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良方》~ 卷四 (17)
卷四 (17)
1. 治各種痧症疫癘中寒中暑等症
陳皮,厚朴(薑汁製),蒼朮,製半夏,制香附,柴胡,薄荷,黃芩,枳殼(各一兩四錢),山楂,麥芽,神麯,砂仁(各二兩),甘草,藿香(各五錢)
用乾荷葉煎湯,拌前藥曬乾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丸重一錢,隨引服之。
一切感冒及瘟疫時症,頭疼骨痛,咳嗽痰喘,用生薑蔥白煎湯調服。中暑用香薷煎湯調服。紅白痢用車前子煎湯調服。泄瀉用薑茶湯調服。水瀉,小便不通,口渴,淡竹葉、燈心煎湯調服。久瀉不止,糯米飲調服,多服自效。瘧疾用薑湯調服,久瘧必用人參湯。霍亂吐瀉,用胡椒七粒、綠豆四十九粒,煎湯調服。
心胃痛,用檳榔煎湯調服,黃疸,用茵陳湯調服,多服方效。
其餘山嵐瘴氣,水土不服,並胸膈飽悶,宿食不消,一切雜症。或在路途無引,俱用清茶,或開水調服,孕婦忌服。
疫病初起,凡疫病初起一兩日,頭痛、身熱、骨節痛。
川芎(十兩),紫蘇(一斤),陳皮(十兩),茯苓(十兩),甘草(十兩)
乾葛(二十兩),製半夏(十兩),柴胡(二十兩),枳殼(十兩),桔梗(十兩),香附(十兩,炒)
共為末。每用兩許,薑蔥湯下,衣覆取汗。如冬月,加白芷、麻黃各八兩。
如兼飲食停滯,嘔吐無汗等症,及山嵐瘴氣,雨淫蒸氣,或中寒腹痛吐痢,中暑冒風吐瀉,不服水土。
藿香(二十兩),蒼朮(一斤,炒)
厚朴(一斤,炒),陳皮(一斤),製半夏(一斤),茯苓(一斤),白芷(一斤),桔梗(一斤),紫蘇(一斤),大腹皮(一斤),甘草(十兩),共為末,每服一兩,薑湯下,此名藿香正氣散。
凡三、四日得汗後,未解,眼眶痛,或寒熱往來,口苦嘔吐。黃芩,柴胡,半夏,人參,甘草,乾葛,茯苓,陳皮,芍藥(各等分),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凡三、四日後,熱盛大便不通。薄荷(一兩),黃芩(一兩),連翹(一兩),石膏(一兩),滑石(七錢),川芎(一兩),麻黃(八錢),桔梗(一兩),甘草(一兩),朴硝(五錢),荊芥(一兩),防風(二兩四錢),當歸(一兩二錢),芍藥(一兩),梔子(一兩),白朮(一兩五錢),大黃(審病加減)
共為粗末,每用一兩五錢,再量病虛實加減。白滾湯下,煎服亦可。
天行時氣
甜瓜蒂,丁香,赤小豆(各四十九枚)
為末,和井華水服之。然後取赤大豆作末,分吹兩鼻中。須臾取汗,黃色如櫱,及出黃蟲,或痢或吐,皆愈。
時行瘟疫瘴氣,凡時行瘟疫,山嵐瘴氣,感冒風寒,乍冷乍熱,胸膈膨脹,不思飲食,周身骨痛,頭痛發燒,傷食嘔吐,瀉痢不止,神效。甘露茶方。
厚朴,防風,陳皮,蒼朮,神麯,山楂,穀芽,臺烏(各等分為粗末)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各種痧症、瘟疫、中寒、中暑等症狀。
藥方組成:陳皮、厚朴(用薑汁炮製過)、蒼朮、製半夏、製香附、柴胡、薄荷、黃芩、枳殼(各約53克),山楂、麥芽、神麯、砂仁(各約75克),甘草、藿香(各約19克)。
將乾荷葉煎煮成湯,用湯汁將以上藥材攪拌均勻後曬乾,磨成粉末,再用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如彈珠。每丸約3.75克重。根據不同的情況,搭配不同的湯藥服用。
服用方法:
- **一般感冒、瘟疫時症:**出現頭痛、骨頭痛、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用生薑、蔥白煎煮成湯,調服藥丸。
