像小豆子一樣的東西,心口之上內部有輕微疼痛,並伴有咳嗽、口乾咽燥等情況,這就是肺部生毒的徵兆。

立刻用:桔梗(11.25克),生甘草(7.5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感覺稍有緩解,即可確定是肺部毒瘡,再服用犀角丸。乳香(研成末,37.5克),沒藥(研成末,37.5克),麝香(5.625克),犀黃(1.125克)

雄精(18.75克),一起研磨均勻,用煮熟的黃米飯37.5克,一起搗爛做成藥丸,像綠豆大小。(曬乾,不能烘烤)每次服用11.25克,用熱的陳年紹興酒送服,連服十次即可痊癒。

世人只知道腳痛醫腳,咳嗽醫咳嗽,看到舌頭下有東西就用刀刺,危害很大。

肺癰辨證

凡是口中吐出惡臭的痰液,胸部有腥味且疼痛的,就是肺癰。這個病有三種情況無法治癒:時常吐出像硬米飯一樣的臭痰,無法治癒;嘔吐膿液不止,無法治癒;白色痰液變成紅色,無法治癒。只有嘔吐,膿液能自行排出的,比較容易治療。應該服用生地黃、保生、歸脾等湯藥來治療,自然會痊癒。如果不及早治療,後悔就晚了。

肺疽、肺癰這兩種病如果體力不支,可以用陳年芥菜**(字跡模糊不清)**,每天早上取半杯,用滾燙的豆腐漿沖泡後服用。服用後,胸中會有一塊東西塞住上下,塞住幾次後,就能吐出,連同吐出惡膿,每日服用即可痊癒。終身忌吃鴨肉、豆類、鹹魚乾、紅蘿蔔、鰻魚、甲魚,吃了就會復發且難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