- **中暑:**用香薷煎煮成湯,調服藥丸。
- **紅白痢疾:**用車前子煎煮成湯,調服藥丸。
- **腹瀉:**用薑茶湯,調服藥丸。
- **水瀉、小便不暢、口渴:**用淡竹葉、燈心草煎煮成湯,調服藥丸。
- **久瀉不止:**用糯米粥水調服藥丸,多服用幾次即可見效。
- **瘧疾:**用薑湯調服藥丸,如果久病瘧疾則必須用人參湯。
- **霍亂吐瀉:**用胡椒七粒、綠豆四十九粒,煎煮成湯,調服藥丸。
- **心胃痛:**用檳榔煎煮成湯,調服藥丸。
- **黃疸:**用茵陳煎煮成湯,調服藥丸,多服用幾次才能見效。
- **其他:**如果遇到山嵐瘴氣、水土不服、胸悶飽脹、消化不良等各種雜症,或者在路途上沒有其他湯藥可搭配,可以用清茶或開水調服藥丸。孕婦忌服。
**疫病初期(一兩天內):**出現頭痛、身體發熱、關節疼痛等症狀。
藥方組成:川芎(約375克)、紫蘇(約750克)、陳皮(約375克)、茯苓(約375克)、甘草(約375克),乾葛(約750克)、製半夏(約375克)、柴胡(約750克)、枳殼(約375克)、桔梗(約375克)、炒香附(約375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用約75克,用薑蔥湯送服,然後蓋上被子發汗。冬天時,可以加入白芷、麻黃各約300克。
如果兼有飲食停滯、嘔吐無汗等症狀,以及山嵐瘴氣、雨水濕氣、或是中寒腹痛吐痢、中暑感冒吐瀉、水土不服等情況。
藥方組成:藿香(約750克)、炒蒼朮(約750克)、炒厚朴(約750克)、陳皮(約750克)、製半夏(約750克)、茯苓(約750克)、白芷(約750克)、桔梗(約750克)、紫蘇(約750克)、大腹皮(約750克)、甘草(約375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37克,用薑湯送服。此方名為藿香正氣散。
發汗三四天後,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出現眼眶疼痛、忽冷忽熱、口苦嘔吐等情況。
藥方組成:黃芩、柴胡、半夏、人參、甘草、乾葛、茯苓、陳皮、芍藥(各等量),薑(三片),棗(一枚)。加水煎煮服用。
發病三四天後,如果熱勢很盛,大便不通暢。
藥方組成:薄荷(約37克)、黃芩(約37克)、連翹(約37克)、石膏(約37克)、滑石(約26克)、川芎(約37克)、麻黃(約30克)、桔梗(約37克)、甘草(約37克)、朴硝(約19克)、荊芥(約37克)、防風(約89克)、當歸(約45克)、芍藥(約37克)、梔子(約37克)、白朮(約56克),大黃(用量視病情增減)。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每次用約56克,根據病人的虛實情況增減用量。用開水沖服,也可以煎煮服用。
天行時氣(流行性疾病):
藥方組成:甜瓜蒂、丁香、赤小豆(各四十九枚)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井水沖服。然後將赤豆磨成粉末,分吹入兩個鼻孔。過一會兒會發汗,顏色像麥芽糖,並且會排出黃色蟲子,或有痢疾或嘔吐,這些症狀都會好轉。
時行瘟疫瘴氣:
凡是流行性瘟疫、山嵐瘴氣、感冒風寒、忽冷忽熱、胸腹脹滿、不思飲食、全身骨痛、頭痛發燒、傷食嘔吐、腹瀉不止等症狀,服用此藥都有神效,此藥方稱為甘露茶方。
藥方組成:厚朴、防風、陳皮、蒼朮、神麯、山楂、穀芽、臺烏(各等量磨成粗粉)。